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認為有平仄的格律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以假設製造對立的問題。
既然有的人這麼認為,那麼肯定就有人不這麼認為。怎麼看?我們看事實。
格律詩是否真的要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答案是否定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要的是要搞清楚近體詩和古體詩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讓有些人產生格律詩比古體詩高級的錯覺?
近體詩(格律詩)——遵守平仄格律的五言、七言古代詩歌作品。
古體詩(古風)——所有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代詩歌作品。
也就是說中國古代詩僅有這兩大分類,而區別就是平仄格律的遵守與否。
那麼這個問題沉澱下來,就變成了:
為什麼平仄格律會讓某些人產生高級感?
古詩初學者都會有這個錯覺。因為格律對於我們今天的詩詞初學者來說,比較難。其實相對于格律本身而言,文言文的語境更難。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文言文的使用情境,那麼在這種古老語言上提成出來的古詩詞,對我們來說自然就有了理解難度。而平仄格律作為在古詩中總結出來的近體詩規律,離我們初學者至少隔了三個層次——文言文、詩歌、近體詩。
相對只走到第二個層次——文言文、詩歌——的古體詩來說,近體詩要更進一步地學習,所以給人更加高級的感覺(更難)。
我們學習創作古詩,是出於對古文化的興趣和自身的感情抒發,而古體詩就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一切。那麼近體格律詩這種對格式的約束就顯得多餘了,因為早已不是科考時代,對格律的學習完全可有可無。
寫古體詩,既達到了喜歡古文化的心理愉悅(形式上古香古色),又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和志向(內容上抒情言志),誰還願意去給自己的創作加上一個「枷鎖」?
這種想法並非今天如此,唐朝格律詩產生之後大眾創作意向一直如此。
即便是科舉將格律詩作為參考項目,高層文人大力推廣,在近體詩格式產生之後,古體詩依舊大量創作,與高層強行推廣的格律詩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每一個朝代,不遵守格律的古體詩創作數量都遠大於近體格律詩。
這個其實有點類似於我們另一樣國粹,打麻將。
麻將作為中國最流行的棋牌娛樂活動,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是我們今天有了「競技麻將」,也就是將麻將作為一項運動,規定了許多專用規則,讓麻將運動員們共同遵守並且一較高低。
這種競技麻將從某方面來講確實更科學、更有挑戰性、也更看重技術,從而更加公平。所以競技麻將運動員肯定會認為競技麻將相對於五花八門的大眾麻將要層次更高。穿著專用競賽服,使用專業競賽場地,用專業評委來計分,也確實會給人更加高級的感覺。
但是老百姓除了表示一下驚奇之外,還是打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甚至有些人會認為競技麻將「挺傻X的」——這就是古體詩和格律詩的生存狀態。
只為了開心,當然打自己喜歡的麻將——古體詩足以,管什麼平仄?
要參加競賽,當然要學習並遵守競技麻將的規則——平仄格律不會,算什麼近體詩?
哪一種更高級、更有層次,是參加這個遊戲的人的心態決定的。
本身來說,有沒有平仄和規則,並不影響詩詞抒發感情的功用,也不影響麻將是一種讓人開心的遊戲。
是玩遊戲的人——寫詩的人,覺得自己高級了。
誰都覺得自己不同尋常吧,這是人性。
為什麼會產生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的產生是在南北朝齊梁體對詩詞音律的研究成功上的自然產物。宮體詩的四聲標註法其實已經將漢字和詩歌音律研究得比較透徹。
關鍵是如何避開音病——四聲八病。
為什麼要避開音病?是為了讓詩歌音律清順,朗朗上口。實際上四聲對詩歌用字的研究已經很深,但是因為比較複雜,所以限制了使用的人,只有音韻學家、高層文人知道如何使用。
這對詩的推廣發展是不利的。
唐朝科舉制度的推行,文化越來越被重視,但是四聲標註法對廣大文人來說,有一定難度。而在武則天時期,為了培植自身實力,女皇不僅對科舉制度大幅改革,讓科考文人不再局限於前朝的門閥集團,也對科考工具——詩,動上了心思。
在她授意之下,宰相許敬宗編著了一本韻書,提出了平仄概念,大幅簡化了四聲標註法,讓文人們更加容易地學會如何用詩歌表達,並逐步確定了格律(對仗、押韻、長短),開始對詩人進行批量生產。
平仄的產生,是為了簡化寫詩。而格律的產生,是為了批量寫詩。
但是,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最簡單地量產符合漢字音律的詩。
平仄格律實際上是為格律詩初學者提供的一套避免產生詩病的文字制約工具。
這套工具,我們學會之後,用不用隨便。科考出來的文人,朝廷也要看能力才決定是否任命。所以,這套工具,其實就是文人們實現自己經世濟國,治理天下的第一步。
在當時,不會寫詩的文官是不可能存在的。
咱們再把概念換一下,是不是就意味著會寫格律詩,就一隻腳踩進了仕途?中國自古的概念就是官為大。那麼這些能當官的文人是不是在級別上就對那些只會寫古體詩的民間文人產生了優越感?
這種高級感,其實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高級感的問題?
說到底是普通民眾對權威的崇拜。
格律詩只是一個官威寄託的象徵而已。
這在今天已經完全行不通了,而這種傳統的思想卻一直存在,所以會遭到反噬和鄙視——在自由詩人的眼中,所有相對現代詩產生優越感的傳統文化都是腐朽的、落後的。
因此才會有人覺得格律詩人自認高級。
其實這只不過是心理作用罷了。很多發表這種感概,誓與格律詩決生死的人,連平仄格律到底是些什麼都不大清楚。
平仄格律對近體詩的作用就是保證音律清朗,並因此形成了一套規則,那麼不接觸格律詩的人完全可以不在意,但是要學習格律詩的人必須學會。
古體詩雖然不講格律,也要音律清朗才行。因為起伏、節奏感、韻律是詩的基本要素,真正要寫好古體詩,同樣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東西需要注意。
並不是寫得不合格律,堆砌古風意象的詩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可不是垃圾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