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記上虞人民醫院兒科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上虞人民醫院兒科是一個有著35年歷史的科室。目前科室在編專職兒科醫師21人,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7名。主要承擔兒科病區、兒科門急診、新生兒監護室、母嬰同室、豐惠分院的兒科工作。科室發展勢頭迅猛,新生兒診治水平日益提高,每月2次浙江省兒童醫院新生兒專家來院查房、講座並指導工作。兒科向亞專科發展,目前已開設小兒呼吸門診、小兒內分泌門診、小兒神經內科門診、小兒腎內科門診。

為新生兒保駕護航

小嬰兒呱呱墜地,向來被認為是一個家庭中的大喜事。然而,喜事也會遭遇「急轉彎」,那就是新生兒患病。而上虞人民醫院新生兒團隊常年都要跟新生患兒打交道。他們視每一個孩子如己出,孩子笑了,他們的臉上會綻放笑容;孩子哭了,他們會感到揪心。他們無微不至地呵護著含苞待放的花蕾,以高超的醫術,為每個家庭奏響希望之歌。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在兒科住院的新生兒多達六七百人次,他們大部分患新生兒黃疸、新生兒敗血症、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疾病。其中在小早產兒的救治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今年以來,兒科新生兒團隊已經成功救治小早產兒20餘例,其中最小胎齡31+4周,最低體重1450g。

令兒科主任顧金愛印象深刻的是,今年5月份,一名懷孕32周的女士因羊水早破而提前入院,腹中幼小的生命不得不提前降生。體重只有2斤多的孩子心跳微弱,沒有自主呼吸,早早守在產房裡的新生兒團隊立刻展開了搶救,幾分鐘後患兒的心率逐漸恢復了正常。但由於孩子屬於早產兒,各臟器功能發育不健全,後期還需要面臨呼吸關、餵養關、感染關等多道生死關的挑戰。

為了挽救脆弱的小生命,新生兒團隊的醫護人員日夜輪班值守,時時監測生命體徵,調整呼吸機參數,一刻不敢懈怠。從3ml開始的微量餵養,到6ml,8ml,10ml……每天輕微地調整奶量,經過20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小傢伙的體重比之前重了一斤,各項生命體徵也趨於平穩。

就在大家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小傢伙突然出現氧飽和度下降、腹脹等。經排查,考慮新生兒NEC,即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這對科室所有醫護人員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他們的心都揪在了一起,難道說前面20個日夜的辛苦全都化為了泡影?

在這關鍵時刻,醫護人員並沒有退縮,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身上承載了一個家庭的希望。於是一邊安慰患兒家屬,一邊調整治療方案,決定再次讓患兒禁食。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3天後,患兒的情況得到了好轉,這給了醫護人員極大的信心。他們又開始了3ml、6ml、8ml……的新一輪餵養。

最終經過1個月的精心治療,小傢伙順利停掉氧氣,可以自己進食母乳,體重也長到了4斤。寶寶出院那天,患兒母親抑制不住眼淚,對全體醫護人員連連致謝。

每年,新生兒團隊都會收到無數個家庭送來的錦旗,一面錦旗背後就隱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但對新生兒團隊來說,他們早已將錦旗化作心中沉甸甸的責任。

為患兒化身「超人」

「孩子發燒幾天了?吃過哪些藥?」兒科醫生夏琪一邊仔細檢查患兒的喉嚨,一邊點著滑鼠,時不時地在鍵盤飛快敲字。上午9點半多,她已經接診了10名患兒了。

對她來講,這實在是稀鬆平常的一天。一般而言,上兒科一天要接診五六百名患兒,基本上一位醫生一天下來要看七八十人左右。病人一個接著一個,他們幾乎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遇到流感季就更加不必多說。門診量陡增至七八百甚至上千名,無論是走廊還是霧化室、就診室幾乎裡三層外三層,前來就診的兒童及家長,臉上無不顯露出焦急和疲憊。

面對急劇上升的就診量,兒科醫生和護士都化身為「超人」,連上廁所都需要小跑。「基本上全科室都在加班加點,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顧金愛介紹,醫院也採取了不少措施來緩解這一緊張局面, 比如增派人手,安排有經驗的高年資專家坐診夜門診,一方面分擔夜間急診患兒的就診壓力,同時幫助解決夜間疑難雜症,為白天沒有時間就診的患兒提供專業的診斷。

「忙」幾乎是兒科醫生的常態,哪怕是在節假日裡,甚至是中秋節、春節等萬家團聚的節日裡,他們經常是舍小家,顧大家,一有緊急情況就立馬趕到醫院。

「辛苦我們倒還能克服,最怕遇到不理解的大人。」醫生坦言,由於兒童大多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病痛,所以兒科又有「啞科」之稱。相較於其他科室,兒科是更加考驗醫生心理素養,因為醫生不僅要治好患兒的病,還要顧及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感受。怎麼和他們打交道,是一門學問。

「小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但凡有個頭疼腦熱家長就緊張得不行,我們同樣身為父母,這種心情很能理解。」顧金愛說,上虞人民醫院兒科住院部接診的以肺炎患兒居多,疾病痊癒需要有個過程,但有些家長心裡就特別著急,兩三天沒什麼起色就要找醫生「理論」了,這種時候,醫護人員只能耐心解釋,不厭其煩地解答,緩解家長的緊張情緒。

打造學習型團隊

每天早上8點左右,兒科住院部裡都會發生一次「思維碰撞」。當班醫護人員就前一天碰到的病例進行分析討論,並對今天的著重點進行講解。

這是兒科團隊打造學習型團隊的一個縮影。眾所周知,兒科是個「大雜燴」,雖然兒科疾病最常見的體表特徵就是發熱、咳嗽、拉肚子,但這些症狀背後的病因卻很複雜,涉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

近年來,隨著兒科向亞專科發展,醫院設立了小兒呼吸門診、小兒內分泌門診、小兒神經內科門診、小兒腎內科門診,這些門診的設立,在極大方便患兒就診的同時,也對兒科所有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活到老,學到老」是兒科所有醫護人員的的人生信條。在這支40餘人的團隊裡,無論是50餘歲的專家,還是剛剛畢業不久的新人,學習,都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彙。不管多忙,他們都會見縫插針地抽出時間閱讀專業書籍,了解兒科專業的新動態,完善充實自己。

除了互相學,還開展自學、傳幫帶學、向先進學、去院外學,全方位吸收最前沿的兒科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提高診療水平。

受益於這種積極學習的態度,兒科團隊的凝聚力和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近年來獲得省級科研1項,每年承辦市級繼教班1-2次,每年赴學校進行生長發育流行病學調查,科室成員在各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共十餘篇。

厚德精醫,博愛惠民。兒科團隊在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更沒有一刻忘記身上的社會責任,每年,他們都會定期開展診療下鄉、健康教育進家庭、愛心家訪等志願活動,利用節假日看望慰問福利院的孩子,為他們送上愛心禮物,把愛撒向醫院外的廣闊天地。

相關焦點

  •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精英「戰隊」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助產師、醫護人員用努力和汗水雙手託起孩子,像一輪初陽緩緩升起……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醫護人員需要怎樣的付出!這支優秀的戰隊,憑藉精湛的醫術以及嚴謹的職業態度,不分晝夜、暖心守護,用愛託起了明天的「太陽」……疫情面前彰顯勇氣和擔當1月29日上午,新冠疫情正在肆虐
  •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精英「戰隊」用愛託起明天的...
    產科專家王萍主任和孕媽面對面進行產科團隊籤約嬰兒呱呱墜地,當第一聲清亮的啼哭響徹產房時,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產科助產師、醫護人員用努力和汗水雙手託起孩子,像一輪初陽緩緩升起……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醫護人員需要怎樣的付出
  • 為「手掌寶寶」託起生命暖巢——上虞幼保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710克...
    6月17日,在紹興市上虞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特別築就的「鳥巢」裡,入院時體重僅僅只有710克的極早早產兒,在這裡度過了他入院後的第74天。他的體重已經達到2050克,相當於36周新生兒正常的體重。所有的生命體徵指標顯示:正常。
  • 如皋市下原幼兒園全面打造高質量品牌: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下原鎮下原幼兒園全面打造高質量品牌側記這裡是一方自由的天地,心靈的花兒在這裡綻放,快樂的果實在這裡創造。這裡是一片愛的海洋,夢想在這裡放飛,希望在這裡起航。在下原鎮下原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用愛心、細心、耐心,託起了明天的太陽……依法治園、質量強園、特色立園、科研興園的辦園目標,課程回歸自然、教育崇尚和諧的辦園理念,一切為了孩子、構建和諧樂園的辦園宗旨,為下原鎮下原幼兒園全面打造高質量品牌鑄就根基。
  • 「託起明天的太陽」紅紐扣尋根之旅——溫州站
    (原標題:「託起明天的太陽」紅紐扣尋根之旅——溫州站)
  • 黔東南州「優秀教師」劉華群: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不變的是,用愛與責任,幫助孩子撐起一片美好的藍天。2019年11月12日,這天對於劉華群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班上不太愛說話的學生張錄森又一次曠課,家長也沒有請假,劉華群打了幾次電話沒人接,急得請了其他班老師代課,大雨天匆忙趕到了張錄森家裡。到達張錄森家裡後,劉華群知道了學生曠課是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奶奶。經過一番詢問得知,張錄森的爸爸離家多年,至今杳無音信,媽媽也離他而去,只有祖孫倆相依為命。
  • 做默默無聞人 幹潤物無聲事——記上虞人民醫院護理部「健康8+1...
    在上虞人民醫院,有一支695名護理人員組成的團隊,她們以做默默無聞人,幹潤物無聲事的姿態,甘於奉獻,以片片素白築成了虞醫的一道靚麗風景。今年4月,上虞第二人民醫院、上虞婦幼保健院、豐惠分院等15家單位組成上虞人民醫院醫共體,「健康8+1團隊」迅速開展護理質量對接,通過前期的摸底調查,組織質控培訓,針對突出問題集中進行同質化管理,在做好搶救單元規範化管理的同時,積極舉辦急救五項技能培訓。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護理部成功創建為第二批上虞區醫學重點學科。
  • 用紅色文化託起「明天的太陽」
    近年來,陝西延安將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融入立德樹人實踐,提出「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紅色教育理念,創新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8月7日中國文明網)未成年人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毋庸置疑,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錘鍊凝結而成的紅色精神、紅色文化,是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特殊養分」。革命戰爭時期,在極其艱苦的環境和異常殘酷的鬥爭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不懼生死、不畏艱險,克服了千難萬險,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其最為重要的還是得益於在革命鬥爭中形成的紅色文化。
  • 「讓愛飛翔·託起明天的太陽」公益活動走進金橋小學
    幸福萬盛客戶端-萬盛新聞網5月27日11時訊(通訊員何明亮)近日,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舉辦的「讓愛飛翔·託起明天的太陽」公益活動走進金橋小學。活動中,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的愛心叔叔阿姨們為十名特困兒童捐獻了書包,為全體同學送上了愛心書籍、愛心文具和愛心洋娃娃等小禮物,總監魏嫻勉勵大家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 龍山縣興隆學校吳豔豔:用激情燃燒課堂 讓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她,吳豔豔,龍山縣興隆學校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在平平常常的教育教學中,用她的激情燃燒著不平常的課堂,在堅守和奉獻中,託起了教育明天的太陽。&34;她時時處處注重自己的言行,時刻做學生和同事的表帥,力爭成為一名大傢伙公認的合格而優秀的人民教師。:愛生是她的秘訣,勤奮是她的信條。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她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著&34;的教風,三尺講臺是她耕耘的熱土,更是她不斷驗證自我、實踐自我、超越自我的廣闊天地。
  • 堅守初心 託起明天的太陽
    校長文飛翔主持會議並作《乘勢而上 破浪前行》主題講話,激勵大家勇擔育人使命,堅守教育初心「託起明天的太陽」。會議宣傳學習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強調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
  • ...記「上虞名醫」稱號獲得者、上虞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季烈峰
    今年75歲的四川張大爺怎麼都沒想到,一次來虞手術,讓他順利丟掉了用了50多年的拐杖。年輕時因為一次髖關節骨折,導致他的一條腿一下短了7公分,不僅走路不便,還越來越疼。上虞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季烈峰專門為其設計個性化手術方案,成功實施髖關節置換術,並通過人工關節假體植入糾正了下肢短縮畸形。如今,老人不僅可正常走路,困擾多年的疼痛也消失了。用一臺骨科手術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季烈峰說,這是他當醫生所擁有的最直觀最真實的獲得感。也是這樣的獲得感,成為他一路向前,帶領骨科團隊一起追逐新技術挑戰新高度的不竭動力。
  • 饒陽陽光志願者協會 為貧困生託起明天的太陽
    共青團饒陽縣委、饒陽縣陽光志願者協會共同發起了「託起明天的太陽」為貧困學子圓夢行動,為有夢想的孩子安上騰飛的翅膀,幫家庭貧困的學子走進大學校門。8月29日上午,協會30多名志願者,在會長邵雨薇的帶領下,兵分三路,對9名貧困大學生、1名貧困高中生進行資助,將46000元愛心善款送到了他們手裡,幫孩子圓了讀書夢。
  • 上虞人民醫院召開科主任述職大會
    2019-01-17 11: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蔣立明 見習記者 沈嘉玲1月16日,上虞人民醫院召開2018年度科主任述職大會,區衛計局局長龔開洋、副書記陳華忠、副局長周麗、醫院班子成員等領導出席大會。
  • 「託起明天的太陽——郭孟祥、魏安雙人書畫展」即將開展
    時間:2015年1月2日——18日 地點:北京藝術博物館  「託起明天的太陽——郭孟祥、魏安雙人書畫展」將於2015年1月2日至18日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  「託起明天的太陽——郭孟祥、魏安雙人書畫展」由北京藝術博物館主辦,沃德財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歡迎美術界批評家和理論家,以及書畫收藏投資愛好者蒞臨現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 劉云:用愛託起明天的太陽
    用愛澆灌,綻放「教育之花」教學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對3至6周歲小朋友們,需要的是愛心和耐心。劉雲常說:「漫漫幼教路,『愛』字常相隨。」只有內心對小朋友充滿愛,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劉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課間將小朋友帶到辦公室和他談心。「其實你是想和其他小朋友做朋友對不對?只是表達方式不對,應該握握手,互相抱抱。」小雨重重地點了點頭。在劉雲耐心的陪伴下,小雨逐漸適應了校園生活,和其他夥伴玩在了一起。「我們學校有不少幼兒是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的子女,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照顧不夠,他們平時在班上沉默寡言,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樣活潑開朗。」
  • 上黨區王麗芳用愛和責任託起「明天的太陽」
    她身有殘疾,卻把教育重任扛在肩上,用愛和堅強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從教二十餘年,她以一名基層人民教師的堅強信念,讓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鄉村。她就是2019年長治第三屆「最美教師提名獎」候選人王麗芳。王麗芳說:「我的原則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好好用在教學上。我是一名殘疾人,國家把我培養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只能回報社會,只能把自己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教學20餘年,病魔是她最大的敵人。
  • 守護天使的天使——記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梅笑寒
    她就是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婦兒科主任梅笑寒。 忙碌:源於熱愛 「當兒科醫生很累,秋冬季最忙的時候一天可以接診上百名兒童,有時候忙得都顧不上吃飯,喝水。」 梅笑寒說這是很多兒科醫生工作的真實寫照。
  • 大醫精誠護「腸」路 砥柱中流守「胃」者——記上虞人民醫院消化...
    這裡就是承生命重託、鑄醫者仁心的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奮鬥的強鐵人:「連軸工作20個小時,忙如戰場」不下二十餘次,他都是到上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做食道擴張。附近沒有醫院肯為他這種高齡高風險的患者做治療手術,為感謝醫生精湛的醫術及優質的服務,他特意每月訂購鮮花送來科室。
  • 從愛心出發——託起明天的小太陽
    河北省武安市人民檢察院「檢愛工程」掠影  「你們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自從有了偉人這句名言,在祖國的大地上,凡關乎學校建設、教育的事業便被稱作「希望工程」,青少年則從此有了「早晨的太陽」那樣光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