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改革有何積極作用?

2020-12-12 高考志願大數據

高考英語的一年兩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考試改革,是屬於先頭兵,但是一年兩考如果只是增加考試的次數而不從徹底的體制的改革來進行深入改革的話,英語高考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所以應該儘快完善社會化的改革,促進高考英語社會化的改革儘快執行,更為其他科目的社會化考試打下基礎。

(一)促進英語教育本質回歸

作為一個考試大國,在一切以分數為標準的口號下我國的英語教育逐漸走向了功利化和應試的軌道,英語教育更是與高考分數,學位證書和各類資格證書綁定,掀起了全民為分數而學怪圈子,這種極端的異化帶來的弊端是英語的費時低效和啞巴英語、聾啞英語的盛行,作為一種語言該有的溝通和實用屬性早己消失殆盡。高考英語一年兩考的社會化考試有利於英語從應試走向應用,也有利於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回歸到英語教育改有的本位上。

進行英語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中學的英語教育質量,重新英語教學過程,讓外語教學和評估的方式回到理性的軌道上來。隨著英語高考社會化的改革,從上到下的教育體系都得隨之進行改革,尤其在英語教學層面上從課程的設置、師資的轉變、再到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方法轉變。這樣的改革也進一步要求國家教委應該專門成立英語教學研究所,努力探索出適合英語改革的新的教學模式。具體到英語基礎教育就能夠從語言使用的需求帶動語言能力的提高,最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回歸到新課改最初提出的英語的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對英語興趣,讓學生通過英語的學習綜合提高包括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著重提高學生能夠運用英語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這次高考英語改革也引發了另一個爭議,就是很多人認為英語熱影響了我國的母語教育,應該讓英語降溫,讓人們對母語的重視回歸。

作者認為這種把學生母語能力的下降和英語熱聯繫在一起是不合理的。漢語的學習有利於促進英語的學習,英語的翻譯需要一定的漢語能力,從事英語口譯或者筆譯的人員都需要學習我國的漢語百科知識。相反,英語的學習也並不影響漢語的學習,英語學習和母語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漢語能力的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學生傾向於碎片性的語言文字而忽略語言文字的探究。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不僅要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要將英語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工具,將我們國家的文化以國際化的方式傳播出去。例如莫言的小說如果沒有通過英語的翻譯讓國外的專家們認可,我國可能就會缺少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21世紀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範圍會更大,領域也更寬。英語教育更應加強。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也顯著提高,參加國際事務話語權力也明顯增加,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05年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就重點強調過要對於我國現在普遍過度重視英語的學習而忽視或者消弱母語學習的現象要高度重視。並尋求解決的方案。同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會的李宇明年在談及中國外語規劃中就說過目前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由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轉變,這個新時期也對我國的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實行中國英語。

中國英語的概念在1980年就提出過,中國英語不是指中國人的中國式英語發音(Chinglish)而是指能夠被世界接受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育。讓英語和母語銜接,從而向全世界展現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民族特色,促進我國特有的文化特色和世界文化主流的的銜接。隨著中華文化的熱傳,在英語教育中應該轉變以彼為本為以我所用。

(二)打破應試教育模式的第一步

目前我國只能稱為一個考試大國,不能稱作是教育大國,高考作為一個指揮棒,不僅沒有發揮對基礎教育的正確引導和評價作用,反而以高考引導著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過程,一切教育教學都以高考為中心,教和學都放在高考科目上,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唯一標準,素質教育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語言的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主要部分,英語作為一種全球通用語,我們的國民應該在不同程度上多多少少掌握一些英語的技能,尤其是英語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現行的英語評價與考試制度並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過於通過英語成績來強調選拔和甄別的功能,將英語成績作為衡量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注重通過紙筆測試來考查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對一門語言的來說,輸出性的考查是基礎,既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通過簡單的紙筆考試是不能準確地考查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在這種英語考試成績代替教育評價,成為衡量的唯一槓桿下,學校就形成了考什麼就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的連鎖反應。高考英語試卷不管是單項選擇題還是閱讀題、改錯題,都將考試的中心和重難點都集中在單詞、語法上。

以考試為標準,學校的英語教育也以英語的語法知識為主,完全忽略了英語的語言使用能力。在這樣的應試教學模式下,英語教材以結構法為編寫的思路,教師課上以語法為綱,課下堆積如山的試卷也以考查學生的英語語法知識掌握為主,往往以考題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導致學生學了幾十年英語,只會做英語題,不會說英語,英語聽力能力也比較差,這也就出現了我們如今的「聾啞英語」現象。高考英語改革實行一年兩考的目的就是打破英語的應試教育模式,讓英語教學從重試卷的單詞和語法轉到重視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語言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通過應試型教學向應用型教學轉變,讓英語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會做題的啞巴,而是能夠推進國際經貿活動和文化交流,在國家戰略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年兩考的改革讓英語的教學重點從分數轉到內容上,這樣不僅讓英語教學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子,也為其他科目的打破應試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在改變應試教育的具體措施上不能只停留在改變科目的考試方式上,更應該延伸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高考內容和題型的改變。一年兩考只是打破應試教育體制的第一步。

(三)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作為考試大國,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考定終身,用一張試卷就決定學生的命運,這種不科學的考核方式不利於我國選擇人才,也沒有體現教育的人本關懷。尤其是有的學生準備了三年,在高考那天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心理因素髮揮失常就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尤其是英語的考試選擇題量大,蒙題和抄襲的可能性也就高,會造成同學之間的不平衡。英語的聽力考試對設備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英語的一次考試不合理,因為有不少的偶然因素影響學生水平的發揮。

此次高考英語實行,一年兩考,取最高分,核心是減輕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對學生進行實行綜合評價,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模式,讓學生有輸的可能,一次不行還有一次補救的機會,降低高考失誤的風險,讓學生舒緩考試壓力,降低考試恐懼感。這是對我國人才培養的重大改變。另外,兩次考試,不僅能夠測試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具體學習情況選擇在適當時間參加考試,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性能夠靈活安排自己考試的時間。因此高考英語社會化是我國人才選拔的正確導向,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性關懷。打破這種一尺量終身的高考制度對我國實行以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有重要的的意義。

高考英語社會化改革也是在為其他學科進行社會化考試進行探索,這樣政府就能在教育管理方面「退線」,機構通過制定考試標準和規定製度,將考試的權力下放到第三方的非營利性考試,政府只負責監督減輕學生的壓力,這樣不僅能將考試的壓力讓市場分擔,減輕政府的壓力打破一直以來的一考都訂終身,讓學生有權利進行自我決定命運。讓高效能自主招生,招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才。

相關焦點

  • 高考英語改革有哪些最新消息
    高考英語改革有哪些最新消息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那麼說起高考科目 在近年來有些變化,那麼關於高考英語改革你知道哪些新的消息?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英語改革的資料,供參考。
  • 北京高考英語減分 為高考改革開路
    21日,北京市發布《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徵求意見稿)和《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徵求意見稿)。從方案中我們看到,包括英語分值大幅度降低、語文的分值提高、本科志願填報第一志願將為兩所平行的學校等內容在內的改革,力度可謂不小。此次北京高考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降低了英語的分值,提高了語文的分值。
  • 平常心看待高考英語改革
    從幼兒園開始,小郭已學習英語13年 。「我不願意改,這個打擊對我太大了,完全打擊了我對高考的積極性。語文和數學都不好,本就指望英語拉分呢。」(10月22日《新京報》)  北京中高考改革徵求意見的方案終於出臺:相同的內容都是降低了英語科目考試的分值,高考英語由150分降到100分。方案還未實施,有人歡喜有人憂。上述新聞報導中的小郭同學不滿、憤懣溢於言表,甚至能寄希望不改革。
  • 新舊高考並軌,試卷有何變化
    【高考觀察】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今年高考非常特殊,也許稱得上是近年來最「複雜」的一次高考。「新高考」已在路上,「舊高考」還在改革,在「新老」交替的過程中,「新高考」如何更好地展露「雛形」,將對未來的教學改革產生示範作用。而考試結束後,如往年一樣,有學生稱「難」,有學生稱「易」。因何難?因何易?
  • 透視北京中高考改革:將英語拉下「神壇」?
    21日,北京市公布多項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高考降低英語分值」備受關注。北京的改革能否將多年被國人崇敬的英語拉下「神壇」?此舉會否衝擊龐大的英語學習市場?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學習英語這麼多年,但效果並不很好,許多學生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張不開嘴,不敢交流。此外,英語教育越來越趨向應試化、畸形化,亟須改革。  這位負責人表示,英語應回歸到工具學科應用的位置上,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語作為語言的實際應用作用,在真實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增加聽力比重。
  • 高考英語改革歷程!
    步入21世紀初期,高考英語題型發生重點變化,增加了30分的聽力考試內容,刪去語音題、補全對話題、單詞拼寫題等。儘管聽力測試在後續實施過程中出現過不同問題,但最終仍然以其重要的語言測試生命力沿襲至今。有學者對此給出肯定的評價,認為聽力元素的融入體現我國英語高考對語言交流功能的進一步關注,具有裡程碑意義。此後,各省市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進行自主命題,高考英語朝著內容多樣化、體系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 北京出臺2016年中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英語減少50分
    核心提示  「減少英語考試分值,提高聽力比重」「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關注,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成亮點。其中「中高考降低英語分值」備受關注。
  • 出版觀察:英語教育出版須積極順應改革
    在各項高考改革的方案中,外語高考是形式變化最大且廣受社會關注的一個問題,也引發了教育界人士許多關於今後外語教學和評價的討論。在此筆者想從一個從事英語教育出版的出版人的視角,分析一下英語教育出版所面臨的挑戰和契機。
  • 積極迎接英語教育改革 2014年秋季清華少兒英語等級測試全面升級
  • 英語學科在高考改革中的權重,會越來越輕?
    有人說,英語是很多人僅僅為了高考而學,但實際上並沒有實用價值。很多家長說,孩子學英語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老師說,高考英語和語文數學都是150分的主科,阻礙了很多數理化特別優秀的學生考上好大學。很多高考英語分數不錯的考生說,其實我學到的是聾啞英語。
  • 高考英語改革你贊同嗎?
    @南都記者蔡雯:北京市教委21日公布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徵求意見稿,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成為一大亮點:高考英語滿分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而山東省高考英語同樣面臨較大的改變,從2014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
  • 高考改革 英文教育不能少
    中新社上海1月20日電 (記者 許婧 李佳佳)在中國教育部宣稱完成高考改革總體方案,探索外語考試社會化、一年多考後,北京、江蘇等多地傳出的改革消息,紛紛以英語為突破口。真正理想的外語教育應該是「英文教育」,不僅教會學生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更要讓他們了解與語言相關的歐美文化,外語院系培養目標不是考試,應為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端人才」。  在李照國看來,盲目取消高考英語科目並不可取,英語還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要改變英語教學現狀,最終還是要靠高考體制改變。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委員同樣反對,他說,很多頂尖人才、學術大家都會好幾門外語。
  • 上海:高考英語改革與時俱進(圖)
    【特別關注】   2007年是高考英語改革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年,系統全面地分析今年高考英語試題,結合各省、市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現狀,可以理清未來兩年高考英語改革的趨勢。鑑於上海高考英語改革21年來的成功探索,分析和研究上海的高考英語改革,尤其是今年的上海高考英語試題,無疑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 教育部:高考改革不等於高考不考英語
    原標題:教育部:高考改革不等於高考不考英語   針對「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高考改革事關千萬學子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十分複雜、十分敏感。
  • 俞敏洪談高考英語改革:是一種福音 對改革有信心
    昨天下午5點,高考英語科目結束了,大部分考生的臉上,掛著輕鬆的笑容,這讓焦急等待的家長們放下了心,「今年數學考卷的出題老師,現在肯定躲在英語老師的家裡。」在杭二中的校門口,一位考生向記者吐槽。看樣子,英語考試不難。  昨天,全省有16萬考生結束了他們的高考,還有19萬考生將在今天完成最後的自選模塊考試。
  • 多地高考改革減少英語分值 山東英語卷仍是150分
    北京出臺中高考改革方案 從2016年起高考英語150分減到100分 我省英語卷明年還是150分 取消聽力「減少英語考試分值,提高聽力比重」「優質高中三到五成的招生計劃投放給一般初中」「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關注。
  • 高考考試改革從英語考試破冰 高考英語擬一年多考
    高考考試改革從英語考試破冰 高考英語擬一年多考   高考考試改革將率先從英語考試「破冰」。
  • 高考改革綠色指標 從英語考試「破冰」
    高考考試改革將率先從英語考試「破冰」。3月1日,教育部發布2013年1號文件《教育部關於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2013年將研究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實施辦法。
  • 多地高考改革拿英語開刀 山東英語卷還是150分
    北京出臺中高考改革方案從2016年起高考英語150分減到100分 我省英語卷明年還是150分取消聽力「減少英語考試分值,提高聽力比重」「優質高中三到五成的招生計劃投放給一般初中」「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關注。
  • 英語退出統一高考理由充足 不推進改革將影響社會
    進入2014年,有關高考改革的話題越發熱鬧,在各地和全國推出的高考改革舉措中,英語的問題尤為突出。從調整英語聽說的分量到英語退出統考,進入社會技能等級考試,整個過程似乎讓人目不暇接。其實,就中國高考的改革而言,相關的調查、研究和實驗已經有了豐富的積澱,今天再沒有實質性的推進,則必然會影響整個中國教育和社會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