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遞減思維模型-正確看待事件的收益遞減規律

2020-10-20 撿芝麻_丟西瓜

一、    引言:

在真實的世界中,很多的重要的結果都服從收益遞減規律的原則。以一個貧窮的家庭為例,給他們足夠多的錢讓他們生存,他們也變得不再平窮。但是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時,額外的錢不會幫助他們改善更多。

這裡有一個收益遞減規律大致可量化的拐點,超過這個拐點後,收益遞減規律通常會轉向負面的影響,接受太多的錢也可能摧毀一個貧窮的家庭。

如你特別喜歡青椒炒雞蛋,吃了三五天沒問題,十天八天的也還能撐得住,但是連續吃一個月的青椒炒雞蛋後,估計你就不打算再吃它了,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在吃它了,甚至想起青椒炒雞蛋,就有種莫名的牴觸。大家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其實都是因為收益遞減思維在發揮作用。

二、    什麼是收益遞減規律

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最終會減少的規律。該規律另一種等價的說法是:超過某一水平之後邊際投入的邊際產出下降。

收益遞減規律,就是說,產出對於投入要素的二階導數為負,也可以說產出函數是凹的。這個條件是經濟能夠達到均衡的基礎。

三、    收益遞減規律的解析

收益遞減是指人類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投入得到產出,當投入增加時產出雖然也能增加,但是最後必定會達到收益遞減的狀態,即產出的增加趕不上投入的增加。

換句話講,從投入得到產出的活動,其效率最後必然是遞減的。嚴格的收益遞減是指當有多種投入時,單單增加某一種投入,其他的投入保持不變時,增加投入能夠得到的產出會遞減。

例如生產中需要投入資本和勞動,當投入的資本量保持不變時,單單增加勞動的投入,最初增加的產出比較多,以後會逐漸減少,最後會達到飽和,投入的勞動根本不起作用。

以後發現即使所有的投入要素都跟著加大,收益遞減的規律照樣起作用。比如勞動和資本同時都按比率增加,所得到的產出也不會像投入增加的那樣同比例增加,而是逐漸減少。

人們消費各種物質以得到生理的滿足,也服從收益遞減的規律。肚子餓了吃饅頭,最初覺得非常解餓,以後吃多了滿足感會逐漸減少,最後不但沒有滿足感,反而吃得發撐,覺得難受,產出變成負的。這也是收益遞減在起作用。

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為發展經濟是為了給人類創造更多的幸福。無奈事實卻出現了與人們的願望完全相反的情況: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生活越富裕卻越難以幸福的現象。這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幸福遞減規律」,也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稱之為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四、    其它相近概念

收益遞減這個概念在很多領域都有涉獵,也有很多相近的概念,比如在經濟學裡面就有:收益遞減,效用遞減,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報酬遞減法則等。在社會學中,也叫「剝奪與滿足命題」。心理學中也有「費克納邊際影響遞減規律」。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意思都差不多的,不必糾結其中的細微差別。

我們先來看下「剝奪與滿足命題」,當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的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所獲得情感體驗最為強烈,但是第二次,第三次……隨著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所收穫的體驗也越來越淡,一步一步趨於乏味。


從心理學上看,人的欲望雖然多種多樣,永無止境,但是由於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單位階段內的欲望其實是有限的。最初的欲望最大,因此消費了第一單位的商品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是最強的,隨著消費次數的增加,欲望也隨之減少,如果欲望消失之後仍然繼續消費的話,反而會引起厭惡,這是產生收益遞減的一個原因。

另外物品的用途是多種多樣,並且其重要性也不同,當然人們總是把它優先用於最重要的地方,也就是收益最大的地方,滿足了之後才會次要用途。例如,我們有了一點水,我們只會拿來喝,如果再多點,可能會拿來洗菜,如果再多點,才會拿來洗澡,前者可以當你的救命恩人,而後者也就是自來水局。

五、    收益遞減案例分析:

案例一:男女談戀愛

在生活中,比如男女談對象,當談第一個對象的時候,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談第二個對象印象就沒有第一個那麼深刻,第三個沒有第二個深刻,依次類推。

在這裡,感情的效應值隨著你所談朋友數量的增加而在減少,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對初戀那麼難忘那麼刻骨銘心的原因。儘管第一次談的對象,不一定是最合適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卻是最難忘的。因為第一次,感情難忘值是最高的,隨後的幾次效應值都在逐漸降低。

案例二:旅遊景點

比如你所在的城市景點,你經常路過,不以為然,而其它地方來遊玩的人,就會感覺新鮮無比。如果有一個地方很好玩,是旅遊的好去處,你第一次去,就覺得很新鮮新奇,玩得很痛快,覺得收穫也不小,但如果去的次數多了,就不覺得新奇好玩了。

由此我們還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們對身邊經常看到的一些事物常常會熟視無睹、無動於衷呢?因為你看見它的次數多了,對它的注意力就減弱了,最後就目中無物,沒有一點印象了。這其實也是你的注意力在隨著所見次數的增加而在遞減。

案例三:播種施肥

比如,在農田裡撒化肥可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當你向一畝農田裡撒第一個100公斤化肥的時候,增加的產量最多,撒第二個100公斤化肥的時候,增加的產量就沒有第一個 100公斤化肥增加的產量多,撒第三個100公斤化肥的時候增加的產量就更少甚至減產,也就是說,隨著所撒化肥的增加,增產效應越來越低。

六、    啟示,如何對抗收益遞減

現實中也存在很多收益遞增現象,那麼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如一些網際網路產品,微信,支付寶,它們所提供的產品越多,競爭力就越強。為什麼收益遞減並沒有發揮作用?

它們對抗收益遞減的方式都是一個,那就是靠邊際成本遞減來抵抗收益遞減。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一件事情,看上去好像沒有收益,而且付出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和實踐,但一旦吸收並且運用到實際,就可能是很大的收益。

同樣你在這件事情所取得的經驗和積累,以後也可以擴展到其它類似的事件,處理起來效率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從而產生新收益遞增,而你實際花費的成本會呈遞減效應。

個人如何對抗收益遞減規律,可以從幾個角度考慮 :

1)   在自己可以再創作的事情上下功夫,如掌握一門語言,學習編程,設計,寫作,演講。

2)   開發一些具有自增長效應的產品,如網際網路產品,都是用戶越多,價值越大,價值越大,越能帶來新的用戶,產生自我強化的增長效應。

3)   研究一些經典的東西,如經典類的書籍,經典的電影等。比如,你看過一篇肥皂劇,可能過去三兩個月就沒人在討論了,但是如果你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可能很多年後大家還會時不時的討論下。

4)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收益遞減都會有個拐點,在拐點進入大幅遞減前,更改軌道,用自己現有的積累和優勢擴展到新的領域,進入另一個新的收益遞增去曲線。

5)   給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常加入一些變量,以不確定性來製造一些新鮮感,延遲收益遞減。

6)   不要略那些對我們最重要的事物,不要因為效益遞減而忽略了它們。比如家人的陪伴,戀人的付出,堅持鍛鍊身體,健康的飲食,大自然的氣息等。

7)   減少對物質的擁有欲,如想換新款手機,可以讓自己先完成某件有挑戰的事情,取得成功後,作為獎勵再給自己,即讓自己獲得了新能力,也抵抗了收益遞減

 ......

相關焦點

  • 收益遞減有哪些規律
    我們剛剛遇到了收益遞減的規律。法律斷言,如果在保持所有其他輸入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可變輸入的均等增量,則總產量可能會增加;但是到了某個時候,總產品(邊際產品)的增加量將會減少。1個如今,根據我們的經驗,這在項目管理,產品開發以及可能的大多數業務活動中非常頻繁地發生。
  • 《DNF》收益遞減系統機制詳解 什麼是收益遞減系統
    在本次DNF更新之後會出現許多許許多多的限制,許家還不了解,本次小編帶來了DNF收益遞減系統介紹一覽,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 DNF收益遞減系統介紹一覽 搬磚這個東... DNF收益遞減系統是什麼?
  • 2021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淺析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邊際...
    2021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淺析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區別 2020-11-17 10:54:42| 中公三支一扶考試網 【導語】:2021年山東三支一扶考試備考進行中,
  • 邊際效應遞減:滿足感的加減法
    在心理學上,邊際效應遞減規律是指:人們在某事物上投入情緒時,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最為強烈,但隨著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類似的,還有貝勃定律和韋伯定律也都闡述了這種現象。
  • 孩子自學能力越來越差,了解「天賦遞減規律」,開發更多潛能
    父母們可以先了解下「天賦遞減規律」在知道什麼是「天賦遞減規律」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潛能的發展過程。孩子的潛能發展過程就好比是一棵樹的生長過程,每棵樹都有著自己能夠吸取養分的極限,孩子就像樹一樣,也會有著自己的吸收極限。如果這棵樹得到了很好的養分,有可能就會努力長到自己的極限。
  • 讀懂了人生邊際效益遞減規律,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累
    其實這就是一種標準的做題家思維,做題家思維就是一種將人生看成一種考試,給自己的生活狀態定下硬性標準的思維。而這種思維,會讓大多數的人活得很累。2、人生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經濟學裡面有一個規律叫「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投入量,會相應增加產出量,但是市場的規模決定了一個峰值,過了峰值之後,再繼續增加投入,產出量會越來越少,直到獲得的產出不能覆蓋支出的成本,投入產出比成為負數,整個經濟活動進入虧損狀態
  • 投資學習的真相 - 邊際效益遞減
    還有一個概念,叫:「邊際效益遞減」在一定時間內,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開始增加消費量時,邊際效用會增加,即總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積到相當消費量後,隨消費量增加而邊際效用會逐漸減少;若邊際效用仍為正,表示總效用持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漸平緩;消費量累積到飽和,邊際效用遞減至0時,表示總效用不會再累積增加,此時總效用達到最大
  • 《dnf》白字多少開始遞減 地下城與勇士白字的規律詳解
    DNF作為一款火爆了很多年的遊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駐,現在玩家們追求的傷害有各種各樣的加成,其中有玩家想知道dnf白字多少開始遞減?下面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經濟學筆記】邊際效用遞減與時間回報
    小編不才,賣弄地不好,大家給點鼓勵;賣弄得好,給點掌聲……小編的經濟學學著玩的,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小編想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開始分享學習的一些領悟。薩翁的書是英文版,凡是從書中引用的就中英文。小編胡扯的也英文不起來呀。看看,還可以學英語,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呀呀……至於小編呢,也一定好好學習英語。那麼啥是邊際效用呢?
  • 好學生變成問題大王,利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給孩子更優質的教育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有所規律。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邊際效應」,而「邊際效應」最典型的表現特點,如同我們在數學模型中所描繪出來的「拋物線」一樣,有一個最高點,當過了這個最高點的時候,無論X軸的數值怎麼增加,對應的Y軸上面的數值永遠也突破不了那個最高點。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其實也是一樣的。
  •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
    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商品的價值取決與人的主觀效用價值,並提出「邊際效應遞減」這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濟學規律。那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呢?「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邊際效應遞減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應相比上一個單位帶來的效應是遞減的。
  • 魔獸世界9.0:副屬性遞減閾值調整,硬上限提高,普通玩家不擔心
    但在9.0版本"暗影國度"中,隨著腐蝕裝的退場和副屬性遞減機制的出現,"全能怪"也許只能存在於艾澤拉斯的回憶中了。之前的副屬性遞減閾值是25%,但在經過數月測試之後,設計師們略微調高了這個閾值,並加入了更多的懲罰區間,一起來看一下:從0%到30%,沒有收益懲罰從30%到39%,會有10%的收益懲罰從39%到47%,會有20%的收益懲罰
  • 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才能達到利潤最大化.
    假設這些東西值10元,邊際成本就是10元,增加一名乘客,可以多收取30元的票款,邊際收益就是30元。請問該不該讓這名乘客上車呢?在做選擇之前,要比較一下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如果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讓這名乘客上車就合適,如果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讓這名乘客上車就不合適。如果一輛車的50個座位都坐滿了,再增加一名乘客就要多增加一輛車,這顯然就不合適了。
  • 雙倍餘額遞減法(DDB)
    中華會計網校小編對雙倍餘額遞減法(DDB)函數進行了如下歸納整理:   DDB函數使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或其他指定方法,計算一筆資產在給定期間內的折舊值。   【語法】   DDB(cost,salvage,life,period,factor)   Cost為資產原值。
  •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2019-01-28 13:51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多選題】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 遞減組vs傳統組:哪個對增肌更好?
    2017年,Fink和同事們比較了在肱三頭肌下壓中使用遞減組和傳統組對肌肉增長和力量的影響[1]。遞減組在用12RM的重量做了一組後接著用更輕的重量做了兩組遞減到力竭,而傳統組用12RM的重量做了3組,組間休息90s。
  • 不可以隨便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
    基本案情:某摩託車貿易公司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去年,該公司按房屋原值233896元,以10年的使用年限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提取固定資產折舊34304.76元,並在所得稅前給予列支。
  • 孩子的天賦遞減原則是教育謊言?避免拔苗助長,學習才能一點就通
    天賦遞減原則是引發寶媽憂慮的內因許多寶媽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原則,但對這個原則具體內容卻是模稜兩可。實際上,這個原則是在大量研究觀察的基礎上,統計的一條普遍而又特殊的規律,最早出現於美國作家斯託夫人的書中。
  • 會計英語:雙倍餘額遞減法 DDB
    雙倍餘額遞減法(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加速折舊法,是一種使用前期提取折舊較多,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年限內儘早得到價值補償的折舊方法。我國現行財會制度規定允許使用的加速折舊法主要有兩種:即年數總和法和雙倍餘額遞減法。
  • 並非越早越好,"天賦遞減法則"先了解一下
    按照兒童的成長發展規律,幼兒園也制定了孩子們入學的最佳年齡,大概在3周歲左右,家長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孩子的入學時間。了解天賦遞減法則,學會正確教育孩子人的成長也同樣離不開其應有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