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2020-12-16 詩摘詞選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摘詞選投稿郵箱

mm0127m@163.com

詩詞微塾

對聯的詞性(上)

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詞類字詞對仗,是對聯中對仗藝術的關鍵。詞按照語法分為兩大類:實詞和虛詞。我們說的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徵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和量詞六種。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係,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我們把方位詞歸屬於名詞,顏色詞歸屬形容詞。

對聯的基本原則:實對實,虛對虛。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等。當然,在實際運用中有許多變化,我們要靈活掌握。

數詞:

數詞,有實指,也有虛指。如:

1.五嶽,這就是實指;

2.三軍過後盡開顏,這裡的「三」就是虛指;

3.,既可實指,也可虛指,對吧。

這個實指,虛指,大家聽明白了沒。我給大家說說哈。五嶽,是指的東嶽泰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這都是實在存在的,所以,這個詞,就是實詞。但是呢,在實際的詩詞創作運用中,五嶽,有時候也是虛指的了,是指大範圍的山和地域了,就此詞而言,他就是指的實際存在的這五座山。三軍,這個就好懂了是吧,現代就指陸海空三軍,古代是指前、中、後三軍。這也是實際存在的,所以就是實詞。,這個就更好懂了,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四海,指的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這些都詞的出現,都是根據實際地理來標明的。所以,是實際存在的,就是實指。當然的,在創作詩詞聯的時候,這些詩詞,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泛指,而不僅僅是單指,就這個詞本身而言,他就是個實際意義上的詞,所以,我們當做實詞來看待。

唐伯虎紀事中有一聯:

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

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

我們先不考慮重複的「洞」字。這裡的數詞,上句也好、下句也好,都是實指。對聯的用數,在通常情況下,與普通文章的用數,沒有什麼不同。但普通文章的用數,比較自由。而對聯的用數,卻要受到限制。上聯幾個數字,下聯就必須幾個數字。上聯的數字在哪個位置,下聯的數字也只能在哪個位置。否則就不能成對。這樣一來,對聯的用數,就不能不作一些特殊的處理了。有這樣一幅對聯:

收百八景於目前,數山水林巒,萬疊芙蓉環薄霧

登卅六峰之頂上,看畫圖煙雨,半天樓閣啟凌雲

百:實際是一百。卅:實際是三十。這就是一種特殊處理的方式,上下皆作特殊處理。再看一聯:

奉東晉大亨,瑰寶增輝三百字

稱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

爨(拼音:cuàn,),一般指燒火煮飯,也常被用作姓氏。其由來一說是根據姓氏而來,二是源於軍事。這裡的三百和二千,都與實際不符,如此用法,叫作取整。另外有一種相反的用法,化整為零。如:

七鴨遊湖,數數三雙一隻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這個就是化整為零。數詞聯中,還有代名。如:

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這個就是代名。「九」和「五」,本為《易經》中的兩個卦位名。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術數家釋為人君之象。後即以「九五」指帝位。

有人對數的認識,常常局限於一、二、三、四之類。因此,一見聯中有這樣的數,而另一聯相應的位置上沒有類似的數,便認為「對得不工」。

西湖有一聯:

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一簾松翠,十裡荷香

大家看看,這聯裡的數詞,是虛還是實?全聯用了四個數字,三、四、一、十。「三面」:三潭印月。這聯是描寫「三潭印月」,虛虛實實,到底如何,在你心中也。

我們來看下面對聯:

1: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大家看,這聯數詞的位子,半、絕;工不工?看詞語的話,那半和絕是形容詞了,對吧?但是這裡我們可以都把半,絕當做數詞看。半,就是一半,絕,就是大到不能再大量的意思。

2: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添一度春秋

(一次國宴上,年齡最大的是一個141歲老翁,紀曉嵐為他獻上此聯。計算一下,上聯是60*2+3*7=141,下聯是70*2+1=141,妙)花甲和古稀,分別就是六十和七十的意思,也可以做數詞對。數詞用得好,能夠為對聯增色不少。

3:

油醮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

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裡無珠。

這裡的多對一,形容詞作數詞對。

4:

孤山獨廟,一將軍橫刀匹馬==

兩岸夾河,二漁叟對釣雙鉤。

這裡的巧妙在什麼地方?在用數上了。上聯全是說「一」,卻不單調重複---孤、獨、一、橫、匹;而下聯全是說「二」,也是花樣百出---兩、夾、二、對、雙。

比如這個「夾」字,只有兩方面相向而為才是「夾」對吧?若是只單方面用力,那是推。「夾」字義本身就蘊涵著「雙」的意思。

我們很多人見到數字不知道怎麼對,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對好?並不是我們的詞彙少,而是我們的思路沒展開。數字入聯,不僅僅局限於那些數字,橫、匹,兩、夾、對、雙,獨,孤,偶,仨,卅,廿,絕,極,中,半,重,有,無等等。這些詞都可以和數字相對。擁有這麼多的資源,這樣一來,我們對數字的時候,思路不就寬多了。

量詞:

量詞,表示計量單位的詞。一般放在數詞後。有升、鬥、尺、丈、裡、斤、噸、件……等等。

例如,史學家范文瀾堂聯: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其中,句,年是量詞。

蘭州神河廟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

又上黃河一道橋

道對層也是量詞。

對聯中常常有名詞活用做量詞的例子:

如:

幾簇菊黃悲客夢

一池月白漲秋聲

池名詞作量詞

一溪流水綠,

千樹落花紅----上聯的溪,下聯的樹,也是名詞作量詞。

動詞:

是表示變化或動作的詞。有走、跑、做、作、說、吃、看、聞等等。在對聯中,動詞是不可缺少的。少了動詞,句子就缺乏生動,容易呆板。因此,合理使用動詞,就顯得非常重要。在一個五言或者七言句中,一般有一到兩個動詞,最多不得超過三個。

如:

成都杜甫草堂有一聯: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留」和「著」是動詞。

月來滿地水

雲起一天山---鄭燮

「來」和「起」都是動詞。

動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所以動詞的詞性必須嚴格。否則句子的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動詞有時候也可以活用作名詞。如:

清吳鎮撰天津大悲院聯:

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祗園精舍;

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無住」,佛教語,指事物不會凝住於自身不變的性質,「住」本來是動詞,這裡活用作名詞用。「慈航」與「慧海」自對,動詞「航」也作名詞用。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詩詞微塾】對仗十七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用韻十忌

【詩詞微塾】詩詞的格律細則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對仗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平仄

【詩詞微塾】「詩中三昧」之押韻

【詩詞微塾】傳統詞曲中的格律

【詩詞微塾】平仄、用韻及對仗

【詩詞微塾】律詩對仗技巧的變化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上)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中)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章法(下)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三十六技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中的對仗通病

【詩詞微塾】絕句的初學要旨及章法

【詩詞微塾】格律詩節奏的基本規則

【詩詞微塾】淺談格律詩的「六要六戒」

【詩詞微塾】格律詩詞寫作十大基本技巧

詩摘詞選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七、互文互文,是在散文中不常見,而詩詞中極常見的一種修辭方法。它的特點是,前後兩個語言成分,或兩個句子,在結構上相同或相似,意義上相輔相成,需要合在一起看,才能了解其完整準確的含義。如漢樂府《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怎麼在城南戰鬥,卻死在城北呢?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而對聯,則需要替,對,還要關聯。 對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聯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現而對偶句,則是對聯的初期模式的萌芽,可以說,對仗是律詩的表現形式的一個提升,律詩中間那兩個對仗句,是詩的凝鍊所在,是詩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不能想像,一首律詩中間缺少那兩句對仗之後的詩體會是多麼的難以有凝聚力。
  • 【詩詞微塾】對聯寫作要點和禁忌
    對聯寫作要點和禁忌 對聯寫作要點1:對聯的基本步驟:1)讀句 2)劃音節 3)分析詞性 4)定聲律 5)聯句2:對聯的三大重點:1)語法要對 2)平仄要論 3)意境要勝3:對聯六大要素:字數相對、詞性相當、結構相同
  • 皛玊說詩詞:掌握對聯的詞性結構與文意,作詩填詞就不難了
    對聯是詩詞的基礎,因為詩詞格律對仗與對聯緊密相關。對聯修辭用好了,詩詞也易學了。古典君分享一些關於對聯的詞性、結構、文意方面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也歡迎朋友們留言互動,交流切磋!——皛玊題記
  • 【詩詞微塾】格律詩之聲律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格律詩之聲律 齊梁時代的周顒、沈約等人根據古漢語讀音高低、強弱、長短等不同聲調,將全部漢字區分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後人又將上、去、入三聲合稱為仄聲。 平聲 聲律術語。四聲之一。聲調較上、去、入聲平緩寬舒,尾音悠長。平水韻中將平聲字分為上平、下平兩大類,每類十五韻,詩學上獨立為平聲類。
  • 【詩詞微塾】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對仗的規則和種類 詩詞中的對仗,也叫對偶,是詩詞藝術中最直觀的形式美。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同聽覺藝術(平仄、押韻)構成詩詞完整的格律美。絕句不必對仗,但也有許多著名的絕句都用了對仗的藝術手法來增加詩的藝術效果。律詩八句分四聯:首聯、頜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一:四平頭:是指中間兩聯對仗,開頭不能都是相同的詞性,如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 判斷詞性、熟記字尾,輕鬆應戰閱讀「詞性題」一招即中
    TOEIC閱讀的「詞性題」可能出現在第五部分的句子填空與第六部分的段落填空。對於閱讀測驗經常寫不完的考生來說,他們必須迅速正確地回答「詞性題」,如此才有時間回答其它類型的題目。考生該如何判斷一個題目是「詞性題」,以及如何回答「詞性題」呢?詞性題vs.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歷史上,把除韻賦以外的韻文體作品,統稱為詩。 唐詩宋詞,詩律之工,音韻之秀,鍊句之縝密,意境之深構,實為中華詩詞之登峰造極!格律詩以獨特的韻律美、意境美、對稱美、簡潔美,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中的明珠,並在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和發揚。
  • 語文中的對聯知識:常考對聯考點盤點一網打盡
    楹聯:建築上用於表達某種願望或者滿足裝飾需要的對聯。婚聯:結婚儀式中使用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輓聯:追悼會上或者葬禮上用於表達悼念或者評價的對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據說是 「 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國君孟昶在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起內容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到了宋代,春聯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明清尤為繁盛。
  • 「智能春聯」爆紅?傳統文化又變得「省事」了!
    有人說人工智慧以後會搶大部分人的飯碗,也有人說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等等,我們暫且不討論未來的事情,但我想就前幾天「智能春聯」爆紅網絡的事情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央視網聯合百度人工智慧嘗試推出了「智能春聯」,人工智慧通過學習擁有創作春聯的能力。只需要在百度搜索「智能春聯」,打開H5頁面,然後輸入2到4個字的任意關鍵詞,「智能春聯」就會創作出一副個性化春聯。如輸入「大聖」,就會得到上下聯為「大聖登高歌盛世,金雞起舞慶新春」、橫批為「喜迎新春」的春聯;輸入「好運」,人工智慧就創作出上下聯為「一年好運滿園錦繡,萬眾同心遍地輝煌」、橫批為「春光滿園」的春聯。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六章內容。上一章我們重點講解了格律詩詞和對聯寫作方面的意境塑造及其方法,點擊查看文章:記住1個條件5個方法就可以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認識「對仗」在詩詞對聯運用中的「工」與「寬」,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寫作要領。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格律詩與對聯的寫作中又會有新的認知與突破。
  • 2019年中考語文真題考點--對聯2
    上聯:孫行者智調芭蕉扇   下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示例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   示例三:林教頭怒殺陸虞侯   示例四:武二郎鬥殺西門慶   評分說明:對聯1分。
  • 【詩詞微塾】詩家語的跳躍
    詩詞微塾 詩家語的跳躍五字或者七字之內往往具體表現在語法結構和句式上,詩往往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概因詩之句式因受字數、韻律、意象等因素限制,其構成方式與現代漢語之表達差異甚大,這就是所謂的「詩家語」。 除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倒裝句、意象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
  • 【詩詞微塾】詩之八要
    詩詞微塾 詩之八要
  • 15種趣味對聯,每種都妙不可言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也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今天就讓詩詞君帶領大家來品讀這些妙趣橫生的對聯。
  • 詭神詩話:對聯平仄該如何判斷?特別有趣的對聯平仄能否放寬?
    小詭:經常看到有人說一副對聯平仄不符,什麼叫平仄?大詭:平仄是漢字聲調的一種分類,古代漢語和當代部分漢語方言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都歸入仄聲。小詭:那普通話呢?大詭:普通話取消了入聲發音,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分別對應一二三四聲,可以簡單認為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但在古詩詞和對聯創作時,多不用普通話作為判斷平仄的依據。小詭:那該用什麼判斷?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七律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七律 七律創作中所謂格律詩潛規則,是指唐宋人不要求的,明清人所制定的規則,因詩詞格律起源於唐宋,而唐宋人又不嚴格要求的,故稱為潛規則罷了。 結構合掌,不是指一聯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詩的相鄰兩聯尤其是頷聯、頸聯這兩個對仗聯之間的句法結構(語法成分)完全相同。結構的合掌,在創作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是初學者,往往都不注意結構的合掌。
  • 【詩詞微塾】複句式的幾種關係
    詩詞微塾 複句式的幾種關係 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是目的關係。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後面歸結前面的補說關係。 整篇複句式不再一一列舉。
  • 2019年中考語文真題考點--對聯11
    (4分)   活動一:徵集對聯   請你根據上聯,對出下聯。   上聯:莫以善小而不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風度。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以惡小而為之,千家萬戶盡顯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