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繫和區別

2021-03-01 新華詩詞





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繫和區別

1、同源

詩(就是格律詩)與詞都是對古詩的繼承和發揚和光大。都始於南北朝時期。

2、分流

格律詩,源自古體詩,因為隋唐以詩取士用於科舉,所以,規定了嚴格的格律以供考生們遵守。正因為其書面性(也就是卷面)的特徵,所以一開始,它就不具備歌唱性。也就是說,格律詩原本是用來答卷的。當然也因為它的用韻、平仄的規定,使它具備了吟誦性。詩所體現的更多的是文化人的特性。

詞呢,它源於古樂府,在唐宋代主要是用於宴樂的。因此呢,詞一開始就具有歌唱性。

詞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了大量燕樂(西域音樂)、俚曲(民間歌謠)。還有好多的,是文人創作的歌曲,譬如很多文人根據自己詩作,創編的自度曲。

在南宋以後呢,大部分詞的曲譜都散佚(san yi)了,也就是丟失了,這些詞牌也逐漸失去了歌唱性,詞呢,也就因此與格律詩,殊途同歸,成了現在這樣的、不能歌唱的歌詞。詞所體現的、更多的是大眾化的特性。

3、倚聲和倚聲學

在這裡呢,先提示大家:古人對于格律詩的創作統稱為「作」詩;而對於詞的創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詞,今後我們不可以叫「作詞」「寫詞」,而是叫做「填詞」。

因為它要受聲律的嚴格約束,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詞是用來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樣可以自由抒寫。它的每一個曲調(也就是詞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這種特殊形式呢,是經過音樂的陶冶,有它整體的結構,不容任意破壞的。換句話說,就是所填的每個字,每一句都要與曲調相協,所以呢,填詞也叫「倚聲」,倚聲填詞,

也就是說,是先有了曲而後再根據曲子來填上詞的,所以,詞學愛好者對此也稱為倚聲學。「倚聲學」呢,出自龍榆生先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出現的「倚聲學」三個字。但實際上,在清朝,就已經有了類似的說法,比如「依聲之學講」,作者所要表達的、起伏變化的感情必須和每一曲調的構成,輕重緩急和節奏關係相應。

這種「因聲以度詞,審調以節唱,句讀短長之數,聲韻平上之差,莫不由之準度」的嚴格的音樂性,決定了它只能是「倚聲填詞」。「由樂以定詞,非選詞以配樂」(就是說,要以樂曲才填詞,而不是填好詞才定樂曲),就是我國文學史上所習用的詞曲名稱。清人宋翔鳳在《樂府餘論》中有:「宋、元之間,詞與曲一也。以文寫之則為詞,以聲度之則為曲。」

因為這兩種形式都得受曲調的制約,所以呢,在聲韻方面呢,都是要特別講究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告訴大家一個理,那就是填詞不可以隨意就填,要在填詞之前先確定你所填的內容是屬於什麼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來確定你選擇的詞牌,或者說以詞牌來確定你所要填內容。不可以隨意拿過一個詞牌來就想當然的填。我們要記住:詞=「倚聲學」要(倚聲填詞)。

4、句式的同和異

我們大家都知道近體詩的格式,主要為五、七言絕句和五、七言律詩兩種。

讓大家看下面的幾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詞與詩之間的關係了。

如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大家看,乍一看不就是一首七絕嗎?

——只不過是把第三句的七言變為三言對偶句,並增加一韻字而已。

又如韓偓(wo)的《浣溪沙》

攏鬢新收玉步搖,背燈初解繡裙腰,枕寒衾冷異香焦。

深院下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殘醉卻無聊。(迢tiao)

——又是一首七律,減去一聯,或兩首七絕,各減一句,平仄聲韻都和近體詩、絕沒有多大區別。

再看蘇軾的這首《鷓鴣天》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qu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li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藜li一年生草本植物))(蕖qu-芙~)

大家看,——除了第五句變成為三言對偶外,是不是又是一首七律呢

再看一首李煜的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在四個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兩句,也就變得複雜了一些。但是,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上,仍然和絕句沒什麼差別。不過上下闋前三句都是句句壓韻,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又韻,略轉和婉,和七絕情調有所不同而已。

以上幾個例詞呢,可以說明詞和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有一些詞牌來自於詩。



相關焦點

  • 詩與詞有什麼聯繫和不同的地方?
    詩和詞統稱為詩詞,在文化藝術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今天看到的「詩詞」,則是以前古人的歌曲。「詩」可以說是所有韻文的總稱,其中也包括了「詞」,通過有節奏的語言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豐富的想像力和情感的抒發。詩與詞的起源與聯繫詩的起源早於詞,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基本文學形式。
  • 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
    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南郭居士常有人問,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首先這個問法就有錯誤,概念不清。詩詞的概念本身就包含了詩和詞。「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也就是說,詩詞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因此正確的問法是:詩和詞相比,到底有何區別?這裡的詩和詞均特指舊體的詩和詞。而詩又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先說詩中的古體詩。古體詩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嗎?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
  •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詩詞,統屬於詩歌,從古到今,沒有任何人能對詩歌下一個準確的概念,因為詩的生命力就在於衝破概念。好了,我們再來說說什麼是詩?什麼是詞?同樣,我們也很難對古代的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詩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 ,只不過那時候是四言的詩。到後來發展成樂府、古體詩和近體詩。樂府可以合著聲唱。古體詩不太講究格律。近體詩講究格律,分為律詩和絕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大約最早的時候,詩和歌是不分家的。
  • 打油詩是很特殊的詩歌體裁,格律詩、古體詩和順口溜有什麼區別?
    一、大類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就是可以只考慮押韻。近體詩就要考慮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律,所以又稱今體詩、格律詩。三、格律詩要求嚴,就是有公式。凡是格律詩,必須要遵循押韻規則,對仗規則,平仄規則。就跟套用「模板」和「公式」一樣。
  • 唐詩宋詞倒背如流您知道詩和詞的區別嗎?99%朋友說不清楚
    有朋友問,唐詩和宋詞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估計99%的朋友不能完全說清楚,老街也未必,下面我來說一說,您看看有沒有道理。一、名字和起源哈,當然名字不同了,一個唐一個宋,還用你說。這個當然就不用說了,我說的詩詞不分朝代,比如歷朝都有詩,而唐朝也有詞,我說的是詩和詞的區別。
  • 《散談詩、詩人、格律、格律詩》 下篇
    但更重要的是米,是米的質量。沒有了米,沒有了米的質量,升子也就毫無價值可言。  格律就是格律。必得先十分熟悉格律了才能按格律寫詩。  聞一多說,格律詩與白話詩的區別是格律詩先有形式後有詩,白話詩是先有詩後有形式。這話在一定意義上,在表層意義上是對的,在深層意義上並不全對。
  • 少遊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古詩和詞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很多朋友搞不太清楚:: 古詩和詞是兩種體裁嗎?現在詩多見而詞鮮有,寫詞很難嗎? 前言 先回答問題,古詩和詞是兩種體裁嗎?細分的話,是兩種體裁。
  • 失粘的詩還是格律詩嗎?
    但是對於不熟悉格律詩的人,這個黏連搞不清楚,確實會對于格律詩的規則搞得稀裡糊塗。一、只有格律詩才講究黏連首先詞不存在黏連這一說法,古體詩也不存在黏連的問題。關於黏連的規則,僅僅出現在格律詩中,所以」什麼是詩詞裡的粘連「這個問法明顯不明白詩詞的區別。詞就不說了。
  • 七絕都是格律詩嗎?當然不是,七絕中也有不少古體詩
    前言 在舊體詩中,七言四句的詩就是七言絕句。喜歡舊體詩的朋友會發現,五絕中,有很多古體的五言絕句,但是見到的七言絕句,大部分是近體七絕(近體詩即格律詩)。 這是什麼原因呢?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這說的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的定義,並且包含著何其芳對詩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強調。八十年代初,呂進提出了一個更為簡潔的定義:「詩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語言藝術,它通常是詩人感情的直寫。」那麼,格律詩的詩首先應該滿足詩歌定義及其特性的要求。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前面五講已經詳細地講清楚了平仄、平仄相替、相對、相粘以及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最主要還是告訴大家這些規則的起因和格式的來源。這些規則和格式都是近體詩所通用的。但是絕句、律詩、排律三種近體詩格式還是有不同的。我們今天先接著上一講,搞清楚律詩和絕句規則不同之處。前面五講連結奉上,沒有看過的朋友先免費查看,打好基礎,再跟我們一起繼續。
  • 同樣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屈原·離騷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這便是詩的起源。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這是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謝眺等人把漢語的四聲與對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至唐代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格律詩有沒有仄韻詩,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須仄韻嗎?
    一聯詩分為出對句,或者說上下句,就必須在單數句使用不同的平仄來斷句,這是為了和這一聯的韻腳做出區別。所以在絕大多數平聲結尾的格律詩中,單數句(除了首聯可使用排韻)都必須和韻腳聲調不同,以表示這句詩只是斷句,並沒有到押韻完結的地方。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詩與詞的區別:詩言志與詞言情
    詩與詞常被人合稱為詩詞,其實詩與詞是有明顯區別的。從風格來看,詩與詞的最大區別,就是詩言志而詞言情。中國文學有一個重要的傳統,就是「文以載道」。詩,也要講「詩教」,因此「詩言志」,是古詩的一個重要特點。
  •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對聯和格律詩有什麼關係呢?這個我們放到後面講。這種對對子更講究字詞屬性的相對,而我們講的格律詩中的「相對」原則純粹就是指「平仄相對」,因為字詞意思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不對,寫詩絕不止是對對子。詩意是完整的,有起承轉合的發展,不可能像對子一樣全部齊頭並進。平仄相對是指出句和對句的關鍵位置上的平仄必須相反。
  • 格律詩正格一說是否嚴謹?
    我們知道格律詩有四種基本平仄格式,但是這四種基本格式是在初唐詩和前朝宮體詩的基礎上總結歸納而來,在格律規範完全成熟之前,有許多音韻用詞方面的探索,包括成熟之後,杜甫也曾專門探索過拗律成詩,稱為「拗律體」,後世的黃庭堅等人都精通於此。 但是拗律體並不普遍,而變格則是相當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