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實例:特大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編制如何做?

2020-12-2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國內城市空間層面上的管線綜合規劃編制處於起步階段,相關技術標準尚未建立,針對地下管線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探討適用於宏觀層面上的管線綜合規劃編制要點。結合武漢實際案例,構建「管線完善率、管線集約率」管線評估指標,提出城市三級幹管廊道概念、布局方案、管控要素,基於管線建設要求對道路下的淺層地下空間按-4 m、-6 m、-8 m進行豎向分層探索。

地下管線擔負著城市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功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鎮化發展對市政基礎設施的要求不斷提高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需求的增長,城市地下管線面臨著自身服務水平提升、與其他設施爭奪生存空間等問題,急需開展管線綜合規劃對各類管線、管線與其他地下設施進行統籌協調與控制,以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協調空間資源利用。

地下管線綜合規劃是2014年以來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階段下,應對地下管線建設和發展的新型規劃,在相關技術標準或編制指引尚未健全的背景下,結合武漢市編制實踐經驗,探討適用於宏觀層面上的管線綜合規劃編制要點。

1 管線規劃編制面臨的問題

1.1規劃基礎統籌不足

城市地下管線類型較多,各類管線專項規劃編制技術也較為成熟,管線綜合規劃原則上應在各類管線專項規劃的支撐下開展編制工作,但目前專項規劃多從自身發展需要考慮,導致各類專項規劃在布局上缺乏相互整合、在豎向控制上缺乏相互協調、在建設時序安排上缺乏相互統籌。同時專項規劃與軌道交通、地下空間、地下道路、人防等其他類地下設施規劃也存在銜接不足的問題,導致管線與其他地下設施的空間矛盾日益突出。

1.2編制技術標準有待完善

目前實施的《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範》(GB 50289-2016)更多地側重於建設階段的管線修建性工程規劃,以指導具體項目的管線設計、施工為目的,而宏觀層面的管線綜合規劃作為新型規劃類型,其編制技術標準尚不明確。國內江蘇省部分城市已開展規劃編制探索工作,主要依據規範對平面布局如管線布置原則、斷面布置規則、管線水平淨距要求等;對豎向布置如豎向布置原則、管線覆土要求、地下管線交叉處理要求等,提出原則性和一般性要求,編制內容還有待商榷。

1.3管線頂層規劃管控有待加強

市政設施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在總體規劃階段僅需明確重大設施布局,未涉及市政管線控制內容,在分區規劃、詳細規劃階段需確定管線的位置、管徑,並進行管線整合。目前武漢在隧道路、軌道交通站點等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開展了相當於修建性詳細規劃階段的管線綜合規劃,並要求在設計階段開展管線規劃設計,基於道路斷面方案對現狀管線建設方案進行指導,對規劃管線預控管位。如以相同的方式和內容深度在中小城市開展管線綜合規劃工作尚可,但特大城市因城市規模大、不確定因素多、基礎條件複雜等特點,存在道路及項目方案不穩定、任務工作量巨大等現實難度,因此特大城市層面的管線綜合規劃應與項目階段的管線綜合規劃有所區別,更加注重研究以何種方式、何種要素進行管線的頂層規劃管理控制,並對項目階段的管線綜合規劃給予指導。

2 管線綜合規劃的定位與主要內容

2.1總體定位

城市管線綜合規劃側重於宏觀層面,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和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明確城市地下管線綜合布置原則,進行市政管線廊道布局的控制與協調,研判管線發展趨勢並對未來管線建設空間進行預留,統籌各類地下設施規劃對道路地下空間提出預控要求,對分區規劃、詳細規劃編制提出指引,從而構建多層次的編制體系(見圖1)。

圖1 管線綜合規劃編制體系構建圖

2.2主要內容

規劃對象:以市政公用管線為主,兼顧區域高壓燃氣管道、過境輸油管道、區域500 kV及以上的高壓電力通道、城市長距離輸水通道等重大市政管線。

編制深度:達到總體規劃深度,主要研究城市主、次幹路等級以上的道路;各專業主幹等級以上的管線。

規劃內容:①現狀管線評估:針對現狀管線建設水平進行評估,提出管線規劃建設管理中存在問題;②平面綜合及市政管線廊道控制:在布局上統籌各專業管線主幹管線路由,預控城市市政管線廊道,並提出管線布置平面綜合的一般要求;③豎向控制:依據地下管線建設空間,協調地下管線與軌道交通等其他地下空間設施的關係,提出主、次幹路地下空間的控制要求;④綜合管廊布局:以管線綜合規劃成果銜接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提出優化布局方案;⑤對專項規劃的優化調整:綜合市政管線廊道布局和地下空間協調,對專項規劃幹管路由提出優化調整建議;⑥規劃實施保障:明確傳統管線和綜合管廊布置的典型斷面布置指引,加強市政管線廊道的規劃管控,建立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3 管線綜合規劃編制要點

3.1管線現狀評估

(1)現狀評估內容。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管線建設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化特徵,一方面管線配置不齊全,嚴重影響服務水平,難以滿足城市發展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道路同類別管線重複敷設現象普遍,佔據了有限的道路地下空間資源。管線現狀評估主要側重於評估管線建設完善程度、管線布置集約水平,但目前管線評估多停留在主觀、定性層面,難以科學客觀地反映真實狀況,需要建立相應的技術指標,通過定量化指標以評估現有管線建設水平。

(2)評估指標構建。

針對管線建設存在的問題,構建管線完善率、管線集約率2個指標開展定量分析評估(見表1),分別反映管線服務水平和管線建設水平。其中管線集約率從地上、地下2個角度提出地下管線集約度、地上架空線網密度。

道路下集約布置標準管線根數: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範》和地方管線布置特點,確定不同道路寬度下的管線集約布置標準數量,詳見表2。

根據評估結果(見圖2、圖3),在武漢市建成區有4.1%的區域管線完善率在80%以上,65%的區域管線完善率在60%~70%;有6.9%的區域管線集約率在65%以下,同時還有12.2%的區域存在0.9 km/km2密度以上的架空線,對城市用地分割較為嚴重。綜合來看,現有主幹道路的管線建設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從片區看,新城區管線建設水平明顯好於老舊城區。

圖2 完善程度分區評估圖

圖3 集約程度分區評估圖

3.2城市幹管廊道規劃

各類主幹管線承擔著區域資源及能源輸送、調配功能,相對於配給管線,主幹管線通常具有功能重要性強、安全保障要求高、地下空間需求大等特點。隨著地下淺層空間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主幹管線的建設空間越來越緊張、實施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有必要對主幹管線進行廊道控制,強化主幹管線的空間管控,保障城市能源、資源輸送「動脈」安全;同時以主幹管線集並為手段,統籌城市淺層地下空間利用,釋放廊道外其他道路下的空間資源;還可以幹管廊道作為優化綜合管廊路由的基礎,提升綜合管廊實施效率。

(1)城市幹管廊道等級。

在各類主幹管線規模界定、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用地布局,以道路下主幹管線數量為依據,同時參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範》(GB 50838—2015)中對綜合管廊納入管線數量要求,提出城市幹管廊道等級標準(見表3)。

(2)城市幹管廊道控制。以各類管線專項規劃為基礎,結合管線發展趨勢研判,對現狀、規劃的主幹管線進行梳理、綜合、統籌,形成主幹管線綜合一張圖,並運用GIS技術開展主幹管線的密集程度分析,擬合併提取城市幹管廊道布局。幹管密集程度GIS分析如圖4所示。

圖4 幹管密集程度GIS分析圖

在武漢中心城區提出三級市政幹管廊道布局(見圖5),總規模為1 035.8 km,其中一級廊道長208.4 km、佔比20.1%;二級廊道長493.4 km、佔比47.6%;三級廊道長334 km、佔比32.2%。

圖5 城市幹管廊道布局

3.3豎向規劃控制與協調

(1)豎向規劃分區。

為優先保障管線空間需求,協調道路地下空間資源利用,結合各類主幹管線的豎向分布規律,尤其是雨水、汙水等對豎向要求嚴格的重力流管線空間分布,對城市幹管廊道的豎向空間進行控制和預留。考慮地下管線普遍分布於地下10 m內的淺層空間,對淺層地下空間提出4個豎向分區,具體見表4。豎向規劃分區見圖6。

圖6 豎向規劃分區圖

(2)豎向空間協調。

隨著武漢市地下空間開發的多元化,尤其是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佔用大量淺層地下空間。據統計(見圖7),建成軌道站點60%在地下4 m以內,80%在地下5 m以內,大部分隧道區間在地下7~10 m,地下管線普遍面臨建設空間不足,軌道交通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圖7 軌道交通站點豎向控制要求

為協調地下管線與軌道交通的豎向矛盾、保障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結合豎向規劃分區和雨汙水、電力隧道等埋深較大管線的系統布局,考慮安全間距要求,提出對133座規劃軌道交通站點覆土分別按5 m、7 m、9 m這3個等級進行豎向預控,以保障城市各項工程地下空間的協調利用,其中控制在5 m以下的站點有33座,7 m以下的站點有63座,9 m以下的站點有37座。

3.4規劃管控要求

為協調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保障基礎設施穩定安全性,高效發揮市政管線系統服務效率,提出城市幹管廊道管控要求(見表5),以對分區規劃、詳細規劃階段的管線規劃提供指引。

4 結論

面對管線建設複雜形勢,地下管線綜合規劃需加強和完善編制體系構建,按照「統籌協調、綜合優化、集約共享」的原則,從宏觀層面以系統思維綜合各類管線、協調管線與其他地下設施、集約地下空間、強化空間管控,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綜合承載能力。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關於召開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2018年會通知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地下管線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地下管線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從專業管網走向綜合管網,從地下管線走向地下空間,從工程管理走向智能管理,其轉型升級為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 2019-2025年中國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
    城市地下管線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埋設在城市規劃道路下的給水、排水、燃氣、熱力、工業等各種管道、電力、電信電纜以及地下管線綜合管溝(廊)等。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組成部分,是維持現代化城市正常運行的命脈。
  • 地理平臺亮相2015國際地下管線展覽會
    11月23-25日,2015國際地下管線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此次展會由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和商務部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展覽面積近7000平米,展商逾120家,共有來自全國的1500餘位關注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業內人士參加了展覽會。
  • 讓管線不再打架!探訪寧波東部新城地下的"神秘走廊"
    記者唐嚴攝  浙江在線03月25日訊現代化的城市高樓林立,地表之下,延伸著成千上萬的各種管線,涵蓋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等管線。而將這些管線在地下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的市政設施,稱為綜合管廊。  日前,全部建設完成的寧穿路地下管廊,接入東部新城管廊系統,正式開始運營。早在2001年,寧波就提出了建設綜合管廊的構想。
  • 城市規劃師: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方法與要求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方法與要求(必考點)  現狀調研與前期研究:  1)包括上一層次規劃即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對控規的要求,其他非法定規劃提出的相關要求等。  2)規劃範圍及周邊用地情況,土地產權與地籍資料;道路交通現狀資料及相關規劃資料;市政工程管線現狀資料及相關規劃資料;公共安全及地下空間利用現狀資料;建築現狀資料;土地經濟等現狀資料;其他相關(城市環境、自然條件、歷史人文、地質災害等)現狀資料。
  • 蚌埠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線信息管理平臺建成
    中安在線訊 據蚌埠新聞網報導, 如果說一個城市就像有生命的人體,那麼埋藏於地下的各種管線就如同各種血管、經絡。現實中,這些城市「血管」「經絡」時常被「誤傷」,如何確保城市的健康運轉、在「生病」時準確判斷病情?
  • 地下綜合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地下綜合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   西安網訊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地下管廊。
  • 【蚌山區城管局】《蚌埠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規範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活動,規定了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各類管線專項規劃以及涉及規劃許可等規劃管理內容為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下空間資源,保障地下管線安全運行提供依據。主要內容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設運行、數據採集入庫規定、竣工檔案要求和信息平臺社會化服務等。第六章為「綜合管廊」,共4條。主要內容為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規定。
  • 繪就一萬公裡「地下管線圖」
    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地下管線外業信息探測測量、內業處理成圖和數據成果檢測等工作,摸清了中心城區內共648平方公裡範圍10000餘公裡地下管線的種類、數量、功能等基礎信息。  建設信息管理系統  據了解,之前濰坊市的地下管線存在家底不清、信息不全、監管不到位、規劃設計前瞻性差等問題,導致道路路面突然塌陷、井蓋缺失、管線人為受損、城市內澇等情況時有發生。
  • 玄武湖路、鳳凰山街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完工
    作為首府今年的重點項目,此項工程也是新疆首個、首府容量最大、技術最複雜、先進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  建成後,這一片區的排水、供水、熱力、電力、通信等各種市政管線將全部實現入廊敷設。(相關報導見8月3日本報A12版)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以實現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資源共享和市政管線「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為目標,按照「系統性、整體性」的原則布置。
  • 武漢「上鋪下建」打造彈性海綿城市
    8月10日,武漢首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開始實施,按照這部「法典」要求,以後武漢城市建設中地面必須能滲水、路面必須有坡度、地下45米打造排水「深邃」……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的有利因素在於「天然海綿體」多,但仍然面臨地下水位過高、地下水難滲透等「自然難題」。武漢能否化害為利,讓硬邦邦的地面像海綿般輕鬆吸水、滲水?
  • 地下空間綜合管理系統|信息化賦能城市空間「向下」發展
    近年來各地已規劃或已建的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建設、地下商業街、停車場等地下系統增長迅猛,引起了人們對於地下空間建設及管理的穩定性、長期經濟價值和協調發展等問題的關注。都市圈在地下空間管理方面,主要提供專業的數據服務及信息系統,數據服務包括地下空間建模、地下管線普查及監理等,系統包括地下空間三維展示系統、地下空間信息管理系統及智慧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為城市地下空間管理的可持續長期發展和管理優化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撐。數據服務
  • 2019年中國國際城市管線管廊展覽會!
    針對長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礎設施落後的突出問題,要從國情出發,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在城市建造用於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並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 銜接1號線,建設地下商業!中山路特色步行街規劃來了
    城市規劃與建設關乎人民群眾生活,人人共享的城市才是全方位的宜居之城。2日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德志做客「網絡在線問政」時,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就青島的城市規劃提出了諮詢與建議。網友:國風大酒店周圍如何規劃?
  • 銜接1號線 建設地下商業 中山路特色步行街規劃來了
    青島新聞網12月2日訊(記者 李倍)城市規劃與建設關乎人民群眾生活,人人共享的城市才是全方位的宜居之城。今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德志做客「網絡在線問政」時,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就青島的城市規劃提出了諮詢與建議。
  • AR技術首次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9900公裡地下管線三維立體圖建成
    (工作人員利用三維平臺可隨時查看地下管線排布情況。唐建 攝)打開手機APP,一張清晰的城市副中心「地下經絡」三維立體圖呈現出來。任意點擊一條道路,路面下的自來水管道及排水、路燈管線等一目了然。筆者從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通州區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已成功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這也是本市首次將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解決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問題。
  • 合肥將繪製地下管線「一張圖」
    建成西客站、謀劃啟動新西客站建設工程;啟動北二環暢通工程、南燻門橋改造;以黃山路、蕪湖路為試點,綜合整治沿線街景;繪製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一張圖……  昨天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召開,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常先米作了關於2014年大建設推進和2015年至2017年大建設計劃安排情況的報告,透露一系列信息。
  • 瀋陽整合地下管線信息為地下空間「畫地圖」
    新華社瀋陽11月20日電(記者汪偉)瀋陽市近日出臺了《瀋陽市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其中要求定期開展城市地下管線專項普查,制定地下管線普查實施方案,並組織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和補測補繪工作。瀋陽市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朱昌偉說,由於地下管線信息不準確、不全面,從而造成施工中破壞既有管線的現象時有發生。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要求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市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地下管線權屬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專業管線信息系統,並納入城市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的即時交換、共建共享、動態更新。
  • 安全、文明及綜合管線補充監理實施細則
    (二)綜合杆、管、線部分施工過程中監理應做好如下工作:重點對地下管線施工為防範切入點,對地下所有管線施工過程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工作:1、檢查所有施工區域在施工前必須有各產權單位書面交底和開挖審批手續,有詳細的地下管網圖紙;2、檢查施工單位編制專項方案,是否經相關單位及監理部審核批准後方可施工,特別是對杆、管、線的保護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
  • 綜合管廊激活烏魯木齊市地下「生命線」
    在城市發展質量越來越被提上日程的今天,地面光鮮的建築已經不再是城市化質量的唯一標準,相反,地面之下「城市空間」的開發利用,愈發引起重視。烏魯木齊市各類地下管線總長6000餘公裡,部分地下管線超期「服役」,加上逐年市政建設的管線、各單位自建的各類管線等,造成城市地下管線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