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是很特殊的詩歌體裁,格律詩、古體詩和順口溜有什麼區別?

2020-12-17 藝術泛舟

本文是個人筆記式歸納,也許會有疏漏和描述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打油詩是由來已久,歷史悠久的古詩詩體之一。

它同常見詩歌是什麼區別呢?在這兒我根據我的理解歸納一下:

01一般而言:詩歌是按體.裁分類的。

一、大類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就是可以只考慮押韻。近體詩就要考慮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律,所以又稱今體詩、格律詩。當然古體詩也有對仗、平仄的,近體詩也是從古體詩發展過來。只是不那麼嚴格要求。

二、這兒可能產生一個誤區,就是近體詩是唐代詩壇成型定型的,但是不是所有唐詩都是近體詩。

三、格律詩要求嚴,就是有公式。

凡是格律詩,必須要遵循押韻規則,對仗規則,平仄規則。就跟套用「模板」和「公式」一樣。一般平仄也有「公式」,押韻也有「公式」,最為直觀的可以參照「宋詞」的「詞牌名「,一般宋詞都是用詞牌名填詞,這個詞牌名實際就是相當於七律、五律這類的平仄、押韻要求的模板。格律詩在唐代發展或者並行發展,形成了五絕、七絕、六絕、六律和五律、七律等主要構成的格律詩。其中六絕、六律在唐代格律詩中很少,後世也並不多。有人稱絕句是從格律發展過來的,但從各類研究資料來看,實際五絕、六絕是同格律詩共同發展,實際很好區別:有平仄、對仗、押韻的四句格律詩就是絕句。如果是八句就是律詩。

四、古體詩一般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幾類,前面四類是有每句有固定字數限制,後面雜言可以不限。

但是古體詩也有絕句,不過為了區分開來,稱為古絕。五、還有種分類就是:古體詩、近體詩、打油詩。

基本上這些就囊括了所有詩歌體裁了。有人會認為只要押韻、平仄、對仗了就不是打油詩,這實際是不是正確的。打油詩實際是追求俚語、口語化的詩歌體裁之一。但是並不是口語化就是打油詩,後面會詳細分析。

六、順口溜不屬於詩歌範疇,可以稱為民間文學。

「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嚴格講可以稱為民謠一種,只是基本不是用來唱是用來朗誦的。順口溜是很常見的,這兒不做深入探討了。簡單總結下來:比如一些公式歌、口訣歌都是屬於順口溜,還有極度通俗化、口語化的:感情深,一口悶。等等此類的。而且順口溜也有很多是:庸俗化、低俗化,SE情化的。其類似於古體詩範疇的雜言詩的不限字數不限句數,只追求直白表達訴求、諷刺、挖苦、簡單明了。但卻不歸於詩歌。從上面來看基本脈絡是這樣的:打油詩、古體詩、近體詩都屬於詩歌順口溜屬於民謠。

02有押韻、有對仗、有平仄就不是打油詩嗎?

上面我們已經說清楚古體詩、近體詩都要押韻打油詩也必須押韻,這是所有詩歌的共同點。

有人可能會說只要符合格律規則的就肯定不是打油詩了嗎?

這是不對的。打油詩也可以用符合格律要求方式來寫的!

《話說打油詩》(譚笑)我寫詩歌拿漢語能平有仄卻還油【油:十一尤】押韻隨便說話無高雅你看如何不入留【留:十一尤】押韻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你認為這是打油詩還是詩歌呢?肯定是打油詩了。

03然後又有人會問:不符合格律的都是打油詩嗎?

這就更不對了,古體詩都押韻的,但是可以不講平仄、對仗的,押韻也相對比近體詩自由點。唐詩還有很多是半格律的詩的。你認為古體詩都是打油詩嗎?所以你們也明白我為什麼上面要寫那麼多古體詩近體詩的定義了嗎?

04為什麼詩都是講押韻?現代詩歌和文章還講押韻嗎?

實際押韻有人說現代的沒必要講究這個了,是這麼個理,但是現代文學一樣講押韻的。而且漢語言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押韻,同樣寫文章有的人寫的:讀起來是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有的人寫得乾巴巴就跟白開水一樣無味,味同嚼蠟。這就是人家把握了押韻技巧。對於現代詩歌和歌詞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就更顯著了。不押韻的詩歌和歌詞你肯定也會說什麼垃圾,就是這麼直觀的。所以詩歌可以不講格律,但是必須要押韻。打油詩也要講點押韻的,如果不押韻那都很難稱為詩了。

關於押韻規則實際要單獨寫一篇文章了,要展開寫就太長了。

押韻的作用,一是令詩文讀起來順口、悅耳,二是令詩文讀起來有一種迴環往復的音樂感。

05口語化、俚語化的詩歌就是打油詩吧?

不是,比如創造誠齋體的楊萬裡,他都是很口語化的。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但是你改一下,先不講什麼韻律平仄這類了。

籬笆稀稀路很長,樹上葉子不成陰。小孩跑著追黃蝶,飛入菜花找不到。這就是打油詩了。很口語吧?

06什麼是口語化,口語化就是同書面語比較而言的。

有時口語和白話也容易混淆,而且兩者分界也不是很明顯。

舉個簡單的例子:京劇中,生氣會說「可惱啊,啊啊」,但是如果改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這樣還算好,但是如果改成「真氣人!真氣人!」,你感覺後面是不是就變成詼諧幽默句了?

所以就有重口語化、輕口語化和白話、書面語。

再舉個例子:比如問別人是生了女兒還是兒子?這是相對書面化語。也是輕口語化。高大上的就是是千金還是公子啊?。你生了個閨女還是小子?這就是口語化了。再簡單明了說:就是中國漢字有很多同義詞。

比如形容別人漂亮有如下幾種:

長得真漂亮!(還好,比較規範書面,但是寫在文章中也有點口語化)這模樣真俊!(這就是典型的口語化)。長得真好看!(更口語化了)仙女下凡間!(高大上多了)。這長得真靚!(客觀講這個更口語化)所以你看哪些句子用在詩中會形成打油詩的感覺呢?

歸納一下:口語化並不代表是打油詩。書面語也不一定就不是打油詩。

最典型中國歷史寫詩最多的乾隆:其作品很多就是打油詩。

蘇軾偃松圖 乾隆東坡先生倔強人,畫禪筆陣皆相似。禿毫特寫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譬如壯士頭可斷,古心勁節焉肯毀。磕敲應作青銅聲,虛堂謖謖寒濤起。典型打油詩。因為這基本就是流水帳式的寫詩歌。

07是否詼諧幽默就是打油詩?

據說打油詩的創始人張打油因《雪詩》出出名::「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則稱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另外,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於自謙,也稱之為「打油詩」。《雪詩》,有詼諧幽默性,詼諧幽默的詩歌是否為打油詩?

舉個例子: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蘇軾)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沒錯,陳季常就是河東獅吼的主人公。

蘇軾用此兩個典故,戲言陳慥與妻子都學佛,卻沒有妻子領悟得精深,這裡並沒有諷刺陳慥懼內的意思,後世相沿成說,與蘇軾原意無關。

這屬標準幽默詩歌,卻不被世人認為是打油詩,我們現在也一般不會認為是打油詩。所以,詼諧幽默的詩歌不等於是打油詩。

反過來說:打油詩是否必然詼諧幽默呢?

也不能這樣判定:

蘇堤春曉 清代:乾隆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這是沒有任何詼諧幽默的吧?但這也是個打油詩,甚至還同我上面說也不是那麼口語化吧?

蘇堤春曉 清代:阮元 北高峰上月輪斜,十裡湖光共一涯。破曉春天青白色,東風吹冷碧桃花。

人家這也是口語化,但是人家這個就不是打油詩。

08到底什麼才稱為打油詩呢?

我個人理解:

第一:跟口水文一樣。流水帳寫法,就跟寫文章一樣,就是流水下來,一點新意沒有, 一點轉折也沒有。也可以認為就是打油詩。

第二:重度俚語化、俗語化的一般都是打油詩。

第三:庸俗化,低俗化,這肯定就是打油詩。但是豔詩不一定就是打油詩。

第四:即使用的非口語化非俗語化,但是味同嚼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比如乾隆的大部分就是打油詩。

上述只是個人筆記式總結,如有疏漏敬請原諒和指正。

相關焦點

  • 打油詩、非打油詩和順口溜的區別
    是否符合格律《雪詩》不符合格律,所以,打油詩可能和格律有關。但是,格律詩(廣義講指有平仄格式要求的詩歌,狹義講是唐朝的有平仄格式要求的某類平聲韻詩歌)是南齊永明年間才開始萌芽的,唐朝才定型,之前的詩歌一般沒格律規定。難道追溯回去,全都是打油詩?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 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嗎?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
  • 同樣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屈原·離騷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這便是詩的起源。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這是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謝眺等人把漢語的四聲與對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至唐代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 七絕都是格律詩嗎?當然不是,七絕中也有不少古體詩
    前言 在舊體詩中,七言四句的詩就是七言絕句。喜歡舊體詩的朋友會發現,五絕中,有很多古體的五言絕句,但是見到的七言絕句,大部分是近體七絕(近體詩即格律詩)。 這是什麼原因呢?
  • 【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一般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
  • 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
    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南郭居士常有人問,詩詞和詞,詩詞和詩,到底有何區別?首先這個問法就有錯誤,概念不清。詩詞的概念本身就包含了詩和詞。「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也就是說,詩詞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因此正確的問法是:詩和詞相比,到底有何區別?這裡的詩和詞均特指舊體的詩和詞。而詩又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先說詩中的古體詩。古體詩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詩詞基礎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淺談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古體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 詩與詞有什麼聯繫和不同的地方?
    詞的岀現,打破了格律詩的句式統一的印記。當二者匯於一體時,便為「詩詞」。詩與詞有什麼不同?詩詞用其精煉、和諧的語言,和有鮮明的韻律,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和藝術美,但嚴格說來,「詩」與「詞」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 為什麼有人認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格律詩是否真的要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答案是否定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要的是要搞清楚近體詩和古體詩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讓有些人產生格律詩比古體詩高級的錯覺? 近體詩(格律詩)——遵守平仄格律的五言、七言古代詩歌作品。
  •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詩詞,統屬於詩歌,從古到今,沒有任何人能對詩歌下一個準確的概念,因為詩的生命力就在於衝破概念。但是究竟什麼是詩?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勉強地說一個概念,我想依尼諾.法吉恩有一首非常有趣的詩歌《什麼是詩?》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詩?誰知道?
  • 格律詩有沒有仄韻詩,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須仄韻嗎?
    律句並非只使用在格律詩中,詞牌、律古基本上都會使用律句,在平仄格律產生之後,即使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也會在單句中遵守平仄相替,原因很簡單——為了高低起伏、清朗吟誦。所以說律句是盛唐之後中國所有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格律詩、古體詩、詞牌、甚至元散曲,或者說我們今天的現代詩,無不在使用。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下面,我們就從格律詩這三個字講起。一、詩什麼叫詩,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詩,文學體裁的一種,語言精煉,節奏鮮明。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從上可以看到詩具有如下的特點。詩作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跳動。3、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古人有「詩言志,歌永言」之說——《書·舜典》。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流行的詩的定義是何其芳的:「詩歌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語言精煉,音調和諧,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
  • 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繫和區別
    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繫和區別1、同源詩(就是格律詩)與詞都是對古詩的繼承和發揚和光大。都始於南北朝時期。2、分流格律詩,源自古體詩,因為隋唐以詩取士用於科舉,所以,規定了嚴格的格律以供考生們遵守。正因為其書面性(也就是卷面)的特徵,所以一開始,它就不具備歌唱性。也就是說,格律詩原本是用來答卷的。當然也因為它的用韻、平仄的規定,使它具備了吟誦性。詩所體現的更多的是文化人的特性。詞呢,它源於古樂府,在唐宋代主要是用於宴樂的。因此呢,詞一開始就具有歌唱性。
  • 古體詩的淵源與規則是怎樣的,入律古風又是怎樣的
    寫在正文前:此前寫了一些關於近體詩格律常識的文章,本來我的建議是:喜歡讀詩並且想要創作的朋友,可以先將格律的相關知識作個了解,之後再進行古體詩的品讀或創作就相對容易一點,今天正好有朋友留言想了解一下古體詩,乾脆就先寫上一篇,以饗讀者。在唐代以前,是沒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