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人物」保研清華,熱愛運動,他詮釋了認真與堅持

2020-09-05 首都師範大學


趙宇煊是2016級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班的班長。他連續三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現已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科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他作為負責人參與的科研項目,同時榮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和北京市大學生生物競賽一等獎,還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完成已收稿文章。同時他堅持參與了9年的定向越野,大學期間在這項體育運動的競賽上取得了個人和團體的重量級獎項。


崇尚學術

他用實幹深厚科研素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趙宇煊深知這個道理,無論是在專業課還是選修課中,他都保持著認真學習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在獨立主動學習過程中,當我們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時,便會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是培養以後在科研工作中能夠獨當一面的重要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命科學是實驗的學科。他在學習了一年半的理論知識後,積極參與到了科研立項中,在王海龍教授的DNA損傷應答實驗室充分發掘著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期待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隨著專業課知識的增加,也借著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競賽的契機,他作為負責人積極帶動周圍的同學組成團隊,進行了更深入的科研挑戰——《哺乳動物細胞中非經典的末端修切途徑探索》。他在這個過程中歷練了很多:從分子克隆技術到細胞培養技術,從英文文獻閱讀到撰寫論文。「從紙上談兵到積累實驗室經驗,我學到了很多基本技術。」



實驗項目從大二開始,進行了一年半的時間。項目的進程曲折迂迴、喜憂參半。大二那年的暑假,他與團隊一起篩選了100多組細胞克隆,只有一個陽性結果,但這也只是生物科學研究中的冰山一角。憑藉著對生物科學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他與他的團隊在王海龍教授的鼓勵和指導下,一路披荊斬棘,走到了2019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的答辯環節。答辯前,他們「反反覆覆練習」,梳理知識,盡力鑽研每一個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的細節。「賽前一絲不苟,認認真真準備的過程讓我們真正上臺的時候底氣十足。」最終,趙宇煊和他的團隊同時斬獲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以及第五屆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競賽實驗設計競賽一等獎的耀眼成績。


天道酬勤。四年來的努力為他帶來了一些榮譽。他連續三年獲得校級專業一等獎學金,英語學習優秀單項獎學金、科研立項單項獎學金等,並在保研考核中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保送至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更向著他的科研報國夢想邁進一步。


腳踏萬裡

他用意志不斷挑戰自我



趙宇煊不僅是學習科研優秀,更是一位運動達人。他深深痴迷於定向越野這項智慧與體能結合的運動,至今他已經在這項運動上堅持了9年。他常常將這項運動比作尋寶冒險,將一個個檢查點作為自己的目標,在競爭激烈的賽場中利用智慧規劃適合自己前行的路線達到目的地,跑出自己的風格,踏出自己的精彩。「它已經成為我生活習慣中的一部分了。作為我的愛好,它除了能讓我強身健體,更多的也是承擔了在我科研學習之餘為我緩解壓力、放鬆精神增加自信的角色。」



體育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不懈、挑戰自我。他在科研學習之餘,堅持參加北京市定向聯賽進行訓練,並這項運動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2018年PWT世界定向精英巡迴賽個人單場M21歲組冠軍、2018年京津冀國際定向巡迴賽公開組亞軍、2016年「鑄劍杯」學生定向運動比賽高校一年級組冠軍等。「這樣常年的訓練讓我養成思考的習慣,能夠讓我在科研學習中保持清晰的思路。」



同時,他也積極加入首都師範大學定向越野俱樂部,並曾擔任策劃部副部長及部長的社團職務,策划過西單圖書定向、鳳凰嶺登山等多場校級社團活動,並加入到首都師範大學定向越野校隊中,與團隊一起為校徵戰。在他和隊友並肩作戰的努力下,也為我校爭取了諸多榮譽:2019年北京市體育大會定向越野短距離接力賽精英組亞軍、2018年北京市體育大會定向越野接力賽 21歲組冠軍、2018年首都高校學生徒步定向錦標賽精英組團隊賽冠軍。



樂於服務

他用行動傳遞責任信念



四年來,他一直擔任2016級生物科學班的班長,認真為同學服務、解答問題、給予幫助與關心。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他積極舉辦主題班會,與同學們一起了解病原體知識與國家防疫舉措,並連續60多天堅持按時統計上報同學們的健康情況,主動關心同學們的畢業論文完成情況,輔助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一同做好睏難同學的幫扶工作。「我在大一剛上任的時候就和班級同學說過,我作為班長,是為了服務大家的,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頭銜,而是作為付出的代名詞,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能做些小事為同學們排憂解難我挺開心的。」



大學以來,他也多次成為志願者,用行動堅守著敬畏生命與愛護自然的責任與信念。他曾在峇里島的SABA海龜保育中心學習有關海龜的知識,積極成為一名志願者,救助海龜、清掃海灘、下到海底種植珊瑚。他也積極參與生科院的學術文化節,作為志願者為首師大學子講解和傳播微生物的科學知識;參與「愛鳥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觀鳥」等活動,學習愛鳥、護鳥的知識,他希望用自己的這一系列實際行動感染到身邊的同學,共同愛護和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崇尚學術、堅持不懈,不斷地追求著創新與卓越,在未來的日子裡,趙宇煊依然會堅持最初的信念,繼續努力學習,發揮引領作用,矢志科研報國。「無論是科研、學習還是工作,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認真、堅持,雖然這兩個詞說的很抽象,但如果真的做到了,就會有奇效。」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唯有不斷奮鬥,方能實現夢想。

今日高考第一天,願所有高考學子考試順利,認真、堅持完成後續考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編輯:孫靖雅、戴江珊

責任編輯:徐麗潔


相關焦點

  • 清華和騰訊首個「培養遊戲製作人/策劃」的碩士專業開學了,我們和他們聊了聊
    姜同學是這屆新生裡的班長,他畢業於同濟大學動畫專業,拿過中國大學生VR/AR開發大賽的最佳遊戲獎,用動作捕捉拍攝過3D動畫短片,還曾在Unity做過技術美術崗的實習。在接受採訪之前,他在參演騰訊講解動捕原理的視頻。聽著他在前邊侃侃而談,我後邊兩位騰訊的朋友竊竊私語:「是不是感覺自己要被後浪拍死了?」「他們說不定就是我們未來的製作人。」
  • 本科畢業出國率下降,考研or保研?條條大路通「內卷」
    從這份就業報告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不僅是考研,對於計算機相關專業來說,保研也越來越「卷」了。每年,面對浩浩蕩蕩的畢業大軍,我們總是自然而然的想到考研、出國留學和就業這三條路。其中考研是最多人的選擇。
  • 保研清華,實力拿唐獎……好奇心和熱愛,是他創新路上的最佳動力!
    人物卡片朱世楊,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2016級本科生,累計獲國際級獎勵2項,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5項,校級獎勵若干項,獲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甲等綜合獎學金等,現已保研清華大學軟體學院。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提名,參與各類創新實踐項目,實現在無人機巡航過程中的人臉避障功能、基於目標檢測的司機駕駛行為規範系統和基於人體姿態估計算法的運動行為規範系統。
  • 「首師·人物」學分績點4.15,發表SCI,學霸小姐姐告訴你要這樣學
    許菁對科研的熱愛和鑽研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很榮幸的被選入老師的課題組,每周和研究生師兄師姐們開展學術交流和探討。「那段日子裡,如果問題沒有解決完,我經常通宵閱讀文獻。有時為了不打擾宿舍同學休息,就會躺在床上思索,天一亮就趕緊把想法寫出來。」做科研要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
  • 「首師·人物」牽手漢語,且歌且行——看在首師綻放的「越南小花...
    小時候她就學會唱一首反映越中友誼的歌曲《越南-中國》,「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像朝陽。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啊,共理想,心相連,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有人問她有什麼訣竅,她靦腆一笑說,「我欣賞一句話: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在堅持中成就自我,平均績點3.8,他從湘潭大學保研北京大學!
    「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但總有一些堅持,能從一寸冰封的土地裡,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堅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點滴累積的努力終將匯成大江大河。今天我們採訪到的雷秦同學,就是在堅持中成就了自我。雷秦:人生是階段性的突破■ 2017級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一班,中共黨員,湖南永州人,保研至北京大學。
  • 「首師·人物」平均績點4.26,學霸小姐姐用青春觸摸歷史的脈搏
    提到經過本科四年的學習對歷史學有什麼新的認識,臧玉冰說「我一次次吹落厚重的灰燼,觸摸歷史脈搏,那塵封的往事令我心醉神往。我記得那段時間我的脾氣經常處於十分暴躁的狀態,很感謝身邊同學的包容,這可以算是最難忘的事情了。」經過這些學習後,臧玉冰對歷史學習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她說「史學並不等同於理論和事實的堆砌與整合,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認知態度,一種處世之道。
  • 「首師·人物」學而後方知,知而後必行,做信仰堅定的新時代青年
    「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我因為我的政治老師教給我的東西,因為她的成長經歷,所以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了首都師範大學、選擇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想沿著她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一代一代首都師大人的傳承。」作為一名師範生,李笑川認為最好的提升自己的方式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如果有機會的話,多練習。
  • 「首師·人物」帥氣哥哥,用青春為國旗添彩,用生命捍衛國旗尊嚴
    有關於國護隊,他說:「國護隊的隊員們是一群很有魅力的人,他們有著對國家和國旗的熱忱。我和他們在一起會非常有歸屬感。」在國護隊,需要有一顆愛國的心,需要去承擔守衛國旗的責任。除了堅守在國旗之下,他也在與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分校共建中傳遞愛國熱情,向身邊的同學宣傳國旗知識,引導他們了解國防、關注國防,影響更多的人發自內心地熱愛祖國,貢獻力量。
  • 清華網紅小姐姐的100%成功率保研攻略,請查收!
    在與一隻梨相伴的五年時間裡,Evelyn做到過這些事:985本科出身,連續四年專業第一名;獲得清華、浙大以及上海交大多所名校保研機會,最終直通清華信息設計(交叉)專業;梨博士申請首位offer獲得者,只用一個半月就拿下帝國理工人機互動博士名額,
  • 北大、清華、浙大……來聽暨南學子的保研故事!(下)
    歲末年初又一批優秀的同學從暨南大學出發被保送至理想學府深造在更廣闊的舞臺追逐夢想今天,繼續聆聽他們的保研故事李奕鑌以明確目標與超強行動力唱響逆襲之歌從大一上學期績點只有2.87,到大四上學期保研至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暨大理工學院光電工程系
  • 川大學霸寢室全員保研北大清華 兩位小哥哥神仙顏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川大學霸寢室全員保研北大清華 兩位小哥哥神仙顏值 你見過一個寢室都是學霸學神級人物的嗎?4個人全部保研985高校就已經夠瘋狂的了吧?近日,四川大學卻出現了一個有點不一樣的神仙寢室,他們全部來自吳玉章學院,都是金融工程專業的高材生.
  • 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用熱愛開啟2021年
    有人期待自己真正「長大成人」的那一刻,明年他即將高考,他希望可以考上自己喜歡的學校,被喜歡的專業錄取,然後正式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獨立的大學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長大成人。他列好了大學想做的「熱愛清單」,希望自己可以一件件去打卡完成。 有人期待開啟自己人生夢想的第一步。她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畢業旅行,希望可以通過畢業旅行先開啟自己「旅遊博主」夢想的第一步。
  • Valention「再·詮釋」:以更民主的方式與世界發生互動
    「再·詮釋」沉浸式體驗活動將於 12 月 19 日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對 Pierpaolo Piccioli 和品牌來說,這場以「再·詮釋」為主題的活動,是一種務實進取、打破藩籬的過程,有著「定義 Valentino 的當下和未來」的意義。
  • 馬聰驁:熱愛,堅持,做一個永遠熱血的少年!
    本科期間曾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篇,現已保研至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馬聰驁大二暑假在九江日報社社會新聞部實習,在此期間,他基於其中一個新聞事件,進行獨立的採訪報導,其作品《死者與生者》於2017年9月獲得由刺蝟公社、AI財經、每日人物聯合舉辦的首屆EPOCH全國大學生非虛構寫作大賽第12名。
  • 保研清華!山東"男神級"學霸:大學4年獎學金滿滿,獲國家級立項支持!
    大學四年,兩次國家獎學金,三次一等獎學金,創業項目聯合創始人,國家級立項支持,最終保研清華……這些榮譽和成果,就是李元緒在山東大學用&34;換回來的閃亮青春答卷。堅持初衷,向熱愛的方向奔跑回想大學四年,保研是李元緒記憶深刻的回憶。保研過程中,李元緒面對的是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優秀同學的競爭,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 清華否認網紅宋思睿被取消保研,他曾在高二就直保清華
    今天清華回應情侶被取消相關資格上了熱搜,小編很認真的以為是什麼進去點了看,新聞是網友曝料「清華大學學霸情侶宋思睿、馬藝妮學術造假」。據媒體,校方工作人員否認馬藝妮被取消本科生資格、宋思睿被取消保研資格的網傳說法。宋思睿所在清華大學電子系老師表示:學校有安排後,會發通知。那你們說的私生活混亂是啥? 現在,我給你科普一下。
  • 羨慕:川大男、女學霸宿舍11人集體保研清華、北大等,2對是情侶
    面試完後,暈暈乎乎的他竟迷糊得把課本落在了清華園,但這本書卻是他回成都後馬上要參加的開卷期末考試資料,「小夥伴們打趣我說『這是清華想把你留下了』」。好不容易找到書本的鄭偉又遇上了返程飛機大規模晚點。他凌晨五點落地成都,早上八點便要開始期末考試,只能直接從機場奔赴考場。「考試的時候,我一行字可以看成兩行,分明是開卷考試,卻硬生生考成了閉卷。」
  • 從「奧數」、「費馬最後定理」到「數學之美」
    我有感而發,於2010年11月27日發表了一篇《漫談「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近日重讀《費馬最後定理》和《難以企及的人物》二書,心中更是澎湃不已,遂改寫舊作以紓解胸懷。 何謂「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奧數培訓」在中國幾乎成了全民運動,金牌得主通常優先進入北大、清華或得到世界頂尖大學名校的青睞,更助長了「奧數」的培訓熱潮。 如何看待「奧數培訓課程」? 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項,每四年頒發一次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代表著數學界的最高榮譽和桂冠,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每次獲獎者不超過四人。
  • 歡度國慶,Keep攜手央視網 「青春中國」打造「運動時光回憶錄」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運動品牌Keep聯合央視網 「青春中國」特別推出「運動時光回憶錄」用戶故事徵集活動,於 9月21日至10月8日期間,在微博端和 Keep App平臺向全社會大眾徵集關於運動生活的美好回憶。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本次活動通過記錄Keep用戶故事,梳理運動生活的變遷,折射出國民物質和體育文化生活的不斷提升,與眾多運動愛好者一起慶祝國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