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翼展未來」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國際部校長郝少林專訪精彩回放

2021-02-25 直說擇校
「翼展未來」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深圳站、廣州站、上海站、北京站、天津站圓滿閉幕,現場到訪的眾多國際學校校長及招生負責人、學術負責人接受了來自騰訊教育、直說擇校的專訪。專訪中,各位教育界資深人士道出了對國際教育整體發展趨勢的預測、對國際學校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的經驗分享,還對現場到場的家長和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小學習者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美好的祝福。接下來,就讓我們對這一場場傾注了這些國際化教育的專家、國際學校的各位掌門人熱情與智慧的見解做一次全面的回顧。希望這些專訪的文字記錄,能夠為今天正在擇校的家庭提供幫助,也希望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示和借鑑。

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國際部校長郝少林專訪回放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1屆翼展未來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北京站的現場,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國際部校長郝少林郝校長。歡迎您!首先給各位網友打個招呼做個自我介紹。

郝少林:騰訊教育和直說擇校的網友大家好,我是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國際部的校長郝少林,非常高興有機會能夠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主持人:非常開心能夠邀請到郝校長來我們採訪間,首先想問問您,現在有一種聲音說國際學校是一個語言學習和國外大學交流的橋梁,是一個中轉站,大家都在為國外升學做準備,您怎麼看待這事?

郝少林:我覺得這是大家對國際教育的一種誤解或者偏見,國際教育不管美國的教育,還是英國的教育,還有像IB體系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確,是一個培養完整人的教育。當然有些學校做的不好,可能也會讓大家看到一些不好的現象,造成了一些誤解。我覺得真正理解國際教育,還是要基於中國的國情,我們到底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非常重要。

比如說,我們要培養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有什麼樣的知識技能,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中國傳統文化對如何培養人做出了非常好的回答,我們要培養一些身心健康的人,有自主能力的人,有民族情懷,有國際視野的人。這個是我們對中國的國際教育要有的清晰認識。

主持人:您覺得您學校在這方面有什麼優勢或者特色?給大家介紹介紹。

郝少林:我們辦的是中國的國際教育,首先我們培養的是一個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這些孩子將來可能要出國留學,出國留學要學什麼,他一定要有一個非常正的價值觀,我覺得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所以,我們就是培養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人,同時他們還有創造力,能夠解決這些現實的問題。在未來這個不穩定、不確定的複雜多變的世界,有些東西是確定的,就是人性的真善美。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未來到國外求學做準備,你要有強大的學習力,要有領導力,要有能夠安撫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話出國留學,爸爸媽媽也會放心。

主持人:說白了就是一個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您剛剛也提到在外求學,很多家長希望孩子上名校,現在都有名校情結,您怎麼看待這個名校的情結。

郝少林:這就是功利化時代造成的影響,也是很正常的。要是自己的孩子能夠讀名校,當然是很幸福、很開心的事,就像有錢人買房買車是一樣的,孩子讀名校也是家長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怎麼樣上名校,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有它的規律和路徑。

我的女兒本科讀劍橋,碩士讀哈佛,一路讀出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小升初的時候北京的重點初中也考不上,中考的時候海澱重點高中錄取線也沒有達到,這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就很重要,你到底培養什麼樣的人,世界名校錄取什麼的人,這個家長要清楚。

世界名校想錄取自我生存能力比較強、有創造力、有領導力、有自學能力、自我完善的人,這樣的人是天天學習,天天成長。世界名校的錄取標準都在各大網站上掛著,你要知道如何用你的學習成長經歷達到人家那個目標,這樣很多普通人都可以實現名校夢。

但是很多人都在急功近利的時代裡面半路迷茫了,走錯路了,所以,沒有達到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會覺得非常遺憾。像哈佛校訓寫的就是「入校園增長智慧,出來的時候門上還有一句話,叫做「出校園服務眾生」,這種人類的共同價值觀,我們學習成長就是為了能夠服務他人,這種意識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從小有這種夢想,不是為了吃飽喝足學習,真正為了幫助更多人去學習,它的動力就不一樣。所以,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當我們急功近利,看到眼前分數的時候,很多家長就迷失了,孩子在迷失家長面前也是非常迷茫的。

主持人:我很好奇您學校是怎麼引導這部分有名校情結的家長,告訴他們為自己量身訂作,還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並不一定非得上名校才是最好的。

郝少林:是的,去年我們通過清華大學出版社,組織80多位世界名校的藤校爸媽還有學生一起出了一套書《世界名校學生家庭教育手記》(有需要的可以和孟老師聯繫18734434792微信同號),從六個方面來介紹育兒經驗。我們這些人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我們在資源非常匱乏的時候如何跟專家學,跟書本學,跟身邊優秀家長學,一點點摸索出孩子成長規律,遇到一個一個坑是怎麼跨過去的。

我們自己的家長,他一定要不斷去學習,不斷去積累,從別人的孩子成長道路上吸取一些經驗。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你看了那八十多個家庭孩子成長經歷以後,一定有共性的東西。興趣為王,重視體育、重視藝術、重視自學、重視閱讀,再一個就是重視社會實踐。只要在道上,孩子遇到一些溝溝坎坎,遇到一些挫折都非常正常,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明確方向,掉到溝裡就出不來了。

我們學校最大特色就是家校共育,我們收一個學生,指導一個家庭,成就一個家族。每個月都有家長的培訓,疫情期間每個月一次培訓來不及了,我們一周兩次培訓,每周三和周六兩個晚上不斷給家長賦能,讓家長在家裡能夠陪伴好孩子,能夠調整好孩子的狀態,家長是需要學習的。我辦學校之前就是一個普通家長,沒有當過校長,只要你在不斷成長,能夠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能夠不斷整合資源,滿足孩子在不同階段的需求,這是家長要做的一個功課。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騰訊教育和直說擇校的採訪,也希望在今天的活動當中您能夠有更多的收穫,再次感謝您。

郝少林:感謝騰訊教育,感謝直說擇校,感謝廣大網友。

(採訪結束)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