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第一學歷非211,交大博士入職網易被拒,第一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

2021-02-06 小灶能力派

本文作者:靠譜的小灶君

全文共2387字,預計閱讀8分鐘

當你還在猶豫要不要投簡歷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拿到年薪兩百萬的offer了!前幾天,「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爆了網絡!其中,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張霽拿到了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201萬元。華為公司「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是非常嚴格的,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的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這些環節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誤,都有可能面試失敗。當這件事在網絡上發酵的時候,有的人羨慕,有的人檸檬。在某匿名社交網站上,一名學習算法的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職被拒。由此也引出了一個困擾了很多人的問題: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

「第一學歷」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特有產物,計劃經濟背景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所以稱之為第一學歷。有些用人單位喜歡在招聘條件中有一項共同的要求:第一學歷為211/985院校全日制本科。
小灶君曾經採訪過京東某資深HR,他透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HR首要優先選擇的是本科學歷為985、211及QS前200的學生。一方面因為一直保持優秀,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企業招聘也希望能最大概率地保證投入產出比,所以HR一般情況下都會優先招聘本碩學歷都是名校的學生。另一方面,好的公司,每年收到的簡歷數以萬計,數據實在太龐大了,但實際上最後招聘的人數是比較有限的,所以一般會先進行電子化的篩選。按照初步設定的標準劃分出目標群體,以後再從中挑選。小灶君不想灌雞湯,也不想潑冷水,而是想從一個更加客觀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首先針對不同的崗位/公司,學歷要求是不同的。就好像金融、諮詢對學歷要求很嚴格,但是四大、網際網路就更寬鬆一點。管培生崗位更需要高學歷人才,但是職能類和業務運營類要求就不那麼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其次招聘是多因素的,很多在專業領域內很強的非名校學生也會受到青睞,很多學歷相對沒有那麼優秀的學生,在到達崗位後對企業為企業帶來的正面效益,並不輸於名校畢業的學生,甚至「更接地氣」,反而更容易獲得認可。關注小灶的小夥伴中,也有不少畢業於雙非院校,但是仍然嘗試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小灶學徒|Hunter

非 211 財經院校金融本科應屆生,無過人成績,無過人實習。去年秋招時,從開始求職,就做足了準備。網申到筆試再到面試,每一環節都不斷總結經驗。主要投遞了四大,申的都是審計,做了四家筆試,收到三家面試,最後成功入職PwC。

 

小灶學徒|黃同學

一名雙非學校的大三學生,投了幾十封郵件基本都石沉大海。即使偶爾很幸運的接到了HR 電話,也會在面試中慘敗,但是她憑自己對諮詢行業的熱愛,早做準備,不斷地通過實習豐富自己,最後成功入職心儀的諮詢公司。

其實求職也像是高考填志願一樣,優秀的你已經給出自己的答卷,成績已經擺在眼前,那麼現在的問題更多的還是要聚焦在你本身:現在我拿到這個成績,我能夠報考什麼樣的企業?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讓自己儘可能地在已有的條件上往更好的方向去前進。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為了超越985/211,而是為了達到屬於自己的高峰,不讓自己失望。因為總會有人比你更加優秀,不要去攀比;也總會有人條件不如你,也不要去歧視。別人的優劣都與你無關,放寬心態,多關注自我的提升。

有的人可能會問:第一學歷這麼重要,那我讀研讀博還有用嗎?
我覺得,讀研/博有沒有用,取決於你是否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研/博。
小灶君曾經看過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在校招季,最先拿到工作的人,大多是很早決定好自己要從事什麼的人。就像華為天才少年張霽,從剛進學校,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並且制定了自己大學四年的規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確定了路徑,剩下的就是一點點往前走。而很多人進入大學渾渾噩噩,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完全沒有做過嘗試,等到秋招的時候,才急急忙忙,臨時抱佛腳。什麼行業和崗位都隨便投,每次收到面試和筆試通知,就要急急忙忙重新準備。而且,不明確自己職業方向的人,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個方面,也不知道如何做針對性的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輕易去深造,可能收穫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讀研的確能夠讓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有新的開始,但是不要為了讀研而讀研,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想成為張霽,我覺得你更應該學習他的職業規劃,從大一就做好規劃,認真為未來做準備,而不是僅僅看到博士。

最後小灶君想說,學歷的確會限制你的很多選擇,這是客觀因素,但是在失望傷心過後,人還是得繼續前進。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如何走接下來的路。

1、「去年秋招能迅速拿到理想offer,跟我清晰的職業規劃有很大關係」

2、備戰華為春招:雙非院校學生是如何逆襲華為,拿到運營經理Offer的

風裡雨裡,小灶君在這裡等你喲~

【小灶能力派】是面向大學生與職場新人的職業教育品牌,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職業人才。我們通過國際領先的教育模式,優質的項目實戰,以及與企業在職業教育內容和人才輸送方面的深度合作,助力青年人的職業成功。

相關焦點

  • 第一學歷重要嗎?上海交大博士面試網易被拒,只因第一學歷非211
    第一學歷重要嗎?不少網友始終懷有這樣的疑問。在我們真實的求學過程中,由於高考發揮失常或者當初沒有認真學,導致第一學歷並不理想,於是想通過跨校考研的方式,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攻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讓自己的最高學歷有名校支撐。
  •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職被拒,第一學歷這麼重要嗎?
    一個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在求職時竟然因為第一學歷問題而受歧視,不得不讓人感嘆學歷的重要。看來英雄也要看出身,名校的第一學歷就是一個敲門磚,給自己的前路帶來很大的便利。一、什麼是第一學歷?一個人高中畢業,根據你的考試成績可能會錄取到985、211大學,也可能錄取到一個高職高專的大專院校。那麼很顯然他們在高中時的學習成績相差甚遠,前者可能分數在600分以上,後者可能只有300分。那麼很顯然,從學習能力、智力水平、自制力等方面兩人是有很大差距的。也許有人不服氣,說有人因為不努力或是玩遊戲給耽誤了,這就是你跟別人的差距,沒有自律能力,自制力不強呀。
  • 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因第一學歷不是985,網友:博士白讀了?
    而在這樣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在求職的時候,招聘方也開始注重其應聘方的學歷,從是否是博士這類,到你的第一學歷是什麼,是985、211還是本科。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只因第一學歷不是985,網友:博士白讀了?說起第一學歷,肯定還有一些人有點疑惑。
  • 985博士求職被拒,因為本科不是211,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很多知名企業更是對學歷要求變高。經常會聽到一些新聞,一些重點大學的碩士或者博士,因為第一學歷被拒絕。就比如最近就有一位985名校博士,他已經參加工作三年,辭職後想要招新的工作,卻遭遇了一次打擊。一家知名的公司聯繫到他,當問到第一學歷的時候,因為本科不是211,就委婉拒絕了他。
  • 上海交大博士2月求職無果,因本科非211被拒,學歷真這麼重要嗎?
    一名學習算法的上海交大博士,工作三年後辭職,本來自信能很快找到工作,可是兩個月過去了,杳無音訊。也有獵頭想幫他,但一聽說第一學歷不是985,也只好說「抱歉」,公司對學歷有要求,只能讓他再等其他機會。有網友說,交大博士的可比那些本科211,部分985牛逼多了。不認最高學歷?估計是沒投對部門吧。
  • 上海交大博士被刷?第一學歷的重要,很多人不知道
    而在這樣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在求職的時候,招聘方也開始注重其應聘方的學歷,從是否是博士這類,到你的第一學歷是什麼,是985、211還是本科。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只因第一學歷不是985,網友:博士白讀了?說起第一學歷,肯定還有一些人有點疑惑。
  • 都是本科學歷惹事,上海交大博士求職遭拒,第一學歷真那麼重要?
    不僅僅是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要受到本科就讀高校知名程度的影響,就算是讀了碩士、博士,而且還是985的碩、博畢業生,因為本科學歷而影響求職的也不在少數。上海交通大學一位畢業的博士生就遭遇了這樣的求職苦惱,因為他的本科高校連211也不是。這是一位學法的博士,有過3年的工作經驗。
  • 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你知道學歷對職場人有多重要嗎?
    >一技之長比學歷更重要……現實職場真的是這樣的嗎?不過,老王認為,如果你要相信這個,或你認真,你就輸了,你的職業發展不好,也很難掙到高薪,或你想進入心儀的公司,你99.99%的被拒。這都是學歷惹的禍。學歷真的不重要嗎?假的。學歷不重要是最荒謬的謊言!大家都知道,這幾年算法博士是非常吃香的,只要有人跳槽,立馬就有企業願意開高薪、「不惜一切代價」挖走。
  • 第一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華為天才少年張霽給出了答案
    近幾年社會上熱議著一句話:「對不起,我們只招收211、985的學生」。甚至有些企業、單位直接要求說本科學歷是985、211的才要,研究生是985的都沒有資格投簡歷,網申都過不了。雖然2020高考改革不再劃分一二本線,但社會對學歷的分檔線還在。每年高考志願填報時,甚至很多學生寧願選個冷門專業也要走個好學校,人們對第一學歷越來越在意。但是第一學歷真的那麼重要,考研讀博的道路沒用嗎?最近幾天華為天才少年張霽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小編從他身上找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 考研到985讀碩士博士,能彌補第一學歷是普通本科的「黑歷史」嗎
    這樣無情的拒絕,可以說是相當不給交大博士留情面了。有人說:這企業要逆天啊,連上海交大的博士都看不上。還有人說:高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真實能力,高考沒考到名校,後面考上碩士博士也白搭。那麼,企業在招聘時,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追求985、211高校的本科學歷呢?
  •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被稱為第一學歷嗎?
    但事實上教育部並沒有對第一學歷做出明確的規定,這裡提醒各位非全圈友參加工作後取得的在職學歷,無論是脫產、半脫產,或者在職培訓等方式,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強調一個「全日制」,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不能當做第一學歷的,只能作為最高學歷。第一學歷基本上就時算至你高考考上院校。高考不行,連呼吸都是錯的,這句簡直是時代語錄了!是不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呢!
  • 第一學歷歧視下,我第一學歷太爛,去考研讀博還有意義嗎?
    求職時,學歷被查三代並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比如這位博士畢業生的故事:沒錯,這位同學努力過了,經過努力獲得了相應的學識,但他沒有想到,有時候努力後也不一定會改變自己第一學歷的烙印,難道真的是一考定終身?媒體曾經報導過有碩博畢業生的最高學歷符合應聘條件,但因第一學歷就在資格審查被刷掉的案例。某年畢業季,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的王同學本科畢業於普通本科高校,因為「我們要求第一學歷為『211 工程』高校的」不符合招聘單位的要求,沒能獲得事業單位招考資格。
  • 為什麼有人說985,211第一學歷那麼重要,還要考研呢
    的研究生學歷更為重要,更有市場,更有前景。二、如果想表達非985,211畢業的本科生,如果是在985,211院校讀研究生,則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這就是目前以訛傳訛的第一學歷現象,就是非985,211本科畢業的即使985,211研究生畢業,在人才市場上也沒有985,211畢業的本科生更受歡迎。
  • 學術期刊因投稿者非雙一流高校作者而拒稿引熱議!算學歷歧視嗎?
    這算是對非「雙一流」的歧視嗎?但更多的人則表示,這樣的現象在投稿時,可以算是常態.....但是回頭一想,這樣的常態真的合理嗎?固然,期刊方也會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因為版面資源有限,投稿積壓太多。編輯部人手不夠,用出身來進行篩選可能是一種比較方便高效的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減少自身工作量。
  • 「第一學歷」這麼重要?985碩士遭單位拒絕,僅因第一學歷是雙非
    但是,現實中卻總是會有一些企業拒絕985碩士畢業的應聘者,原因竟然是因為第一學歷是雙非院校畢業的,尤其本科是普二本、三本畢業的學生,被拒絕的概率會更大一些。985的碩士真的不吃香嗎?第一學歷有多重要你知道嗎?
  • 985博士因本科雙非求職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學歷歧視?
    後來,這位博士又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才算「洗白」自己。 他的遭遇不是個例,很多博士求職時都被「倒查三代」,這種現象在重點大學尤其普遍。我有一個朋友在安徽合肥某211工科大學工作,他告訴我他們學校以前招聘博士要求本科211以上,現在則要求本科必須是985或有留學經歷。 那麼這些高校為何總愛刷掉出身不好的博士呢?
  • 第一學歷是什麼?為什麼第一學歷這麼重要?
    3、參加高考,考上全日制本科並畢業,又接著考上碩士、博士並畢業,這類同學第一學歷就是本科,最高學歷為研究生、博士。不僅是學校還是公務員招錄,還是企業招聘,社會上似乎已經形成了對「第一學歷」做要求的共識。不管這種要求是出於確實需要還是跟風要求,已經成為普遍共識。由此可見,在社會上對「第一學歷」沒有發生改變前,「第一學歷」的作用就相當於「敲門磚」,沒有這個「第一學歷」恐怕連入職的門檻都沒有,更別說後面的職業發展。
  • 985博士因本科雙非求職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學歷歧視?
    上個月,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吉林省的一位985博士到一所高校應聘時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原本二級學院已經同意錄用他,但材料上報到學校時,被人事處以本科雙非為由拒絕錄用。後來,這位博士又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才算&34;自己。他的遭遇不是個例,很多博士求職時都被&34;,這種現象在重點大學尤其普遍。
  • 985博士因本科雙非求職被拒:遭遇第一學歷歧視,我們能做點啥?
    來源:LinkedIn領英周末,有個讀者給我留言:「求職時因為本科雙非被拒,第一學歷有這麼重要嗎?」這位讀者是某重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本來以為能夠比較順利的就業,他也去不少單位面試過。但是得知他的第一學歷為雙非院校時,用人單位委婉地拒絕了他。
  • 大學生學歷真相:非985、211真的沒前途了嗎?
    能達到985和211的人數就更少了,今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874萬,211畢業生佔比3.11%,985畢業生佔比只有1.66%。985、211畢業生佔比總結一下,站在鄙視鏈頂端的985和211以及研究生少之又少,非985、211的雙非大學生甚至沒有本科學歷的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數。為什麼說「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