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想讓孩子參賽來看這些

2020-08-24 天星教育


神童時常有,今年特別多!近日關於「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獲獎」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當小編開始感嘆現在小孩兒已經這麼厲害的時候,事實又讓我徹徹底底地上了一課!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獎項被取消


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涉事小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在此,我鄭重道歉」。他承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同時,他向大賽組委會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項目獎項的處理意見。聲明全文如下↓


網友評論:


父親的道歉再一次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調侃怪不得孩子能獲獎,原來有一個研究院的父親!可是為什麼研究院的父親,卻讓一個才上小學的孩子,就背負了這麼大的輿論壓力呢?


也有網友指出,為什麼把這個論文評為一等獎之後,又來說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呢?當初評獎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看出來?可見比賽的評獎環節也出現了問題。


無獨有偶,小學生癌症論文引發了大眾對競賽的質疑浪潮,網友扒出了,曾連續三次獲得青創獎的學生與西南大學的一位院長是父子關係,獲獎作品也與院長的論文有一定的相似性,至今事件仍在調查中,但不得不說這個競賽獎項的公信力已經有了嚴重下降!


針對這些事件,教育部迅速發聲↓↓↓


教育部發布競賽管理通知


為規範個別競賽在組織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範競賽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


各競賽主辦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性進行覆核。要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


《通知》明確——


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地要繼續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要繼續對本地區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範,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


《通知》強調——


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審核通過的競賽的管理,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或者經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並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各省(區、市)要加強對在省域內落地的全國性競賽的管理,同時加強對省級競賽的管理。各地各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決禁止違背學術誠信要求的行為。要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掌握全國和本省份競賽名單,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名單外的違規競賽活動,發現線索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共同維護良好秩序。


別用自己的野心綁架孩子


我們怎能將批評的矛頭對準一個孩子?

那些訓練、「馴化」他們的推手,才更應被推到前臺,接受輿論的評判!

——媒體人:與歸

我們當然明白在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的事件背後,幫助寫論文並且訓練他們的家長才更應該出來接受輿論的批評!我們了解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希望孩子能夠更聰明,希望他能得到更多人的稱讚。


可如今的結果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嗎?作為一個有更高學識的父母不是更應該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知識,激發對科研的興趣?而不是如今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過度地幹預孩子,把競賽當做博名利的手段!


收藏!中小學競賽白名單


小編覺得,競賽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真的有興趣,並且擅長這些,參加競賽是一個不錯的鍛鍊,同時也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如果只是為了競賽去競賽,正常的學習任務都沒辦法完成的話,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以下是官方公布的競賽名單,想要報名參加的同學和家長,可以收藏起來,放心報名哦~

2020-2021中小學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

來源:天星教育尊重一切形式的版權,文章內容綜合整理自: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南方都市報,新浪微博等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實驗之前連基因都不知道為何物,卻能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以上級別的項目,並撰寫出一篇含有大量英文專業術語和專業圖表分析過程的論文,實在有些天方夜譚。畢竟任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六年級小學生能在短短數天從生物學小白,變成生物學大師。而孩子父親中科院研究員的身份,更是為其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需要調查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據悉,該小學生父母所在單位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作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當絕大多數小學生還在看動畫片或參加才藝培訓班時,卻有小學生竟能「研究癌症獲獎」。都是小學生,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網「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過度參與編撰過程 服從大賽組委會處理意見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網友質疑,引發熱議。7月15日,該獲獎小學生陳某某家長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對該事件來龍去脈給與說明回覆: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本人針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情況作出如下說明:1.
  • 孩子研究癌症獲獎?如果小學生能產出科研成果,還要科學家做什麼
    孩子研究癌症獲獎? 不久前,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且獲得大獎。
  • 惹不起的小學生,拼不起的爹!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獎引質疑
    先是6月29日曹雪濤、董晨兩位院士被質疑論文造假,再是7月3日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最新的瓜則是7月12日,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突變獲得全國性大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科研水平,遠超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拼爹的時代,寒門子弟還有出路嗎?
    鬧得沸沸揚揚的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終於慢慢有些頭緒了。當事人父親陳勇彬道歉。我想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對其他的參賽者公平嗎?有多少人看到這個信息,會頓時對未來充滿焦慮,尤其是那些寒門子弟,沒有優秀的爹媽,他們會怎麼想?當然,怎麼想不重要,而是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他們處在這種拼爹的時候,該如何突圍?他們還有出路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少女一天作詩2000首,過早地包裝孩子好嗎?
    大家的小學生時光是怎麼度過的呢?是抱著漫畫書看得不亦樂乎,還是在沙場上玩沙子?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刷新了大家對小學生的認知。這位小學生,因為研究癌症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他的參賽作品,表現出來的科研水平,與研究生相比也毫不遜色。大家不禁質疑,真的有這樣的神童嗎?
  • 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與「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二是,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與23歲小夥餓死家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何要連在一起呢?我們先來聊聊,23歲小夥餓死家中這是否是真事?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引發社會關注。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他獲獎論文有沒有問題?
    今天,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其父親承認過度參與材料編撰
    來源標題: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近日,雲南昆明的一名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得全國獎項,湖北武漢的兩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接連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 「神童」的跌落: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始末
    7月13日,昆明一小學生陳某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因研究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迅速在網上傳播,刷爆朋友圈,也因此引起了網友的質疑。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15日,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發表公開道歉,隨後該小學生所獲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從神童到走下神壇,只用了三天的時間,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奇蹟。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神童光環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實驗之前連基因都不知道為何物,卻能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碩士研究生以上級別的項目,並撰寫出一篇含有大量英文專業術語和專業圖表分析過程的論文,實在有些天方夜譚。畢竟任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六年級小學生能在短短數天從生物學小白,變成生物學大師。而孩子父親中科院研究員的身份,更是為其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靠的是拼爹,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自己努力
    最近屢屢能看到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消息傳來,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有兩名小學生憑藉《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獲得小學組三等獎,兩名參賽學生當時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
  • 小學生研究癌症腫瘤獲獎,是天才還是嫁接,應賽教育的利弊
    六年級孩子對基因與癌症發病機制研究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又出新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學生超越能力的研究論文,引發社會關注。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收回獎牌和證書。
  • 小學生論文獲獎,無比精緻的馬屁股
    最近,昆明盤龍小學的6年級小學生陳靈石很火,他因一篇研究癌症的論文,接連斬獲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道理很簡單,窮人的想像力是有限的,你就是讓他們放開膽子扯,也扯不出小學生研究基因、癌症這樣的鬼話來。我們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中素質教育常常是畸形的,它成了精英階層的一個玩物。 實話實說,各種全國性大賽五花八門,多多少少都有造假的成分在內,大家都能理解,畢竟意不在造假,而在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咱們看破不說破。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你缺一個當院長的爹
    ​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下面一則消息據武漢科協官網消息,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經初步核實,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昆明小學生「癌症論文」獲獎遭撤
    (昆明綜合訊)雲南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的獲獎論文前天被相關組委會撤銷獎項,並認定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該學生父親發布道歉聲明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綜合澎湃新聞以及《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一名昆明小學生日前以一篇研究癌症的論文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以及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但因其研究成果與小學生知識水平嚴重不符引起各方關注。雲南大賽組委會調查後認定其研究報告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決定撤消該項目的一等獎獎項,並收回獎牌和證書。
  • 雲南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
    本報昆明7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今天,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通報,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也如此理直氣壯
    文 | 難得君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我前兩天寫過一篇文章「孩子親自實驗操作,獲得了該項目主要實驗數據」,「掌握了研究方法」。意思就是說自家娃就是厲害,不過在實驗室搬了幾天磚,照樣可以秒殺你本科,碩士生。「我未充分掌握及領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材料的編撰。」
  •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分別讀三年級和五年級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引發社會關注。早前報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科研水平與博士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