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所「國字號」大學遷出北京,合肥成為受益者,河南欲哭無淚

2020-12-14 學習印記

我國高校如今的地域分布狀態,與新中國成立後,高校的遷移調整脫不開關係。由於當年特殊的歷史時間節點,我國許多的高校都是經過多次的合併與拆分。因此,也有許多的學校的地址是發生極大的變化。

高校的遷移有利有弊。很多高校在遷移時會面對許多問題,例如選址、學校狀況與發展等,但高校遷移,也使得收納高校落地的省市得以迎來新的發展。有些省市因為眾多高校的遷入成為高校集中、人才發達、發展迅速的城市。如湖北武。而有的省市,卻因為婉拒高校遷入的請求,而錯失良機。

我國首都北京的高校就經歷過多次的歷史變遷,其中有一次是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學院這三所高校遷出首都北京。

其中,中國地質學院遷往了湖北省武漢市,在後來升級為中國地質大學,成為武漢市接納的眾多高校之一,為武漢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而武漢也因其對遷入高校的容納態度,得以收穫眾多高校好感,成為一個高等教育發展快速,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

其次是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最終遷入了江蘇省徐州市。不過,最初中國礦業大學是落址於重慶。這所大學的發展比較崎嶇,因為中國礦業大學曾經停止招生過,甚至還停辦過。

但後面,學校開始重新招生,並考慮新址,當時徐州市向中國礦業大學拋出了橄欖枝。中國礦業大學選擇重辦時,徐州是當時的煤礦大市,開採煤礦並將其變為城市。在此背景下,礦業人才成為急需,中國礦業大學的遷入可以為徐州解決大問題。因此, 徐州向中國礦業大學示好,並提出了許多條件,以表支持。所以中國礦業大學這所「211」工程高校就坐落在徐州。

最後,這所從首都遷出的高校,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學校建校之初開始,中科大的遷移波折不斷。中科大實際上是當時第一所從首都外遷的高校,而中科大的老師為了中科大的遷移也是煞費苦心,多次實地考察。最初,中科大的調查人員將河南納為學校遷移的首選地點,畢竟河南地廣,且多平原。

但不幸的是,河南當時發展並不好,糧食受當時環境影響收成不多,產量急減,思考再三,結合省內人口及發展情況,河南的領導婉拒了中科大的遷入的請求。收到拒絕後,中科大的老師只能開始尋找新的遷移省市,於是他們開始往更南的方向考察,終於發現江西的位置不錯,也是個好地方,但可惜中科大的遷移又再次遭到婉拒。

後來,中科大的老師來到安徽,安徽省的主要領導則向中科大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為中科大提供各方面支持。因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最後落址於安徽合肥。

高校的遷入,對遷入省市的發展助力頗多,儘管高校遷入會消耗省市部分資源,但這只是短期狀況。從長期來看利大子弊,武漢、合肥、徐州都是受益子此。而像河南這樣錯失良機的省份,最後都是欲哭無淚。

相關焦點

  • 三所從北京遷出的「國字號」大學,安徽、湖北受益,河南可惜了
    但其實在京外的「國字號」大學也並不少,而這些國字號大學之所以沒有在北京,除了一些歷史原因外,其實還和「京校外遷」有很大的關係。在京外的國字號大學,像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都是由於歷史原因,所以我們不過多贅述,但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這三所高校其實原本都是在北京的,不過正是由於京校外遷才變成了如今兩地辦學或者是紮根地方的現象。下面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 遷出的這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現在後悔不已!
    高校的一般分布和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想我國的一些省市,不僅經濟實力強,高校的分布也是比較的多,像北京,上海的等地。尤其是北京,不僅有著清華,北大兩所超級高校,還分布很多211,985高校。然而還有一些大學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左右,因為我國與蘇聯關係的惡化,遷出北京,有很多都是非常出名。還有一些大學在遷出北京之後,再度回到北京,例如北京機械化學院與北京林業大學,在遷出之後再度回到北京,組成了現在的北京農業大學。
  • 北京遷出了3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最後悔
    比如說北京,有著北大和清華兩所巨無霸就不說了,211和985兩大類的高校更是遍地都是。當然,要說北京的高校實際上遠不止現在這些,因為北京的高校還遷出了很多。說到遷出的大學,有很多都是非常知名的高校。還有一些則是在遷出之後,又再度回到北京的。比如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在遷出北京後又回到了北京,然後一起組成了現在的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遷出了3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最後悔
    比如說北京,有著北大和清華兩所巨無霸就不說了,211和985兩大類的高校更是遍地都是。當然,要說北京的高校實際上遠不止現在這些,因為北京的高校還遷出了很多。還有一些則是在遷出之後,又再度回到北京的。比如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在遷出北京後又回到了北京,然後一起組成了現在的中國農業大學。不過要說遷出的大學名聲最大的,那還是當屬這3所國字號大學。那麼它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 13所高校外遷,河南一所高校都沒收下,原因很心酸!
    要說這教育還真不太好對比,一般來說能對比的,就是比高校了。像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一個有清北加一堆名校,一個有復交加一堆名校,教育實力顯然是超出其他省市的。有人說了,京滬這兩個城市的名校太多了,就應該分一些城市出來。其實倒也不是沒分,像西交大,就是從上海遷出的。另外西工大、安徽醫科大學等等,都有昔日上海高校的影子。
  • 北京遷出一所大學,被3個省拒絕接收,現在已穩居全國前五!
    在幾十年前,北京曾有一大批高校被外遷至其他省市。在所有外遷的大學中,有這樣一所大學的外遷過程是非常坎坷。它先是試圖落戶河南的南陽市,而河南不願意接收,於是繼續南下準備落戶江西,但是江西也不願意接收,最終又轉向湖北,但是湖北也不願意接收。
  • 中國帶國字號的大學,出類拔萃,各具特色,並不是在北京
    說起我國帶國字號的大學,在人的普遍印象當中,都是比較好的,比較牛氣的一些好的大學,而且印象中,好的東西都應該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中國國字號的大學,各具特色,並不是在北京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安徽合肥。由於歷史原因搬出了北京,最初的預計地址是河南鄭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談妥,結果搬到安徽。
  • 祝福河南同學!增加一個「國字號」院校,畢業後有一個鐵飯碗
    而且較為尷尬的是,河南不僅人口資源較多,教育方面的資源也是比較緊張的,高校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分布不均勻,也是讓河南學子欲哭無淚。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是離不開教育事業的推動的,所以也是由於這一些原因,河南也是開始了新的高校的引進,以此來為當地培養更多的優秀創新型人才。
  • 河南外遷出的高等教育資源,與5所211大學有關
    今天盤點河南曾遷出的高等教育資源。1.中原大學中原大學,曾經的河南大學一部分,學校於1948年創辦,由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由第二書記陳毅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1948年國立河南大學左右翼分裂,左派師生(佔河大總人數三分之一)在范文瀾教授帶領下投奔解放區寶豐縣大白莊村(現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大白莊村),成立新的河南大學,陳毅將其命名為中原大學。11月,將中原大學遷往開封河南大學校址辦學。1949年,中原大學遷往武漢辦學。
  • 中國科技大學為什麼從北京遷到合肥?北京不香嗎?
    一般來說,以「中國」兩個字開頭的大學,都在北京。但也有幾所不在北京,而在外地。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9年10月26日,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中國決定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機械學院、北京電力學院、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北京林學院、北京鐵道學院等13所農林地礦油水電等工科院校遷出北京,遷到河北、陝西、山東、安徽、湖北等地。
  • 北京遷出13所高校,河南錯過3所,安徽收穫中科大成最大贏家!
    回顧上個世紀70年代,一大批北京的高校往外遷徙,因此這一行動便被稱之為京校外遷。在京校外遷的過程中,一共有著13所高校外遷。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那麼這外遷的13所高校,現在的狀況如何呢?或者說當初接納這些外遷的高校,現在的狀況又是什麼樣了呢?
  • 河南新增1所「國字號」大學,直屬民航局,畢業有機會獲得鐵飯碗
    雖然河南是高考大省,但是這裡的重點大學卻並不多。在河南,只有一所211大學,沒有985高校,這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河南的考生在每年的高考當中競爭有多麼激烈了。河南新增1所「國字號」大學,直屬民航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
  • 河南、江西曾經拒絕中國科大,如今卻抱怨沒有好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不在北京,而在安徽合肥。可以說,是安徽在中國科大落難之時收留了中國科大。也可以說,中國科大,是安徽撿到的寶。中國科大作為一所國字頭的頂級大學,在安徽合肥安家落戶,對於提升安徽合肥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顯然功不可沒。
  • 河南將迎來一所「國字號」大學,新校區就在鄭州,中原大地有福了
    說到河南這個省份,大家首先想到的這是一個人口大省,並且每年高考結束後,河南都會上一次熱搜,因為每年河南的考生都直呼「太難了」,由於河南眾多的考生讓很多學子在填志願的時候所面臨的競爭力就會非常大,這就讓河南的高等教育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 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的愛恨糾葛:說中科大被合肥拖累的人給我閉嘴
    網絡上有個相關的熱議話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否應該遷校?有人認為,「合肥這座城市交通不便,產業落後,沒法吸引人才,委屈了中科大這所名校」。換句話說,如果中科大離開合肥,遷往更一線的大城市,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當我們討論一所大學時,我們討論的似乎早已不僅是那座校園。
  • 河南迎來一所「國字號」院校,當地考生有福了
    大家都知道,每年考生人數中,河南的佔比是最多的,據了解,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該省的考生人數已衝破了百萬,不僅人數多,該省也是「高考最難」的省份之一,難主要體現在考生人數與高校的數量不成正比,該省共有150多所高校,但是這之中佔比最多的是專科,本科的數量還是相對較少,知名高校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在該省想要上一所好大學分數線自然要求就高了
  • 河南和兩所著名的985大學失之交臂
    錯失山東大學遷到河南1954年,河南省省會正式從開封遷往鄭州。省會作為一省的決策中心,通常要承擔起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的作用。因此,在鄭州打造幾所高水平大學就成為鄭州文化建設的一個主要任務。時高教部(即今教育部)為改進我國的高等教育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決定將一批沿海省市的高校內遷中西部省市。
  • 合肥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對CP必須鎖了
    最近如火如荼進行的高考志願招生工作,讓許多大學成為了大家的焦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肯定是除了清華北大以外,大家最受關注的大學之一了。要提到中科大,那肯定不得不提到它與合肥這座城市的「愛情」故事。當年中蘇關係惡化,為了保護高校資源,眾多北京高校遷出外省,其中就有中科大。當時的中科大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學家,之前還是由文壇大家郭沫若兼任校長,這樣的條件,像極了高中時期理科班裡白衣飄飄的文藝美女學霸。
  • 河南新添一所「國字號」大學,直屬民航局,畢業就有「鐵飯碗 」
    其實最近幾年河南省內也增多了很多高效,但都是一些專科院校,並沒有把學生之間的競爭力有所減小,但是最近河南省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將會添加一所本科國字號大學,直屬於中國民用航空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所進軍河南的大學,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和不在省會城市的「省字頭」大學,別弄錯啦
    不在首都的「國字號」大學 在我國兩千多所高等院校之中,有一些被冠以「中國XX大學」的字樣,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等,這些大學被人們稱之為「國字號」大學。北京作為首都,匯集了眾多的「國字號」大學。 但是,還有一些「國字號」大學,其校址並不在北京,需要大家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