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嗎?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2020-12-17 六甲番人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

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

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

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這也是不對的,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是指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的各種詩歌體裁,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

3、只有格律詩才有格律要求?這還是錯的,不單格律詩,詞和曲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弄清楚這些基本概念後,就能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了,那麼,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入門呢?

六甲番人認為,答案是因人而異的,不應硬性規定入門詩歌體裁。

喜歡詩韻的朋友可以考慮從絕句入手。古代的詩歌本來是配樂的,後來詩歌逐漸脫離了樂曲而獨立發展,但不管怎麼變化,詩歌始終是一種韻文,無韻的文字只能稱為散文或文句。格律則是後人總結前人詩歌的共同規律,通過格律能讓詩歌更具韻味,簡單來說,格律其實就是格和律,也就是格式和音律,格式包括句數和字數,音律則包括平仄、用韻,以及句子間是否對偶。在格律要求方面,律詩和詞要求是最高的,絕句次之,而曲相對簡單些,絕句只有四句,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字數較少,但易學難精。

王之渙《登鸛雀樓》

而追求立意為上的朋友可以考慮先寫古體詩。古體詩對格律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押韻,且平仄韻可通押。對於只會說普通話的人們來說,格律要求太難,特別是入聲字更是難以辨認,如果不打算深入學習平水韻等韻書,那麼就不建議寫格律詩和詞曲了。但是寫古體詩也要注意精練,切勿養成繁瑣囉嗦的習慣。

李白《將進酒》

在確定入門詩歌體裁之後,就要尋找合適的經典詩歌來吟誦和揣摩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的經典古詩是很耐讀的,每次誦讀都能體會到不同的味道,通過多次吟誦,不覺就能建立詩韻感覺,也能學習詩人的創作技巧。

以上是六甲番人對於舊體詩入門學習的看法,歡迎大家點評指正。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讀舊體詩,懂平仄, 獲益良多(蕭園隨筆)
    那時我讀了不少古詩,但常常是只重注釋、詩意,以為一首詩只要把它翻譯為白話文,弄懂意思就行了,就算把這首詩掌握了,卻對平仄沒有怎麼注意,從而失去了感受古典詩歌音韻美的機會。否則從那時學詩,現在也老詩人了吧? 出燕園西南門,就是海澱街。
  • 七絕都是格律詩嗎?當然不是,七絕中也有不少古體詩
    前言 在舊體詩中,七言四句的詩就是七言絕句。喜歡舊體詩的朋友會發現,五絕中,有很多古體的五言絕句,但是見到的七言絕句,大部分是近體七絕(近體詩即格律詩)。 這是什麼原因呢?
  • 「詩話文章」段維|嵌入與渾融:漫議舊體詩使用新詞語之門徑
    嵌入與渾融:漫議舊體詩使用新詞語之門徑段 維內容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在舊體詩創作中如何使用當下新詞語的問題。新詞語進入舊體詩中,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也是當代舊體詩煥發蓬勃生機的內在能量所在。但如何讓新詞語真正渾融於舊體詩,則是很少有人去系統探索的問題。本文從現實創作實例出發,參照相關語言學、修辭學、音韻學理論,試圖提供幾種具有操作性的參考方案。關鍵詞:舊體詩 新詞語 渾融 方法《光明日報》近期刊登了劉煒評教授關於《舊體詩的現代性問題》的文章,讀後深有感觸。
  • 格律詩比自由詩更「雅」嗎?
    抱歉,格律詩確實比自由詩更雅更高級。比起古詩,大部分自由體詩,寫得象史(註:此處是諧音)。我所說的格律詩,包括古體詩。我所說的自由詩,指的是20世紀初葉以來的白話詩。如果想辯古風與近體格律的朋友,請出門右轉,看我以前的貼子;也可出門左轉,另行開貼,我來頂貼;當然,熱烈歡迎進門坐下,品茶評論,為貼子增加熱度,萬分感激。
  • 學習詩詞創作 新詩與舊詩難易各有不同 哪種詩比較好寫?
    有人問:學習作詩,哪種詩比較好寫 .....首先要說的是,寫詩並不難,人人都可以寫,但是無論哪一種詩,如果要寫好,都不容易。說不好寫也分幾方面,第一是因為各種詩體都有自己的規矩,有的規矩多一些,有的規矩少一些。第二,懂規矩以後,知道什麼是商籟體、什麼是自由體,也明白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也未必能寫出好詩來。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一、古體詩與古詩、古風古體詩也叫做「古風」。我們習慣於把民國以前的詩叫做「古詩」或「古詩詞」,廣義上說的「古詩」叫做舊體詩,舊體詩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種。為了避免混淆,我們「古風」或者狹義的「古詩」稱為古體詩,這是相對於近體詩來說的。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有朋友問:詩應該如何分類?自由詩和格律詩嗎?詩的分類首先是新詩和舊體詩,國人作詩在五四以前都是舊體詩,在五四以後出現了新詩。一、舊體詩1、古體古人在齊梁體以前都是算是古體詩,齊梁時期開始發現了四聲與平仄,當時的永明體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詩。這一時期的格律詩,大多缺少黏連,其他格律詩的要素大多具備,當然也有無意間完全符合格律的詩,如陰鏗的排律。
  • 第160期 【靜心課堂】我教學生寫作舊體詩
    第160期 【靜心課堂】我教學生寫作舊體詩
  • 龔鵬程 │ 關於民初以來舊體文學的思考(三)
    我認為所謂「中國古典文學的抒情傳統」其實是在新詩現代詩的抒情性中被創造出來的。不要覺得我的講法怪。早先就有一個實例:楊鴻烈的《中國詩學大綱》第五章,在闡發「中國詩的組合的原素」之一的「感情」時,就推重男女之愛,並試圖「從根本上來澄清一般人以錯謬的道德觀念妨礙文藝的創造」。
  • 張海鷗:舊體詩詞的韻與命
    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因素或者說技術因素,就是舊韻與新韻[2]的關係問題。這個因素切切實實地影響著舊體詩詞的命運。 從此,舊體詩的創作才在平水韻之外又有了一個切近於今日語音實際的韻部」[4]。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依照《中華新韻》編寫的《詩韻新編》,此後又於1978、1984年兩度修訂重印。此書對詩詞創作影響較大,並受到一些好評,如嶽麓詩社就明確主張「寫作舊體詩詞,自不能不注意聲韻,但不必拘守舊韻書,……如《詩韻新編》等新韻書,皆可採用」[5]。
  • 失粘的詩還是格律詩嗎?
    我們說的舊體詩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古體詩不需要遵守格律,近體詩的黏連也不是格律詩誕生的時候就有的,而是在格律詩發展過程中被詩人發現而沿用下來。二、什麼是黏連與失黏?黏連是格律詩的四個基本規則之一,簡單來說,就是格律詩雙數句的第2個字要和單數句的第2個字平仄一致。
  • 你知道怎樣辨別一個人是不是真懂詩詞嗎?
    因為我看過不少在網絡上分析詩詞的人,有一部分人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沒有見過他們寫的詩,甚至有的人對於最簡單的詩體也分不清楚。如果這首五絕的玄機看不出來,可以說真的不懂舊體詩。不過,如果說不懂舊體詩的詩體就是不懂「詩」,未免就誇大其詞了。畢竟新詩和舊詩是兩個世界,而且舊體詩中的古體詩也是不講究格律的。
  • 【詩詞微塾】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詞微塾 格律詩入門途徑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想像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種文學體裁。
  • 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
    「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也就是說,詩詞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因此正確的問法是:詩和詞相比,到底有何區別?這裡的詩和詞均特指舊體的詩和詞。而詩又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先說詩中的古體詩。古體詩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 我的舊體詩詞之路(初學體會)(一)
    因為,我於舊體詩詞一道,根本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明明是詩詞小白,卻要寫這種文章,可不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但即便如此,還是很想寫一寫我與舊體詩詞的緣起,以及一些初學感想。我是自小學五六年級起開始愛上舊體詩詞的,大概是受了《紅樓夢》的影響。看見《紅樓夢》中的姑娘們吟詩作賦、出口成章,感覺這件事情很酷,於是在小升初的那年暑假,也學著胡謅了幾句。
  • 段子手溥儀,翻譯反臣舊體詩:長江啊,真長,黃河啊,親娘
    話題回來,在善耆叛逃到旅順途中,曾經慷慨激昂做了一首舊體詩:幽燕非故國 ,長嘯返遼東。回馬看烽火,中原落照紅。在談到這首詩的時候,溥儀說善耆:「在那逃亡的路上曾是怎樣的咬牙切齒痛恨著革命勢力,曾是怎樣的在口中嘟囔著不敢認輸的空口大話。」而且溥儀害怕大家不明白,還黑色幽默的把舊體詩翻譯成了白話詩,其風格和前幾年的小品朗誦的詩歌:「長江啊,可真長,黃河啊,親娘。」非常類似。
  • 韓寒曾屢次嘲諷現代詩:作為作家你很有才華,但請別把無知當理說
    畢竟韓寒的觀點似乎代表了很多人對現代詩的看法。「前兩天這裡在爭吵詩不詩的問題,沒看,覺得奇怪。因為我的觀點一直是現代詩歌和詩人都沒有存在的必要的,現代詩這種體裁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年頭紙挺貴,好好的散文,寫在一行裡不好嗎?
  • 詭神詩話:《平水韻》並未收錄的字,該如何判斷平仄?
    今天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按《平水韻》作格律詩,遇到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可用嗎?」,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不錯,但提法有點問題,「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既然韻書裡沒有,那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平仄?
  • 打油詩是很特殊的詩歌體裁,格律詩、古體詩和順口溜有什麼區別?
    古體詩就是可以只考慮押韻。近體詩就要考慮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律,所以又稱今體詩、格律詩。一般平仄也有「公式」,押韻也有「公式」,最為直觀的可以參照「宋詞」的「詞牌名「,一般宋詞都是用詞牌名填詞,這個詞牌名實際就是相當於七律、五律這類的平仄、押韻要求的模板。格律詩在唐代發展或者並行發展,形成了五絕、七絕、六絕、六律和五律、七律等主要構成的格律詩。其中六絕、六律在唐代格律詩中很少,後世也並不多。
  • 【講堂】詩詞寫作入門(一)押韻
    【含義】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一般用於偶句句尾。也稱韻腳。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