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老廖推出的系列文章——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家長可以參考。
景泰小學校長:陳培榮
景泰小學一定比崇文區之外的多數人想像中的更好,它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生抽測的整體優異成績,畢業生升入初中後的發展後勁,學生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校風和班風,都顯示出這所城南優質校的特別之處。
陳校長很時尚,很漂亮,是一個很會工作、很會生活的人。她常在教師會上講服裝搭配的重要性和竅門,「孩子們雖然小,但是他們已經有審美意識了。孩子們都喜歡漂亮的老師。」老師們把她稱為「我們的形象設計師」。她建議女老師們每天要多吃紅棗、核桃,春季女人要多吃木瓜,每天吃兩塊巧克力增加記憶力……。她不提倡教師加班:「到點下班,老師就要回家接孩子,給老公做飯……教師只是一個人多重的社會角色中的一個……」
崇文區不大。但是,崇文是出教育原創思想的地方。光明小學的「我能行」教育,一師附小的「快樂教育」,都出自崇文。陳培榮提出的「幸福教育」理念目前已在小學教育界有一定影響。在她看來,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幸福問題。人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無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實現人的目的。反觀今天的教育,卻經常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把一些用來達到目的的手段本身變成了目的來追求。比如教材、教學方法、分數、作業、考勤管理等,本應該是學校教育助人健康成長的手段,但在很多場合下它們卻蛻變為壓抑人、控制人的異己物,成為剝奪人的幸福生活的「教育因素」。因此,陳校長提出「幸福教育」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校園、成長三個領域中感受到。
礦院附中校長:杜榮貞
礦院附中目前還不是海澱區第一梯隊的學校。但是,它是海澱普通校大步向名校邁進的傑出代表。它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讓曾經與它在同一層次的學校有了「被甩下」的感覺,也讓曾經遙遙領先的它的多所學校感受到了競爭壓力。「不遭人妒是庸才」,礦院附中師生大許很願意把玩這種因為善意而「被人妒」的感覺。在海澱區80多所中學,礦院附的中考排29名,高考排32名,與前些年相比,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據說新加坡每年都由媒體評選「教育增值獎」,「教育增值」類似於我們常說的「加工能力」,杜校長和他的學校應該獲得這樣的獎項。
杜校長現年38歲,在礦院附中已做了3年校長。這個來自東北的年輕人懷揣著崇高而遠大的教育理想。他成熟,穩健,大氣,處事妥貼;好讀書,愛學習,善思考,在海澱區年輕的中學校長中頗有聲望。在海澱官方教育的視野裡,杜榮貞是中學新生代校長中具有發展潛力的實力人物,是普通校校長中的一匹「黑馬」。去年,海澱教委將「五一勞動獎章」授予了杜榮貞。杜榮貞的教育人生應該有更大的舞臺。
明光中學校長:褚春江
褚春江的專業為英語,是一個能用英文思考的人。2001年至2003年,褚春江參加北京市中小學校級領導及後備幹部培訓項目赴美國學習,並獲管理學碩士(MBA)學位。但是,這個「洋碩士」給我的印象更多的是本土化,儒雅、和善、親切,鏡片背後的眼睛似乎總在笑,具有「平民校長」的味道。做事很嚴謹,言論不高調,沉浸於教學和管理之中,「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筆耕不輟,不時撰寫高水平教育文章。他不求將自己塑造為「名校長」,「坦率地說,普通中學的校長能夠成為『名校長』的極少。」褚春江坦言,「我們的老師中也不乏潛質很好的人才,但他們也難成名師,特級教師極少來自普通校。」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直面現實,「耐住寂寞」,不好高騖遠,為師生奉獻更多的時間精力智慧,把學校的工作一點一點地往前推。
從北師大三附中副校長的崗位調任明光中學校長兩年多,褚春江稱自己只是重點做了(或者說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是幹部教師隊伍建設、二是校園環境建設。在名校扎堆的海澱,褚春江正帶領明光中學穩步前進,使明光的中高考成績超出海澱的平均分越來越多。明光的學生很有「學生樣」,富有朝氣,知書識理,非常規矩,少有壞毛病。明光這樣的學校是北京學校的主體,這樣的學校發展好了,總體的教育質量就上去了;北京需要褚春江這樣的校長,他們立足現實,讓學校自身不斷強筋健骨,在「燈火闌珊處」挺起北京教育的脊梁。
華夏女中校長:宋立琴
舊時的北京有許多女校,後來都被改造了;前些年北京還有幾所作為「教改試驗田」的女校,今天也只剩下華夏女中了。華夏女中本身也換了個體制,由體制改革校變成了純公立校。今天,作為校長的宋立琴也許會有孤獨落寞之感:北京2000多所公立校中,只有1所是女校,呵呵。
其實,女校的辦學和管理對宋校長來說也算新鮮。此前,這位河南的化學特級教師一直在焦作一所大校任校長,她當初應該不會想到今天自己會與北京一所女校相關聯。2006年春,宋立琴調任北京華夏女中任書記,與女中的創始人李意如校長協同工作。當然,宋立琴很快就進入了女校掌門人的角色,她博覽群書,已經成了京城女校教育的專家。按照她的辦學思想,女中的基礎應該是中學,然後才是女子特色。普通中學的教育目標我們必須達到,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從社會性別視角出發對女生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希望我們的學生不一定是淑女,但一定是充滿智慧的。」女子教育並非簡單地增加女子課目,學校強調的「因性施教」更側重從社會性別視角出發,在學校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風格。女中目前一共開設了40多門校本課目,分為人文素養、身心素養、科技素養和藝術素養四個方面。華夏女中的教育質量也不錯,以初中部為例,在招生時,學生入學平均成績在宣武區要排名10名開外,但中考的時候,華夏女中的成績已經排名全區前六。
我去女中採訪過兩次。採訪中我感受到,女生確實非常喜歡這裡,家長們把孩子交給學校也非常放心。不過,社會上許多家長對女校了解還是太少,這影響了女校對進一步發展。
豐臺五小校長:李磊
豐臺有一批優質小學,豐臺五小、豐臺一小、豐師附小(原豐臺三小)就是豐臺小學的優秀代表。這些學校放在全市的背景上看,實力同樣不俗。五小現在一校四址——校本部、銀地家園分校、京鐵家園分校、假日風景分校,可以滿足3000多名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
李磊女士去年接替退休的李瑛彥校長任五小校長。40歲出頭的她在五小工作20年了,此前她長期擔任教學副校長。2006年,李磊被市教委選派赴新加坡留學,獲碩士學位,旋即回到學校接任校長職務。
對於事業的進步,李磊歸結為自己「有福氣」:困難時總有人伸出援手,老師和幹部們都樂意為她的工作分憂;學校凝聚力強。對此她心懷感激。事實上,她真實、坦蕩、親和、平易的為人之道,她對教育深刻的體悟和見識,是她得到老師和教育同行嘉許的成功秘笈。
李校長個人的興趣的講授語文學科。但是面對組織的任命決定,業務上追求完美的她只能身不由己。好多人對她說:「你不教書太可惜了!」「你真是一個好老師!」
五小本部的校園很傳統。在院子裡隨處走走,會有很多可愛的孩子們向你打招呼問好。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乾淨整潔,衛生間裡同樣乾淨整潔。五小班額不算大,與很多名校的大班額相比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小班教學」。
北京宏志中學校長:熊勁
熊校長在東城少壯派校長中是「值得期待」的人物。這位出自四川寒門的北師大數學系高材生(高考全縣第一)畢業後到了171中,從一線教師做到了主任、教學副校長。兩年前,他在宏志中學任校長。宏志中學在東城和北京市的地位較為獨特,熊校長小前途自然被人看好。但事實上,這位30多歲的校長被人看好還源於他較強的辦學業績和他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在東城,近兩年的高考和上期末的區統考中,宏志中學的成績已超越所有普通校,緊追本區域的市重點和區重點校。與宏志中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並行管理的142中的中高考水平這兩年也大幅提升。來自北京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在宏志中學以樂觀、向上、健康、懂得感恩回報的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宏志中學的領導班子團結、具有凝聚力,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熊勁對校長這個崗位體味得很透,他認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個論斷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好校長只有把團隊建設好了,他的學校才可能稱得上是一所好學校。
□北京17中校長:張順
張校長是中學教育專家,也是社會活動家。他善於盤活、整合、調動校內外一切可用的資源來辦學,為17中打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04年底,張順離開水碓子中學的校長崗位來到17中任校長,他主持了17中申辦北京示範高中校建設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裡,與師生一道,把17中建成了市級高中示範校。這幾年,17中在朝陽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17中與一位偉人相關聯,這個人物就是被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被譽為「萬世師表」的陶行知先生。1946年,陶行知先生的追隨者王潤黎在一座古廟創辦了高碑店工學團,這就是17中的前身。2002年,17中創辦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實驗班」,面向全市貧瘠山區和農村招收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生。這個實驗班的影響本應該與廣渠門中學宏志班及宏志中學相提並論,遺憾的是17中沒有很好地向社會傳播它的影響。相信張校長今後會大力提升這個實驗班的影響力。一校三址的17中目前正著力推進與廈門一中的跨地區合作辦學,並讓17中大踏步地朝著「有品位、有質量、有特色、有口碑、有影響」的名校的目標邁進。
北京四季青幼兒園園長:範燕傑
40多歲的範園長在四季青幼兒園已工作了26年。這所北京市一級一類園、北京市示範園的口碑一直不錯。今天,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達到了頂峰,家長們為送孩子入園甚至連夜排隊登記。四季青幼兒園周邊薈萃了許多高檔樓盤,湯泉逸墅、世紀城、酈城、諸子階等樓盤的業主都盯上了這個名園。這裡有市區幼兒園難以企及的「三園」——種植園,園內,老師和孩子們能觀賞到「春天的第一朵花到冬天的最後一片葉」,享受著春播秋收的快樂;動物園,這裡有羊、兔、火雞、珍珠雞等可愛的動物;植物園裡植物品類繁多,堪稱「小小北京植物園」。範園長倡導幼兒的主動發展,重視環境育人的功能,在園內營造幼兒、老師、家長之間的和諧環境,注重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能力。範園長心懷寧靜,每臨大事有靜氣,幾十年的幼教工作讓她樂在其中。她從內心裡感謝這份工作,感謝一撥兒一撥兒的孩子們,她從工作中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
北京明師學校校長:傅鳴
傅鳴是一個「若要辦事,就辦大事」的人。1997年,她創辦了五中網校。那個年代,沒有一家網校做得比五中網校更加成功。在網校的基礎上,她又創辦了明師培訓學校,明師目前每年的學員達萬人次。
然而,10年來,這個事業成功的年輕女性主要的精力卻是「相夫教子」。她把學校交給了朋友打理,自己則「詩意地棲息著」。也許對她來說,工作是改善生活的手段,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
傅鳴的能力很早就顯示出來了。在北航上大學時,傅鳴是管理學院的學生會主席。本科畢業後,傅鳴保送上了北航的研究生,做了研究生會副主席。那時,高校雲集的海澱區選出了10個人大代表,傅鳴便是其一。
印象中傅鳴的人生態度讓我想到「龜兔賽跑」的故事。與那隻兔子不同的是,她沒有總在樹下睡覺,而是跑幾步後小睡片刻,最終還是遠遠領先。與許多人相比,傅鳴贏得輕鬆,就像管理學上的那隻「懶螞蟻」,它知道,「做對的事,遠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相關文章閱讀: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八)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七)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六)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五)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四)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後續)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續)
升學擇校也要看校長之北京中小學校長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