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難,住房難,教育難,低生育率真的全怪年輕人嗎?

2020-12-12 騰訊網

雖然我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多年,但成效依舊不大。在最初推出這一政策時,掀起了一陣"生娃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度早已不再。反過來,看看當年生娃的那群人,更多的是70後生二胎。甚至,有學者直接指出,是二胎"擠佔"了一胎的出生機會,社會出生資源再配置,使年輕人似乎不願意生孩子。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不願生娃呢?

一、中國的人口狀況

自從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中國人口發展經歷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 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總和生育率不斷下降,人口出生率也是不斷下降的趨勢。

1972年我國生育水平尚且維持在4.95,而到了1989年生育率則是快速下降,生育水平僅僅有2.35,隨後中國人口生育率進入平穩下降時期。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國總和生育率水平下降到1.18,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幾年,我國總和生育率雖有上升趨勢,但一直在1.5以下,出現低生育率陷阱現象。而剖析中國人口生育率的變動趨勢,則會發現其中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78--1987年,此時人口生育率出現波動上升趨勢。這與當時國家實行的《婚姻法》密切相關,1980年《婚姻法》的修改讓人們提前進入婚育行列,縮短了人口更新周期,從客觀上提高了人口出生率。

第二個階段是1987至今,此時中國人口出生率總體呈下降趨勢,這與"計劃生育"政策密不可分,而在這一階段中,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也有過回升,這是因為"單獨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

然而,這些政策只是在短期內對人口出生率起到了拉動作用,但中國人口出生率從長期看來依舊是呈現下降趨勢,甚至有外媒預言,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將會出現負增長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則需要剖析人口生育率總體下降背後的原因。通過近幾年數據不難看出,雖然人口出生率出現過短暫的回升,而是因為人口政策的放開。不過,與其說這是對年輕人一胎的推動,還不如說是短暫的推動了二胎的生育,生孩子的更多還是70後,自然有了"二胎擠佔了一胎"資源的說法。

不過,在中國人口生育率呈現下降趨勢的背後,我們應該深思,為什麼相應政策的大多數是70後,而真正應該衝在前面的80、90後卻不見蹤影呢?

二、壓垮年輕人的"大山"

當代年輕人很累,既要面對父母催婚,又有著難以解決的經濟壓力,像一條沙丁魚一樣被推著前行。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在年輕人看來,他們早已被幾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

01:住房"難"

對於年輕人而言,買房壓力、日常開銷和人情世故壓力都極大。對於城市年輕人而言,他們經濟需求主要在自身花費,基本不需要資助家裡,結婚也不完全需要自己承擔經濟支出。

而對於農村年輕人來說,他們除了面臨著所有城市年輕人的壓力之外,還面臨著需要貼補家用的情況。說明城市年輕人除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壓力較小,而其他經濟壓力比較大。

如果年輕人同時進入大城市工作之後,就會共同面臨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住在哪兒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成了所有年輕人恐懼的根源

住房"難",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有房才有家",再加上如今的住房早已不僅僅是居住的作用,更多被看重的是住房背後的一系列福利待遇,既包括了教育、養老等,也涵蓋了社會職務這些方面,而這也加劇了"一房難求"的現狀。

雖然買房壓力大,但因為我國人口老齡化,對整個房地產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開始下降,老年撫養比逐漸上漲。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老年撫養比不斷上漲。再加上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計劃生育政策下誕生了許多2+1家庭,人口老齡化又造就了大量4+2+1的家庭。根據這種趨勢,青壯年夫婦將繼承來自上一代人的住房資產。

這對一部分年輕人而言能夠起到緩解作用,但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因為個人素質提高,追求變多,所以他們不會滿足於留在父母身邊,或者與父母同居,更多的人還是想要離開父母,但這再次推動了房價的上升

再考慮外來人口流入情況,家庭的住房需求就會發生變化。外來年輕人進入大城市通常是為了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享受優質的生活資源如子女的教育資源以及醫療條件等。

以第一代父母為分析對象,當第一代父母處於中老年時期,其子女追求自身更好的發展前景,且為了家庭效用最大化,會流入大城市,結婚生子。為避免家庭分居或者後代無人照顧,第一代父母會隨子女去往大城市,與子女同住照顧孫輩、提供家庭服務支持或者便於子女照顧老人。

家庭人口增多會出現改善型購房需求或者另購住房。

子女的贍養負擔的減輕以及第一代父母的"利他"購房動機形成兩代人的積蓄,從而形成強大的購房能力,因此該城市的房價會受需求影響,呈增長趨勢。其他階段的情況會隨著其子女逐漸在大城市紮根發展又變成當地戶籍人口。而這卻加重了新進大城市年輕人的負擔。

儘管國家一直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定位,甚至各地政府也紛紛採取了限購、限貸政策,但是房價依然超出普通上班族的支付能力。不僅僅是買房,對於年輕人來說,租房也成了個大問題,高房價推動了高租金,讓他們對成家立業深感迷茫,畢竟普通家庭的年輕人才是絕大多數。

02:教育"難"

如今的社會,因為遵循著莫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年輕人除了再為自己打拼之外,更要考慮生子之後孩子的教育問題

其實,在子女獲取受教育機會的過程中,家庭因素髮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家庭結構的不斷變遷,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家庭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人們可以通過接受教育實現階層的跨越、促進代際流動,長期來看有利於社會公平。而教育一旦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其本身便成為了社會不公平的重要體現,並且在代際傳遞過程中產生持久性的影響,可能引發社會的長期不平等

甚至有學者認為,文化資本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換為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而家庭在中國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一個個家庭組成了整個社會,因此家庭對個人的影響非常重大。

家庭資本對於孩子們影響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家庭可以為孩子們的未來提供有用的資源,特別是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這種資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家庭資本可以將其直接理解為家庭背景,也就是能夠為家庭子女提供便利條件的背景。

但隨著我國教育教授水平越來越高,教育成本也在不斷擴大,有數據顯示,在北京養一個孩子上到大學最低成本是80萬;最高成本是800萬;而對於一般家庭而言則是280萬,這還不包括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

這些數字對於每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而言無異於天文數字。從奶粉、尿布到幼兒園、補習班,再加上近幾年興起的遊學,那一樣的花費都不低。

而家庭教育的壓力不僅僅是體現在想要為子女創造條件的觀念上,更多的還有為子女教育提供"儲備"投資——買上學區房,而此番折騰讓年輕人直接背上了"債務",陷入"沒錢"的負擔之中。

03:債務"難"

"結婚"、"買房"之後面臨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債務負擔了,除了極少數"富二代"之外,大多數年輕人都面臨著貸款買房的壓力。而這些壓力並不會被轉換為動力,反而是在這種高壓力之下年輕人變得更加畏首畏尾,他們生怕自己一步不慎,導致連已有的生活條件都成為奢望。

從經濟學上看,普通家庭的年輕人養活自己就需要大量的金錢,如果再多一個孩子,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泰山壓頂。除此之外,他們還擔心其中耗費的大量精力,很多年輕人都表示節衣縮食吃苦生孩子都不成問題,但問題是每天的"996"、"007"讓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養娃、帶娃

更甚者,公司不會給他們停下的機會,尤其是女性,如果因為生育喪失了晉升的機會,這到底值不值得呢?更何況如果工作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孩子出生之後,戶口怎麼辦?入學又怎麼辦?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了生育的成本,更成為了當代年輕人背負的"債務"。

04:現狀"難"

在如今社會,在大眾眼中生育主要還是女性的"職責","喪偶式婚姻"在中國並不少見,如果說前面的經濟負擔只是外部的物質,那麼接下來觀念對於女性的壓迫則是精神上的桎梏。

媽媽們卑微隱忍的形象一直影響著,現在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這也促使她們的婚姻觀再次進步,她們接受不了這樣的婚姻,也不想成為母親悲劇的延續者,多年的教育讓她們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有研究表示,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國家,女性的生育意願反而越低。其實這個現象並不難理解,當女性有了自主權,有了自己的事業之後,她們會權衡利弊,分析得失,孩子不一定要有,但擁有之後一定要保證自己能夠給她們更好的條件,這裡的條件並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指精神。

當女性的思想逃脫傳統的桎梏,再加上我國現有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今的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這不僅僅是生活壓力所迫,更是因為她們受到傳統觀念的荼毒,不願成為下一個悲劇。在這些年輕女性的心中,始終有著"恐婚"、"恐育"的觀念。

對於現在年輕人而言,與其追求年長時有孩子為其養老送終,還不如追求"996"、"007",畢竟好的生活是自己創造的,但也就是因為這種生育觀念,也導致父輩多次"催婚"、"催育"不成。

看到這兒其實也能理解了,這個社會對於年輕人並不友好,而父輩們也無須再催了,沒錢沒時間沒精力的年輕人,連養活自己都成了個問題,又如何能養活這一大家子呢?低生育率的"鍋"年輕人可不背!

三、年輕人"何去何從"

"不生"只是緩兵之策,根本不是長久之計,但目前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生育率不斷下降,如今的年輕人肩負著生育重任,但面對這麼多社會壓力以及生育觀念,年輕人選擇"不生"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對於這種現象,國家應該為年輕人"鬆綁"

首先,為年輕人安家提供保障,對於身處異鄉的年輕人住房、就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以及福利補助,從政治、經濟上為他們減少後顧之憂,讓年輕人敢大膽的結婚生子。

其次,對於年輕人的生育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這一點應該更加注重於對他們的心態進行疏導,真正意識到這是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新生命,這張白紙在日後創造的所有成就都擁有著你的印記,而這並不是一種壓力,反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對於年輕人而言,"不想生"也有,"不敢生"也有,但是對於國家而言,讓年輕人"敢生"才是當務之急。

相關焦點

  • 科大訊飛:賺錢難,難賺錢
    但900多億市值的背後,是公司一直陷入「賺錢難,難賺錢」的困境。2017年,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薛雲奎在分析科大訊飛時,曾直接點評道,這家公司「擅長要錢,不擅長賺錢」。如今,幾年過去了,科大訊飛還是如此嗎?
  • 我們已經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嗎?
    於是,隨著個人渴望的消費檔次與預期收入差距的逐漸拉大,很多年輕人都認為未來自身經濟狀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故而選擇減少生育數量或者推遲生育年齡。 上述三個機制,構成了「低生育率陷阱」的核心內容,也解釋了為什麼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後就長期難以回升。
  • 禮物包裝盒,做到這幾點,想不賺錢都難
    都說生意難做,難做生意,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發現,在這麼難做生意的時候,還是有人能夠賺到錢,同樣的針對送禮,位置一樣,定位一樣,但是總有一家生意比較好,除了人員的因素外,我想禮物包裝盒對於特定客戶的需求也是一個很直觀的原因,今天做為一家擁有11年禮物包裝盒生產經驗的我們,就來和你聊一聊
  • 陳振彬:香港可建「居屋」階梯式解決住房難
    大公財經3月10日北京報導(記者 喻春來) 香港樓價高昂,年輕人買樓難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10日做客大公網兩會特別報導「大公訪談」時表示,香港應該將房產分類分級,可為年輕人建「居屋」,分步階梯式解決年輕人買私屋,實現居者有其屋。  香港很多大學生未雨綢繆,未畢業先抽樓,大學生更掀起「抽屋熱」。陳振彬說:「我了解年輕人對買房子的關心,也知道他們對居住的不安,都說安身立命,只有好的居所才可以發展。」
  • 專升本難不難?有人說專升本比高考簡單多了,這是真的嗎?
    一直都有很多同學在問統招全日制專升本難嗎?通過率高嗎?其實專升本考試難度與高考、考研比起來真的是太容易了,首先考點全部在專升本的教材裡,其次黑龍江專升本的錄取比例在全國都是比較高的,比如山東的專升本錄取比例只有區區的5%而黑龍江專升本的錄取比例在30%左右,怎麼樣還覺得專升本難嗎?可是還是有同學覺得,聽你說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卻覺得很難呢?
  • 北京總和生育率比韓國還低? 專家:北京、上海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
    這兩個國家的發展能夠證明,人口生育率一旦跌破警戒線,再回來就比較難。業內普遍認為,基於當下我國的人口形勢,很有必要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政策,以應對將要到來的人口危機。專家:韓國生育率全世界最低,北京生育率比韓國還低除了總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也是一個常用的人口生育統計指標。
  • 「三胎」難生,因為高房價?經濟學家:四大原因也很現實
    專家認為:房價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廈門大學周穎剛教授,在2020中國城市百人論壇演講《Housing Boom and Baby Bust》中指出,對租房者而言,房價越高生育率越低,房價上漲導致財富不平等、生育不平等。任澤平認為,住房成本高會抑制生育行為,導致「生得起、養不起」。
  • 保險理賠難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總也繞不過去的話題,「理賠難」真的難嗎,在一些新聞報導裡經常看到某人拿著合同理賠,不予理賠。從而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困擾,給客戶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有一天在一個同學家遇到一個朋友,坦誠地表達了對保險理賠的不放心。問其原因,結果就是看了一些關於理賠難的報導。
  • 如今開淘寶店真的那麼難做起來嗎?
    難道早幾年的淘寶就好做嗎?我經常遇到的類似問題還有:現在房價這麼高,做房地產投資還能賺錢嗎?難道早幾年房價沒有漲得那麼快的時候這些屌絲就會去買房囤房嗎?先說答案:淘寶未必很難做,只是它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 都說自學SQL資料庫難,就真的難嗎?
    ③ 備份資料庫及其日誌間的相互作用④ 系統失效時恢復資料庫系統⑤ 產生用戶信息表,並為信息表授權⑥ 監視系統運行狀況,及時處理系統錯誤⑦ 保證系統數據安全,周期更改用戶口令別人告訴我自學SQL難,就真的難嗎?
  • 江山難改,本性真的難移嗎
    我真的是個廢物嗎,我真的就該過著這樣荒廢的人生嗎,我真的就該讓自己低著頭生活嗎,不是,但自己卻過著這樣的生活,不自信,不陽光,也不樂觀。常常藉口自己的擁有,為什麼就這麼的無望,為什麼要讓人無可奈何,為什麼這樣的莫名的蕭條落寞。
  • 生育率跌破預警線:如果生三胎獎勵一套房,你會多生育孩子嗎?
    這個建議看起來很荒誕,但說中了要害,養孩子最難的事情就是教育,教育需要錢、需要時間、需要學區房。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因為加分心動,但這一方法卻破壞了中高考的公平性,高考是選拔人才的篩選性考試,而不是多生、能生的基因選拔考試。能否考上應該看孩子自己的本事,而不是看家長的本事。
  • 結婚難、生育難恐成社會心病,看看古人如何解決大齡未婚的問
    2018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有1013.9萬對,結婚率只有7.2%,創下11年來新低。所以解決現在年輕人結婚難,生育難,是一個現實且迫切的問題,否則資本的力量有較大的可能學習西歐,引進外來勞動力,造成一個難以收拾的隱患。那麼智慧的古人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做法可以借鑑呢?別說,還真有。二、先秦至西漢的婚育政策人言,結婚生育乃人生之大事,放眼古今皆是如此。古時候誰要是年近三十還沒結婚,不光你父母心急,當地政府更加上心。
  • 日本生育率創新低,4萬國家補貼真的安排上了
    近年來,人們都在說養老問題,人們也都在談論老齡化嚴重的問題,也有很多人擔心以後老了怎麼辦,甚至最近幾年,養老行業和養老保險成為了很吃香的一個行業,可是這背後根本的原因,其實是生育率的下降。生育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在日本,生育率一直保持比較低的節奏,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國家對於生育的獎勵政策逐步盛行。日本人每個月賺多少錢?
  • 難!今年超三成備孕人群難懷孕,一線城市不孕比例最高
    · 2進入三十歲,面臨的挑戰不止是備孕時機少,懷孕成功率也更低。· 3雖然未育用戶的不孕佔比要遠高於已育用戶,但對於有孩子的用戶,其不孕佔比仍直逼30%。現代人做父母,都是認真的。,其中有一個重要指標是"第一孩次生育率",能反映我國女性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和比率。
  • 2020新生兒「出生率」能跌落1000萬嗎?真難說,為啥都不要孩子?
    2020新生兒「出生率」能跌落1000萬嗎?真難說,為啥都不要孩子了?我國的生育率已經連續4年直線下降了,從2017年開始,新生兒的出生率是在1723萬,而在2018年的時候此男生而出生率就已經1523萬了,這一年就降了整整200萬,這個數字可以說是非常龐大了,在2019年的時候新生兒出生率就是1465萬。
  • 專升本難嗎?為什麼說專升本考試只會越來越難?
    不得不說今年的夥伴真的很幸運,但明年還會擴招麼?畢竟國家還需要畢業生投入到社會生產力中,一直擴招這麼大力度下去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千萬別抱著僥倖心理。03 專升本難嗎難在機會很少其他成人繼續教育專升本第一學歷仍是專科,所以說可以改變我們第一學歷的只有統招專升本!所以專升本難嗎?難在大家都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大部分夥伴都會全力以赴的去博一個本科路!
  • 為啥有的年輕人「啃老」也不幹低薪工作?原因有四,父母難脫干係
    而工資低是多數年輕人剛上班就辭職的主要原因,現實和理想的鴻溝很大,工資待遇低真的可以作為年紀輕輕就「啃老」的理由麼?寧願啃老也不從事低薪工作的原因1、貪圖安逸,不想吃苦如今競爭壓力大,就業難的問題正壓倒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當簡歷石沉大海、面試處處碰壁、工資入不敷出時,一系列問題打擊著他們的自信心,最終變得心灰意冷,乾脆破罐子破摔,選擇逃避、放棄。
  • 考研難還是高考難?考研真的比高考簡單多了嗎?
    這是真的嗎? 從考試科目、範圍和內容,準備時間來看確實高考比考研難。 但是從錄取率來看,高考本科錄取率在43%左右,慢慢逼近50%,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但是就算是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的情況下,錄取率也只有20%-30%左右。
  • 臺北難存錢臺南難賺錢 島內南北薪資水準差異大
    臺北難存錢臺南難賺錢 島內南北薪資水準差異大 2010年12月20日 10:3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