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些,才剛剛可以寫格律詩

2020-12-27 閒來煮史

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包括絕、律、排律、詞。格律詩的規則,主要分為聲律、韻律、句律、謀篇規則。有人曾形象地說:寫格律詩就如同跳芭蕾舞。跳芭蕾舞必須用腳尖跳,否則不能叫芭蕾。同樣,格律詩必須按格律詩的規則寫,否則就不能稱作格律詩。

格律詩的聲律,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平仄」。寫格律詩有著一定的平仄規則,要求平仄聲調交錯運用,以起到抑揚頓挫、起伏迴蕩之音樂美。若學習掌握格律詩平仄的運用規則,須首先了解一下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平仄」

所謂「平仄」,是將漢字四聲歸納為平聲字和仄聲字兩個最基本的聲調。而所謂四聲,是根據漢字高、低、長、短變化而區分的。古漢語裡,四聲為「平、上、去、入」,其中「平」為平聲字,「上、去、入」為仄聲字。現代漢語的四聲,則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通常稱為「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其中「陰平、陽平」為平聲字,「上聲、去聲」為仄聲字。

二、什麼是「兩類四式」

所謂「兩類四式」,是指格律詩的句式。

兩類」,即平起和仄起。是指詩中首句的第二個字,用平聲字的即謂平起,用仄聲字的即謂仄起。

四式」,即平起仄起又分為四個句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收即指句末尾字)。舉例說明:

1.平起平收式,如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辭」和「間」即為平起平收;

2.平起仄收式,如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 「王」和「見」即為平起仄收;

3.仄起平收式,如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 「上」和「斜」即為仄起平收;

4.仄起仄收式,如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個」和「柳」即為仄起仄收。

三、什麼是「相粘相對」

所謂「相粘」,是指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平仄必須相同。

所謂「相對」,是指七言句第一句的第六個字和第二句的第六個字(五言句為第四個字)的平仄要相反。

為什麼要求相粘相對呢?主要是為了聲調的多樣化。如果不粘,第一聯和第二聯的平仄就會雷同;如果不相對,出句和對句之間的平仄也會雷同。明白了粘和對的關係,只要知道起句的平仄,就可以知道全篇的平仄。

四、什麼是「相重相間」

律詩字數為五言和七言,每句都是以雙音詞為主體和一個單詞組成。例如「鐘山風雨起蒼黃」句,便是二、二、一、二句式。其音節的主體是兩個字為一個節拍,每個節拍的兩個字平仄必須相同,要麼都「平平」,要麼都是仄仄。這就是「相重」。

相間」,是指相同位置上,一個節拍與下一個節拍,平仄要有變化。例如,上一個節拍是「平平」,那麼下一個節拍就應該是「仄仄」,反之同理。

當然,「相重相間」是一個原則要求。要做到每個節拍都能平仄相重或者相間,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下面單獨介紹)

五、什麼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前面說到,由于格律詩要求相重相間,但在實踐中又很難做到,故就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

一三五不論」,是指七言句中第一、三、五個字(五言句第一、三個字)平仄皆可,不必計較;

二四六分明」,是指指七言句中第二、四、六個字(五言句第二、四個字)該平則平、該仄則仄,必須分明。

這是根據前人詩作的實踐總結出來的,遵循這一規律,寫格律詩就比較方便了。

六、什麼是「兩忌」「拗救」

兩忌」,一是忌孤平,二是忌三平調。孤平是指七言句中除去每一個字和尾字,當中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在格律詩中是應該避免的。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需要進行「拗救」,即必須把第三或第五個字改為平聲字加以補救,以避免孤平。

三平調」,是指格律詩句中後三個字都是平聲字。這也是格律詩之一忌。

目前,詩詞界對格律詩聲律「兩忌」等問題爭論頗多。有人力圖加以突破,給律詩創作更寬鬆的條件,但只是個人主張,仍無定論。作為格律詩愛好者,最好先學習一些格律詩的基本知識,儘量按照其基本規則進行詩詞創作,不宜太「活」,以避免走一些彎路。

(圖文均為原創)

相關焦點

  • 學寫格律詩將成為時尚
    特別是最近,國內第一本基於新韻《中華詩韻》的格律詩集(周立雷先生著《跟我學寫格律詩》)的出版發行標誌著格律詩發展的新的裡程碑,充分證明了新韻更適合當代基於普通話和拼音發音規則而易於學習和掌握,有望今後有更多人釆用新韻創作格律詩,甚至中小學生在學會漢語拼音之後也可以有能力寫作優美的格律詩。此外,學寫格律詩對提高文筆表達能力和素養及更深入了解中華語言文化本身大有裨益。
  • 詩詞格律 花5分鐘了解寫好格律詩應該知道的禁忌
    泠泠七弦上 靜聽松風寒格律詩中的禁忌還是有一些的,但是關于格律的書不一定講這些內容,或者講了讀者也注意不到。對於初學者來說,寫的詩符合格律的話就挺不容易,這些作詩的細節並不細究。十分鐘讓您看懂格律詩怎麼救拗》。以上這些是常識,如果違反格律,例如出現孤平、三平調、失對、失粘、換韻等錯誤,就不是嚴格的格律詩,因此也不屬於「格律詩」的 「禁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很多不符合格律的唐詩,被蘅塘退士錄入了《唐詩三百首》的五律、七律目錄下呢?這是律詩演變過程中的問題。
  • 歐金林:學寫格律詩,若干要點淺談
    因為排律的格式是律詩格式的延伸,會寫律詩的人自然就能寫排律,所以十六種格式不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兩種排律。十六種格式,既可以用《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簡稱「新韻」)的平聲字作韻腳寫詩(簡稱「平韻格」),也可以用仄聲字作韻腳寫詩(簡稱「仄韻格」)。因為「平韻格」是格律詩的主體,所以我首先要較為詳細敘述的是這個主體,「仄韻格」只能略作說明。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前面五講連結奉上,沒有看過的朋友先免費查看,打好基礎,再跟我們一起繼續。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我們現在寫格律詩,按照普通語四聲的平仄來寫即可,沒有必要去按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寫。不過學習一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可以讓我們再欣賞以前的律詩時更加能感受到詩的美感。詩人李白二、格律詩的平仄聲律四大原則1、句內平仄相間格律詩的平仄聲律要求,首先是句內的平仄搭配,具體要就是「句內平仄相間」。
  •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但是我是希望大家理解這些平仄格式是如何形成的,在腦海中形成格律感、節奏感,不需要臨到作詩還要背誦平仄關係。大家一定會說,明明有很多句子平仄不符合這四種格式啊?這有三種情況:一,「一三五不論」,非關鍵位置平仄變化;二,出律,做出了拗救;三,出律,不屬于格律詩。
  • 跟我學寫格律詩(8)七言律絕的四種格式
    然後我們再想一想,兩個『仄起』句剛剛用過一個,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嗎?答案是不可以,那為啥不可以呢?是因為之前我們說過,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須相反!那麼,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散談詩、詩人、格律、格律詩》 下篇
    這中間已經沒有什麼改革可言,只有根據詩情的需要靈活運用的問題,絕不能穿著唐服跳迪斯科。  有不少人格律詩的修養不深,胡亂寫些打油詩,就說自己是改革派,其實遠不是那麼回事。  還有一些人,說是用現代漢語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寫格律詩。這樣的所謂格律詩我也看過不少,負責任地說: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就如同演唐朝的故事,卻教秦叔寶、程咬金者流穿著紅衛兵的綠軍裝一樣不倫不類。
  • 孤平為何是格律詩的大忌
    「孤平」確實是格律詩的大忌。「孤平」從哪裡來?從「一三五不論」來。在前面有一篇專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時候就講過,格律詩的「二四六分明」是必須的,而「一三五不論」則不一定,要看具體情況。我們知道五絕的基礎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孤平」在詩論中有兩種形式,都是因為有些位置平仄變化而來。
  • 前溪詩論:格律詩就應該只押平聲韻​
    但在格律詩是否可以押仄韻這個問題上,似乎沒有特別具體的說明,現代人寫格律詩便以為既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其實不然,格律詩押平聲韻是一種默認的要求,歷來詩家對這個規則已經形成通識。本文以下面幾點作為說明:1、格律詩只押平聲韻應該是音律學上的要求其實對音韻格律之學,當代人已經知之甚少,古人的詩是可以用來吟誦的,雖然今人對吟誦的方法和樂理已經不甚了解,但我們知道,格律詩之所以要押韻,是因為要產生一種循環往復的韻律美(聽覺美)。
  • 格律詩的「用韻」
    格律詩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聲母,o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 二、韻母和押韻 把兩個以上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詩句的同一位置上,使聲音和諧悅耳,這種情況就叫做押韻,或壓韻。
  • 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具體是指什麼?
    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能講具體些嗎?我們知道,凡屬口訣,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學習、記憶比較複雜難懂知識的時候,用相對簡潔明了的方式為我們指出知識點之間的共性。「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這樣兩句話,用來簡單形容近體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方便初學者在寫格律詩的時候進行自查、自糾,儘量避免出現格律錯誤。但是這只是一種籠統的總結,我們要真正學明白格律知識,首先要學會平仄基本格式,然後就會發現,這種順口溜總結方法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但也有例外。
  • 初學者寫格律詩容易出現的幾個硬傷,能夠杜絕水平就會大幅度提升
    經過千百年的演變,中國詩詞發展成為一種具有音樂美感的格律詩,它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字藝術的最高成就。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喜歡作詩填詞,不少報刊雜誌上也開始發表一些今人的格律詩作品,但是大部分的格律詩卻沒有按照格律詩的規則來寫作,雖然有的詩詞意境極佳,卻因為一些硬傷導致整首詩的水平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與遺憾的。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我這裡有你需要的知識,同時每天都有變化,這是我唯一可以留住朋友的東西。但是最近很多長期關注的朋友,包括一些熟人,我們私下聊天的時候,談到是否知道如何寫近體格律詩了?朋友們給的反饋卻還是似是而非。大概都是一個意思,讀了文章,當時知道了一點格律知識,但是隨後就忘了,想寫詩的時候無法提筆。這讓我重新審視這種碎片知識傳播的用處。
  • 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繫和區別
    在南宋以後呢,大部分詞的曲譜都散佚(san yi)了,也就是丟失了,這些詞牌也逐漸失去了歌唱性,詞呢,也就因此與格律詩,殊途同歸,成了現在這樣的、不能歌唱的歌詞。詞所體現的、更多的是大眾化的特性。3、倚聲和倚聲學在這裡呢,先提示大家:古人對于格律詩的創作統稱為「作」詩;而對於詞的創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詞,今後我們不可以叫「作詞」「寫詞」,而是叫做「填詞」。因為它要受聲律的嚴格約束,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詞是用來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樣可以自由抒寫。
  • 格律詩「一三五不論」的平仄變換原則、詩病示例以及出律拗救詳析
    前面九講已經把近體詩的格律推導、基礎格式、對仗、押韻,以及絕句和律詩的文法都分別做了詳細說明,能夠一直跟上的朋友應該在格律方面已經知道如何正確運用,也知道要如何動手寫格律詩了。先奉上前面九講連結,第一次進來的朋友不妨從前面免費開始,再慢慢跟上。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從上可以看到詩具有如下的特點。1、語言精煉。不像寫文章那樣長篇大論。2、節奏鮮明。詩作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跳動。3、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古人有「詩言志,歌永言」之說——《書·舜典》。那麼,格律詩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對于格律詩的定義詞典上是這樣寫的:詩體的一種。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詩、絕句和排律。因其句數、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都有一定的規則,故稱格律詩。格律詩產生於 南朝齊,至唐代發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為我國詩壇的主要詩體。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寫詩方法總結:記住這些要領,任何格律詩你都能輕鬆上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十章內容。上一章我們講解了格律詩及其所有寫作格式,點擊查看文章:,這正好在我們今天的課程內容中包含;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具體的格式推排和實例列舉方式,幫助大家進一步熟悉並掌握格律詩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