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
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
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
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這也是不對的,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是指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的各種詩歌體裁,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
3、只有格律詩才有格律要求?這還是錯的,不單格律詩,詞和曲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弄清楚這些基本概念後,就能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了,那麼,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入門呢?
六甲番人認為,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不應硬性規定入門詩歌體裁。
喜歡詩韻的朋友可以考慮從絕句入手。古代的詩歌本來是配樂的,後來詩歌逐漸脫離了樂曲而獨立發展,但不管怎麼變化,詩歌始終是一種韻文,無韻的文字只能稱為散文或文句。格律則是後人總結前人詩歌的共同規律,通過格律能讓詩歌更具韻味,簡單來說,格律其實就是格和律,也就是格式和音律,格式包括句數和字數,音律則包括平仄、用韻,以及句子間是否對偶。在格律要求方面,律詩和詞要求是最高的,絕句次之,而曲相對簡單些,絕句只有四句,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字數較少,但易學難精。
而追求立意為上的朋友可以考慮先寫古體詩。古體詩對格律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押韻,且平仄韻可通押。對於只會說普通話的人們來說,格律要求太難,特別是入聲字更是難以辨認,如果不打算深入學習平水韻等韻書,那麼就不建議寫格律詩和詞曲了。但是寫古體詩也要注意精練,切勿養成繁瑣囉嗦的習慣。
在確定入門詩歌體裁之後,就要尋找合適的經典詩歌來吟誦和揣摩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的經典古詩是很耐讀的,每次誦讀都能體會到不同的味道,通過多次吟誦,不覺就能建立詩韻感覺,也能學習詩人的創作技巧。
以上是六甲番人對於舊體詩入門學習的看法,歡迎大家點評指正。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