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舊體詩,懂平仄, 獲益良多(蕭園隨筆)

2020-09-04 傳統舊體詩詞探索蕭園

記得我剛剛學寫詩的時候,還是在大學時代。那時候流行新詩,我們「文藝青年」們寫的都是新詩,我們班上有七八個同學都有此愛好,結成非正式詩社。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不少人不參加考研,於是編印了班刊《克拉斯梅特奏鳴曲》,刻印了四期,畢業後還出了一期。

(上圖:班刊裡蠟紙油印)

那時候,古詩也愛讀的。從大一開始,與中文系日古文獻專業同學共修古代漢語課,用的教材是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大三時,我還選修過中文系陳貽焮教授、葛曉音助教的《王維孟浩然詩選》。

那時我讀了不少古詩,但常常是只重注釋、詩意,以為一首詩只要把它翻譯為白話文,弄懂意思就行了,就算把這首詩掌握了,卻對平仄沒有怎麼注意,從而失去了感受古典詩歌音韻美的機會。否則從那時學詩,現在也老詩人了吧?

出燕園西南門,就是海澱街。我用節省出來的助學金(那時無獎學金)在書店裡買了不少詩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五角叢書」最多,如《絕句三百首》《唐詩一百首》《宋詩一百首》等。

(上圖:四五角一冊的書,只有八十年代才有了。下圖:唐太宗李世民的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平仄為- - - 1 1,1 1 1- - ,「識」在古音為仄聲。)

2008年4月,我開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生活:寫詩。最初是4月清明前,回了一趟老家,在家裡住了十來日,一口氣寫了10餘首詩,用簡訊發給同學。它們都是古體,像是打油詩,但是記錄了我的真情實感。

四月下旬,我在外面的打字社把這些詩列印了出來,選了其中的五六首,裝進了幾個信封,準備向報刊社投稿。可是把信拿在郵筒邊時,忽然停住了,忽然想到:我的詩能否發表呢?我猶豫了,最終沒有投稿。

隨後幾天,我反覆想了想,只能自己發表了吧,於是我想到了一種網絡的形式:博客。一開始是在博客網,後來又在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百度空間、騰訊空間裡,陸續地複製了我最初的博客內容。

六月起,我已感覺到寫詩遇到「瓶頸」,文思枯竭,必須多看多讀了,於是把家裡藏書中的十幾本舊體詩集拿了出來,仔細地閱讀。又從網上下載了舊詩寫法,認真學習平仄格律。用螢光筆(橘紅色與金黃色)分把詩中的平聲和仄聲字標示出來,細心體會詩歌的平仄韻律。兩月後終於學會了格律詩。此後,我一直堅持按此創作,以七絕為主,到2018年時,十年間一共寫了一千餘首詩和近百篇隨。其間,我還把我學詩時的那個筆記叫《蕭園學絕句》在網上作了分享。

其實格律詩,把它簡單化了也很容易的,也就是四個律句而已。嚴格地說,是5個,還有一個叫作「準律句」。

五絕、五律的律句是:

1 1 - - 1 (仄仄平平仄)

- - 1 1 - (平平仄仄平)

- - - 1 1 (平平平仄仄)

1 1 1 - - (仄仄仄平平)

準律句是: - - - 1 1 (平平平仄仄)的變體: - - 1 - 1(平平仄平仄)

如:那堪正飄泊,何時倚虛幌,明朝有封事,明朝望鄉處,無為在岐路,何時一尊酒,停船暫相問,曾為大梁客,遙憐故園菊,悠悠洛陽去,床頭一壺酒,年年越溪女,芳心向春盡……(上述皆古音,「泊」「菊」為古仄聲字)

七絕、七律的律句是:

- - 1 1 - -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1 1 - - 1 1 - (仄仄平平仄仄平)

1 1 - - - 1 1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1 1 1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準律句一般出現在律待的第七句或絕句的第三句,格式是由1 1 - - - 1 1 (仄仄平平平仄仄)變化而來的:

1 1 - - 1 - 1 (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 正是江南好風景,千載琵琶作胡語,庾信平生最蕭瑟,為問元戎竇車騎,行到中庭數花朵,直到相思了無益……

我們寫詩的人,一定要把這4個或者5個基本的律句掌握,這樣呢,在寫詩的時候自覺地去運用,可以大大地增強詩的韻律美。

唐詩中的律句,舉不勝舉。那麼,是否宋詞、元曲就不講究律句了呢?恰恰相反,詞曲的平仄更加講究,宋詞裡面的七字句、五字句,95%以上都是律句。不信您可以去體會一下。宋詞音樂失傳,已不知當時是怎樣唱的了。不像現在人唱歌,可以把平生字唱得很高亢、激越,能把仄聲字唱得很低沉、平緩。

對聯也很有平仄講究的,好的對聯完全都是律句構成。另外,一般是上聯仄收即尾字用仄聲字,下聯平收即尾字用平聲字。

我希望學寫舊體詩的人,一定要打好平仄基本功,也就是把律句的平仄記住,並且在詩中的運用規律都掌握,其實它的規律很簡單的,就是一句內第二四六字平仄錯開,下句(或者叫對聯)中第二四六字與上句的平仄相反。

古人在南朝齊梁時已經發現四聲(平上去入)問題了,到唐朝時逐步定型下來,簡化為平仄兩類,並出現了當時流行的詩體,稱「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平聲(今音第一聲陰平「蕭」、第二聲陽平「園」「學」「習」)和仄聲(今音如第三聲上聲「很「有」、第四聲去聲「趣」「味」)交替運用,的確能增加詩的和諧美感。唐以後(具體是盛唐以後)詩人寫近體詩(格律詩),都是很講充平仄的。只是唐時五言絕句中,還是保留了許多古絕的特色,或押仄聲韻的,著名的如《春曉》《江雪》等。宋以後甚本上古絕已很少很小了。

我有一個感覺,古詩裡的名言、妙句或者格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律句。

格律詩有規定的格式,須嚴格地按平仄要求來寫。即使不嚴格按平仄的古體詩,裡面的律句也很多,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後半部分),高適的《燕歌行》(尤以對仗句為多),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等。

我自己寫詩的時候,一般是要嚴格遵守格律的。在對對聯的時候,也是先看人家的出句是否是個律句,在對的時候儘量地考慮到平仄。

相關焦點

  • 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嗎?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
  • 你知道怎樣辨別一個人是不是真懂詩詞嗎?
    出問題的人還補充道:賞析前人的古詩詞只代表一個人詩論讀得多,並不代表真的懂詩。能解讀前人沒有解讀過的詩詞才是真的懂詩詞。前言老街覺得題主用上面一首小詩來鑑別是否真的懂詩,確實有些道理。因為我看過不少在網絡上分析詩詞的人,有一部分人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沒有見過他們寫的詩,甚至有的人對於最簡單的詩體也分不清楚。如果這首五絕的玄機看不出來,可以說真的不懂舊體詩。不過,如果說不懂舊體詩的詩體就是不懂「詩」,未免就誇大其詞了。畢竟新詩和舊詩是兩個世界,而且舊體詩中的古體詩也是不講究格律的。
  • 第160期 【靜心課堂】我教學生寫作舊體詩
    第160期 【靜心課堂】我教學生寫作舊體詩
  • 張海鷗:舊體詩詞的韻與命
    從此,舊體詩的創作才在平水韻之外又有了一個切近於今日語音實際的韻部」[4]。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依照《中華新韻》編寫的《詩韻新編》,此後又於1978、1984年兩度修訂重印。此書對詩詞創作影響較大,並受到一些好評,如嶽麓詩社就明確主張「寫作舊體詩詞,自不能不注意聲韻,但不必拘守舊韻書,……如《詩韻新編》等新韻書,皆可採用」[5]。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但是,爭論也始終都是橫亙著的:「詩」,不管古詩今詩,還是中國詩外國詩,它的核心都是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不過比一般文體更需「押韻」,便於吟詠而已,而中國舊體詩它的平仄格律,是最為繁複的,條條框框太多,是否會因律害意禁錮了詩人的表達自由?進而推論,時移世易,凡事都講求個「與時俱進」,平仄格律有沒取消的必要,或者適度鬆綁、改革,以降低難度換來復興與繁榮?
  • 詭神詩話:《平水韻》並未收錄的字,該如何判斷平仄?
    今天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按《平水韻》作格律詩,遇到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可用嗎?」,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不錯,但提法有點問題,「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既然韻書裡沒有,那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平仄?
  • 不要被人忽悠了 杜甫這首詩裡的鴻鵠不讀作鴻hao
    其實我寫上篇文章時,在百度的推薦上已經讀過一篇文章說「鵠」就是讀hao,不過我沒想到的是竟然真有人信。我再找那篇文章已經找不到,可是其他關於證明「鵠」讀hao的文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來了。而且引用的證據之一都是杜甫那首詩《久雨期王將軍不至》,標榜的也是大詩人杜甫可以作證。
  • 「詩話文章」段維|嵌入與渾融:漫議舊體詩使用新詞語之門徑
    嵌入與渾融:漫議舊體詩使用新詞語之門徑段 維內容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在舊體詩創作中如何使用當下新詞語的問題。新詞語進入舊體詩中,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也是當代舊體詩煥發蓬勃生機的內在能量所在。但如何讓新詞語真正渾融於舊體詩,則是很少有人去系統探索的問題。本文從現實創作實例出發,參照相關語言學、修辭學、音韻學理論,試圖提供幾種具有操作性的參考方案。關鍵詞:舊體詩 新詞語 渾融 方法《光明日報》近期刊登了劉煒評教授關於《舊體詩的現代性問題》的文章,讀後深有感觸。
  • 簡述格律詩化謎面的平仄與句式
    格律詩化謎面,是指自撰七言詩句(也可為五言詩句)為謎面,講求字詞典雅,平仄調協,富有詩情畫意。格律詩中篇幅最小的絕句也要有四句,而此類謎的謎面只有一句,故以前稱之為「獨腳虎」。對於這類謎體,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均有不少謎人善用此法。當今,燈謎為越來越多普通大眾所喜愛和掌握了,在擬制謎面時當也要儘可能地考慮平仄調協,以求讀之流暢順口,富有音律之美。
  •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在意平仄?讀詩必先校對格律嗎?
    讀詩必先校對格律老街最早看到這個問題時,感覺」不寫詩的人在意平仄「的說法似乎有點奇怪,因為對于格律比較了解的人一般都會寫詩。完全不寫詩的人也不太可能去研究什麼格律,最多是淺嘗輒止。後來一想,在網絡上這種現象還真不少,有些不少人的確喜歡指點他人的格律有問題。其中有一部分人其實一知半解,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作品,但是就喜歡糾正別人。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臺灣書店業人士表示,大陸圖書很受歡迎,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據悉,本次書展由大陸華藝出版社主辦,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天龍書局、萬有樓股份有限公司、麗文文化事業機構等臺灣圖書經營機構協辦。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臺北天龍書局負責人沈榮裕介紹,本屆書展圖書全部由臺灣高校師生展前甄選,做到了教師想要,學生想讀。
  • 10分鐘了解一下 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隨著幾代詩人的不斷探討,在初唐時期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格律詩有四種平仄相間的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四種基本的格律詩。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當然是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的。
  •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宰相許敬宗發現四聲標註相對于格律詩來說還是複雜,於是在武則天欽定下主持編制了一部聲韻書。這本書針對格律詩把四聲中的「平」和「上、去、入」聲分為平、仄兩部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平仄來源。「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平聲中,平直不變的稱為「陰平」,緩慢上揚的稱為「陽平」。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 抓住重點讀懂詩歌:高中生應該懂的讀詩技巧
    讀不懂詩歌,一切皆是枉然。高考試題中的詩歌大多都是唐宋時代的詩詞,而唐宋時代的詩詞,平仄已經定型,而平仄中又蘊含著詩人的抒情意圖。我們如果能掌握平仄,就能抓住詩人的寫作重點,從而抓住一首詩的核心,理解它的主要內容。
  • 平仄過關講解(1)
    (如果你肯邊讀邊動手動腦,闖這個平仄關絕對是小菜一碟:)我的筆記裡還有一段網絡老師有關『押韻』的文字,比較符合簡單明了的要求,俺就偷個懶全文照抄在這裡,給大家做參考吧:(作者:坐看雲起)再說說韻部。詩是要壓韻的,個人認為不管是新詩還是舊體,都要有韻腳。現在有很多新詩幾乎沒有韻,寫的和斷行的散文一樣,我到不很以為然。
  • 讀詩作詩 怎樣掌握平水韻的規律?
    既然問到平水韻,自然是指舊體詩詞的創作,僅僅是閱讀古詩的人,大多數不關心什麼古韻、新韻。平水韻當然有一定的規律,不過對於對現代人來說。即使記住一些規律,也不足以辨認出所有常用字的平仄與韻部。一、 韻部現代拼音中,同樣韻母的字讀起來押韻,但是未必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在平水韻中,大部分韻部,我們現代人是比較難分辨的。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有朋友問:詩應該如何分類?自由詩和格律詩嗎?詩的分類首先是新詩和舊體詩,國人作詩在五四以前都是舊體詩,在五四以後出現了新詩。一、舊體詩1、古體古人在齊梁體以前都是算是古體詩,齊梁時期開始發現了四聲與平仄,當時的永明體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詩。這一時期的格律詩,大多缺少黏連,其他格律詩的要素大多具備,當然也有無意間完全符合格律的詩,如陰鏗的排律。
  • 平仄的重要性:欲得國學真傳 先從平仄開始
    對於國詩,一路學下來,你不難發現,格律很簡單,準確地分辨平仄才不簡單。泊船瓜洲(資料圖 圖源網絡)要清楚地分辨出你所接觸到的每一個常用字的平仄,並不容易。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我們且來看這一首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宋代王安石的名作。最近人教版新版語文教材教師用書,把「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字,注音為jiàn。注音者認為,按照此詩的意思,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隔,所以間字應該讀jiàn。這是不知詩詞格律常識而望文生義胡解經典的典型例子。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本講座採用由今還古,逐步回歸的方法,會漢語文字,懂拼音即懂平仄,適合新人和年青一代學習。第一章  引言 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它首先應該符合詩的內在特性,格律只是它的外在特徵,或者說是格式。正是近體詩的格律特性,使其區別於其他詩體。
  • 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細嚼慢咽學詩詞(一)
    平仄 所謂格律,就是寫詩詞的規律和規矩。格律詩詞講平仄,是格律詩詞的特點之一。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了。古風不講平仄,騷體詩不講平仄,漢樂府也不講平仄,現代新詩也不講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詩詞講平仄,它的音樂性就是其它不講平仄的詩所不具備的。當然,也不否定其它詩體也有其內在的音樂性。既然我們要學習格律詩詞,那就必須掌握平仄及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