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被要求放開自我,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內向者究竟該怎麼做?

2020-10-03 重慶臺這裡是重慶

「認真勤奮,但希望能踴躍發言,更積極地回答問題並提出自己的想法。」

這是在上學期間非常常見的評語。似乎從小孩子開始,性格內向便被視為一種需要改良的性格,性格內向的孩子,也相應地被視為「內心不夠開朗」「孤僻」「不友好」「容易受欺負」等性格。成年踏入工作環境後,出於工作溝通的需要,內向性格仿佛更加毫無優勢可言。

那內向就是一種性格缺陷嗎?其實不是,這隻每個人不同的天性而已,而且內向者也有其優勢。

內向者總是敏感,但這也是成長的優勢

內向者大多都很敏感,所以很多人會覺得跟內向者相處很麻煩。但諷刺的是,實際相處的時候,忍耐的大多都是內向者。雖然內向者無法輕易拉近與人的距離,但拉近距離之後,相處就不會有任何困難,可以變得非常親近。因為他們很能感受人的情感變化,所以會讓身邊的人認為他們十分體貼細心。

隨著社會歷練的增加,我們漸漸會與自己的天性保持距離,對外表現出比較敏銳的特質。外向者會更注意到他人的想法,克制自己的表達;而內向者則會訓練自己,在有必要的時候表達自我。

這樣的個性會讓內向者在早期活得非常辛苦,但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就會知道這樣的個性有利於自己成為更棒的大人。

可以不愛說話,但不能不會說話

事實上,對擁有種種人生困擾的內向者來說,真正需要的不是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是如何認識到「內向」的表現,它的不足與優勢,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確地面對它。

那些想法比較內斂的內向者,如果被初次見面的人評價說「你年紀看起來很大呀」,可能就會反射性地先檢視自己的情況:是我最近工作太勞累,臉色變差了嗎?還是最近穿得比較老氣呢?

在過了好一段時間之後,才意識到對方很沒禮貌。如果能夠當時立刻回擊, 爽快地說:「 是啊!我還以為你的輩分比我高很多呢,看來我們都算是老臉, 哈哈!」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錯過了回擊時機,心裡總是會不太好受。雖然每次都下定決心之後不能再這樣,可是每次遇到這種事,都還是會重蹈覆轍。其實這就是思維反應慢、不會表達自己的原因。

其實說到底,內向並不是一種負面性格,內向者只是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但是現實是,在如今的社會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需要與外界溝通交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不愛說話,但不能不會說話。心裡有很多話,就需要你將最重要的觀點表達出來,不然只會讓自己失去自信,變得自卑,懷疑自己。

迫於生存和社交需要,內向的人必須要去嘗試培養一定程度的社會性,必須要迫使自己打開社會化開關。有時我們不必多說,但應該能在關鍵時刻會說。如果你想學習好好表達自己的要旨,或是修養自己敏感脆弱的內心,可以通過看看一些練口才、修內心的書籍,來提升自己口才和內涵。

推薦一套書籍《口才三絕》《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它們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融進這個社會,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修養你的內心,讓你不畏懼社交,活出更自信從容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這個實驗將顛覆你對性格的認知
    內向也好、外向也好,說到底很大程度是孩子大腦的天然選擇;「多鍛鍊、多見人」並不會改變多少,反而讓敏感的孩子更加緊張。如果我們毫不思考就吹捧外向、貶低內向,會導致內向孩子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讓他們背上「我天生不行」的罪名。在今天的視頻裡,我們就來為大家解析「內向究竟是怎麼回事」。讀懂內向孩子的世界,我們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這個實驗做將顛覆你對性格的認知
    內向也好、外向也好,說到底很大程度是孩子大腦的天然選擇;「多鍛鍊、多見人」並不會改變多少,反而讓敏感的孩子更加緊張。如果我們毫不思考就吹捧外向、貶低內向,會導致內向孩子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讓他們背上「我天生不行」的罪名。在今天的視頻裡,我們就來為大家解析「內向究竟是怎麼回事」。讀懂內向孩子的世界,我們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她透過這本書,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在這個廣闊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外向世界裡,內向者並不孤單。她通過這本書,指導全球被忽視的50%的內向者人群,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告訴內向者身邊的人,如何與內向者相處。這是一本人人都值得閱讀並且能從中受益的溝通手冊。
  • 《內向心理學》——讓內向者發揮更大影響力
    自2003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這本《內向心理學》正是從內向者的角度出發,提供了許多能有效發揮他們優勢的建議。當然,這本書並非只是為全球半數內向者所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及領導所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與內向者相處,為何他總是跟自己想得不一樣,為何他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不喜歡暢所欲言,有強烈的獨處需求等。
  •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獎勵
    最近有很多朋友表示被內向的問題困擾很久,該怎麼辦——自己或者孩子太內向,該怎麼辦?首先從現實角度講,大家普遍認為內向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活得更艱難,更辛苦——對於這種感受,作為一個資深內向者,我舉雙手雙腳贊成,真是替我說出了心裡話。正因為如此艱難,所以內向的人急迫的想找到一條改變的路——應該如何把內向的個性徹底剷除,站到外向者的隊伍裡去?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那麼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在於獲取能量的途徑不同。內向者習慣在獨處中恢復能量,而外向者則是通過與他人交流來獲取能量。西爾維婭博士除了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培訓師,她還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在高速運轉的工作中,西爾維婭注意到自己和其他內向者在工作中區別於人的地方,在內向者容易被忽視且不被認真對待的時候,她認為內向者應該第一時間認清自我,發揮自己作為內向者獨有的優勢,扭轉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被動局面。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常煩惱於如何交際內向的人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不向別人誇耀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而太在乎自己的缺點……長期以來,善於表達和勇於競爭等外向性格者的優勢,仿佛都更為社會所認可。外向者的種種行為、語言、情緒、判斷都更能讓人感受到前進的激情,從而廣受歡迎。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這一年,她走出內向的世界,成了一名自己口中的「社交達人」。她從這種改變中獲得了很多能量,對內向和外向有了新的認識。本書作者為華裔作家傑茜卡·潘,出生於美國,在澳大利亞留過學,在中國北京、法國巴黎生活過,最後選擇定居英國倫敦。本書中她以幽默、生動、風趣的筆調,從自身經歷出發記錄下了自己尤為特殊的一年——走出內向的一年。也是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
  • 《內向者溝通聖經》
    作為內向者領導力的思想領袖,她擅長把深奧的領導力理論轉化成實際的操作方式,通過極富魅力的演講、培訓,讓成千上萬的內向者堅定了信心。關於本書這是一本內向者的職場升級寶典。本書首創簡單實用的4P法則,能夠幫助內向者在外向者佔主導的商業世界輕鬆突圍。這也是一本對內向者和外向者同等重要的書。
  • 性格內向的人該如何自我介紹
    通常我們說誰性格內向,大抵表示此人沉默寡言且不善於表達自我。那麼性格內向的人該如何自我介紹?內向的人往往聽的多,想的多,表達的少。要明白事情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只有想法變成現實才有意義,就算過程中真出錯了總有應對措施,積累經驗之後下一次就能避免同樣的錯誤,也算進步不是。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信的建立,當你掌握出錯之後的應對措施,就算真出錯也能從容應對是不是開始做的時候就會遊刃有餘。
  • 內向的人應該怎麼做?
    其實內向的人總的來說就是缺少一個積極的態度,我也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以前逛超市的時候,選擇好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就是不好意思去跟銷售員溝通,一直在糾結怎麼說,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或者參加任何活動的時候,總是不好意思,沒有積極性,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不好意思和其他人說話,不好意思和其他人玩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一、當今,自我提升類書籍幾乎都是針對外向者而寫01內向者,你錯讀了多少書 ?你讀過「關於如何傾聽」類的書嗎?如果你是內向者,就沒必要讀這樣的書。因為它們是寫給口若懸河的外向者看的,內向者本就善於傾聽,所以用不著。
  • 關於內向者的十大誤解:現代社會已經不需要內向的人了?
    首先,「情商」指的是自制力、情緒感知能力等自我理解與自我表達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指諂媚、奉承、巴結、虛偽的能力;其次,內向者善於自省且心思縝密,因此他們並不是不懂所謂的「世俗規則」,只是做這樣的事有違初心。內向者的社交準則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他們希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基於互相了解和互相欣賞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互相巴結和利用。
  • 這個世界,還要誤解內向者多久?
    「我們公司喜歡外向的性格,不好意思,您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外向一些比較好,你要改變自己」……沒有人會對上面這些言辭感到陌生,我們要麼是被動的聽者,要麼是主動的說客。太多工作崗位白紙黑字地強調招聘性格外向者;太多父母擔心孩子因為內向而心理不健康;太多學校教育宣揚著外向的好處。內向者如果遵從本性就沒辦法獲得社會的認可,他們不得不將自己偽裝得外向一些。可是這種偽裝並不會讓他們改變自己的本性,卻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內向的自己真的就差人一等嗎?為什麼這個世界不讓我做我自己,我僅僅只是想要離開人群、獨處一段時間,我做錯了什麼?
  • 心理學:內向也分4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內向?
    人們對內向者都一直有個誤區,他們總是以為,不外向的人就是內向,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心理學上,內向者指的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往往需要通過獨處,沉思來回復自身的能量。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外在行為完全可能一樣(比如社交型內向和克制型內向),只不過外向者通過社交補充能量,而內向者在社交中損耗能量。內向的人也並不是都一樣,他們也分為很多種類型,某位心理學家將內向者分成了下面4種類型。
  • 《內向者心理學》中的智慧
    今天聽了《內向者心理學》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內向者並不需要改變自己迎合社會,而是可以順應自己的個性,創造條件發揮性格優勢,讓自己更成功」。 生活中經常會用內向和外向,來形容人們不同的性格。在小時候,我經常被貼上內向的標籤,所以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膽小、謹慎、只知道學習,別人總是這樣評價我。
  •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內向
    內向和外向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麼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呢?想想以下情形你會怎麼做,自然就可以知道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想像你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晚餐,你會是引導話題的人嗎?去KTV裡面唱歌的時候你會勇敢的唱幾首嗎?
  • 我是內向,不是靦腆——內向者的24個表現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發現: 嘿,等一下——我並不怕生人啊,只是和很多人呆在一起太久了的話,我會有一種被榨乾了的感覺而已。我也知道,這時候我需要獨處來給自己充個電。還有,我不喜歡為交際而交際,我的每一次社交都是有理由和意義的。自那之後,我對自己宣告:不,你一點都不靦腆。你是一個內向者,僅此而已。
  • 心理學: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怎麼做才能找到對象?
    性格分為外向和內向,雖然在心理學角度,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並無好壞優劣之分。但毫無疑問,在找對象這個方面,外向性格者是佔有優勢的。內向者往往一面喊著要脫單,一邊躲在家裡睡大覺。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內向者應該如何找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