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人忽悠了 杜甫這首詩裡的鴻鵠不讀作鴻hao

2020-12-13 老街味道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講了《鴻鵠讀錯了沒有?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講了「還「和「鵠「的讀音,其中一句斷言:「所以說鴻鵠的鵠,讀作hao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出處的。」

沒想到有朋友留言說,你這篇文章前邊講的「還」的內容不錯,關於「鵠」的讀法有異議,已經有文章證明「鵠」就是讀hao了。其實我寫上篇文章時,在百度的推薦上已經讀過一篇文章說「鵠」就是讀hao,不過我沒想到的是竟然真有人信。我再找那篇文章已經找不到,可是其他關於證明「鵠」讀hao的文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來了。而且引用的證據之一都是杜甫那首詩《久雨期王將軍不至》,標榜的也是大詩人杜甫可以作證。

誰是原創我就不清楚了,至於作者是不是反諷我也不想猜測。只是這一類的文章出現導致不少人被忽悠,真得相信了「大詩人杜甫作證,鴻鵠的鵠讀作hao。」我們看看這些文章是如何忽悠人的,下面是我引用的這部分內容:

杜甫大詩人作證,杜甫的一首詩《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其中有幾句:「泉源泠泠雜猿狖,泥濘漠漠飢鴻鵠。歲前者坐皮因問毛,知子歷險人馬勞。異獸如飛星宿落,應弦不礙蒼山高。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走平亂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鬱陶。憶昔範增碎玉鬥,未使吳兵著白袍。」看到沒?律詩都是押韻的,看看詩句的最後一個字,鵠、勞、高、曹、陶、袍,都是押韻,壓的是「ao」! 分明從不同學科予以論證,結論已經很明顯了。

這一段話有看似有理有據,但是有幾個錯誤很容易混淆視聽,讓人真得相信了」大詩人杜甫的證據「,下面老街分三步給您講講這些文章是怎麼忽悠人的。

第一條 這些文章的作者不會寫舊體詩詩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律詩都是押韻的」這句話就說明了作者是個不會寫舊體詩詩也不懂舊體詩的外行,因為杜甫的這首詩根本不是律詩。這篇文章引用了12句詩,八句以上的律詩叫做排律,排律最基本的要求中間所有聯對仗,上下句要黏連,這12句都不具備。這是一首明顯的古體詩,所以說這些人不懂詩。

黏連就不用講了,說一下什麼叫作對仗?就是上下句平仄、詞性、結構等等相對,例如杜甫七律《登高》的中間二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第二條 這12句中間漏了重要的四句

為什麼作者要有意漏掉這四句呢?看看這兩句詩就明白了,漏掉的詩句我加了【】來表示:泉源泠泠雜猿狖,泥濘漠漠飢鴻鵠。【歲暮窮陰耿未已,人生會面難再得。憶爾腰下鐵絲箭,射殺林中雪色鹿。】前者坐皮因問毛,知子歷險人馬勞。異獸如飛星宿落,應弦不礙蒼山高。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走平…

為什麼漏掉呢?大家看看這兩句詩:【歲暮窮陰耿未已,人生會面難再得。憶爾腰下鐵絲箭,射殺林中雪色鹿】。一個韻腳是【得】,一個韻腳是【鹿】,與「鵠、勞、高、曹、陶、袍,都是押韻,壓的是ao『』這句話無法自圓其說,所以作者耍了個小聰明瞞天過海。

第三條 不僅漏了兩句,而是截了半首詩

再看看整首詩就知道說「鵠讀作hao」是多麼的荒謬,下面是整首的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押韻的字我都用【】標示出來了。

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銳頭將軍來何遲,令我心中苦不【足】。數看黃霧亂玄雲,時聽嚴風折喬【木】。泉源泠泠雜猿狖,泥濘漠漠飢鴻【鵠】。歲暮窮陰耿未已,人生會面難再【得】。憶爾腰下鐵絲箭,射殺林中雪色【鹿】。註:後邊轉平聲韻前者坐皮因問【毛】,知子歷險人馬【勞】。異獸如飛星宿落,應弦不礙蒼山【高】。安得突騎只五千,崒然眉骨皆爾【曹】。走平亂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鬱【陶】。憶昔範增碎玉鬥,未使吳兵著白【袍】。昏閶闔閉氛祲,十月荊南雷怒【號】。

這是一首轉韻的古體詩,上半首押入聲韻。因為古體詩可以鄰韻通押,所以按照平水韻,有三個入聲韻部屋【入聲一屋】、【入聲二沃】、【入聲十三職】。其中鴻鵠的鵠是【入聲二沃】,與「勞、高、曹、陶、袍,」隔著十萬八千裡,與ao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結語

始作俑者故意漏掉這這些押入聲韻的句子第一是譁眾取寵,第二是無法自圓其說。只是跟風的自媒體們都被擺了一道,又忽悠了不少吃瓜群眾,真得信了【鵠讀作hao】這種怪談。

我在昨天的文章裡《鴻鵠讀錯了沒有?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說過:與」鵠「同在二沃韻部的字有:沃俗玉足曲粟燭屬錄辱獄綠毒局欲束鵠蜀促觸續浴酷躅褥旭欲篤督贖淥纛碡北[職韻同]矚囑勖溽縟梏.........大家可以看出這些字的今天的讀音,韻母幾乎都是」u「。關於康熙字典裡鴻鵠的鵠的讀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鴻鵠讀錯了沒有?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老街味道

關於律詩的對仗、黏連、平仄、和押韻這些基本知識可以看看詩詞格律與創作 零基礎看完這7篇短文就會寫詩詞了

相關焦點

  • 鴻鵠就是念hao,鐵證來了
    校長沒念錯,就是鴻鵠hao之志! 第一個證據是古文字學證據 就是鐵證如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古文字領域最權威的字典,裡面有個卷四「鳥部」,專門講各種鳥字怎麼念,其中就有「鵠」:「」鵠,鴻鵠也。從鳥告聲。胡沃切。」
  • 鵠本就應該讀hao4-從語言作為工具的視角
    一、鵠本就應該讀hao4最近「鴻鵠」鬧得沸沸揚揚,但KFC認為鵠本就應該讀hao4
  • 鴻鵠讀錯了沒有?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這幾天關於北大校長讀錯「鴻鵠」的新聞刷了屏,老街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某問答提的一個問題,有人問在唐詩宋詞裡,「還」這個字什麼時候讀hai,什麼時候讀huan?我們判斷一個字的讀音除了查字典以外,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古詩詞的押韻來作為旁證。下面先說一下「還「這個字應該讀什麼?
  • 罵人的最高境界是誇人,杜甫的這首「諷刺」詩,被多少人用來誇人
    有的直抒胸臆、破口大罵,這種是諷刺詩的下乘之選;有的諷刺詩就比較高級了,罵一個人的時候,被罵的人聽不出來,仔細琢磨後才知其用意。比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一句詩廣為流傳,通常被我們用來讚美歌聲或演奏的樂曲動聽。其實,它出自杜甫的一首絕佳諷刺詩《贈花卿》。
  • 北大校長都讀錯的「鴻鵠」到底是什麼鳥?原來很複雜!
    近日,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寄語青年: 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但把「鴻鵠」念成「鴻hao」,引起網友熱議。對此,林校長發表公開信致歉,回應讀錯「鴻鵠」發音: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講真,你們不要責怪校長讀錯字了,鴻鵠這種鳥呢,確實也是有點麻煩的鳥!
  • 漲姿勢丨「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清《康熙字典》列「鵠」有4種讀音,除讀為hú,還可讀為hè或gǔ或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讀hú時可以是天鵝;讀hè時是另外一種鳥——鶴。《莊子·天運》稱:「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裡的「鵠」便是鶴,具體說是白鶴。而讀gào和gǔ時則別有所指。
  • 杜甫寫李白光身子見皇上?我怎麼沒看過這首詩?
    原創 大師 前兩天大師發了篇關於「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詩被誤解的推文,其實吧,被誤解的古詩詞哪止這一首。還有一大堆被誤解的詩詞,有些會讓人感嘆原來是這樣??有些還被當成了心靈雞湯,但搞清楚它真正含義之後才會發現,合著不是心靈雞湯,是心靈砒霜!
  • 詩詞大會康震:錯用杜甫千古名句開場,這首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此詩一說,有心的網友可能已經意識到康老師用錯了,事實上這句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杜甫的原詩:《贈花卿》唐.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從表面來看,這首詩確實是一首看上去這首詩挺像是讚美之作,但是根據這首詩當時的創作背景來看,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諷刺詩。杜甫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當時武將花敬定因在平叛立下大功,回到京城便居功自傲。
  • 北大校長林建華念錯字引熱議 「燕雀」和「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
    清《康熙字典》列「鵠」有4種讀音,除讀為hú,還可讀為hè或gǔ或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讀hú時可以是天鵝,讀hè時是另外一種鳥——鶴。《莊子·天運》稱:「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裡的「鵠」便是鶴,具體說是白鶴。而讀gào和gǔ時則別有所指。明張自烈《正字通》稱,鵠讀gào時指地名,如「鵠澤」,在今天山西曲沃境內。讀gǔ則有靶子的意思。
  • 紀錄片《杜甫》熱播,重訪杜甫走過的大地山河丨周末讀詩
    上周的「周末讀詩」已推出一篇杜甫與燕子的文章,本期「周末讀詩」,我們繼續跟隨杜甫的腳步,回到歷史,在古老的大地山河中遊走。本期選的詩與紀錄片中的多有不同,這些多與大地山河有關的詩,更能展現這位「中國最偉大詩人」的熱忱,其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以及對個體生命的珍憐。這些詩是他「詩史」的一部分,也是他為自己寫下的個人史詩。
  • 杜甫詩八首課後談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有三首杜甫的詩,分別是《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四首杜甫的詩,分別是《蜀相》《旅夜書懷》《閣夜》《登嶽陽樓》。這七首詩都屬於杜甫晚期的作品,並且在時間上跨度不大,比較接近。所以在上選修部分的時候,就思考能不能把這七首詩放到一起作為一個專題來學習,一方面溫故知新,另一方面加深對晚期杜詩整體的認識。
  • 杜甫的這首「借錢」詩,道盡了他的悽涼處境,令人心酸不已
    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作不僅僅表現在詩句優美,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更表現在他的詩作大部分都關乎國計民生。在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杜甫寫出了一系列關於哀痛國之不國,民之不民的愛國詩篇。
  • 杜甫的這兩首詩,很多人都讀過,卻找不到它們的詩眼
    有些人講話喜歡開門見山,有些人則含蓄委婉。寫詩也是如此,比如李商隱就喜歡大量使用典故,很多詩都晦澀難懂。而李白的詩則大氣磅礴,不與你躲迷藏。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單刀直入自然可以直抒胸臆,千迴百轉也能夠寓意無窮。
  • 考古:鴻鵠到底是啥鳥?黃色的喜鵲?
    在分析鴻鵠是啥之前,我們可以無聊地先揣測一下,在陳勝同學的原句裡,鴻鵠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兩種鳥。何出此言呢?「燕雀」指的是燕子和麻雀,講的是兩種鳥。鴻鵠這個詞拆開,我們會發現,「鴻」乃大雁,所謂「鴻雁來賓」是也。「鵠」就有點複雜了,因為這是一個多音字(你們不要怪領導啦,這是一個多音字啊!)
  • 李白寫下這首千古絕詩給杜甫,病榻之上懷念友人,道盡思念的滋味
    唐代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二人的詩給後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李白曾在病榻之上寫下一首經典絕詩,懷念友人杜甫,回憶過往曾經的點點滴滴,感慨時光匆匆和人生悲歡。今天我們便要來一起品讀這首思念杜甫的詩歌,感受這份友誼的珍貴和思念的滋味。
  • 聽BBC莎劇腔讀杜甫詩張姿勢了,這兩首竟然有相同的「對寫法」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淪陷,作者被叛軍俘獲,軟禁於長安,在一個寧靜的月夜,因為思念家人(主要是妻子),寫了這首月夜。在詩中,杜甫藉助想像,抒寫妻子思念自己的形象,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 來來來,誰有本事把這首詩的題目背下來
    先來小試牛刀,這首詩的題目有足足31個字,「事如春夢了無痕」這句詩是不是很熟悉呀!但不知道出自哪首詩了吧?(是否已經刷新了你對詩題的認知了?別急,這才剛開始咧!)它的正確斷句應該是: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 北大校長林建華先生在北大校慶發表講話讀錯字:原諒還是不願意?
    林建華先生把「鴻鵠(hu)之志」讀成「鴻鵠hao之志」,把"莘莘(shenshen)學子"讀成"莘莘(jingjing)學子"。由於林建華先生是堂堂一校之長,而且還是身為中國著名學府之一的北大的校長,讀錯這些難度不高的漢字,這個錯的確犯得有些不應該。當日,北大校長林建華先生發言時讀錯字一事,迅速在網上熱論開了。
  • 屁股擦太光,容易得痔瘡——「鵠」字到底應該怎麼讀?
    但是我今天上午看到朋友轉來的一篇公眾號名為「梁山一中」發表的文字,標題很討喜:《<說文解字>鴻鵠確讀洪浩,北大校長對了,新華字典錯了》。讓我忍不住想來參合幾句。其實這篇文章的主旨看起來有點混亂,本來就是給林大人來擦屁股的,給人看起來又仿佛不是的樣子。不管是不是,和許多微信朋友圈傳播的許多養分不高的文章一樣,很快閱讀量就十萬加了。
  • 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途經hao縣,李白賦詩幾首,杜甫為什麼沒寫?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探元入窅默,觀化遊無垠。光武有天下,嚴陵為故人。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餘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太白哥哥,你真要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啊,這是我的夢想啊,可是我在備考呢」。「不是立馬就走,等到秋高氣爽時再去,那時你也金榜題名了」。「好!就這麼定了」。就在那年的秋天,杜甫滿懷惆悵地寫了首詩給李白哥哥。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