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林建華念錯字引熱議 「燕雀」和「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近來,北大校長將鴻鵠之「鵠」念錯了讀音引發諸多熱議。「鵠」本是一個多音字,在《康熙字典》中就列出了4 種讀音,除了hú,還可讀為hè或gǔ、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那麼,「燕雀」與「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呢?

作者:倪方六

明殷偕繪《鷹擊天鵝圖》,天鵝即大型候鳥黃鵠(南京博物院藏品)。

「鴻鵠」是一鳥還是二鳥?

《史記索隱》:「鴻鵠是一鳥,若鳳皇然」

對於「鴻鵠」,古今字書中都曾作出解釋,有的認為是兩種鳥,分別是「鴻」與「鵠」,有人認為是一種鳥,現代課本稱為「天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便認為是一種鳥,釋「鴻」稱「鴻鵠也」;釋「鵠」還稱「鴻鵠也」。清訓詁學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稱:「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

既然是一種鳥,為什麼還要分「鴻」與「鵠」?「鵠」到底是什麼?南朝梁顧野王《玉篇·鳥部》釋「鵠」為黃鵠,並指出這是「仙人所乘」;唐朝學者顏師古注稱:「鵠,水鳥,其聲鵠鵠。」黃鵠又是什麼?清文字學家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稱:「形似鶴,色蒼黃,亦有白者,其翔極高,一名天鵝。」現代將「鴻鵠」釋為天鵝依據即源於此。為什麼將黃鵠稱為「天鵝」?古人有一種說法:「凡物大者,皆以『天』名。」鵠是「鳥之大者,有力飛遠」,遂有俗稱「天鵝」。不過,同持「一鳥觀」的學者之間也有分歧。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稱:「鴻鵠是一鳥,若鳳皇然,非謂鴻雁與黃鵠也。」司馬貞在否定鴻鵠是鴻雁與黃鵠「兩鳥觀」時,也把「鵠是黃鵠」的解釋給否定了。

鵠不是黃鵠,還可能是什麼?也可以指別的飛鳥,如幹(幹)鵠就不是鵠,而是大家現在常見的「喜鵲」,劉安《淮南子·泛論調》稱:「猩猩知往而不知來,幹鵠知來而不知往。」幹鵠又稱「幹鵲」,王充《論衡·龍虛》稱:「狌狌知往,幹鵲知來。」

其實僅從讀音來看,「鵠」字便頗為複雜。清《康熙字典》列「鵠」有4種讀音,除讀為hú,還可讀為hè或gǔ或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讀hú時可以是天鵝,讀hè時是另外一種鳥——鶴。《莊子·天運》稱:「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裡的「鵠」便是鶴,具體說是白鶴。而讀gào和gǔ時則別有所指。明張自烈《正字通》稱,鵠讀gào時指地名,如「鵠澤」,在今天山西曲沃境內。讀gǔ則有靶子的意思。《周禮·天官》「司裘」條中稱:「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這裡的「鵠」就是箭靶子。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靶子時「鵠」古音還讀作gú,這樣算起來,一個「鵠」字古今共有5種讀音。

湖北包山楚墓出土漆畫(局部)中繪有兩隻大雁,象徵「執雁之禮」。

「鴻雁」究竟是什麼雁?

《毛詩正義》:「鴻、雁俱是水鳥,故連言之

儘管《說文解字》釋稱「鴻」與「鵠」是一種鳥,對此,南朝梁訓詁學家顧野王卻持不同觀點,他在《玉篇》中釋「鴻」為「雁也」。筆者也認為,「兩種鳥」的解釋更趨於正確,最直接的證據是,早在先秦時「鴻鵠」常與「虎豹」相提並論,記錄戰國時魯國人尸佼言論的《尸子》(卷下)有這樣一個說法:「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kòu)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既然虎與豹是兩種動物,那鴻與鵠必然也不一樣,否則失去了語句上的對仗和工整。

說到「鴻」與「鴻鵠」,又牽涉到了另一個古今常用詞語「鴻雁」。如「鴻雁傳書」、「鴻雁哀鳴」。含「鴻雁」的古詩文很多,《詩經》中已有《鴻雁》詩:「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qú)勞於野。」在詩歌發達的唐朝,有關「鴻雁」的詩更多,如杜甫《天末懷李白》詩稱:「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何謂「鴻雁」?現代釋為「大雁」,而古代則有人將之與「鴻鵠」等同。既然常識上「雁」已指大雁,為什麼還要稱「鴻雁」?原因與「鴻鵠」類似。對此最早給出解釋的西漢《毛詩傳》稱:「大曰鴻,小曰雁」。唐朝學者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則進一步說明:「鴻、雁俱是水鳥,故連言之。其形鴻大而雁小,嫌其同鳥雄雌之異。」孔穎達懷疑這種水鳥是一公一母,鴻應該是雄雁,雁則是雌雁,即所謂「雄雌之分」。但不論是雄是雌,都有相同的習性,寒來暑往,秋去春回,所以古人並稱「鴻雁」,用孔穎達的話來說,就是「知避陰陽寒暑者,春則避陽暑而北,秋則避陰寒而南,故並言之。」

對於「鴻」與「雁」的區別,三國時吳國學者陸璣解釋得較為清楚,他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稱:「鴻羽毛光澤純白,似鶴而大,長頸,肉美如雁,又有小鴻如鳧,色白,今人直謂之鴻。」從陸璣的解釋中,也反證「鴻鵠」是兩鳥,而非一鳥。

那麼,「鵠」與「雁」又有什麼不同?《本草綱目· 禽部》釋「鵠」時稱:「鵠大於雁,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所謂鵠不浴而白,一舉千裡,是也。亦有黃鵠、丹鵠,湖、海、江、漢之間皆有之,出遼東者尤甚,而畏海青鶻。其皮毛可為服飾,謂之天鵝絨。」

相對來說,鵠雖然飛得更高更遠,但古人對雁更看重更喜歡。先秦時,男女嫁娶講究「六禮」,除了其中的「納徵」環節外,其他五個程序都少不了大雁,要獻雁為禮,稱為「奠雁」。在社交場合中,卿大夫相見也要「執雁為禮」。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雁是「陽鳥」、「知時鳥」,成書於秦漢時的《小爾雅、廣鳥》稱:「去陰就陽,謂之陽鳥,鴻、雁是也。」鴻雁春歸秋回,守時應季;飛行時成行成列,長幼有序,不相逾越,這種「鳥德」正是人倫和婚姻生活中所需要所提倡的。

甲骨文「燕」、「雁」、「雀」、「鴻」。

與「鴻鵠」對比的「燕雀」又是什麼鳥呢?《淮南子·說林訓》稱:「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新屋落成,燕雀翔集,作巢其間,古人視為吉兆,故有「燕賀」一說,可見「燕雀」是一種吉祥之鳥。至於「燕雀」到底是燕還是雀?筆者認為也應將「燕」與「雀」分開來理解。

「燕」的甲骨文寫作

等,生活中的燕子有玄鳥、乙鳥、朱鳥、社燕、燕燕、烏衣、玉剪、意而、意怠等多種叫法。在殷商時特受崇拜,有極高的地位。據《史記·殷本紀》:殷人始祖「契」是其母親簡狄吃玄鳥蛋受孕生下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所以,燕子一直被當成「瑞鳥」。

「燕」與「雁」是習性相同的候鳥,都是有規律的「南來北往」,故均被古人作為節氣徵候。《禮記·月令》稱:仲春之月(農曆二月)「玄鳥至」,季冬之月(農曆十二月)「雁北鄉」。一直到清朝,燕和雁都是人們觀察時令變化的重要飛禽。據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燕巧兒」條:「燕巧兒者,形如燕子,亦能於空中接彈丸,而飛騰尤速,此皆京師之時禽。至於秋天鴻雁,社日烏衣,則有月令在。」雁字的甲骨文寫作

等,有「鴻雁傳書」寄情的傳奇,燕則有「燕足系詩」的佳話,與古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連。燕性喜雙棲雙飛,一起銜泥築巢,一起哺育幼燕,整天形影不離,因此被當成愛情鳥,「燕侶」成為對新婚夫婦的美稱,「新婚燕爾」被用來形容剛結婚的男女,「共築愛巢」則是給新婚夫婦的祝賀語。

對於「雀」字,《說文解字》釋稱:「依人小鳥也,從小、隹。」現代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小鳥依人」一詞,便由此字而來。從甲骨文「雀」字來看,「小」下面一個「鳥」,寫作

。那小鳥為什麼又稱為「雀」?這與「隹」字本身有關。鳥之長尾稱為鳥,鳥之短尾稱為隹(zhuī)。最後要說的是,從古字形來看,燕雀之「雀」與鴻鵠之「鴻」之間還有內在的聯繫,都有「隹」。甲骨文中沒有發現「鵠」字,但已發現了「鴻」字,寫作

,有「隹」而不從「鳥」。

(原標題:「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北大校長都讀錯的「鴻鵠」到底是什麼鳥?原來很複雜!
    近日,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寄語青年: 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但把「鴻鵠」念成「鴻hao」,引起網友熱議。對此,林校長發表公開信致歉,回應讀錯「鴻鵠」發音: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講真,你們不要責怪校長讀錯字了,鴻鵠這種鳥呢,確實也是有點麻煩的鳥!
  • 北大校長念錯字,一錯引發千重浪:不是我也醉了,而是天鵝哭了!
    原題: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近來,北大校長將鴻鵠之「鵠」念錯了讀音引發諸多熱議。「鵠」本是一個多音字,在《康熙字典》中就列出了4 種讀音,除了hú,還可讀為hè或gǔ、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
  • 北大校長的「鴻鵠志」引發一系列網絡熱議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發表了題為《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講話,講述了北大面向未來的辦學思考。鴻鵠志的由來要說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這個當年陳勝吳廣揭竿起義的故事流傳甚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意思是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陳涉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某天陳涉對工友說:「苟富貴,勿相忘啊。」
  • 「鴻鵠」到底是什麼鳥?搞得北大校長公開道歉
    故事是這樣的:2018年「五四青年節」這一天,恰逢是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一段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上的講話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將「鴻鵠(hú)」讀成了「洪浩(hào)。因為這個錯誤,林校長寫了一封致歉信。
  • 北大校長林建華先生在北大校慶發表講話讀錯字:原諒還是不願意?
    5月4日,在北大120年的校慶時,北大校長林建華先生發表講話。然而,正是因為這次講話,讓林建華先生差點「晚節不保」。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林建華先生在發表講話時,把好幾個非常普通的字讀錯了。林建華先生把「鴻鵠(hu)之志」讀成「鴻鵠hao之志」,把"莘莘(shenshen)學子"讀成"莘莘(jingjing)學子"。由於林建華先生是堂堂一校之長,而且還是身為中國著名學府之一的北大的校長,讀錯這些難度不高的漢字,這個錯的確犯得有些不應該。當日,北大校長林建華先生發言時讀錯字一事,迅速在網上熱論開了。
  • 120 周年校慶演講讀錯 「鴻鵠」發音,北大校長林建華發道歉信
    IT之家5月5日消息 5月4日是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日,現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大會致辭中將「鴻鵠[hóng hú]」念成了「鴻浩[hóng hào]」,引發網友熱議。今天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未名論壇發布了道歉信。林建華稱,這個錯誤讓很多同學和朋友失望了,覺得作為一個北大校長,不應該文字功底這樣差。
  • 為什麼不能接受北大校長讀錯「鴻鵠」?領導念錯字,事大!
    5月4日,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大會致辭中,北大校長林建華要求北大學子「要勵志,立鴻鵠志」但他將「鴻鵠(hú)志」讀成了「鴻浩(hào)志」,引發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5月5日下午,林建華校長在北大未名BBS上發表名為《致同學們》的公開信,原本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沒想到的是,這封公開信後,網友們的討論更加激烈了。林校長的致歉信也許說的都是事實。但林校長還可能真的不知道,坊間一片譁然的原因是什麼。
  • 理解網友的指責和嘲諷,但北大校長讀錯字是每個人對照反思的鏡子
    5月4日,北京大學舉行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北大校長林建華發表主題為《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講話。在講話中,林建華將「鴻鵠」的「鵠」念成「hao」,這引起了廣泛關注。昨天,林建華在北大未名BBS上發表致歉信。
  • 「鴻鵠」怎麼讀?北大校長給你開個玩笑而已
    北大,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之一,或者可以去掉之一。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把「鴻鵠(hú )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很多人都在質疑:堂堂北大校長,怎麼還讀錯字呢?夢中的北大小編有幸,16年3月,去過北大一趟。
  • 漲姿勢丨「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近來,北大校長將鴻鵠之「鵠」念錯了讀音引發諸多熱議。
  • 論北大校長念錯「鴻鵠之志」及我家「鴻鵠」的來歷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致辭的時候,把「鴻鵠(hu)志」念成了「鴻浩(hao)志」。網絡上一片譁然。在莊嚴的日子裡,在如此名牌的大學裡,一個校長在致辭的時候念錯字,這算是一場不大不小的笑話。頓時,挖苦聲一片,仿佛林校長有多大的罪過。 確實不該念錯。鵠這個字,如果各另提出來,混雜在一篇文章裡,多數人都會念錯。
  • 繼北大讀錯「鴻鵠」後,清華迎新會又寫錯字,網友:還配稱名校?
    兩年前,北大建校120周年,校長林建華在典禮上致辭,在致辭語當中,他將「鴻鵠(hú)之志」讀成了「鴻浩(hào)之志」,一時間引發了極大的熱議,對沒讀過書的人來說,讀錯字很常見,然而作為北大校長,輿論聲也被推向了制高點。
  • 北大校長校慶讀錯「鴻鵠」遭網友圍攻,別忘了他是個理科生!
    5月4日在北大120周年校慶演講上校長林建華將「鴻鵠」的「鵠」字讀成了「浩」的發音。事情一經網上傳播後,引起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抨擊,原因當然就是北大校長的身份和「鴻鵠」這兩個初中生都會的字之間的巨大反差。
  •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清華迎新寫錯字,網友:還配稱百年名校?
    首先來給大家出一道考題,請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裡的「鴻鵠」怎麼讀啊?來,一二三,告訴老師答案——「鴻(hóng)鵠(hú)」。再問,請問這句話出自哪兒啊?但耕地農夫卻說:「我們都是一農民,哪能發達啊。」也就是這個時候,陳勝感嘆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就是這麼一個常見的詞,幾乎人人都能念對的詞,北大校長林建華居然念錯了。2018年的時候,正是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在校慶會上,林建華在自己的致詞中,居然將「鴻(hóng)鵠(hú)」念成了「鴻(hóng)鵠(gào)」一時間貽笑大方,引起了輿論一片譁然。
  • 北大校長在120周年校慶上將「鴻鵠」讀成「洪浩」,可理解但不縱容
    作為國內學子高等學府的殿堂,北大一直是無數學子的夢想,尤其是每年考入北大的也就是幾千人,要知道每年參加高考的要幾百萬人,所以能夠步入北大的,也幾乎都是人中龍鳳。無數學子以北大做著自己的目標,但真正能夠走入其中的卻是寥寥無幾。
  • 北大校長為「鴻鵠」二字發千字長文道歉,卻引來更大的爭議和指責
    5月4日,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活動上,北大現任校長林建華在大會致辭過程中,將「鴻鵠」二字讀成「鴻浩」,這件事很快引爆網絡,大家對林校長所犯的低級錯誤感到無法理解。「鴻鵠」二字是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學過的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念出農民起義家陳勝這一千古名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北大的鳥巢裡該有些什麼鳥
    昨天我看見了鳥巢,在北大。我對鳥類大家庭的情況知之甚少,我不知道,在這些巢裡住著的都是些什麼鳥,但我希望它們都是鴻鵠。北大是個金字招牌,是個有著120年歷史的老字號,是個無數學子魂牽夢縈的殿堂。在我心裡,這是個很難混同於一般校園的所在,只有鴻鵠才配在這裡築巢。去年,時任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時的致辭通篇都是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能撐得起這些情懷和擔當精神的只有鴻鵠志。不是鴻鵠你好意思呆在這裡?
  • 最委屈校長林建華:被校友反對赴任浙江大學,在北大因念錯字被嘲
    到底什麼樣的人最適合擔任大學校長,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有人認為大學校長必須具備卓越的學術能力,是德才兼備的學術領袖。也有人認為大學校長最重要的職能是規劃學校的中長期發展並制定學校的發展策略,應當是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完美的校長畫像,這也為校長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 北大成鴻鵠大學,校長念錯字的笑話將成永遠的神話
    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一定要樹立鴻鵠(hao)之志!時間可以漸漸消去一切,但有些神話註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即使在消息非常發達的今天,一個熱點能蹭上兩天就已經「要上天」了。但北大的「鴻鵠之志」至今在網絡上還是被津津樂道。
  • 北大林建華校長也許本應該這樣回應
    北大校長林建華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大會上念錯字的輿情事件,不僅沒有隨著他發表那封致歉信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