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語能否撬動應試教育

2020-12-14 大河網

  今日評論

  關鍵詞

  高考新政

  江蘇高考新政之所以引發普遍關注,不僅是因為應試英語飽受詬病,同時也是因為公眾希望看到以此撼動應試教育機制的堅冰,希望這是高考改革的序曲,而不是「絕唱」。

  □本報評論員 趙志疆

  據《揚子晚報》報導,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

  全民學英語熱潮由來已久,不僅普通公眾多有怨言,一些專業人士也紛紛對此提出批評質疑。不久前,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通過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令英語教育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實際上,這樣的質疑從未平息,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專業的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評職稱還考英語,這是很荒謬的事」。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則大聲疾呼:「普通高考要減少考試門數,可以數學和語文為主」,對外語有要求的專業,「外語可參照全國等級考試成績,不必納入高考」。    

  如果江蘇省此番高考改革方案得以順利實施,毫無疑問將實現業內人士的構想,儘管只是一種可行性分析,「江蘇高考改革英語成績只計算等級不計分」的消息,仍然令無數網友為之歡欣鼓舞,有人調侃「英語變成副科啦」,更有早過了高考獨木橋的網友感嘆「恨不得晚生幾年」。網際網路上,超過90%的網友完全贊成取消高考英語考試,75%的網友選擇如果英語不用考試,反而更有興趣學英語。「語數外」曾經是雷打不動的三大主科,當英語即將告別高考舞臺的消息傳出,坊間一片歡呼,鮮見有人對此表示留戀,這種公眾心態,無疑比取消英語考試本身更值得思考。    

  任何語言首先都是一種工具,通過學習語言來滿足人們溝通交往的需要。然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英語的溝通屬性大打折扣,充其量不過是升學就業的「敲門磚」。應試化的英語教學背離了英語教育初衷,不少地區學校為使學生獲取高分而推行「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即使學生能考出卷面高分,但卻沒有實際交流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學生時代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多數人在實際工作中卻很少用到英語,乃至於走出校門不久就將英語「全部還給了老師」。當英語教學徹底淪為應試教育敲門磚的時候,理應對此進行相應改革,從高考源頭做起無疑是一種可行之策。    

  實際上,江蘇高考新政並沒有完全取消英語考試,而是將「一考定終身」調整為考生每年可參加兩次英語高考,選取成績最高的一次作為高考成績,與此同時,英語考試只計算等級而不計分。顯而易見,一年兩考將大大緩解「一考定終身」的壓力,而英語考級也更多展示出一種素質教育的思路——英語並非不再需要,只不過是換了種形式進行考核,如果考生有興趣和需求,完全可以在高考前「過級」,而不必將壓力帶到高考。沒有了考試和升學的壓力之後,「平易近人」的英語也許更容易引起學生溝通交流的興趣,從而使英語教育回歸本意。 

  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江蘇省此番高考新政仍有亟待補充完善之處,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由誰來組織英語考試並計算等級,通過怎樣的程序設計來保障這一新政的公平和公正。除此之外,令人仍心有疑慮的是,英語考試改革本身是為減輕學生的應試壓力,但在應試教育大環境沒有顯著改善的背景下,英語教學所「節省」下的時間,是否會迅速被其他學科擠佔呢?雖然這些問題已超出英語教學本身,但卻是關係到新政能走多遠的關鍵所在。江蘇高考新政之所以引發普遍關注,不僅是因為應試英語飽受詬病,同時也是因為公眾希望看到以此撼動應試教育機制的堅冰,希望這是高考改革的序曲,而不是「絕唱」。

相關焦點

  • 高考降英語比重引熱議 能否撬動高考改革是關鍵
    高考降英語比重引熱議 能否撬動高考改革是關鍵 其中,北京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2016年起語文學科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語學科分數由150分減為100分,並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  除北京外,山東從明年起也將取消英語聽力測試。江蘇英語將「退出」高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計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文/凌說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應試教育不改,英語糾結難消
    原標題:應試教育不改,英語糾結難消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凌軍輝)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日前發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引發各界對當前英語教育的困惑:苦學英語十幾載,為何還是聽不懂、說不了?  「取消小學英語課」的呼聲,緣於對英語教育低齡化的擔憂。
  • 英語教育在應試教育下的發展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呼籲,要在高考中取消英語,並拉升語文數學的地位。反對派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就是有不少人在日後根本用不到英語,第二現在學的應試英語和日後在現實工作中運用的英語差距過大。有一說一,現在的英語教育發展的確可能走入了誤區,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有些外國人在中國的英語考試中甚至拿不到及格,這的確是不對的。英語是一門工具學科,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要運用它與外國人交流,結果連我們的交流目標都不能在英語上拿一個像樣的成績,這就偏離的教育的本質。
  • 教育不能圍繞應試教育搞,取消考試怎麼樣?
    教育不能僅僅圍繞應試教育搞,但把考試取消是萬萬不可的!教育分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考試成績,教育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品格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能力,而不是成績。
  • 教育不能圍繞應試教育搞,取消考試會怎樣?
    教育不能僅僅圍繞應試教育搞,但把考試取消是萬萬不可的!教育分為德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考試成績,教育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品格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能力,而不是成績。所以,教育,不能僅僅圍繞應試教育搞。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我們還沒有建立健全其他衡量學生水平的標準,因此圍繞應試教育搞的現象還將繼續存在。
  • 中國考生成績被取消是應試教育的水土不服
    近日,美國中學入學考試(SSAT)官方給考生發送郵件稱,將取消9月19日中國地區的所有Upper Level SSAT考試成績。對於取消成績的原因,SSAT中方考試管理委員會表示,中國考生在本次考試中出現了高分數考生較多的情況,讓考試委員會產生了懷疑。
  • 我國高考制度改革能否取消英語考試?
    我國高考制度改革能否取消英語考試?我認為應該取消、儘快取消、越快越好,不過按照現在的教育體製取消英語高考是不可能的。我主張取消英語高考,但是我不反對國人學英語。相反,我非常鼓勵與支持那些喜愛英語的人好好學英語。只是覺得全國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在學校英語學不好,而且只學了一點皮毛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用得了。所以說取消英語高考,對於大多數學子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凡事有兩面性,如果英語高考取消了,那所有靠英語教學、培訓,編寫英語資料,賣英語資料的人,都有可能失業或改行。
  • 從應試走向實踐的英語教育
    過去我們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應試上,即使英語考試能拿高分,也不一定能自如地使用英語,甚至只記得那些死記硬背的模式化句子,更加談不上用英語去解決問題了。學了這麼多年英語,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結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鄭強教授提議降低英語教育投入,但我不同意高考取消英語!讓我告訴...
    然後話鋒一轉,開懟中國的外語教育,鄭教授表示,『一定要出國才能得諾獎,一定要把英語學好才能有所建樹嗎?我們把英語在教育中的分量看得太重太重,本質上其實就是我們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 降分,能告別應試英語嗎?
    此舉被解讀為教育改革從英語「開刀」。10月開始,多地密集出臺英語「高考」改革。山東從明年起高考將取消英語聽力測試,英語試卷滿分從現在的150降到120分。而23日出臺的北京市2016年高考方案中,北京高考英語科目分值將下調為100分,並逐步向一年兩次社會化考試過渡。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應試教育的利與弊
    什麼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或灌輸式教育,根據給定的考點與考試類目等通過教育的方式將知識「灌溉」給學生。很多人都認為應試教育就是將知識點強加給學生,不論學生是否懂得,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實際上並不是的,我也經歷過小初高中,對我而言的應試教育是根據考點進行策略性的教學,那些沒教的文章也有很多,要是想學也可以自己看呀,老師教學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讓他教的學生都能考100分,不是嗎?
  • 英語學科的 「迭代式應試教育」(一)
    剛剛結束的2020年高考英語科考試以及《中國考試》給出的2020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試題評析都明確提出:      「2020
  • 應試教育,到底危害了誰?誰最恨應試教育
    有人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在這個理論下,應試教育當然是危害了素質教育,或者說的更嚴重一點,就是,危害了中國兒童的素質養成,危害了中國人的素質。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就是說,原來都是應試教育,原來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基本上都沒有素質,或者說絕大多數素質不高?很顯眼,這是胡說八道!
  • 尷尬的英語四六級,取消是遲早的事?
    同在今年,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分別完成了與雅思、託福的分數對接,新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考試也即將面世。那麼,未來英語四六級會被替代甚至取消嗎?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取消大學公共英語是遲早的事。
  • 「取消」英語?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家長:立即取消!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學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應試英語教育下,我們要怎麼學英語?
    而我們之所以會學成啞巴英語,主要是因為英語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在此體系下,學生學英語是為了考試,為了得高分,學生學英語更注重的是如果研究考試的解題方法,如果在考試中得高分。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來背單詞、學語法,卻沒有真正去學會如何來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感受它的魅力。
  • 談應試教育
    ,談應試教育一、除了批判,我還能談什麼?批評中國應試教育的人和文章太多了,我知道我寫下的每一行字必定是陳腔濫調。這些都是大一統的應試教育制度催逼出來的反智主義,是很可悲很可悲的事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中國的應試教育到底有哪些利弊?父母應當在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二、七個視角看中高考制度的七個問題  1. 體制:唯分數論,學生因成績被分為三六九等。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應試教育大國,而中國的應試教育廣受國人批判。這裡就來總結下我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帶來的幾個最嚴重弊端:一、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按照我國《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面前,考試成績關係每個學生能否成為優秀學生,能否升學,能否上名牌大學,可以說考試成績幾乎可能就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