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不記得是哪一天第一次見到陳群校長,但我清晰地記得那是在閔行校區大活C區報告廳的一場活動上,當時的俞立中校長還有幾位副校長都坐在臺上。別的領導身邊空無一物,唯獨在陳校長座位旁的地板上,斜靠著一隻鼓鼓的雙肩包。
那天,也不記得是聽誰說的,說陳校長很喜歡背書包,即使做到了學校領導層,還保持了以前讀書求學階段的習慣。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記住了這位有點特別的萌帥校長。
02
本科畢業那年,「史上第一個開通微博」的俞校長就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校長的接力棒交給了陳群。
因為俞校長實在做得太好,尤其在和學生溝通的方面(俞校長在開微博之前一直活躍在人人網上)。我們所有人都很擔心,新任校長能有更大的突破嗎?
我讀研的三年,恰好也是陳校長剛剛就任的三年。
不知道多少人還有印象,2013年陳群作為校長參加第一次畢業典禮,學校由原來的各院系分散式畢業典禮改變為集中式的大型畢業典禮。
到了2014年,畢業典禮的會場從中山北路體育場轉移到了閔行校區圖書館前的大草坪,可以同時容納7000多名師生和家長。這對華東師大而言,是繼60年校慶以後,又一次開創性的歷史時刻。
也是從那一年開始,陳校長的講話成為了每年畢業典禮上最大的期待。
他擅長臨場發揮。2014那年6月,連日陰雨,畢業典禮上他一上來就說:「我們就一直在糾結今天的天氣。我心裡在默默地想,最好的天氣應該是,首先它應該是陰天,否則會太熱;它應該下點雨,因為下雨在上海是個好兆頭;還有在典禮的過程中天公應該放晴,你們可以看看那片天空。」
說完,大家一抬頭,陰雲中竟然真的有太陽的光芒在照耀。
他給師大精神做了最好的闡釋:「既踏實低調,又仰望星空;既務實肯幹,又始終在內心保持著一份清高,保持著一點浪漫。」
他也不隱瞞世界的不完美,卻依然教導我們去堅守:「在你們人生的道路上,會不斷地遇到誘惑和挑戰……即使看到的這個世界還存在著很多不完美,你們仍然能夠堅守對真善美的信仰和追求。這種堅守,會讓你們的人生具有意義,會讓這個社會變得美好,會讓一所大學存在的價值因為你們的努力而得到實現。」
他還知道,年輕人都很喪,一直激勵我們要樂觀積極:「我希望你們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因為它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做人做事的方式,使你寬容、堅韌並更有魅力。」
他在任的幾年,學校先後推出了書院制、菁英班、通識核心課程、暑假短學期、校園主題日等一系列舉措,引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和領軍人才,推動了上海紐約大學、亞歐商學院、轉化科技聯合研究院等一批新的國際合作項目,用他的話來說,為的就是「讓師大學子以最優秀的同學為伴,以頂尖的學者為師,以世界為課堂,並最終以天下為己任。」
03
我和陳校長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首屆學生校長助理的工作中。
「學生校長助理」這個想法也是陳校長提的,記得他當時跟我們說:俞校長在任期間,一直想找到一種學生和校長近距離溝通的方式,可惜沒來得及實現。所以到了他這裡,他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記得第一次我和其他5位小夥伴剛剛和陳校長吃完「校長午餐」,走在華閔門前的時候,我們盤算著能不能加校長的微信。有人沒忍住說出了口,竟然被校長聽見了。他一句話也沒說,默默掏出手機,打開界面,讓我們掃。
加好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校長的朋友圈,可惜什麼都沒有,原來校長忙到沒時間發朋友圈。
直到2016年6月29日,陳校長第一次發了一條朋友圈:「為什麼讓你報考華東師範大學?」
他心裡佔得最重的,還是華東師大。
(「有點不知所措」哈哈哈)
04
研究生快畢業的時候,我們這屆學生校長助理也要換屆了。
換屆那天,我把自己的《植此四年》明信片送給了校長,正在猶豫要不要寫點什麼的時候,陳校長說:你要給我籤個名啊。
畢業之後,我來到中北工作,本來以為不太會見到校長了。沒想到我們基地也是個外事單位,經常有許多貴賓來訪。有一次泰國為國黨主席參猜·猜隆勒來訪,我負責為他和陳校長拍照片。
拍完以後,陳校長竟然說了一句:「他是我們學校最專業的攝影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但對於剛剛工作不久的我而言,驚喜之餘,更是莫大的鼓勵。
05
後來有天,早晨七點多,我走過麗虹橋去上班,正好迎面遇到陳校長,背著書包,緩緩走過來。
打了個招呼以後,他問我:隆姐,最近有沒有什麼大作?
那時候工作很辛苦,其實根本沒有心思拍照片了,但我又不好把那麼負面的情緒告訴校長,笑笑說:好久沒拍啦,但還會拍的!
看著他走過麗虹橋的背影,從容淡定,頓時覺得自己太過浮躁。有時候,和一個優秀的人靠近,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能量。
06
以後,可能再也無法在清晨的麗娃河邊見到陳校長了吧,恐怕也不會聽到他再問我:最近有沒有大作?不會在畢業典禮的現場聆聽到他的講話,不能收到他籤名的畢業證書,更不能與他一起拍一張畢業合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他被我們稱呼為萌帥,不僅因為長得萌且帥,更重要的是在與他的交往接觸中,你不會感覺到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校長。他更像是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戰友。
或許,故事的結局早在開頭就已經寫好了。就像此刻,再次讀起今年他給畢業生寫下的話,似乎又有了另一番含義,或許這些,就是他寫給自己的話:
「有人說,每個師大人的心中都有一條麗娃河,也許只有當離開的時候,這條寧靜的小河才會蕩起你內心的波瀾,那些簡單純粹的母校記憶,才會顯得如此珍貴而難忘。
其實,每個人都會離開,以不同的方式離開。然而,即便走的再遠,有些東西卻永遠不會被磨滅。
再見了,同學們。「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今天,我們可以有淚水,但不會有遺憾。因為,你們是師大永遠的驕傲,師大是我們所有人永遠的驕傲!」
陳校長,您是師大永遠的驕傲,您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