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

2020-12-16 訪古湖湘

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

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研究,已成為一門重要學科。它對傳承中華血脈,連接人們情感,凝聚中華民族合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陳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五大姓氏(一說第七大姓氏),在廣東、福建、臺灣地區最有影響。當代陳姓人群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陳姓總人口大約在5800萬。

陳,本義陳列,原為國名,即宛丘,在今河南淮陽縣,為西周初封舜後媯滿之地。陳字,由阜和東組成。東為日在木中,觀察太陽活動的神木稱扶木或扶桑;阜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稱為陳,是古代帝王諸侯觀察天象的地方。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觀察天象的中心。所以,專執觀察天象神職的氏族,又被封於宛丘之地則成為陳氏族,進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國名,由此產生了姓氏。

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頊為帝;龍苗之後南移為南蠻之祖。帝嚳娶陳鋒氏之女,生子放勳。放勳繼位後稱堯。舜的部落居於山西永濟蒲州鎮南的媯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舜而建立了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古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後稱虞國。現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而居於媯水旁虞鄉的舜的後裔虞遂,被夏王遠封於遂,故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後裔於陳,古城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為帝堯的母親氏族陳鋒氏部落的故地,而稱為陳。媯姓陳國誕生於商朝。由此,陳姓尊舜帝為陳氏始祖。

舜帝雕像

湖南永州九嶷山舜帝廟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後裔的陳國。陳國在西周時期是十二諸侯之一,國勢和地位僅次於「五霸」。東周之後國勢急劇衰落,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惠王最終滅了陳國。陳國子孫遂以國名為氏,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仍冠有老陳戶的別稱。陳姓得姓從商朝的陳國算起,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以後,陳完後裔世代為齊相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孫悼子建立田齊,公元前378年姜姓齊國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田姓齊國,統一中國。齊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軫,在齊國亡國之前投奔了楚國,出任楚相令尹,封為潁川侯,封地在今河南長葛市北,並恢復陳姓,陳軫是潁川陳姓的始祖。這支陳姓成為當代陳姓中最重要、最大的支派。潁川派後裔東漢名臣陳宸的故居在河南長葛東古橋鄉陳故村。2000年來沒改過村名。

陳姓的第二個來源為少數民族的改姓。少數民族加入陳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西漢初期的匈奴,南北朝的鮮卑族的改漢姓,明初的蒙古族的加入,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中間有大量少數民族人改姓陳姓。華北地區的陳姓含有匈奴族、鮮卑族的基因,東北地區的陳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先秦時期,陳姓主要活動於河南、安徽、湖北地區,秦漢時期,陳姓的足跡已踏上了湖南、江蘇、山西、山東。

西晉末年,中原動蕩,居民紛紛南遷,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已經是陳姓主要的遷回遷移的地區。同時,中原地區大姓林、黃、陳、鄭率先進入了福建,到南朝時,陳姓已經成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潁川派陳宸的後裔。陳宸十世孫陳霸先,到南京建立陳朝,史稱陳武帝,南朝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子孫遍布長江與珠江之間,為陳姓在東南地區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為主力,陳政陳元光父子率58姓經江西攻入福建,祖孫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區的行政長官,後人尊陳元光為開漳聖王,其後裔成為閩、粵、臺地區和南洋諸島陳姓的主要派系。從此,陳姓成了東南地區的第一大姓。

陳霸先

筆者所屬的「善化七裡營陳氏」亦為南朝陳國皇族之後裔。筆者叔高祖陳運溶即為善化縣七裡營(今長沙市嶽麓區天頂鄉清水村)人。善化七裡營陳宅堂號「潁川堂」,族譜載陳運溶一族是陳朝陳宣帝陳頊的後裔。據《陳書·高祖本紀》載,陳頊為漢太丘縣長陳實之後,世居潁川。又因陳朝皇族的後代陳旺舉家遷居江州,形成龐大的義門陳姓家族,宋嘉祐年間又析產分家至全國各地,故七裡營潁川堂陳氏亦自稱出自「江州義門」。又載,陳旺的七世孫陳端,唐僖宗時起兵平寇有功,加封威烈將軍,敕鎮潭州,同光二年(924年)致仕後終老長沙。故七裡營陳氏認陳端為遷長始祖。清光緒二年(1876年)建家廟於長沙戥子橋。陳運溶為清末史志學家,他一生自輯、自撰、自刊的地理專著、志乘、古代佚文等多達數十種,現存的主要有:《湘城訪古錄》《湘城遺事記》《麓山精舍叢書》《靈麓山人詩集》《逸廬文集》等。

長沙戥子橋陳氏宗祠

宋朝時期,陳姓大約有300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3.9%,為宋朝第六大姓。明朝時期,陳姓大約有4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5%,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陳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純增長率高達40%。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四省,大約居住了陳姓總人口的55.4%,其次分布於廣東、安徽、山東、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全國形成了浙蘇皖魯、贛閩粵湘兩大塊陳姓人口聚集地區,陳姓聚集重心開始裂解,向東、向南分離。

陳姓的郡望多達11個,最重要的是潁川,其次為廣陵、河南、下邳、東海、汝南、武當、新安、廬江、馮翊、京兆。陳姓除了把以上11處的郡望作為堂號外,還自立堂號有:三恪、德星、德聚、繩武、存誠等。

陳氏名人層出不窮,《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陳姓歷代名人1218名,佔總名人數的2.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位;陳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3.94%,排在第五位;陳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4.4%,排在第三位;陳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4.52%,排在第四位。

陳姓彪炳於史冊的人物數不勝數,如西漢名相陳平、東漢文學家陳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宋代詞人陳與義、明朝畫家陳洪綬、大清相國陳廷敬、清代醫學家陳修圓、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國民黨元老陳果夫、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抗日名將陳誠、愛國僑領陳嘉庚、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元帥陳毅、大將陳賡、國學大師陳寅恪、數學家陳景潤等等。

作者 陳先樞

相關焦點

  • 陳姓,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姓氏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閱讀。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
  • 姓氏!澄海陳姓的朋友快看,陳氏原來由這裡發源.....
    6、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740餘人,到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20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到嘉祐七年(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
  • 「永州古村落」新田蘭溪村:媯水流光的「義門陳」
    媯姓源於有虞氏,出自上古有虞氏後裔舜帝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姓。媯姓為上古時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因舜帝出生於姚墟所以以姚為姓。當舜還是個平民的時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領堯十分欣賞他的才幹,於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並讓他居住於媯水之邊。後舜帝隨父親後母遷居媯水,舜就加以媯為姓,之後舜帝部分後代也以媯為姓。陳姓為舜帝嫡親後裔,故用「媯水流光」。
  • 百家姓之----陳姓
    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一族。軫奔楚為相,後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複姓陳。自秦漢以來,由田姓複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華的本姓姚姓。
  • 該姓有3000年歷史,繁衍和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個,7000多萬後代
    該姓有3000年歷史,繁衍和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個,7000多萬子孫後代我們都知道,姓氏是我們與祖先連結最緊的紐帶,基因共同點會因為不斷地變異和遺傳而減少,但姓氏卻是不變的。有一個姓氏只有3000年歷史,在我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不算太古來,它現在卻擁有7000多萬子孫後代。僅僅由它派生出的姓就多達60個。這個姓氏就是陳姓!
  • 【陳氏】陳姓起源及其陳氏家族的歷史播遷
    陳姓歷史,榮辱與共;陳氏家族,盛衰並存。一部中華姓氏通史,就是一部縮影的中華民族歷史通書;一部陳氏家族發展史,便是一部微型的中國社會發展史。翻觀陳氏家族生息繁衍的斑斕篇章,揭示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無疑能給人以啟迪,予現實以借鑑;增炎黃子孫之自豪,壯中華民族之氣概。
  • 陳姓來源―媯完因故奔齊,創造早期陳姓
    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閱讀。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每天有分享。
  • 姓氏|陳姓,全球人口約9800多萬,素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全球人口約9800多萬,素有「陳林半天下」之稱陳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得姓始祖為陳胡公,發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南開閩漳,遍及全球。源流三: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北魏鮮卑族陳氏、女真族陳氏、蒙古族陳氏、滿族陳氏、哈尼族陳氏、侗族陳氏、土家族陳氏、布依族陳氏、瑤族陳氏、京族陳氏、羌族陳氏、回族陳氏、苗族陳氏。此外,壯族、黎族、彝族、朝鮮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陳氏。源流四: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 福建省各地區市陳姓來源?陳氏南遷五次入閩的過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陳氏立天下」,再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傳播正能量!陳氏是中華民族大姓族,居第五位。在人口比重佔5.4%,迄今發展到7000多萬人口。如加上姓氏演變中,姚、虞、胡、田、袁、孫、陸、車……等人口,在一億以上。陳氏從太始祖舜帝起繁衍至今一百四十多世了。
  • 史上最全陳氏家譜,陳氏轉起!
    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隋代玫歙州置,後來移到了歙縣。廬江郡:漢名舒,屬廬江郡,隋初皇置廬江縣。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廬江)。轄境相當於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 江州義門陳氏,一個神奇的家族
    據記載,義門陳氏養了一百隻狗,吃飯時若有一隻沒到,其餘的狗都不會吃。當時的宋朝皇帝昭宗聽說後,十分驚奇,派人做了一百個米饃送往義門試驗。一百個米饃放在地上後,來了九十九隻狗,其中一隻含起一個米饃徑直向一間柴房走去,其他的狗原地不動。後來,人們發現柴房裡有隻拐了腿的狗,拐腿的狗拿到米饃後,其餘的九十九隻狗才一起分享米饃。
  • 從「百犬同槽」中看出義門陳氏家族對自身的禮節制度很是講究
    依據2019年的中國姓氏人口數量排行,陳姓人口依然佔據中國人口姓氏人口數量的第五名。在中華文化中的姓氏家族往往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歷史傳統文化,然而陳氏家族也有其傳奇的故事。
  • 中華姓氏陳姓家譜
    舜帝的後裔胡公滿的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史稱姚、虞、陳、胡、田為"媯汭五姓"。"媯汭",古水名,又作"溈汭"。陳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國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國人口超過7000多萬 ,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總規模超過9000萬。
  • 陳姓家譜文獻,陳氏宗親一起來!
    陳姓家譜文獻
  • 陳氏家譜大全 我姓陳,這是我陳氏家譜
    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細說百家姓之陳姓四、陳氏郡望潁川郡:秦時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潁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縣。
  • 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將落戶修文縣
    5月19日,位於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大屯村村委會會議室內,來自貴州多地的近百名陳氏宗親就如何建設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項目展開深入討論與交流,大家一致表示,對建設該項目充滿信心。陳姓由來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 陳姓的發源地、歷史遷移和現今分布
    (背景:唐朝末年,客家先民第二次大遷徙)6、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740餘人,到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20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到嘉祐七年(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贈「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五百年天下無雙。」一聯。宋朝裴愈題寫了「天下第一家」匾額,因此世人皆稱江州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
  • 陳姓的遷移和分布,你知道多少?
    (背景:唐朝末年,客家先民第二次大遷徙)6、宋初開寶年間,義門陳氏已發展到740餘人,到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20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到嘉祐七年(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贈「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五百年天下無雙。」一聯。宋朝裴愈題寫了「天下第一家」匾額,因此世人皆稱江州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
  • 陳姓如何得姓?——陳姓不簡單!
    陳姓始祖陳胡公據史書記載,舜帝是陳姓的血緣先祖,但帝舜並不姓陳。陳姓得姓於舜的後代、陳國的第一個國君胡公媯滿。陳姓,是直接得姓於古陳淮陽的中華大姓,它的演變是一部陳地先民生生不息的生命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生長史。
  • 中華陳氏世系
    對陳氏族人而言,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有張楚王陳勝公、有漢丞相陳平公、有潁川開基祖陳實公、有南朝陳國武帝陳霸先、有義門開基祖陳伯宣陳旺祖孫,有入閩「開漳聖王」陳政陳元光父子。 嗣後,有些陳氏族譜相因而襲用之,現代有些研究陳姓的學者,也以此為據編寫陳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