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翼展未來」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副校長郭利軍專訪精彩回放

2021-02-15 直說擇校
「翼展未來」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深圳站、廣州站、上海站、北京站、天津站圓滿閉幕,現場到訪的眾多國際學校校長及招生負責人、學術負責人接受了來自騰訊教育、直說擇校的專訪。專訪中,各位教育界資深人士道出了對國際教育整體發展趨勢的預測、對國際學校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的經驗分享,還對現場到場的家長和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小學習者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美好的祝福。接下來,就讓我們對這一場場傾注了這些國際化教育的專家、國際學校的各位掌門人熱情與智慧的見解做一次全面的回顧。希望這些專訪的文字記錄,能夠為今天正在擇校的家庭提供幫助,也希望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示和借鑑。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副校長郭利軍專訪回放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1屆翼展未來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北京站的現場,今天我們也是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副校長郭利軍,首先給各位網友打個招呼,做個介紹。

郭利軍:各位網友們好,主持人好,我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副校長郭利軍,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1993年建校,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批私立學校,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以及各種管理都是非常成熟的,目前有小學、初中、高中12年完整的基礎教育體系,有2300多名學生。

 主持人:非常開心能夠邀請到您,現在想問問您目前有一些聲音說國際學校是一個語言和國外大學學科類教學的一個橋梁,是一個中轉站,都在為去國外升學做準備,您怎麼看待這事?

郭利軍:我覺得這句話其實說對了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說到,這也體現出現在社會上,對於國際學校還不是那麼深入的了解。其實我們說除了語言上的學習,這是必須的,包括學科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外。還有我們的價值觀的教育,和適應國外大學,以及未來國際社會學生的軟實力方面的培養,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主持人:您覺得咱們學校的定位和職責是什麼?或者說我們學校的優勢和特色又是什麼?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副校長郭利軍專訪回放

郭利軍:我們學校的定位職責可以從我們的校訓和人才培養目標很清晰的看出來,我們的校訓是「做豪邁的中國人」,其實1993年提出來一直到現在20多年,隨著我們國家日益發展的狀況,我們感覺到這幾個字的份量是非常重的,賦予我們的職責也是非常重的。我們進一步把校訓詮釋成為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雖然作為國際學校,我們始終是把中國靈魂放在人才培養的第一位,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能夠給予保障。

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領域,可以說有很多的優勢,第一個優勢我想說的是課程,首先我們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都有兩個出口,一是國家課程開全開齊,可以銜接國內體系,二是可以銜接國際。到了高中就是國際方向,我們要給他配置相應的國際課程,我們現在選擇的就是美國的AP課程和英國的A-Level課程,這兩個課程是由學生進行選擇,只要學一個就可以了,無論學哪個課程,他們都可以對接世界名校。

在國際課程體系下,學生需要與世界名校需要的學術方面的其他的支撐,比如在我們學校,競賽也是課程,競賽一方面有學術方面的,因為大學希望學生在學術方面有一定的建樹,同時也有辯論、演講、藝術等各個領域的。另外活動也是課程,因為國外大學的錄取標準,就是把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既要看「硬實力」,也要看「軟實力」,硬實力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學術因素,軟實力就是學生的社會實踐、課外活動這樣的個人優勢。所以活動在我們學校也是一個課程,比如說,學生有各種社團課程,有辯論社團,有學習共同體,有各種體育、藝術、公益等方面的社團等等。

但是我們更加在意的是鼓勵和推動我們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學術特長、興趣愛好去自己組建自己的社團,他們自己組建的社團,就更富有個性化,更符合世界名校對於學生的個性化方面的要求。所以,課程可以說在我們的學校裡面做的非常豐富。這也使我們的教育是一種有滋味的教育,學生在這樣的學校裡,其實他們學習很辛苦,他們所學的國外的課程都是全英文的,他們付出很多辛苦的同時又很快樂,為什麼,他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滋味,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打造優勢。

第二方面,是我們的語言優勢,語言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同學們要進入一個二十四小時都說英語的環境當中,要聽大學教授的講課。當然還有像託福、SAT等考試。怎麼樣去面對,我們學校把所有的面向國際考試的課程全部覆蓋了。我們組建了語言中心,我們老師全都能夠教授這樣的課程。語言學習中,我們一直在為學生打造的,就是提高同學們的閱讀量,全校在開展閱讀工程,只有閱讀量、詞彙量能夠跟得上,孩子們未來的考試就不是盲目的一遍一遍的刷題,而是一次比一次更加自信的提高。從我們的教學成果可以看到,拿託福成績來說,在2020年的畢業生當中,最高分考到了119分,這位同學被美國最精緻的常春藤達特茅斯學院錄取了。

第三方面是我們的評價體系,傳統的一張試卷決定學生層次的做法,跟國外的大學是不能銜接的,我們引進的是過程性評價,就是特別注重孩子們平時的成績,比如說申請美國的大學,一定要遞交自己的高中在校成績。這個評價並不是說學生期中期末試卷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他還有很多評價內容組成,比如說課堂的表現,小組合作的表現,完成作業的情況等等,這些平時的一點一滴的表現都會記入到網上雲平臺,老師給每個學生打分。所以他試卷分數佔一個百分比,而其他方面表現的再佔一個百分比,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業狀態。

所以,學生到了國外大學以後,他們會非常適應,因為國外大學就是這樣做的,所以這個過程性評價,也讓孩子更激發了他學習的內驅力,不是要我學,而是我自己要去學。

第四個方面也是我們的一個利器,學生在我們的學校裡學的非常好,課程也都是黃金標準的,考的也非常好。但是最後申請大學是一個重要的關頭,因為我們看到國外大學有自己各方面的要求,每一所大學的要求還不一樣,有個性化的追求,除了要分數之外,還要個人優勢、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成立了留學服務中心,留學服務中心的老師全程幫助學生申請學校。

留學服務中心是全免費的為學生和家長服務,而且從高一開始就介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幫助他們來認識國外的大學,到了高二更是開設了留學申請課程,到了高二下學期要包班到人,要為每一個同學負責他們的申請,和他們一起來進行研究。其實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的英語老師、外教老師、導師、班主任老師要把學生的申請文書修改大概是十幾遍以上才到留學服務中心,由留學服務中心再給每一個同學深入的進行分析,再修改十幾遍,才提交給大學,這樣就能精準的申請到理想的大學。

郭利軍:對,所以我們95%以上的同學都是由學校留學服務中心指導他們申請到了自己非常適合自己的心儀的學校。

主持人:能夠發現咱們學校無論是從課程設置、語言學習,包括後面評價體系,都是在做讓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出非常多的努力,您剛剛也提到世界名校這個事,我們發現現在家長普遍都有名校情結,都想讓自己孩子進哈佛,進劍橋,你怎麼看這個事。

郭利軍:您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名校情結,可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者在面對不同的學校方向的時候,意義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名校情結本身不能說對錯,我們覺得名校,大家都想進,最主要的是根據自己的未來的發展方向,自身的特長去理性的看待名校。

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有很多這樣的教育故事,可以跟各位網友分享一下。比如說,我們在統計學生大學錄取情況的時候,也會採取國際上的排名,我們發現近三年來,進入世界前50位、美國前50位、英國前10位大學的比例都是80%以上。2020年的情況更好,就是86.3%的同學進入到這樣的學校,可以說這些學校都是名校。今年的優秀率也非常好,進入世界前10位大學是24%,進入世界前30位大學是42%。

怎樣指導學生能夠正確的面對這些名校,既保證一個名校的成功率,又保證適合自己,我們的老師付出了很多。同時,孩子們由於在國際教育體系下,他們會自己更加認真的甄別,他們進入到國際高中就發現,這條道路和原來國內教育的道路是不一樣的,未來的學校到底是怎麼樣,他自己要去甄別。在甄別的過程當中,就發現了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國外大學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樣的,他的氣候是什麼樣的,他的歷史人文是什麼樣的,這個學校裡的社團是什麼樣的,還有城市是不是安全等等,諸多因素來促成他最後挑選出他想申請的這些學校。

在申請過程當中我們也會發現,因為我們的學生同時可以申請英美加澳等國家的學校,有的學生獲得了牛津大學工程專業本碩連讀的錄取,也獲得了康奈爾大學工程專業的錄取,但是她放棄了牛津,選擇了美國的藤校康奈爾,都是名校,為什麼會放棄牛津呢?她是綜合考量了兩個學校,在課程方面的特色,以及學術活動上的氛圍,覺得康奈爾更適合自己。

我們接下來也有放棄牛津,而選擇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同學,這個同學告訴我,他是我們學校科學藝術社團的社長,他特別喜歡化學專業,他認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專業是世界上最好的。還有我們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他們在本科和研究生方向上也會自己為自己規劃一個道路,比如說,我們的一個同學在本科階段申請到的是倫敦大學學院,在研究生申請的時候,他就向更高層次發起了衝刺,今年他本科畢業直接申請到了劍橋大學的直博錄取。這也是國際學校的一個特點,在國際學校學生會更有規劃,更理性一點。

主持人:看來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最後一個問題,您覺得咱們學校所培養出來學生具有哪些品質?

郭利軍:我覺得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最終大學的結果可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身上具備了這些品質,能夠讓他們很好的銜接未來,走向大學,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也是舉幾個例子,我們培養的學生都有很清晰的目標,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自己的軟實力上,都會為自己做好規劃。有一個在我們學校從小學一年級讀到高三的學生,他去年申請到一些美國的名校,但是他一直在為自己規劃一個藤校之路,他還是想去藤校,所以他用大一的成績繼續申請,今年被常春藤之一的康奈爾大學錄取,成功轉學。

主持人:就是學生在選擇自己目標的同時都是在不斷調整自己,咱們學校除了有清晰目標定位之外,還有什麼品質?

郭利軍:還有最讓我感動也是最欽佩的就是社會責任感,因為學生要做很多社會實踐,向大學證明自己的魅力點在哪裡,其中有一點就是社會責任感。舉兩個例子,一個同學連續四年帶領著團隊到貧困的農村去做愛心支教,放棄了旅遊等等假期的享受,而是到一個條件很差的環境當中去,為那裡的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另外一個學生獲得了三所美國大學給予的高額獎學金,其中一所學校給予十萬美金,我發現幾乎所有大學錄取通知書上都對她做的社會實踐稱讚有加,這個學生帶著同學們到貴州的苗寨,發現那裡非常貧困,怎麼樣讓外出打工的媽媽們回來照顧孩子和老人,她和同學們為村寨建了媽媽工坊,把苗族傳統的錦繡和蠟染引入村寨,讓她們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發家致富,他們給這個村寨建了五個媽媽工坊,所有資金投入都她們向社會募集的。這就向大學、向世界證明了她們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為青年。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騰訊教育和直說擇校的採訪,也希望在今天的活動當中您能夠有更多的收穫,再次感謝您。

郭利軍:感謝騰訊教育,感謝直說擇校,感謝廣大網友。

(採訪結束)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