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讓人眼前一亮,對此,北京精華學校副校長申怡第一時間做了解讀。
大作文,讓所有的人有話可說
今年北京作文總的來看,沒有閱讀的積澱、沒有對文化文明的體悟、沒有對時代的關注、沒有個人的思考,枉談成文。
總觀題目,大方向大色調沒變,我們依然能夠清晰發現學生熟悉的點: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五四運動、祖國華誕……然而,這些點又都不是單獨存在,他們都有著依託的題目主體。
寫議論文,核心在於理解「韌性」,「韌」的前提——自身的柔軟堅實;「韌」的環境——經風雨歷坎坷;「韌」的特點——不折斷;「韌」的具象——中華文明……如此這般,學生在細緻的審題分析過程中,已經可以梳理清楚寫作的思路。
有了清晰的立意與明確的寫作方向範圍,再看適用內容的提示:愛歷史的,講歷史變遷;懂文化的,聊思想文化;重積累的,說語言文字;有愛好的,談文學藝術。就算是了解甚少、理解泛泛,也可以直接聯繫社會生活,放眼看看國人品格。讓所有的人,有話可說,又不至於信口開河;注重底蘊,又不流於陳詞濫調。
再說記敘文,固然有19年的大事,戳中平時備考的重點與痛點。看寫作主體,是學生賦予2019年的色彩,給予了學生寫作的空間;2019年的色彩,更該是學生的個性色彩。同時,前提條件裡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缺一不可。更該重視的,作文是將這些因素綜合全面結合在一起,尋找一個事件,挖掘一種內涵,注入一份情感,繪製一方色彩。
由題目思語文,語文要什麼?紮實的基本功!不是投機取巧的看些時事,不是急功近利的找些技巧。能看懂題,需要的是能夠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能整合內容,需要的是思維的品質;能結合具體內容,需要的紮實的積累;能順暢表達,需要的是到位的語言表達功夫。
小作文:讓閱讀向深處廣處延展
小作文同樣體現這一特點。三篇題目,斷續鎖定名著閱讀,而這樣的閱讀,也在向深處廣處延展,使得學生課外的閱讀,必須到位。從情節上,要了解《吶喊》的各篇結尾,不僅能講故事,更要說啟迪;從人物上,鎖定《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特點要說出「內心強大」,知其事,更要解其人;從情感上,讚美《邊城》與《紅樓夢》中「心清如水」的人,觸其心,更要表己情。
讀書要求,有大有小,可放可收;寫作要求,能敘能議,要情要思。可以說,在小作文身上,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語文的全面素養要求。
為今年的作文題點讚,不管如何,語文畢竟是語言文學的藝術,她的靈氣,是任何風潮,所抹煞不去的,是為,語文的韌性。
來源:北京晚報 牛偉坤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