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國家勳章建議人選的人數有限吧,這次沒有提名國家勳章和國家人選榮譽稱號很是可惜。雖然沒有評上,但是李蘭娟院士為抗擊疫情所做出的的貢獻我們都會牢牢記住的。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在疫情期間率先提出封城措施,封城在疾控史上都是絕無少有的,但是李蘭娟院士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還是向中央提出武漢封城的措施。就連在2003年非典期間也沒有封城措施,李蘭娟院士敢於封城是冒著極大風險的,萬一疫情沒有那麼嚴重,院士的聲譽將會受到影響。但是李蘭娟院士還是選擇提出封城,因為疫情破不容緩,對此一些外國人士還指責中國封城沒有人權。
73歲的老院士,敢於身赴一線,這才是真正可以託付國運的大醫。這是李蘭娟院士繼2003年與非典、2013年與H7N9作搏鬥後,再一次出現疫情的第一線。
202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張伯禮在內的28人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李蘭娟院士呼籲:「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
這句話正道出當前社會的一些風氣,國家應該多加重視這些為國做出貢獻的人,為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這次評選還是名額太少,如果能有李蘭娟院士就再好不過了。即使沒有這些榮譽勳章,那些為抗擊疫情的所有人都值得我們記住,他們用貢獻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未來。
對於這些國士們來說,無論有沒有這份榮譽,當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去,勳章雖然數量少,但是每一個人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我們都不會忘記。
只能說李蘭娟院士沒有提名太可惜了,但是這些英雄值得我們尊敬,這才是我們應該樹立的榜樣,希望國家對他們多加重視,這才是祖國的未來,這才是青年人應該有的人生導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人用一生都在詮釋這些道理,無論有沒有勳章,但是在我們心中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值得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