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摘詞選投稿郵箱
mm0127m@163.com
詩詞微塾
對聯的詞性(上)
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詞類字詞對仗,是對聯中對仗藝術的關鍵。詞按照語法分為兩大類:實詞和虛詞。我們說的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徵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六種。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係,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我們把方位詞歸屬於名詞,顏色詞歸屬形容詞。
對聯的基本原則:實對實,虛對虛。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等。當然,在實際運用中有許多變化,我們要靈活掌握。
數詞:
數詞,有實指,也有虛指。如:
1.五嶽,這就是實指;
2.三軍過後盡開顏,這裡的「三」就是虛指;
3.,既可實指,也可虛指,對吧。
這個實指,虛指,大家聽明白了沒。我給大家說說哈。五嶽,是指的東嶽泰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這都是實在存在的,所以,這個詞,就是實詞。但是呢,在實際的詩詞創作運用中,五嶽,有時候也是虛指的了,是指大範圍的山和地域了,就此詞而言,他就是指的實際存在的這五座山。三軍,這個就好懂了是吧,現代就指陸海空三軍,古代是指前、中、後三軍。這也是實際存在的,所以就是實詞。,這個就更好懂了,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四海,指的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這些都詞的出現,都是根據實際地理來標明的。所以,是實際存在的,就是實指。當然的,在創作詩詞聯的時候,這些詩詞,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泛指,而不僅僅是單指,就這個詞本身而言,他就是個實際意義上的詞,所以,我們當做實詞來看待。
唐伯虎紀事中有一聯:
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
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
我們先不考慮重複的「洞」字。這裡的數詞,上句也好、下句也好,都是實指。對聯的用數,在通常情況下,與普通文章的用數,沒有什麼不同。但普通文章的用數,比較自由。而對聯的用數,卻要受到限制。上聯幾個數字,下聯就必須幾個數字。上聯的數字在哪個位置,下聯的數字也只能在哪個位置。否則就不能成對。這樣一來,對聯的用數,就不能不作一些特殊的處理了。有這樣一幅對聯:
收百八景於目前,數山水林巒,萬疊芙蓉環薄霧
登卅六峰之頂上,看畫圖煙雨,半天樓閣啟凌雲
百:實際是一百。卅:實際是三十。這就是一種特殊處理的方式,上下皆作特殊處理。再看一聯:
奉東晉大亨,瑰寶增輝三百字
稱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
爨(拼音:cuàn,),一般指燒火煮飯,也常被用作姓氏。其由來一說是根據姓氏而來,二是源於軍事。這裡的三百和二千,都與實際不符,如此用法,叫作取整。另外有一種相反的用法,化整為零。如:
七鴨遊湖,數數三雙一隻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這個就是化整為零。數詞聯中,還有代名。如: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這個就是代名。「九」和「五」,本為《易經》中的兩個卦位名。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術數家釋為人君之象。後即以「九五」指帝位。
有人對數的認識,常常局限於一、二、三、四之類。因此,一見聯中有這樣的數,而另一聯相應的位置上沒有類似的數,便認為「對得不工」。
西湖有一聯:
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一簾松翠,十裡荷香
大家看看,這聯裡的數詞,是虛還是實?全聯用了四個數字,三、四、一、十。「三面」:三潭印月。這聯是描寫「三潭印月」,虛虛實實,到底如何,在你心中也。
我們來看下面對聯:
1: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大家看,這聯數詞的位子,半、絕;工不工?看詞語的話,那半和絕是形容詞了,對吧?但是這裡我們可以都把半,絕當做數詞看。半,就是一半,絕,就是大到不能再大量的意思。
2: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添一度春秋
(一次國宴上,年齡最大的是一個141歲老翁,紀曉嵐為他獻上此聯。計算一下,上聯是60*2+3*7=141,下聯是70*2+1=141,妙)花甲和古稀,分別就是六十和七十的意思,也可以做數詞對。數詞用得好,能夠為對聯增色不少。
3:
油醮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
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裡無珠。
這裡的多對一,形容詞作數詞對。
4:
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
兩岸夾河,二漁叟對釣雙鉤。
這裡的巧妙在什麼地方?在用數上了。上聯全是說「一」,卻不單調重複---孤、獨、一、橫、匹;而下聯全是說「二」,也是花樣百出---兩、夾、二、對、雙。
比如這個「夾」字,只有兩方面相向而為才是「夾」對吧?若是只單方面用力,那是推。「夾」字義本身就蘊涵著「雙」的意思。
我們很多人見到數字不知道怎麼對,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對好?並不是我們的詞彙少,而是我們的思路沒展開。數字入聯,不僅僅局限於那些數字,橫、匹,兩、夾、對、雙,獨,孤,偶,仨,卅,廿,絕,極,中,半,重,有,無等等。這些詞都可以和數字相對。擁有這麼多的資源,這樣一來,我們對數字的時候,思路不就寬多了。
量詞:
量詞,表示計量單位的詞。一般放在數詞後。有升、鬥、尺、丈、裡、斤、噸、件……等等。
例如,史學家范文瀾堂聯: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其中,句,年是量詞。
蘭州神河廟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
又上黃河一道橋
道對層也是量詞。
對聯中常常有名詞活用做量詞的例子:
如:
幾簇菊黃悲客夢
一池月白漲秋聲
池名詞作量詞
一溪流水綠,
千樹落花紅----上聯的溪,下聯的樹,也是名詞作量詞。
動詞:
是表示變化或動作的詞。有走、跑、做、作、說、吃、看、聞等等。在對聯中,動詞是不可缺少的。少了動詞,句子就缺乏生動,容易呆板。因此,合理使用動詞,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一個五言或者七言句中,一般有一到兩個動詞,最多不得超過三個。
如:
成都杜甫草堂有一聯: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留」和「著」是動詞。
月來滿地水
雲起一天山---鄭燮
「來」和「起」都是動詞。
動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所以動詞的詞性必須嚴格。否則句子的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動詞有時候也可以活用作名詞。如:
清吳鎮撰天津大悲院聯:
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祗園精舍;
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無住」,佛教語,指事物不會凝住於自身不變的性質,「住」本來是動詞,這裡活用作名詞用。「慈航」與「慧海」自對,動詞「航」也作名詞用。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詩詞微塾】對仗十七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用韻十忌
【詩詞微塾】詩詞的格律細則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對仗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平仄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押韻
【詩詞微塾】傳統詞曲中的格律
【詩詞微塾】平仄、用韻及對仗
【詩詞微塾】律詩對仗技巧的變化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上)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中)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下)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三十六技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中的對仗通病
【詩詞微塾】絕句的初學要旨及章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節奏的基本規則
【詩詞微塾】淺談格律詩的「六要六戒」
【詩詞微塾】格律詩詞寫作十大基本技巧
詩摘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