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微塾】格律詩之聲律

2020-12-27 騰訊網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詩詞微塾

格律詩之聲律

四聲

聲律術語。齊梁時代的周顒、沈約等人根據古漢語讀音高低、強弱、長短等不同聲調,將全部漢字區分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後人又將上、去、入三聲合稱為仄聲。

平聲

聲律術語。四聲之一。聲調較上、去、入聲平緩寬舒,尾音悠長。平水韻中將平聲字分為上平、下平兩大類,每類十五韻,詩學上獨立為平聲類。

仄聲

聲律術語。我國詩學上黨把上、去、入聲字一律歸併為仄聲,以與平聲相對。仄即側,意為不平。

上聲

聲律術語。四聲之一。聲調高昂上揚,發音響亮,無尾音。

去聲

聲律術語。四聲之一。聲調清而帶轉折,尾音下抑而稍短。

入聲

聲律術語。四聲之一。聲調直而急促,一發即收。

平入

詩法形式之一,又名平起。

仄入

詩法形式之一,又名仄起。

一三五不論

作詩常用口訣之一,主要指作近體詩時對詩中各句的第一、三、五字一般可不論聲調,平仄通用。這句口訣簡明扼要,但又不全面,不能概括所有情況。

二四六分明

作詩常用口訣之一,指作近體詩時詩中各句第二、四、六字的聲調必須全部按照格律,不能有任何例外。這句口訣簡明扼要,但又不全面,不能概括所有情況。

失粘

詩律術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指狹義而言。即指作律詩或絕句時,其下一聯出句的第二字和上一聯對句的第二字,其平仄聲不相同。另一種廣義上的失粘,是指律詩中各句的平仄聲有任何不符合粘要求的地方,都叫做失粘。

三仄句

詩律術語。指近體詩句末連用三個仄聲字。這種句型,詩家認為容易造成聲調不暢,因而主張避免使用。但由於仄聲字之間尚有上、去、入之分,所以問題不如連用三個平聲字嚴重,詩家並不絕對禁止,唐人也屢有在句末連用三個仄聲字的。

三平調

詩律術語。詩家的一種禁忌。指近體詩不論五言句或七言句,其句末不宜連用三個平聲字,否則即成三平調,需要改動。但是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又是古體詩的一種常用句型,不但不為忌,反而以為音節雄渾昂揚。

孤平

詩律術語。詩家禁忌之一。說者有各種不同解釋。現在一般認為五言詩「平平仄仄平」句式之第一字或七言詩「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之第三字,絕不能用仄聲,因為如果用了仄聲,將使全句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不利於聲調諧和。如果上述五言句之第一字或七言句之第三字迫不得已用了仄聲字,則五言句的第三字或七言句的第五字就必須改用平聲字,使全句的聲調得到補救。

拗句

詩律術語。唐以後的近體詩,對詩中各句在平仄、粘對等安排上,都有一定的格式,凡符合這些格式的句子,就稱為律句,表示它是按照格律寫的;凡不符合格律要求的詩句,稱為拗句,表示它是和格律相拗的。

拗救

詩律術語。指唐以後近體詩中出現的拗句,應用各種辦法來補救,使拗句的聲調仍能得到諧和。拗救之法,不外乎改變拗字以外的其他字的平仄聲,其中又分為當句救和對句救兩種。當句救即在同一句內給以補救,對句救為在出句中出現了拗字,則在對句中予以補救。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修辭毛澤東詩詞中的"黃鶴"、"黃粱"、"鯤鵬"、"不周山"、"霸王」「東臨碣石"、"神女"、"吳剛、嫦娥"、"華佗"、"九嶷山"、"陶令"等,都是用典之例。用典需要貼切,忌生僻,忌晦澀,也忌堆聚。此外,還有對比、設問、反問、雙關、嵌字等修辭方法,在詩詞中也常可見到,在此不再一一介紹。詩詞是語言藝術。詩詞寫作的過程,說到底就是語言的斟酌、推敲的過程。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 唐詩宋詞,詩律之工,音韻之秀,鍊句之縝密,意境之深構,實為中華詩詞之登峰造極!格律詩以獨特的韻律美、意境美、對稱美、簡潔美,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中的明珠,並在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和發揚。
  • 「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詩摘詞選投稿郵箱mm0127m@163.com詩詞微塾對聯的詞性(上)詞性即詞的特點。同詞性即劃分為同一特點的詞類。如: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這個就是代名。「九」和「五」,本為《易經》中的兩個卦位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術數家釋為人君之象。後即以「九五」指帝位。
  • 【詩詞微塾】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詩詞微塾 格律詩寫作之立意 尹俊認為,「情是詩的基礎和支柱,情乃詩之魂,無魂則是殭屍;意乃詩之骨,無骨則不成體態」。注意這裡的詩包涵詞。情是詩之根,無情則無詩。寫詩不但要情,而且要有激情、真情,如此才能寫出好詩來。意境:是形象,是生動美,鮮活美,是詩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詩詞以境界為最上。至煉意則未必知也。故知煉意者可與言詩。」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七律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七律 七律創作中所謂格律詩潛規則,是指唐宋人不要求的,明清人所制定的規則,因詩詞格律起源於唐宋,而唐宋人又不嚴格要求的,故稱為潛規則罷了。 結構合掌,不是指一聯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詩的相鄰兩聯尤其是頷聯、頸聯這兩個對仗聯之間的句法結構(語法成分)完全相同。結構的合掌,在創作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尤其是初學者,往往都不注意結構的合掌。
  • 【詩詞微塾】詞調與聲意
    詩詞微塾 詞調與聲意 自古以來,漢語詩的語言之語音美一直被概括成詩的聲律美,而韻腳是構成語言聲律美的關鍵而基本的要素。所以,詩作為一種特別的文體,其根本的特徵形式就是:必要有韻!詩是有聲調和音韻節奏的語言模式,詩聲其實就是人們在有音韻節奏的語言模式中,對其語音與語調及其節奏相和的感覺。
  • 【詩詞微塾】唐詩格律體系概說
    唐詩格律體系概說一般講詩詞格律知識的書籍往往只介紹近體詩,不介紹近體詩以外的詩歌格律,這是有原因的:一是近體詩在唐代十分發達,成了格律詩的主要體裁形式;二是近體詩與科舉考試有關,應試者均需研習,這樣近體詩以外詩律形式自古以來就不被重視了。其實,古代的詩律的不是只此一種,而是有好多種。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平仄是格律詩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詩對平仄的要求非常嚴格。掌所致格律詩的平仄規定,是學習格律詩寫作的基礎,也往往是學習格律詩寫作最難跨越的障礙。詩人陶淵明一、四聲與平仄四聲,是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
  • 【詩詞微塾】詩之八要
    詩詞微塾 詩之八要
  • 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包括絕、律、排律、詞。格律詩的規則,主要分為聲律、韻律、句律、謀篇規則。有人曾形象地說:寫格律詩就如同跳芭蕾舞。跳芭蕾舞必須用腳尖跳,否則不能叫芭蕾。同樣,格律詩必須按格律詩的規則寫,否則就不能稱作格律詩。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要求
    一、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什麼是韻  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不過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這種i,u,v叫做韻頭,不同的韻頭的字也算同韻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2、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無論是詩經的四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漢樂府的雜言詩(悵欲悲,盎中無鬥米儲)、十九首的五言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曹丕的七言詩(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等,都是古體詩。唐朝人所說的漢魏到劉宋時期的「古詩」,又有古調詩、格詩的稱呼,指不講究聲律,音調自然的詩歌。
  • 國文啟蒙讀物,我推薦讀《聲律啟蒙》
    暑假已至,有朋友諮詢我,想讓自己開學三年級的孩子在功課之餘誦讀一些國文經典,但面對形形色色書目不知該如何選擇。我思考許久,決定推薦這本《聲律啟蒙》。 之前問過朋友,說是孩子已經讀完了《三字經》和《弟子規》,我個人並不太喜歡這兩部作品,尤其是《弟子規》,其說教意圖大於實際意義,在目前看來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
  • 【詩詞微塾】詩家語的跳躍
    詩詞微塾 詩家語的跳躍詩家語具有跳躍之特性。概因詩之句式因受字數、韻律、意象等因素限制,其構成方式與現代漢語之表達差異甚大,這就是所謂的「詩家語」。 除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倒裝句、意象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
  • 【詩詞微塾】對偶,對仗,與對聯
    詩詞微塾 對偶,對仗,與對聯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可能很難區分對偶句與對仗句及對聯的差異在哪裡,甚至還可能以為是所指同一種形式的句子,現在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對偶,對仗,與對聯三者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我給大家看兩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會明白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詩詞微塾】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在律詩中,對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頷聯、頸聯,首聯和尾聯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詩特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不僅能使律詩顯得凝練、整齊、勻稱、典雅,而且也是律詩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胸襟、氣度,可見在律詩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尋常。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格律詩寫作(連載1)作者  憑高望遠(謝啟斌) 為回饋《新華詩詞》的廣大讀者,並應《閱讀與欣賞文化沙龍》之邀開展《格律詩寫作》講座,自本期起,將講座內容予以連載。古人有「詩言志,歌永言」之說——《書·舜典》。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流行的詩的定義是何其芳的:「詩歌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語言精煉,音調和諧,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這說的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的定義,並且包含著何其芳對詩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強調。
  • 【詩詞微塾】格律詩中的拗救技巧
    格律詩中的拗救技巧 如果仔細看一下前面所舉的近體詩的幾種基本格式,會發現一個規律:在一聯之中,平聲字和仄聲字的總數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