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七律

2020-12-27 騰訊網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七律

七律創作中,我們已經知道的平仄、對仗、押韻等要求外,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應該儘量注意。

一、首句多入韻及鄰韻七律的首句入韻為正格。七律的這個特點與五律正好相反,五律是首句不入韻為正格。我們看杜甫的《秋興八首》,每篇均為起句押韻,唐宋七律中也呈現這個特點。近體詩押韻限制嚴,即一首詩裡,韻字要用屬於一韻部裡的,否則算出韻,不合格律。也有一體,用鄰韻,稱「首雁出群式」(音相近的,如一東與二冬,四支與五微、八齊,等等,具體見鄰韻表)。打起黃鶯兒【四支】,莫教枝上啼【八齊】。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八齊】。這首五絕押八齊韻,第一句韻字用四支韻的「兒」韻清明時節雨紛紛【十二文】,路上行人慾斷魂【十三元】。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十三元】。這首七絕押十三元韻,第一句韻字用了十二文韻的「紛」。孤雁出群格應用的還有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韓偓《安貧》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鄰韻的合併有一定規範,可以查閱專門的鄰韻表。

二、中二聯避免結構合掌所謂格律詩潛規則,是指唐宋人不要求的,明清人所制定的規則,因詩詞格律起源於唐宋,而唐宋人又不嚴格要求的,故稱為潛規則罷了。

結構合掌,不是指一聯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詩的相鄰兩聯尤其是頷聯、頸聯這兩個對仗聯之間的句法結構(語法成分)完全相同。結構的合掌,在創作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是初學者,往往都不注意結構的合掌。當創作好後有人說結構合掌了,再回頭去修改,那麻煩會很大,修改起來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創作中,在構思時,就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儘量在中二聯,以及全詩中求變化。至於結構的合掌,往往多在律詩的中二聯出現。也就是說,中二聯的結構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給人感覺十分呆滯。

如《唐詩三百首》中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其中中二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顯然,兩聯的結構是相同的,這就是律詩中結構的合掌。在此詩中,中二聯四個句子的第三字,都可以看作是「詩眼」,相應的也犯了「摞眼」的詩病。格律上的詩病是格律詩所獨有的,在創作中應該積極規避。

三、四平頭、四言一法什麼是四平頭?平頭一說,最先是沈約的八病說中的一忌,指聲律,如空海《文鏡秘府論》所舉的「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與「提壺」同是平聲宇,屬一、六字同調,二、七字也同調,犯了「平頭」病。這在律詩講粘對中已不存在。而清人指的「平頭」則不是這個意思。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指出:「連用四地名,究非律詩所宜。平頭,就是律詩中間對仗的四句皆用一類詞語起頭。如高適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中間二聯的頭兩字:「巫峽、衡陽、青楓、白帝」,都是地名。紀昀曰:「平列四地名,究為礙格,前人已議之。」又如:趙昌父《梅花》中間兩聯:未至臘時須訪問,已過春月尚躋攀。直從開後至落後,不問山間與水間。兩聯各句開頭「未至、已過、直從、不問」均為副詞構成的偏正詞組,也是「四平頭」。也稱「四言一法」再如:冬日爐前能取暖,夏天樹下可乘涼。春來花綻院中豔,秋至果熟樹上香。兩聯中各句開「冬日、夏天、春來、秋至」均以季節詞開頭,亦為「四平頭」。清人指的」平頭」」顯然不是聲律的沒有變化,而是一種句式的合掌。律詩不但要忌諱上下句意思的合掌,還要忌諱上下聯句式上的合掌。

四、上尾相鄰兩聯句子的開頭處語法結構相同,稱「平頭」,結尾處語法結構相同,稱「上尾」,兩者都在避忌之列。上尾就是不押韻的白腳字尾句,若相鄰句(一與三;三與五;五與七)尾字同聲調,叫做上尾。

上尾有語法結構上的上尾,也有聲韻上的上尾。上尾原意是指五言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到了格律詩成型的時代,這一規則實際已經被律詩格律包涵。但是,有一些評論家卻根據上尾的意義,進一步嚴格化為五言律詩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一聲調,推廣之,就是要求格律詩的相鄰兩副對聯出句尾字不得同屬一個聲調(比如上聲、去聲或者入聲)。「避上尾」。就是在律詩中,出句的結尾一字分別使用上聲、去聲和入聲字,避免同調的仄聲字。如果不能夠做到,也至少在相鄰的兩聯不使用同調的仄聲字作結尾。不押韻句子的尾字(白腳字),在聲韻選擇上除了要避免撞韻外,要注意兼用上去入三種仄聲字,避免白腳字全部為同一聲調。特別要避免白腳字全部為上聲(上尾,詩病之一),否則也會影響聲韻的和諧。通過誦讀也可以體會到。毛澤東的近體詩很講究聲律,他的多數律詩的出句韻腳,四聲交遞,紅軍不怕遠徵難(平),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去),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巖暖(上),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入),三軍過後盡開顏。

五、首字禁忌七律首字依格律都是可平可仄,但並不意味可隨意安排。如果八個首字中全部都用平聲或全部用仄聲,都會影響整首詩的聲韻之美。唐宋詩中極少有這樣安排首字平仄的,最好是八句的首字平仄44或35分配。

六、忌不分層次中二聯不能孤立地看,我們得把它放在一首詩的整體中來處理。七律的中二聯都寫景的例子也很多,但得安排好,一定得分出層次來。或一聯大景一聯小景,一聯近景一聯遠景,一聯動物一聯植物。還得注意結構的變化,給人一種揖讓錯落之美。

七、避免意象堆積七言詩容量比五言要大,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更多地堆積各種意象。一個七言句中,一般最多安排2個意象,句中多用修飾語、動詞、虛詞、連詞等。否則就會顯得臃腫繁瑣,影響詩句的婉轉流暢。

八、忌重字唐代詩中並不重視重字,唐人詩句裡的重字現象隨處可見,不過宋代以後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清人更把重字當作嚴格的禁忌,明清時人的唐詩評語裡,經常可以看見「某字出自唐人則可,於今人則不可」云云。

九、忌缺偶缺偶是指一聯內兩句用事不一,修辭方式不一。例如:「蘇秦時刺股,勤學我便耽。」出句用蘇秦刺股的故事,對句卻不用典,這就是兩句不合,犯了用事不一的毛病。

十、忌直陳直陳是直說心意,毫無詩意。律句首先要有詩意,在表達上要注意委曲婉轉,含蓄籍蘊,不能率意直陳,明白如話,即使沒有其他毛病,也不能算是一個好的律句,這樣的對句,就可以稱之為直陳病。

十一、忌悖理又叫相反、落節。悖理病,即對仗兩句不是語意相承,上下一意,而是情理相違,相互矛盾。例一:菊黃堪泛酒,梅紅可插頭。例二:晴雲開極野,積霧掩長洲。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目前格律詩詞愛好者超過八九千萬人,但是如何創作好的格律詩卻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格律詩,不僅要求掌握詩詞的平仄、格律、章法,進而對中國古人高雅的審美旨趣有一通盤之了解,而最終能夠傳承中國古代文人高貴的人文精神。 凡無論是學寫文章還是學作詩,須有適合自己的途徑。入門一步走差,以後弊病無窮。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韻】 七律: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 「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這聯是描寫「三潭印月」,虛虛實實,到底如何,在你心中也。我們來看下面對聯:1: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大家看,這聯數詞的位子,半、絕;工不工?例如,史學家范文瀾堂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其中,句,年是量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
    魯迅"吟罷低眉無寫處",借眉代指頭,低眉實為低頭。李白「孤帆一片日邊來",借帆代舟。吳偉業"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臉容,指代年輕女子。③借物代人:杜甫"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紈絝是古代富貴人家子弟穿的細絹褲,代指富貴人家子弟;儒冠是古代讀書人戴的帽子,代指讀書人。"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 當然,現在的人寫七律,更對的是從對聯的角度來立意的。 那麼,對聯的定意又是什麼呢?我簡單的說下:對聯,源自詩中對偶句及對仗句的表現形式,但是,又與對仗不同,對仗句更多地是服務於詩中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對聯,則自成一體,可以獨立成文成意。
  • 【詩詞微塾】格律詩之聲律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格律詩之聲律 唐以後的近體詩,對詩中各句在平仄、粘對等安排上,都有一定的格式,凡符合這些格式的句子,就稱為律句,表示它是按照格律寫的;凡不符合格律要求的詩句,稱為拗句,表示它是和格律相拗的。 拗救 詩律術語。指唐以後近體詩中出現的拗句,應用各種辦法來補救,使拗句的聲調仍能得到諧和。
  • 【原創詩詞】七律 喜雪
    七律 喜雪(外九首) 作者 | 流星一縷光 · 編輯 | 仲秋 七律 喜雪 七律 詠荷 每逢夏日花香溢,蝶舞蜂喧繞蕊間。 漂水盤青蜓俏立,出泥莖碧浪清含。 藕白入宴人誇好,葉綠出塵色染繁。 獨綻波心迷客醉,群芳羨煞靚高天。
  • 【詩詞微塾】詩之八要
    詩詞微塾 詩之八要 寫詩光靠學識和勤勉肯定是不夠的,沒有悟性,寫出來的詩就像一杯白開水。無色無味,毫無詩的美感和韻味。所以,醞釀詩需要突發奇想。沒有奇想也要冥思苦想。 八、詩風 同兼幾種風格的詩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詩風反映的是作者的自身修養、精神面貌處世態度以及孕含的人生哲理。
  • 墨染詩詞七律九首/嵌我詩魂梅入骨,蘭鄰寒舍好流傳
    04七律.雨燕風味渾無橫笛柳,燕穿雲錦戲斜陽。嵌我詩魂梅入骨,蘭鄰寒舍好流傳。06七律.春逝偶感輕風小步撞眉嬌,濃淡清香懶相邀。好訊長傳華夏內,煙雲報喜醉峰腰。07七律.夜闌望月有感蒼茫北鬥掛中天,陌上閒雲起舞翩。
  • 【詩詞微塾】詩家語的跳躍
    詩詞微塾 詩家語的跳躍(顧況《洛陽早春》)上下句省略了(流落)和(爭鳴);再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上下句省略了(成)(傳),這種情況很常見。 3、略賓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最後,毛主席說:「我寫了首詩讀給你們聽聽, 不知行不行!」接著,毛主席便雄壯地朗誦了《七律·長徵》詩。 按照胡安吉的描述,《七律·長徵》寫於1935年9月份。胡安吉是參加過長徵的紅軍老戰士,曾親耳聆聽毛澤東朗誦《七律·長徵》詩,他的回憶應該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很多毛澤東詩詞研究者關於《七律·長徵》問世時間的說法,基本都源於胡安吉的回憶文章,只是因為引用時一轉再轉,才發生了一些變異。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詩詞微塾 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寫好一首詩(詞)的關鍵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認為,「情是詩的基礎和支柱,情乃詩之魂,無魂則是殭屍;意乃詩之骨,無骨則不成體態」。注意這裡的詩包涵詞。情是詩之根,無情則無詩。寫詩不但要情,而且要有激情、真情,如此才能寫出好詩來。意境:是形象,是生動美,鮮活美,是詩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詩詞以境界為最上。至煉意則未必知也。
  • 【詩詞微塾】複句式的幾種關係
    詩詞微塾 複句式的幾種關係 如: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劉長卿《聽彈琴》 7、條件關係:上句提出一種條件,下句是滿足這一條件的結果。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言泊遠詩詞:七律——霧凇島(五首)
    言泊遠詩詞:七律——霧凇島等五首其一七律· 霧凇島靈瑩境界綻荼蘼,衣縞青娥造景急。其二七律· 霧凇島冰雨暖雨也親塞外寒,初冬妝美島和原。晶瑩一段冰滑路,剔透千姿玉掛簾。愛侶披霞雕熱吻,螢光有意攝深談。其三七律· 雪鄉霧凇瀑霧迷茫美畫廊,瑩華冷豔秀天荒。凇蝶緲緲寒山谷,橡葉翩翩媚雪鄉。粉靨霓裳生景麗,紅霞夕日促人狂。
  • 李白天縱其才,有一種詩詞題材卻寫不好,為了出好作品,不惜洗稿
    文/張家公子名無忌作為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謂是一個全能性的選手,幾乎各種各樣的詩詞題材都能夠寫,而且都寫得非常出色。近體詩方面,李白的絕句寫得非常好,像五絕中有經典的《靜夜思》、《秋浦歌》、《獨坐敬亭山》,七絕中的名篇則更多,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望天門山》等等,都是唐詩七絕中頂級的名篇。律詩方面,李白比較擅長五律,像大家比較熟悉的《渡荊門送別》、《送友人》、《秋登宣城謝脁北樓》、《與夏十二登嶽陽樓》、《聽蜀僧浚彈琴》、《贈孟浩然》等,都是唐詩五律中的佳作。
  • 【詩詞微塾】唐詩格律體系概說
    唐詩格律體系概說一般講詩詞格律知識的書籍往往只介紹近體詩,不介紹近體詩以外的詩歌格律,這是有原因的:一是近體詩在唐代十分發達,成了格律詩的主要體裁形式;二是近體詩與科舉考試有關,應試者均需研習,這樣近體詩以外詩律形式自古以來就不被重視了。其實,古代的詩律的不是只此一種,而是有好多種。
  • 【原創】高層宇宙【七律】依韻江雨霏詩友28首
    《好詩好詞好文章》微信公眾號學習古典詩詞,品讀國學經典。
  • 【詩詞微塾】詞調與聲意
    詩詞微塾 詞調與聲意 進而,也可以從宋詞在調的創新上找到詩詞淵源,將詩直接和樂而稱為詞的,通常都沒有特定的主旋律,其詞調與其詩聲是合一的,而人們修改詩式(不再是簡單和樂或只是對某詩句簡單地添減字腰拆)時,通常都是以修改其聲為目的的,使其聲具備明顯的主旋律,於是就產生了特定的詞調。
  • 詩詞名家劉成宏詩歌七律之吟懷四首
    七律 吟懷四首文/劉成宏一幾多往事閃眸前,些許蹉跎拋一邊。翠竹窗前談靜月,青松雪裡說藍天。商丘市作家協會理事、商丘市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河南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雜誌(月刊)榮譽主編、香港左龍右虎國際詩書畫研究會榮譽副主席,是國內十餘家詩詞網站籤約詩人、顧問和古體詩詞主審。
  • 七律.綠意盎然勒畫出柳暗花明,附七律要點,期待指正,互相學習
    表面的綠意就是青山綠水,綠意盎然的「綠意」;另指宋代詞牌名「綠意」,涓涓用來借指詩詞。首聯就是說紅塵攘攘,餘生希望寄情於山水和詩詞間。惜:古漢語為仄聲字,屬入聲十一陌。柳楊:即楊柳,柳樹。為了符合平仄規律,古詩中常常運用倒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