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記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火了一陣。片中精選了杜甫平生有代表性的詩篇翻譯為英文,並由英國演員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用深沉優雅的莎劇腔朗誦出來。
在十多首詩中,我們注意到其中的兩首,其中一首是《月夜》。我們來看看。
《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淪陷,作者被叛軍俘獲,軟禁於長安,在一個寧靜的月夜,因為思念家人(主要是妻子),寫了這首月夜。在詩中,杜甫藉助想像,抒寫妻子思念自己的形象,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在記錄片中,這首詩被節選了三聯翻譯為英文:
The moon shines in Fuzhou tonight.(今夜鄜州月)In her chamber,she watches alone.(閨中只獨看)Her cloud-like hair sweet with mist.(香霧雲鬟溼)Her jade arms cold in the clear moonlight.(清輝玉臂寒)When shall we lean in the empty window together in brightness. Our tears dried up.(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另外一首是《夢李白·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安史之亂後,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則在江南,李白因為參與永王幕府受到牽連被流放夜郎,杜甫聽到這個的消息後,因為積思成夢,就作了兩首《夢李白》,這是其一。這首詩寫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切,體現了杜甫和李白真摯的友情。
在記錄片中,這首詩被節選了翻譯為英文:
Separation by death,in the end ,you get over.死別已吞聲Separation in life is a continuing grief.生別常惻惻No word from you,old friend.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But you』ve been in my dreams .故人入我夢as if you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明我長相憶I feel as if you are no longer mortal.恐非平生魂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so great.路遠不可測The waters are deep.The waves are wide.水深波浪闊Don’t let the river gods take you.無使蛟龍得
兩首詩的共同之處
這兩首詩的對象雖然不同,一首寫給妻子,另一首寫給朋友,但是有共同之處。首先兩首都是寫人倫之情,不管是對妻子還是對朋友,都體現出杜甫具有深沉而濃鬱的情感,這正是一個傳統詩人的所具有的氣質和人格魅力。再次,兩首詩都用了相同的手法,那就是從對方著筆。這是古詩裡面寫思念之情常用的手法,從對方下筆,把深摯的情思表達得更加婉曲含蓄。
具體到《月夜》一詩當中,杜甫自己被叛軍困在長安,他思念其家中的妻兒,可是他不說自己怎麼思念,不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而是從家的方向。第一句就說「今夜鄜州月」,地點就在家的那邊,而不是自己所在的長安。後面接著寫閨中的妻子獨自望月懷人,不寫自己思念妻子,卻說妻子思念自己。頷聯寫自己的小兒女,因為不懂得離別相思之苦,所以也就不能理解於母親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了。頸聯還是描寫想像中的妻子的形象,被認為是杜甫最香豔的句子,如寫女性的身體美,在杜甫詩作中確實罕見。
在《夢李白》一詩中,從「故人入我夢」到「魂返關山黑」幾句也是用了同樣的手法,詩人不說自己如何想念李白,反而從對方的角度,寫李白因為思念自己,所以來託夢,李白有感於作者的長相憶,不辭萬裡而來。接著描寫李白魂魄飛越千山萬水過來夢中相會的情形,描寫李白在路途中遭遇的艱辛:「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通過描寫李白來託夢,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關切和擔憂,體現了兩人之間的相知相憶。
古詩中的對寫法
像上面兩首詩中,這種從對方著筆的方法,也稱為「對寫法」。就是通過展開聯想和想像,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使情感的表達更加蘊藉深婉,增強詩歌的藝術性。
這種對寫法,在杜甫以後的詩詞中有不少的例子。如:
《菩薩蠻》韋莊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韋莊生在唐末五代的亂世,他早年流落到江南,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這首詞就他浪跡江南一帶時懷念妻子的時候寫的。詩中寫「紅樓別夜」,從妻子所在的地點——紅樓寫起,描寫閨房內的環境器物,如香燈、流蘇帳、琵琶等等,寫了妻子因為思念自己的情形,包括妻子心理活動。在孤獨寂寞之中,連她彈奏的琵琶聲音中傳遞的都是思念之情,琴聲好像在「勸我早歸家」。整首詩就是韋莊從妻子的角度來發揮想像的,婉曲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又如:
《題邸間壁》宋·鄭會荼糜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閒。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這首詩是題寫在旅館的牆壁上的,詩人在異鄉的旅舍思念家中的妻子寫下了這首詩。詩人通過想像,在荼蘼花開的時候,詩人擔心春夜的清寒驚擾了妻子的香夢,深院中重門緊閉,只有燕子悠然自在。後兩句想像妻子在深夜的時候,因為想念自己百無聊賴,敲著玉釵數數,因為敲擊的次數太多,竟把玉釵敲斷了,原來是在計算自己所走過的路程呢!詩人通過敲玉釵算路程的細節刻畫,寫出妻子期盼夫妻早日重聚的急迫心情。實際上,恰好地表現了詩人思妻心切,讀來感人至深。
對寫法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是詩人重感情的特質,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共情能力」。這樣的人能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能感受和體驗他人的感情,能處處為人著想,這種人的情商是非常高的,這正是詩人所具有的特質,詩人是感性的、重感情的,自然就具有更強的共情能力。
我們中國有悠久的詩教傳統,為什麼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培養我們的共情能力,從而為我們在人際關係、社交活動中得到加分。一個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總是讓人覺得親切,這就是孔子說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今天我們讀古詩,能夠體貼古人的這種深情厚誼,也是作為讀者的一種共情能力。我們也從中得到啟發,現實生活中判斷一個人的情商高不高?一個人是不是重感情?一個人有沒有詩人的氣質?都可以看他是否有共情能力。
另外,這種對寫法在今天的創作中依然是很重要的手法,學會對寫法,對於提高我們的寫作的藝術水平是很有幫助的。曾經有一篇帖子叫做《原來我們不在家的時候,父母是這樣過的》,這就是運用了對寫法,因此獲得千萬讀者的極大共鳴,成為了經典的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