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申論寫得要吐血?筆頭咬禿了還是無從下筆?福利來啦,貼吧申論名言一人一句的總結,小編吐血整理,還不趕快收藏起來!今天出上,後面整理下部!
國無常強,國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
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適應經濟新常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摘自《漢書.文帝記》
子曰:上好禮,則民無不敢不敬;上好義,則民無不敢不服。
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這樣的大勢和機遇。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考驗駕馭市場經濟的智慧,檢驗掌控複雜局面的本領。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引領。2014年,在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7.4%的增速,勞動生產率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正是全國上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的結果。然而毋庸諱言,也有人一時半會兒轉不過彎來,或多或少表現出換擋焦慮症。
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惟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頂住下行壓力,抓住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有堅定的自信。發展速度換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國經濟現有體量,7%的增速所產生的實際增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年貢獻了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不失勢」。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紀以來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產業革命實現的經濟轉型,無不向我們昭示這一點。堅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換擋焦慮背後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好藥方。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務實進取。必須堅決破除以往的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牢牢扭住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條主線,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加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打造「雙引擎」牽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高興地看到,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企業內部創新步伐加快,市場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蓬勃發展,經濟運行亮點頻現。這些新變化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我們才能跨溝邁坎,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可能是惟一從「借鑑型經濟體」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家。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奮發有為,以新作為主動引領新常態,我們定能將中國經濟的航船駛向新勝境。
天下難治,人兼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惟其艱難,才顯其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當今社會,有的文藝存在淡化理想,軟化信念,遠離崇高,諱言偉大,歪曲正義,閹割真理,消解傳統,戲說歷史,惡搞經典,褻瀆先賢,輕薄英雄,顛覆主流,漠視現實,輕言人民,調笑奉獻,渲染陰暗,炒作虛幻的現象!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高尚,清廉勤政,奉命唯謹,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謙虛,虛懷若谷,廣開言路,傾聽群眾心聲。
勤奮,任勞任怨,持之以恆,懇懇付出,只求有益於民,甘於湮沒無聞。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在於法之必行。
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要善於擠時間,多一點學習,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作為。要沉心靜氣,貴精持恆,重在學懂研深,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領導幹部要把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饑似渴,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跬步行千裡!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周邦雖舊,其命維新。
1. 治國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房玄齡語
(治理國家、處理政務之最要緊者,在於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與正直)
正其本者萬事理,勞於永者逸於使——唐·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一道》(通曉事物本質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合理為長遠利益而操勞的人安心於忙碌)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防患於未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注——惟:惟獨,只有。邦:國。本:根本。)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基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就能太平)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國家發達與否在於民眾富不富裕,國家太平與否在於民眾高不高興,國家興旺與否在於民風是否正派。)
4.愛民
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偃虹堤記》:(意謂關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對各項設計措施考慮得十分周密。)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明朝·張居正《答福建巡撫耿楚侗》。(化用: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
5.為政
政貴有恆——《尚書·畢命》 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極傳》(其實就是施政綱領啊、德政啊,必須盡力達到周全,能夠覆蓋到普羅大眾,使老百姓都能享受仁政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單單發布一個福利政策就萬事大吉了。)
6.審時適變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氾論訓》(**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政策如果有利於人民(就去做),不必要照抄以前的辦法,如果能把事情解決的圓滿(就按這個方法做),不必依照以前的方法)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時——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時者國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針對突發事進行處理不如加強對百姓的管理,對百姓加強管理不如完善法制,完善法制不如及時恰當的對當時的處境氛圍進行整治)
7.人才、強國
終身之計,莫若樹人。——春秋齊國·管仲。終身長久的計劃,沒有比培養人更重要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可只用半句)能夠使社會穩定和諧的因素在於人才,而培養人才的關鍵在於因才施教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法為鏡,可以斷曲直。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以德為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老子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治是治國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李克強
中國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國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的明天直掛雲帆濟滄海。
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三國殺 荀彧
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創新路上,政府是導演,市場是劇本,企業才是主角。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是後人復哀後人也。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肯取勢者敢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會用勢者可得天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要像對貧困宣戰,堅決像汙染宣戰。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錢銀山,然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改革是動力,慢不得。發展是目的,停不得。穩定是前提,快不得。
節儉則昌,淫軼則亡。
當然,名言警句只是提味,切不可當了主料,每段都刻意帶幾句,不是知識豐富,是賣弄風騷,申論考察的是你邏輯是否清晰,語言是否準確,立場是否鮮明,而不是你背書的能力,不過,出口成章的人難道不顯得吊吊的嗎,相同條件下總會受到青睞,加分項速速搞起!
整理小編:Frandy
點「閱讀原文」下載科學備考,懶人必備公務員考試專用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