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試英語改革 以後該怎樣學英語?
降分是讓應試英語回歸正常的嘗試改革開放之後,「英語熱」在我國經久不衰。許多孩子幼兒園起便開始學習英語,家長及學校不遺餘力地將「英語要從娃娃抓起」貫徹到底。然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學英語的人中,真正能用外語流利表達、無障礙「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過5%。冰冷的數據對應試模式下的英語教育無疑是當頭一擊。
-
英語應試教育受質疑 高考英語36年分水嶺在眼前?
英語應試教育廣受質疑,改革呼聲日趨激烈 2014年全國高考昨天結束。在眾多話題中,高考英語改革一直是關注焦點。 當年高考,讓宋琳驕傲的是頗佔優勢的英語成績,在宋琳看來,孩子學英語是未來發展需求和目標所決定的,洪欣的壓力還不算最大。 對於母親的計劃,洪欣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很想學習外國人的文化,中國的古詩詞就很好玩。真希望高考英語改革提前,這樣的話,明年我就不用被這個指揮棒指得團團轉了。」 英語究竟多重要?
-
高考英語改革有何積極作用?
(一)促進英語教育本質回歸作為一個考試大國,在一切以分數為標準的口號下我國的英語教育逐漸走向了功利化和應試的軌道,英語教育更是與高考分數,學位證書和各類資格證書綁定,掀起了全民為分數而學怪圈子,這種極端的異化帶來的弊端是英語的費時低效和啞巴英語、聾啞英語的盛行,作為一種語言該有的溝通和實用屬性早己消失殆盡。
-
出版觀察:英語教育出版須積極順應改革
對高考改革中外語科目分值的討論,實質上是如何看待外語教育在整個國民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外語能力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確定外語在高考中分值不變,也就確立了外語教育的重要地位。
-
英語演講:貴州外語教育改革成效初顯
演講比賽現場「學生們表現很出彩,展現出了高於他們年齡階段的演講能力,說明貴州外語教育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在創新思維和口語表達方面,」 貴陽特級教師樂玲在「21世紀杯」演講比賽現場稱讚說。1月11日,第18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中學生英語演講大會暨中鐵國際生態城貴州總決賽在貴陽舉行。評委對進入決賽的選手讚許有加,寄予厚望,並對貴州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給予高度評價。
-
從通識教育視角探討大學英語改革
大學英語課程長期以各種英語等級考試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課程設置、考核方法都受限於應試型教學理念,英語的教與學嚴重脫節,教學過程只重視語言的認知和考核,而忽略了語言的重要載體——人文知識和文化教育,語言素質教育更無從談起,導致學生普遍語言素質低下,難以適應社會迅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探討大學英語全新的教學模式,全面推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成為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
-
教育銳評‖英語變副科與教育減負以及素質教育消除啞巴英語
我想要強調的是,英語並非不重要,英語科目變成副科絲毫沒有否定英語重要性的意思,而是從怎麼學好英語這種語言工具的出發點來考慮,希望這樣解說能消除一些持不同意見者的誤會。而且,英語要不要轉為副科,並不是英語教師和部分英語愛好者說了算,而是從英語課程改革與教育改革的大局來研討決定。英語由主科變為副科,首先有其應用上的考量。
-
浙江農林大學在校本科生英語學習從應試型轉為實用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編輯 陳顯婷 通訊員 萬錦怡 陳勝偉)再過不到一個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又將開考。眼下,不少學生已經開始著手備考英語四六級,希望能夠考個高分。在這樣嚴苛的環境影響下,很多學生是為了應試考證才參加四六級考試的。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四六級證書與畢業證書、學位證「脫鉤」,大學生畢業、獲得學位逐漸與是否獲得英語四六級證書沒有關係,但是參加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卻並未減少。
-
專家為中國外語教育改革把脈 實現英語教育"一條龍"
11月22日,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1位外語教育專家在北京師範大學對中國外語戰略和外語教育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外語戰略和外語教育改革不僅涉及到社會各界對外語教育的認知和態度,還關乎國家的「軟實力」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
取消英語能否撬動應試教育
今日評論 關鍵詞 高考新政 江蘇高考新政之所以引發普遍關注,不僅是因為應試英語飽受詬病,同時也是因為公眾希望看到以此撼動應試教育機制的堅冰,希望這是高考改革的序曲,而不是「絕唱」。
-
高考改革後英語怎麼學:態度需重視 方法要改變
「學校不重視英語了,是不是要到課外班去補呀?」「有專門練聽力的培訓機構嗎?」…… 雖然家長們所焦慮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迷茫、觀望、不知所措成了多數家長共同的心態。 鑑於此,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多位中學英語教師、英語教育專家,請他們就「改革後還要不要重視英語學習」、「新政策下該怎麼學英語」等問題給廣大家長和學生提出建議,幫助大家找到科學的英語學習路徑。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英語學習走出應試怪圈
此消息一出,英語考試改革,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高考新政各地拿英語「開刀」的做法,不少人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但一些教育界人士同時指出,英語考試改革,並不意味著英語學習從此不再重要,而是促使英語教育從應試化模式向更加靈活、實用的方向轉變,「英語學習應回歸理性」。
-
英語改革或刺激培訓機構發展 將誕生考試替代品
很多在全民學英語浪潮中前赴後繼的人們也覺得,英語考試改革將改變人們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教育專家也表示,北京高考英語改革反映出,行政部門正在努力創造條件,讓英語學習從應試向應用轉變。但考試制度沒有改變,社會用人考核機制沒有改變,國人受英語的「困擾」似乎還將持續。
-
蔡章兵:從2014CCTV英語電視大賽,談當前英語教學改革
本屆英語電視大賽,為眾多學子提供了展示實用英語技能的舞臺,而提倡掌握英語實用技能是當前英語改革的重頭戲。我們藉此機會,採訪了中學英語教育專家、CCTV全國中小學英語電視大賽總決賽評審團副主席、奇速英語創始人蔡章兵教授,請他從本屆英語電視大賽,談一下當前英語應試教育改革的新趨勢。記者:蔡老師,本屆英語電視大賽的流程是怎樣的?
-
數據顯示四分之三受訪者認為高考英語需要改革
重慶市某外國語實驗學校高三學生秦帥告訴記者,他們學校雖然有外教授課,平時也會舉行「英語角」等練習口語的活動,但英語教學總的來說還是和其他學校差不多,都是按照高考的模式進行訓練。對於高考英語改革,秦帥直言,沒什麼必要。他的理由很簡單——「不光英語,其他科目都是應試教育模式,光改英語能解決問題嗎?」
-
英語考試改革為何「一石激起千層浪」
長期以來,在中國家長的心目中,英語對中文具有壓倒性優勢,許多家長教育孩子,英語和計算機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它源於這樣一種心態:中文學得好是本分,但要想謀得事業上的發展,還需要英語學得好。 如今,英語在高考中的權重被降低,語文分數權重被調高,意味著英語開始走下「神壇」。與此恰好相反的是,近些年全球「漢語熱」頻頻升溫。
-
英語學科的 「迭代式應試教育」(一)
年高考英語命題貫徹落實國務院高考內容改革專題會議精神,依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加強關鍵能力考查,體現時代性,確保公平性,充分體現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功能。」
-
從應試走向實踐的英語教育
過去我們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應試上,即使英語考試能拿高分,也不一定能自如地使用英語,甚至只記得那些死記硬背的模式化句子,更加談不上用英語去解決問題了。學了這麼多年英語,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結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國內英語學習標準向實用轉變 留學生需提高口語
(原標題:國內英語學習標準向實用轉變 留學生需提高口語能力)
-
中高考改革英語更注重實際應用 口語能力受重視
從目前高考的改革方案看來,國家正在努力將英語從死記硬背的應試方向往實際應用方向轉變,如向聽力、寫作、閱讀等方面引導。英語成績3年內有效,意味著學生如果在高一英語考試成績較高的話,後期就可以將時間放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很多學生需要在初中階段充分提升英語運用能力,這在高中後期的學習過程中將佔有非常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