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213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
作為二胎媽媽,每次回想起自己懷孕的事情,都會感慨頗多。晚上跟閨蜜聊天,她已經懷孕7個月了,接下來的孕晚期,不知道怎麼度過,吃什麼好呢?
我倆就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也給這篇文章的寫作,帶來了一些思路。
孕晚期,到底是什麼時候?
孕晚期是說,懷孕的最後三個月。一般從孕8個月開始,到分娩前,都屬於孕晚期。孕晚期對每位孕媽並沒有標準的時間,但大致都是這個階段。進入孕晚期後,胎兒的胎動會逐漸減弱,有些孕媽缺少孕期知識,以為胎動少了,是不是胎兒發育有問題了?
其實,孕晚期胎兒的活動減弱是正常現象,一般早上、上午晚上的胎動較多,三次胎動平均次數在5~10次左右。當然了,胎兒的情況不同,也無法進行橫向對比,有些和胎兒性格也有一定關係。
到了孕晚期,胎兒的發育趨近成熟,孕媽腹部越來越大,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恥骨痛、腰痛等問題。我那時候渾身都疼,晚上起床,翻身,都很困難。有時候一個起床動作,要拆解四五步,用三四分鐘才能完成。當然了,還有便秘的困擾,當時特意在飲食中增加了蔬菜、水果的比例,以緩解便秘帶來的不適感。
該階段對孕媽身體的負重,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早產、胎盤早剝等情況的發生,很多孕媽還是很焦慮的,寶寶一刻不出生,懸著的心就放不下。
孕晚期飲食有標準,孕媽你吃對了嗎?
進入孕晚期後,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期,也是最後的衝刺階段了。此時母體的飲食非常關鍵。當時我還特意找營養師朋友了解相關的飲食標準,並整理成文字,來看看你吃對了嗎?
標準一:吃好不貪多
這裡說得好,是飲食中的營養密度高,而非吃一大堆稀疏平常的食物,比如饅頭、米飯。孕晚期可以替換成五穀,稻米等當作主食。
由於胎兒發育逐漸趨近成熟,腹部增大對胃腸道造成擠壓,一餐吃不下太多,更需要吃有營養的食物補充。
遵循「高蛋白、低糖、低脂」的飲食規律,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比如紅肉、魚類、蝦類等高蛋白的食物,還有牛奶豆漿等,進行適度補鈣。
Tips:有營養師認為,孕晚期孕媽每天進食350~400g的穀物類(除了大米、白面這樣的精糧以外),包括高粱、玉米、燕麥、地瓜、全麥麵包等。
標準二:補鋅先行
孕晚期孕媽們最擔心的,應該是早產的事情了。有研究發現,孕媽缺鋅,是早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吃牡蠣、魚類、花生、芝麻、海產品等,補充鋅元素,幫助預防早產。
身邊有些孕媽在孕晚期情緒不穩定,非常擔憂寶寶會提前報導。醫生都會建議她們,先補鋅,鋅元素跟上了,這些問題會得到緩解。
標準三:「腦黃金」補充
孕晚期也是胎兒大腦發育的最後關鍵期,胎兒大腦的細胞個數,在出生前就確定了。所以,這個階段是補腦的最佳時期。
海帶、金針菇、核桃、芝麻、鱸魚等,有利於大腦發育的「腦黃金」,均衡在每日的膳食中,助力胎兒大腦發育。
枕邊育兒寄語:
進入孕晚期後,孕媽們儘量少食多餐,並增加運動量(小幅度)。尤其是孕期體重增長過快的孕媽,一次少吃點,並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也能幫助更快分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