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時常有,今年特別多!近日關於「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當小編開始感嘆現在小孩兒已經這麼厲害的時候,事實又讓我徹徹底底地上了一課!
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涉事小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他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聲明全文如下↓
網友評論:
父親的道歉再一次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調侃怪不得孩子能獲獎,原來有一個研究院的父親!可是為什麼研究院的父親,卻讓一個才上小學的孩子,就背負了這麼大的輿論壓力呢?
也有網友指出,為什麼把這個論文評為一等獎之後,又來說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呢?當初評獎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看出來?可見比賽的評獎環節也出現了問題。
無獨有偶,小學生癌症論文引發了大眾對競賽的質疑浪潮,網友扒出了,曾連續三次獲得青創獎的學生與西南大學的一位院長是父子關係,獲獎作品也與院長的論文有一定的相似性,至今事件仍在調查中,但不得不說這個競賽獎項的公信力已經有了嚴重下降!
針對這些事件,教育部迅速發聲↓↓↓
為規範個別競賽在組織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範競賽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
各競賽主辦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性進行覆核。要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
《通知》明確——
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地要繼續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要繼續對本地區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範,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
《通知》強調——
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審核通過的競賽的管理,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或者經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並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各省(區、市)要加強對在省域內落地的全國性競賽的管理,同時加強對省級競賽的管理。各地各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決禁止違背學術誠信要求的行為。要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掌握全國和本省份競賽名單,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名單外的違規競賽活動,發現線索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共同維護良好秩序。
我們怎能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一個孩子?
那些訓練、「馴化」他們的推手,才更應被推到前臺,接受輿論的評判!
——媒體人:與歸
我們當然明白在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的事件背後,幫助寫論文並且訓練他們的家長才更應該出來接受輿論的批評!我們了解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希望孩子能夠更聰明,希望他能得到更多人的稱讚。
可如今的結果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嗎?作為一個有更高學識的父母不是更應該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知識,激發對科研的興趣?而不是如今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過度地幹預孩子,把競賽當做博名利的手段!
小編覺得,競賽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真的有興趣,並且擅長這些,參加競賽是一個不錯的鍛鍊,同時也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如果只是為了競賽去競賽,正常的學習任務都沒辦法完成的話,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以下是官方公布的競賽名單,想要報名參加的同學和家長,可以收藏起來,放心報名哦~
2020-2021中小學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
來源:天星教育尊重一切形式的版權,文章內容綜合整理自: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南方都市報,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