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拍了部杜甫的紀錄片,「甘道夫」念的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一...

2020-12-10 騰訊網

全世界都宅在家抗擊疫情的時候,英國出版業表示:「哎呀,一不小心線上銷量還上漲了?」大家紛紛表示:「終於有時間把傳說中的《尤利西斯》《卡拉馬佐夫兄弟》(等等名著)讀完了。」

這還不算完,BBC新推出的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也在他們那紅了。so,who is Dufu?

這部單部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為了讓西方觀眾直觀地了解杜甫的地位,他們直接把他的作品與《荷馬史詩》相提並論。

外國人講杜甫,靠譜嗎?

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7.6,作為中國觀眾,大家都對杜甫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不過紀錄片提供了另一種解讀視角,是陌生又新奇的。事實上,這部紀錄片的標題就出自史學家洪業於1952年在哈佛大學撰寫並出版的英文專著《Tufu:china’s greatest poet》,本片的主持人、腳本撰寫人是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教授、中英了解協會主席麥可·伍德,從文案上看,他可絕對是個杜甫的「迷弟」了。

另外,片中出鏡的還有中國古典文學界無人不知的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分別帶來不同的解讀。做紀錄片,bbc那可是專業的啦。

在片中,麥可·伍德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西安(長安)、成都、長沙等地。作為一個苛刻的觀眾,我注意到「臨潁」和「郾城」這兩個小地方,也都清清楚楚打上了字幕。

走在成都的街頭,麥可·伍德念起了杜甫寫的《成都府》:「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不過想來換成我的話,只會抓著成都的朋友問:「黃四娘家花滿蹊了嗎?」

近兩年,杜甫作為李白的粉絲也開始收到不少調侃和段子,紀錄片也暗示了這樣的關係——「兩人十分親近,至少在杜甫心中是這樣。杜甫30歲時,一次邂逅改變了他的一生,他遇見了詩人李白。李白當時頗負盛名,杜甫稱讚他『金閨彥』,李白作為詩人才華橫溢,勇於創新,才情閃耀,杜甫拜倒於他的魅力之下。李白讓杜甫領悟到詩歌藝術的無限可能。」

不過對中國觀眾來說,最大的彩蛋可能是「甘道夫」出來念詩了!這位英國國寶級的老演員,其實除了大家熟悉的銀幕角色,還演過很多舞臺劇,特別是英國人必看的莎士比亞劇。所以當他用講臺詞的那個英式發音,渾厚地念出英文版《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詩文譯作時,這不怪網友感慨說:「絕了!這是莎士比亞戲劇的腔讀杜甫!」

《每日電訊報》評論則說:「麥克萊恩爵士以一種平靜、娓娓道來的風格朗誦杜甫的詩,讓我們感受到它們的美。」

視頻

是不是正愁家裡的小神獸太閒了?來來來,打開這部紀錄片再打開《唐詩三百首》中西合璧下吧。

快報彩蛋時間:猜猜下面這首英文詩,翻譯的是杜甫的哪首詩?(答對沒獎

記者 高華榮

編輯 肖旭

相關焦點

  • 英國人拍了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 「甘道夫」出來念詩啦
    近日,BBC新推出的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這部單部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為了讓西方觀眾直觀地了解杜甫的地位,他們直接把他的作品與《荷馬史詩》相提並論。外國人講杜甫,靠譜嗎?
  • 甘道夫「莎翁腔」太好聽!BBC紀錄片讓杜甫「忙」到國外
    近日,英國BBC推出單集58分鐘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這是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詳細地被介紹到全球。該片轟動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也引發網民重溫杜甫的詩歌。專家告訴記者,杜甫值得國際化,他本就是國際文化人。
  • BBC推出杜甫紀錄片 伊恩·麥克萊恩讀杜甫英譯詩
    4月6日,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了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下簡稱《杜甫》)。杜甫其人其詩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他認為,這一現象被廣泛關注,與杜甫作為詩歌的標尺性人物以及人們對他的愛國思想、人民性和悲憫情懷的廣泛認同有關。杜甫史稱「詩聖」,「讀杜甫的詩,讓人感到來自歷史深處的一種溫情、博愛與力量。」《詩刊》社相關人士表示,「這次疫情,更讓人深刻感受到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杜甫的偉大是超越時空與地域的。」
  • 英國BBC紀錄片《杜甫》海外爆紅,甘道夫用英文念杜甫詩
    英國BBC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熱播,將向西方世界介紹這位大唐詩聖。「最偉大詩人」搞事情?最怕飯圈爭C位。船長觀察了一圈,發現不少網友第一反應居然是在揪「最偉大」這個字眼,並且撕了起來。而紀錄片《杜甫》正是從儒家「忠君愛國」的角度出發,解釋為何杜甫始終一心渴望入仕,憂國憂民。由此可見,西方學者在判定「最偉大」更多是看他是否心懷百姓蒼生。簡單一句話就是,除了詩作得好,眼界也要開闊,不要只看到自己那兩畝地。以人為本,反對暴政,這才是「仁」的精神內核。
  • 「詩聖杜甫」受外網追捧,BBC紀錄片專題報導,甘道夫親自配音
    走紅外國的唐朝詩人 英國的BBC向來都是打造高質量紀錄片的一個平臺。今年四月份,BBC推出了一部介紹詩人的紀錄片,其主角不是莎士比亞,不是但丁,而是杜甫。 紀錄片的名字簡單粗暴,就叫《杜甫》,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
  • BBC推出專題紀錄片,豪華陣容推介詩人杜甫
    紀錄片海報BBC官網在線觀看頁面據紀錄片推薦詞介紹,這是西方第一部專題介紹杜甫的紀錄片。幾年前,BBC推出過一個「中國文化系列」紀錄片,其中有兩集是「盛唐李杜:中國的詩酒之魂」,對兩位詩人的背景和人生經歷做了簡單介紹。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
    這句話翻譯成更通俗的語言就是說,文學創作是傳之千古的事業,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惟有自己心裡曉得。而這種對創作的體味,一定是跨越歷史和文化的。而宇文所安更是進一步指出這首詩蘊含的豐富性:面對人類努力的必然短暫,杜甫堅定地作著永久、秩序及文明的詩歌表達。他自信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千古事」,但他還感到: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麥可·伍德
    這句話翻譯成更通俗的語言就是說,文學創作是傳之千古的事業,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惟有自己心裡曉得。而這種對創作的體味,一定是跨越歷史和文化的。 而宇文所安更是進一步指出這首詩蘊含的豐富性:面對人類努力的必然短暫,杜甫堅定地作著永久、秩序及文明的詩歌表達。他自信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千古事」,但他還感到: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近日,西方首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在BBC上映。在紀錄片中,主持人麥可·伍德通過走訪留下過杜甫足跡的城市、地點、山川河流,還原了這個「中國最偉大詩人」歷經坎坷的一生。同時,穿插在這些回訪鏡頭中的,是由「甘道夫」扮演者所朗讀的杜甫詩作。這位出演過眾多莎士比亞劇作的國寶級男演員,用渾厚的莎腔附著了杜甫詩歌獨特的力量。
  • BBC紀錄片《杜甫》火了,英國導演:理解中國需要一輩子
    「說起來你可能難以置信——幾十年前,一個生活在英國城鎮曼徹斯特的十五六歲男孩會著迷於中國詩人杜甫的詩。」他回憶說。伍德1948年生於曼徹斯特,從家鄉的文法學校畢業後,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他進入牛津大學讀歷史專業。在曼城念中學時,他在當地一家書店發現一套外國文學譯作,其中一本就是杜甫詩集。「翻開這本書讀到第一句,我就入了迷。
  • BBC拍杜甫紀錄片火了,但古詩翻譯令人尷尬
    來源:澎湃新聞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海報近日,BBC推出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用幾首著名的杜詩,串聯起了杜甫波瀾壯闊而又顛沛流離的一生
  • BBC最新英文紀錄片:杜甫,中國的莎士比亞
    4月7日,BBC推出了最新紀錄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該片由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執導,在片中,他走訪探尋了唐代詩人杜甫一生的足跡,向人們介紹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
  • 「甘道夫」朗誦杜甫的詩是啥體驗?BBC新紀錄片聚焦中國「詩聖」
    真實的杜甫是怎樣的?4月6日,因BBC推出了紀錄片《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人們又開始了上述一問。《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將杜甫介紹給西方世界。紀錄片中,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到訪中國,沿著杜甫生前的足跡,回溯了詩人的一生。而《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也在其中朗誦了杜甫的十幾首詩(英文版)。
  • BBC紀錄片《杜甫》刷屏,重讀杜甫膾炙人口的偉大詩篇!
    BBC近期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在國內外引發了熱議。主角不是莎士比亞,也不是但丁,而是我們家喻戶曉的「詩聖」杜甫,篇名為《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DUFU:CHINA'S GREATEST POET)。
  • 「松社映像」BBC紀錄片《杜甫》:詩史深處,少陵野老
    最近BBC就拍了一部杜先生的紀錄片,大家奔走相轉發的熱情也很高漲。這次BBC可是「明目張胆」地好一通讚美,標題即可見一斑:《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影片評論區對此有研究的觀眾專程做了查對,不僅題名相同,紀錄片中的詩作也全部採用了洪業該書的譯文版本。
  • 英國啟用國寶演員,拍關於杜甫的紀錄片,為何很多中國觀眾不喜歡
    很多日本人喜歡寫《楓橋夜泊》的張繼,也喜歡唐代詩僧寒山;美國詩人把李白的《長幹行》翻譯成英文,雖然譯出來的版本比中文版差了不少,卻也能讓詩仙收穫了不少粉絲。以上種種,其實已經說明了我國傳統詩歌的魅力。近日,咱們的詩聖杜甫又紅到英國去了,原因是英國BBC拍了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名字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說起來,這部片子拍得是很有誠意的。
  • BBC杜甫紀錄片海外走紅!主創:詩裡的團結是當前全人類需要的
    伍德:作為紀錄片製作人,總會不斷面臨挑戰,例如在河南拍攝時我們遇到了暴雨,但我很喜歡和中國的攝製組在一起,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 此外,忠實準確地將詩歌從一種文化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文化語言,又不丟失其意境,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像杜甫這樣的詩人,我們必須作相應的調整。
  • BBC紀錄片《杜甫》火「出圈」,英國導演:理解中國需要一輩子
    ●「只稱杜甫為詩人是低估了他在中國文學中的重要性,因為這一稱呼將他的地位局限於詩人。在曼城念中學時,他在當地一家書店發現一套外國文學譯作,其中一本就是杜甫詩集。「翻開這本書讀到第一句,我就入了迷。它把我帶入另一個世界,一個我從來不曾知道的世界,它如此豐富,如此精彩。從那以後,這些詩就一直留在我心裡。」
  • 從「甘道夫」朗誦杜甫詩作,看中國古詩是如何被翻譯的
    最近,BBC推出單集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史料及杜甫詩的考證中,他曾留下過足跡的地方,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詩人杜甫顛沛的一生。
  • BBC推出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片中出現不少洛陽鏡頭
    近日,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報導了英國BBC(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該紀錄片毫不吝嗇地用「最偉大」來稱許杜甫,相關媒體報導顯示,這也是「詩聖」杜甫第一次被以紀錄片方式展示給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