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看古裝的影視劇裡,都會有古人花銀子的場景,看到他們說「幾文錢」「幾兩銀子」,你有沒有想過古代的銀子。銅錢能折合到現在的多少錢呢。
首先在銀兩的本身價值進行折算一下,因為古代的度量衡與今天不一樣,明清時的一兩大約合37克。今天純銀的價格每克約3.5元,所以僅從銀子價格考慮,一兩銀子大約值今天的130元。
但是,這種單純用銀兩本身來衡量的方式是不能反映古代銀子的價值的。白銀的開採難度古今差距很大,切加工困難,物以稀為貴。
所以我們應該衡量的是古代銀子在當時作為貨幣的購買力,而不是單純的白銀價格。
拿宋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來舉例子的話。宋朝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銅錢,一貫銅錢等於一兩銀子。一枚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因為古人用繩子貫穿一千枚銅錢的中孔後拴在一起,所以叫一貫錢)
後來,遇到了「缺斤短兩」的問題。所以大家為了避免吃虧,一貫只剩下七八百文,這就是宋朝的「省陌制」。但是咱們姑且還是按照一貫一千文來計算,畢竟這樣方便計算。
宋仁宗時期,米價是六七百文一石,也就是我們超市的米,價格約是三四塊錢一斤。宋代的一石約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也就是說,宋朝的「六七百文」相當於今天的「450元」,算下來一文錢差不多是0.7元,一兩銀子差不多合700元。
所以,宋朝的一文錢就是我們的七毛錢,一兩銀子是我們的七百塊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