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點藍字,我們哪來故事?
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家老大這個暑假的英語閱讀計劃準備從RAZ的K級開始,平均每天閱讀2篇,做quiz。
但實際實施起來,多少會打一些折扣。從7月初期末考試結束,到現在剛好一個月,實際進度是55篇,按照我買的版本計算是7本+1篇(每本共10本)。
大致複習計劃是讀過兩到三本複習一次(每本平均8篇左右),形式就是重新讀一遍,不懂的字詞句我給解答,加深印象,然後把之前錯過的quiz再看一遍。
雖然沒有嚴格執行,但是整體進度比較滿意。這裡簡單總結一下經驗教訓。
1
包羅萬象,名不虛傳
在我們之前接觸的繪本裡,主要的nonfiction都是紅火箭系列的,由於當時級別比較低,所以都屬於蜻蜓點水式的簡單介紹。
而RAZ這套書明顯感覺難度加大,有的時候甚至讓我覺得不太像分級讀物,語句雖然較短,但用詞方面並不太拘泥於具體級別。
難怪有人說,要擴充詞彙量,RAZ是分級裡面的不二之選。
最值得稱讚的是,RAZ裡面關於科普類的內容非常多,比如有關於斜面的介紹
還有關於發電機的原理
也有熱氣球的方向控制原理
當然,也少不了小孩子最喜歡的各種動植物
不過,讀到熱氣球控制原理的那一部分,我家老大單純通過看書並沒有完全理解原理,需要我再進一步解釋才行。
此外,除了書本本身的內容,家長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擴充。
比如,昨天我們還剛剛讀到了一篇講美國密西西比河的內容,裡面有一段關於dam(大壩)和lock(船閘)的介紹。剛好我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就把船閘的原理講了一遍,又從網上找了一些視頻配合理解,小傢伙同樣聽得津津有味。
那篇文章裡面還牽扯到了一些地理知識,雖然是美國的,但有些知識點仍然可以通用。所以,讀的過程中顯然不只是在學英語,而是可以大幅擴充知識面。
2
科普難,社科更難
在我們之前閱讀的英文繪本中,科普類的nonfiction讀物屬於難度比較大的,因為生詞很多。但實際上,科普讀的多了,慢慢就會發現,這類內容的生詞雖然多一些,但大多數都是名詞。
對於大人來說,名詞確實是困難項,因為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中文名詞詞彙,再碰到英文新詞的時候,總是難免要把英文與中文對應起來。
但對小孩子,這方面的要求反而可以稍微放鬆,因為他們的中文詞彙本身就積累不足。
而繪本最大的好處就是圖文對應,所以,碰到名詞的時候,其實只要知道這是個noun,然後這個noun對應的是圖中的某個東西就行。至於能否跟中文對應起來,相對不太重要。尤其碰到孩子本身也不知道中文是什麼意思的名詞。
這一切有一個前提:科普裡面的很多詞彙都是具象的。
然而,也正因如此,使得社科類內容的難度變得非常大。比如,在科普內容裡面,chestnut不認識,拿個「慄子」看一眼就知道是什麼了。Venus Flytrap不認識,看看圖片就認識了。
可是到了人文社科類的內容,government、Justice、Supreme Court、department、jury、democracy、community、society?這都是些什麼東西?
這就不只是英文問題,而是認知問題:政府、大法官、最高法院、政府部門、陪審團、民主、社區、社會?這些東西都需要我跟孩子一一解釋,用生活中的例子儘可能簡單易懂地講解清楚。
有的時候,只要稍微展開一下,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原本單純的「RAZ英語閱讀」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搞定,但卻因為深入解釋和互動而延長至少一倍,這也是原計劃(每天2本)難以嚴格執行的原因之一。
不過,時間雖然多花了,但我內心還是很認可RAZ的內容。因為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也剛好創造了一個加強父女之間溝通的機會。
孩子也可以在我講解過程中深入思考。比如,讀到一篇介紹歐巴馬的內容時,我給她普及了美國總統大選。這個原本與我們日常生活非常遙遠的東西,卻激發了孩子的濃厚興趣。還問我4年大選之後怎麼辦?有沒有人能一直當下去?類似的思考方式對中國孩子是比較欠缺的,RAZ的確起到了很好的補充。
更有甚者,歐巴馬那一篇還提到了「身份認同」。中國人基本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在做題和閱讀時就很難理解,這也要引出一大堆對應的背景知識講解。
正是因為對認知門檻有一定要求,所以每當我聽到牛娃們在幼兒園的RAZ進度就遠超我們目前的狀態時,總是不免好奇他們是怎麼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的?畢竟,大人們雖然基本都明白,但要真正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精準表達其中的含義,卻並非易事。
again,這不是英語問題,而是認知問題。
於是,我只能感慨:牛娃的世界,我不懂!
3
閱讀技能,中英文通用
我們以前閱讀牛津樹的時候,同樣會做quiz,而且到了後期很多都是要用手寫單詞和句子回答問題的。
所以,當我看到RAZ的quiz基本都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時,難免有些輕視。
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大錯特錯……
RAZ的quiz雖然是選擇題,但難度卻遠遠大於牛津樹。尤其是對以前沒有做過類似題目的小朋友,難度更是跳升。
牛津樹的quiz基本都是「就事論事」,文章裡說了什麼,做題的時候把原文套上即可,最多換個說法。
而RAZ的quiz很多是需要思考的,而且是中英文通用的思考和閱讀方式。
有些「新」題型比較簡單,比如詢問文章的setting和main idea。
但有些就比較複雜,對於剛剛接觸RAZ的小朋友,需要一個比較痛苦的適應過程。比如,四個選項裡面哪個是opinion,哪個是fact?這種問題對於小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而恰恰也是中國的小朋友相對欠缺的。
再比如,下面哪個detail可以support文章或段落的idea?這類問題後期語文課同樣會碰到。所以,這不僅僅是在學英語,而是在學閱讀技巧,而且是中英文通用的閱讀技巧。
還有一些關於文章的purpose的問題:究竟是為了entertain,還是為了inform,或是為了persuade?這同樣會在中文的語文課裡面涉及到。同樣屬於通用內容。只不過,我們老大在中文裡也尚未接觸,所以理解起來稍微有些困難。
不過,但凡題目都免不了套路,所以慢慢適應以後,解答類似題目時就會順手許多。最初每篇10道題總會錯兩三道,現在正常情況下偶爾錯1道。
由於我家老大同時也在上鯨魚外教的G2A課程,裡面也會涉及到genre的內容,關於main idea等內容同樣會有所涉及。而我買的K-P的RAZ繪本也剛好是美國G2級別的內容,所以二者算是相輔相成。
這裡稍微提一句:嚴格來說,鯨魚的外教課不是教外國人學英語的課程,而應該算是英美兒童的語文課。所以課本看起來字數不多,但實際難度不小,而且更多地會注意英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培養,而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外國人」常規上所理解的「英語學習」。
4
泛讀繼續,輔助擴充
我之前說要把重點從《瘋狂學校》和《神奇樹屋》轉向RAZ的時候,讓一些朋友產生了誤解,告訴我說整本書閱讀不要放棄,這反而是更高層面的精讀。
其實我並沒有放棄,只是不以整本書的泛讀為主,而是轉向RAZ精讀為主,整本書泛讀為輔(我家老大目前還不具備整本書精讀的能力)。
既然是泛讀,還是以孩子興趣為主。在瘋校和樹屋之間,孩子似乎更喜歡瘋校,畢竟內容更搞笑一些,雖然故事的曲折度和知識點不如樹屋,但二者的文字難度相當。所以我並沒有多幹涉,喜歡就去讀吧。
這種泛讀目前是每天0.5本的速度推進,也會配合音頻聽一下內容。
總體來說,暑假前半段的效果還不錯,也能明顯看到水平的提升。這也是我選擇RAZ的重要原因:必須有一個東西讓我能看到和掌握孩子的水平,然後拾級而上。
既然有效果了,後半段還是繼續加油吧。
其他科目的暑假學習也有一點個人思考,等有時間也會整理分享,歡迎關注。
點個「在看」表示朕
已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