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正格一說是否嚴謹?

2020-12-12 騰訊網

何謂正格?那是相對「變格」而言的。

我們知道格律詩有四種基本平仄格式,但是這四種基本格式是在初唐詩和前朝宮體詩的基礎上總結歸納而來,在格律規範完全成熟之前,有許多音韻用詞方面的探索,包括成熟之後,杜甫也曾專門探索過拗律成詩,稱為「拗律體」,後世的黃庭堅等人都精通於此。

但是拗律體並不普遍,而變格則是相當普遍的。變格不管在格律形成前後都大量存在,所以才會有後人總結出來的「正格」、「變格」的區別,類似於詞牌有些相同的詞牌名又不同的字數、平仄變體一樣,這些都是合律的,但區分於用來分析推導的格律「正格」。

多說理論無益,我們舉例來看。我們使用常用的平起仄收格式來看:「平平平仄仄」,對應推導出第二句就是「仄仄仄平平」。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裡「摘」是入聲字,仄音入韻。這兩句匹配的就是平起仄收的正格。

但是實際在寫詩的時候,平仄未必能這麼嚴和,像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後句平仄是「仄仄仄平平」,而出句的平仄卻是「平平仄平仄」,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互換了,這種現象非常多,後人在總結這種聲韻格式的時候專門取了個名字叫「鯉魚翻波」,非常形象地表達了這種平仄互換。但是我們要看到,這種變格是不影響後續平仄推導的,也就是說,這句出現鯉魚翻波,後面的平仄還是按照正格來推導:

移舟泊煙渚,平平仄平仄

日暮客愁新,仄仄仄平平

野曠天低樹,仄仄平平仄

江清月近人。平平仄仄平

這種完全不影響平仄關係推導的平仄變化,我們就稱之為「變格」。

至於拗救,因為具有獨特性,不像變格這種普遍存在,就要區分對待。如果拗救在本聯完成,不影響整首詩的平仄關係,而且這種拗律體大量使用,具有普遍性,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變格」。

如劉禹錫的《歲末詠懷》:「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出句也是正格「平平平仄仄」的變化,「不」、「得」這裡是入聲字,所以變成了「平平仄仄仄」,即三仄尾。三仄尾在唐詩中出現得也比較頻繁,不過對句在正格「仄仄仄平平」的首字可平可仄的情況下選擇了「新」字平聲,避免了上下句六連仄,讓發音起了變化,又不影響整首詩的平仄推導,這種變化,我們也視為不出律的變格。

至於拗律不成功的,就是古風,不作為格律詩看待,也就無所謂正格、變格了。

格律詩是嚴格遵守平仄、韻腳、對仗的古詩。

正格只有四種,必然是嚴謹的,變格是對正格的靈活補充,同樣是有規則可循的。

相關焦點

  • 格律詩平仄對照表
    古詩詞都有著比較嚴謹的格律,凝聚了中國文人幾千年的智慧。我將絕句、律詩的平仄押韻規律整理出來,方便初學者對照。
  • 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具體是指什麼?
    要注意,在古時候有入聲字發音,這首詩中「白」、「日」、「入」、「欲」、「目」、「一」都是入聲字,所以都是標註仄音。看首句「仄仄平平仄」,這是四大基礎平仄格式中的「仄起仄收」格式。所以「仄起仄收」的正格應該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們看到「欲窮千裡目」的「欲」字卻是仄聲,但是因為這是處在句子的第一個字的位置,所以按照「一三五不論」之說,這只是平仄用字的靈活變通,並沒有出律。
  •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上一講我們講了格律詩最基本的平仄規則:相替。就是一個律句的二、四、六位置上用字的平仄必然是相反交替的。我們今天接著「相替」這個原則繼續分析,看格律詩的律句是如何形成的。律句平仄格式的形成我的講法和別人不一樣,大多數人講格律,就是把平仄格式往這裡一擺,大家按著格式往裡面套平仄用字就行。這樣當然可以,大家都省時省力,但是並不能真正了解平仄格律的形成原理,也就是說只是完成了機械地學習,未必真正能理解到格律詩的好處。所以會有很多人學了格律知識之後,認為格律真的是詩歌的鐐銬。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上一講我們已經講完了五、七律的平仄格式,也就是說格律詩的通則都講完了。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
  • 詩詞格律與創作 格律詩的那些變格您了解嗎?
    其中有的內容一直有爭議,我個人水平也有限,未免有謬誤,這裡把我知道的講一下,大家可批判性的了解:一、被視為正格的兩個形式1.三仄尾 ,平平平仄仄的變體:平平仄仄仄。2.鯉魚翻波(仄仄平平仄平仄)。十分鐘讓您看懂格律詩怎麼救拗,
  • 孤平為何是格律詩的大忌
    「孤平」確實是格律詩的大忌。「孤平」從哪裡來?從「一三五不論」來。在前面有一篇專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時候就講過,格律詩的「二四六分明」是必須的,而「一三五不論」則不一定,要看具體情況。啟功版孤平一種是啟功的「雙仄夾一平」,如「仄仄平平仄」按照「一三五不論」,第三字變成仄音,則為「仄仄仄平仄」,這就是「孤平」了。如李白的「君至石頭驛,寄書黃鶴樓。」中的出句「君至石頭驛」平仄為「平仄仄平仄」(石字為入聲字),這就是犯了孤平了,於是在對句的第三字「黃」字為平聲,做出了拗救。
  • 格律詩中兩平夾一仄的「孤仄」句允許出現嗎?
    第二個問題可以回答:格律詩需要避「孤平」,不需要避免「孤仄」,格律詩中的兩平夾一仄就非常多,古體詩就更無所謂了。下面老街先說一下孤平,再舉幾個格律詩「孤仄」的例子。一、三種孤平格律詩中的孤平是大忌,東南大學的王步高教授在清華的詩詞課上說,王力先生在《全唐詩》中只找到2個犯孤平的唐詩。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孤平和落韻都是致命錯誤,試帖詩中也不會見到孤平。
  • 跟我學寫格律詩(8)七言律絕的四種格式
    下面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口訣的運用:圖例顯示:平聲字的『宮』和仄聲字的『卷』,因為在一聯之內,所以平仄相反,稱為相對;仄聲字的『卷』和仄聲字的『抱』分屬兩聯且相鄰,所以平仄相同,稱為相粘;仄聲字的『抱』和平聲字的『朧』,因為在一聯之內,所以平仄相反,稱為相對。正是這種平仄交錯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詩的粘對關係。
  •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三仄尾算不算拗律?
    對此,六甲番人的意見如下:一、是否格律詩?儘管《唐詩三百首》並未將此詩收錄,而按照一般的格律詩要求,三仄尾確實是應該避免的,但六甲番人認為,《獨坐敬亭山》還是應納入格律詩五絕之列,而大家在將李白詩分類的時候,一般也是將此詩當絕句看待。
  • 寫詩乾貨:格律詩的平仄禁忌,孤平及其解決方法
    在上一章中,我們將格律詩、詞、和對聯之間的格律共性進行了匯總講解,點擊查看文章:「單律句」對聯是格律詩的濃縮,無論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格律,還是以後章節中要講的語言組織、意境塑造等等,都會充分說明這一點。那麼在格律方面,格律詩與對聯有哪些禁忌呢?該怎麼避開這些誤區,我想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大家以後都能夠做到在寫作過程做的很好。
  • 格律詩的平仄
    中國古典格律詩中常見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絕句和律詩,即所謂近體詩。詞、曲也可稱為格律詩。這種古老和傳統的詩體,結構嚴謹,字數、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數是一定的,講究平仄和押韻、押韻和對仗。格律詩結構:1. 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長於八句叫長律,也叫排律。2.
  • 格律詩第十一講:排律、對聯和詩詞意境的盤活提高
    格律詩的規則通過前面十講已經講清楚,但是還有很多相關知識。今天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點交代清楚,幫助大家在學習完格律知識後進一步提升創作近體詩的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會寫格律詩,是要超越格律,寫意境與音律都好的詩。我們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 【七言句的平仄】:正格、變格、孤平、小拗、大拗、前4後3、領字句、前3後4
    ①【正格】:兩平兩仄形成音步替換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②【變格】:正確規避尾三仄與尾三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在規避(尾三仄)與(尾三平)時,將第五字變成與第三第四字相同的平仄。
  • 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格律的第一條法則
    今天我們正式開始講格律詩的知識。平仄是格律詩的基礎我們上一講說到了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那麼什麼是格律?按照我們今天的普遍理解,「格」是格式,「律」是音律。也就是說格律指的是音律上的規範,當然也還有其他規則,但最終都是為了音律服務的。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平仄是格律詩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詩對平仄的要求非常嚴格。掌所致格律詩的平仄規定,是學習格律詩寫作的基礎,也往往是學習格律詩寫作最難跨越的障礙。詩人陶淵明一、四聲與平仄四聲,是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
  • 詩詞格律 花5分鐘了解寫好格律詩應該知道的禁忌
    前言 先說格律格律詩就是平仄、對仗、粘連、押韻。除了四種基本句式,還有2種視為正格的變體和5種拗體。關于格律的基礎內容請看我的文章《十分鐘讓您看懂格律詩怎麼救拗》。以上這些是常識,如果違反格律,例如出現孤平、三平調、失對、失粘、換韻等錯誤,就不是嚴格的格律詩,因此也不屬於「格律詩」的 「禁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很多不符合格律的唐詩,被蘅塘退士錄入了《唐詩三百首》的五律、七律目錄下呢?這是律詩演變過程中的問題。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 格律詩寫作(連載1)引言、平仄
    第一章  引言 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它首先應該符合詩的內在特性,格律只是它的外在特徵,或者說是格式。正是近體詩的格律特性,使其區別於其他詩體。下面,我們就從格律詩這三個字講起。古人有「詩言志,歌永言」之說——《書·舜典》。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流行的詩的定義是何其芳的:「詩歌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語言精煉,音調和諧,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這說的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的定義,並且包含著何其芳對詩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強調。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廢話說了不少,現在開始說正題。古詩簡單可以分兩種:1、古風。2、近體詩。古風種類很多,如《詩經》、《楚辭》、漢魏樂府、歌行、雜言等都可以劃分裡面,關於古風我們後面講,這裡先說近體詩。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正式產生於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