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會說話‖專題實驗:小爾的暴躁和他母親流產有關?(「心能重構」個案二)

2022-01-10 和美家庭


編者按:

彭及桐老師在南寧市m小學2013-2016年公開進行的「心能重構」能量診療實驗。個案臨床幹預過程由學校專人記錄,個案後續效果由實驗學生的班主任全程負責跟蹤觀察和反饋。

班主任跟蹤記錄觀察11名實驗學生(第一批次)個案後的行為變化結果顯示:個案後1-3年中上述實驗學生的行為障礙得到顯著且持續改善的7人、佔比63.64%;開始顯著、中間有反覆、最終持續穩定有效的4人,佔比36.36%,總顯效率100%!

《矯正情緒行為障礙,提升孩子的正能量》結題證書

2013.9.18

實驗學生的第二個個案

01.六年級男生喜歡爬地

今天來做個案的孩子是六年級男生小爾(化名)。

班主任在資料中這樣描寫小爾——

「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小爾和媽媽一起生活。四年級以前,這個孩子脾氣特別暴躁,心胸狹窄,記仇,經常打同學,在家甚至連爺爺奶奶都打。在學校,不尊重老師和同學,上課不聽課,經常趴在地上,爬來爬去……五年級上學期開始經常撒謊,脾氣來的時候,什麼都不管。上課的時候想聽就聽,不聽就忍不住和周圍的同學聊天,紀律散漫,影響很大。喜歡槍、刀等危險物品,還常常帶來學校。比較聽班主任的話,但是在其他的課上紀律非常差,尤其是綜合科,讓任課老師很頭疼。班主任教育後,一段時間內有所改變,但會經常反覆。「

02.海靈格:流產屬於家族重大負能量事件

小爾母親來得比較早。等候小爾到來的時候,我和小爾母親簡短地交流,得知她曾經有過一次流產經歷,小爾的外婆也有過一次流產經歷。海靈格總結系統排列觀察到的規律時曾強調指出:「流產」不僅屬於家族重大負面事件範疇,而且是目前中國許多家庭重大負能量的大概率根源!

每一個有經驗的排列導師都會在個案開始前與當事人或其監護人進行簡短的、主題明確的交流,目的在於了解當事人家庭中已知發生的重大負面事件,便於促進排列進行,幫助導師在排列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創建新的家族能量平衡。但排列前已知的家族負面事件不一定就是排列主題的根源。如,已知小爾的母親和外婆分別有過一次流產經歷,但流產事件是否是小爾暴力行為的家族根源,唯有排列過程才能揭示答案。

排列開始之前,所有已知的一切,都只是可能與推測。對於稱職的排列導師來說,永遠沒有假設,永遠只有觀察與事實!

03.個案呈現:母親流產事件對小爾有明顯負面影響

卡片排列開始後,體驗者站在代表小爾的卡片位置上,身體明顯站不穩,感覺右手邊有一股明顯的力量存在。體驗者感覺小爾母親的目光不看小爾,只是緊緊盯著小爾右邊那股力量所在的地方。體驗者代表小益告訴導師:

「我看得見爺爺奶奶,但看不見父母。我必須低頭才能看見父母,但我低頭去看的時候,心裡又很害怕……我又想看到,又害怕低頭,不知道怎麼辦好。」

體驗者感覺小爾因為看不見父母親而深為「驚恐」,同時感覺小爾陷入這份「驚恐」時的年齡大約為5歲。

導師回頭問小爾母親:「你流產的時候,小爾多大了?還記得嗎?」

小爾母親想了想:「5歲左右吧,我記得他當時在上(幼兒園)大班。」

導師回頭引導體驗者:「請接受這個孩子被流產的事實。這是小爾生命的真相,只需要讓小爾來接受就足夠了。」體驗者順服地點頭,在導師的引導下,體驗著的表情由「驚恐」逐漸恢復到平靜,最後有了明顯的歡愉。

圖片來源於網絡

04.「母親流產後遺症」

十年前,當我剛剛接觸系統排列時,對海靈格關於流產事件與家族重大負能量的觀察結論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但十年來,我親自帶領的與孩子相關個案中,與母親流產事件產生「糾纏」的現象可能佔到6-8成,讓我必須嚴肅地面對和思考流產事件對家庭中孩子生存的顯著影響,無可逃避。

2018年8月初,剛剛結束在大理舉辦的「心能重構」課程,三天半中一共帶領了八個個案,一個因家庭系統動力不足而中途暫停,其餘七個個案中有四個呈現出孩子與母親流產相關的「糾纏」現象。

認真思考之後,多年來,我把像小爾這樣與母親流產事件有關情緒產生「糾纏」的現象,稱之為「母親流產後遺症」。前些時候,當我和廣西區關工委楊偉嘉副主任談到這個話題時,她表達震撼的同時,謙虛地表示對這個概念聞所未聞。

西方專家在長期跟蹤研究後指出,女性墮胎後本身發生「流產後遺症」的概率很高,流產對大部分女性容易形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嚴重的會持續很多年甚至終生,其心情或抑鬱,或憤怒,或自責愧疚等,難以自我釋懷。

我國是一個流產大國,無痛人流的廣告在城市大街的廣告牌上、電視廣告中、城市公交車身堂而皇之地刊載播出、隨處可見,但很少見到與流產後續相關情緒的研究與報導。

西方專家對「流產後遺症」的研究,基本止於對流產女性自身可能產生的創傷,並未涉及這些有流產經歷的女性,身為母親撫養家庭中其他生存著的孩子,她們帶著「流產後遺症」的身心雙重創傷,對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可能風險和深遠影響。

海靈格不僅在系統排列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這種風險,而且看到了這種風險的嚴重性。十年中,我在數百例「心能重構」個案中大概率地重複看見這種風險及其嚴重性。相信其他排列師也如是所此。

母親有流產經歷,為什麼對家庭中生存著的孩子有影響呢?這主要取決於父母對流產事件的態度與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為絕大部分女性對孕育中的胎兒都有難以割捨的愛與深刻的情感,一旦以流產(自願與不自願)的方式與胎兒徹底分離,幾乎普遍會難以自制地對小生命的離去而感到失落、悲傷、自責(或指責)、愧疚……按照大衛.霍金斯的「人類情緒地圖」研究結論,上述情緒都屬於負能量極強的情緒類別,都將對當事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損害,亦會散發出巨大的負能量磁場。  

比如,小爾5歲時母親經歷流產。流產時小爾的母親如果對胎兒不舍,將會暗自傷感。5歲的小爾正處於「先邏輯記憶」年齡段(0-6歲),當母親獨自傷感、自責時,年幼的小爾感受到的是母親對自己的冷落、冷漠、甚至完全忽視自己的存在。這種「先邏輯記憶」會沉入小爾潛意識深處但不自知。

「心能重構」過程直接進入當事人潛意識層面展開觀察,所以體驗者代表小爾會「看不見父母」,並且因為看不見父母而「驚恐!」——個案過程中呈現:「看不見父母」這個潛意識時間點是小爾5歲,恰好是小爾母親流產的時間點!

我將這種母親經歷流產後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對家庭生存的孩子產生後續負面影響的現象,正式稱之為「母親流產後遺症」!

小爾的個案過程,清晰呈現了有流產經歷的母親其本身的負面情緒,對家庭中生存著的孩子不知不覺中可能產生的後續、持久、深刻的負面影響。

小爾的身體在一天天長大,但他潛意識中對母親與自己互動的方式停留在被漠視、被忽視的情緒狀態,卻無法自我覺知並解脫。小爾現在已經12歲了,但他的心理年齡依然停留在5歲——還在地上隨意玩耍的年齡。所以班主任所看見的12歲的小爾還經常在教室和走廊的地板上與年齡極不相稱地「爬-來-爬-去」!——小爾用爬地的方式來尋求得到幼年時未被滿足的「關愛」!

05.看見就是療愈

系統排列並不神奇,它就像是「心靈的B超」,從潛意識層面觀察當事人行為障礙與家族負面事實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事件一點被「顯影」,就為療愈指明了方向。當導師跟隨被指明的方向,引導當事人建立新的心靈平衡,當事人就從過去的負面情緒中「蟬蛻」而出,就可以開始活出美好的自我。

和在系統排列中一樣,用卡片排列呈現的「心能重構」,「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看見」就可能使家族能量創造出全新的平衡,體驗者就可能如釋重負、身心愉悅。小爾個案中,當導師引導體驗者代表小爾尊重母親流產的事實、並對父母鞠躬之後,體驗者滿臉微笑的神情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06.尊重父母是一切問題的解決之道

在個案過程中,如果體驗者在潛意識中能夠代表當事人對其父母恭敬、誠懇地鞠躬,便表示當事人心中對於父母已經有足夠的尊重。而一個能尊重父母的人,現實生活中將活出自己的美好。

小爾的個案圓滿結束了。小爾在學校的日常行為能發生美好的改觀嗎?

相信並真誠期待!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3.9.22 距離個案第4天

小爾不爬地了!

因為有事停了幾天,今天到學校做第三個實驗學生的個案。

我剛走進會議室,全程負責記錄實驗個案的Y校醫就立即站起身迎向我,滿臉喜色地向我報告:

「彭老師,小爾班主任昨天告訴我們,做完個案後的那天下午開始,小爾就再也沒有在地上爬來爬去了。

我點頭微笑:「真好!真為他高興!」

得到當事人每一點有效反饋的信息,都會讓我的心靈充滿真正的喜悅,這種難以言表的喜悅就是對我所提供服務的最好報償,讓我倍感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2013.10.26 距離個案26天

小爾不爬地了

今天是學校課題《矯正行為障礙 提升孩子正能量》第一次班主任反饋交流會。到會的有L校長、彭及桐老師、11位實驗學生班主任,及其他列席教師、特邀家長及外校教師等11名,共25人。

小爾班主任提交書面觀察報告,並做現場發言。摘錄如下:

個案結束後當天小爾不再爬地,開始發生明顯好轉但幾天後突然變成了原來的樣子。老師了解情況後得知,小爾母親為了去美國的籤證,多次跑廣州出差,父親長期在外應酬。只要父母不在家,小爾就容易變得暴躁易怒,昨天還帶著飛鏢來學校了……」

班主任老師在交流會上有些焦慮地問:「如果他父母不配合,我該如何讓他沉靜下來呢?」

個案呈現,小爾潛意識中強烈需求父母的愛(陪伴與關注),沒有人可以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愛。面對小爾班主任老師的焦慮,我中肯地和她分享,即使再有愛心的教師,也不能取代學生父母的愛,也不要試圖去取代父母在孩子生命中的位置,因為父母的愛和位置根本無法被任何人取代。教師有益的做法是:

一是正面引導孩子尊重父母的所有選擇,包括尊重小爾母親經常跑廣州、尊重小爾父親經常在外應酬等;

二是真誠接受和理解學生,在接受理解的基礎上,給予教師的愛與教誨。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4.5.14 距離個案7個月零26天

      課堂紀律明顯好轉

今天是學校舉行《矯正行為障礙 提升孩子正能量》課題第二次班主任反饋交流會。

小爾班主任提交書面觀察報告,並做現場發言。摘錄如下:

小爾個案後的課堂紀律明顯好轉,並且主動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義捐活動。但近期又偶爾出現暴躁、生氣等現象,尤其遇到天氣熱時更容易發生。今天小爾父母沒來參加交流會,感覺他母親對小爾的教育方式變化不大,但他父親的改變比較大,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了。」

在實驗過程中,我曾對某位十分焦慮的班主任做了她和學生、學生家長的「心能重構」個案。個案中班主任最初擺出的圖像如下圖一:

圖一

圖一中,體驗者站在教師位置感到十分不舒服,心情煩躁,難以與學生父母溝通,學生也對教師感覺十分煩躁、牴觸。

導師將位置移動如下圖二:

圖二

體驗者站在圖二中的教師位置時,大大地舒了一口氣,全身輕鬆自在。學生也頓時輕鬆下來,能友好地與教師交流,學生父母開始接受教師,能與教師良好溝通。

在交流會總結階段,我再次誠懇地指出:每一個生命都有自我成長的獨特節律,包括學生在改善過程中的反覆,也是其成長節律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得到理解、包容和尊重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過於焦慮,往往是因為教師站錯了位置——教師越位到了學生父母的位置上(如上圖一)。

2014.6

     小爾順利畢業

2014年6月,小爾順利畢業。小爾畢業前情緒穩定。

先語言先邏輯記憶如何影響人生?

所謂先語言先邏輯記憶,是指「在人生的頭6年中,我們生活在一種被稱為『δ腦電波和θ腦電波』狀態中,意思是此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被直接硬生生地寫入我們的記憶,而沒有經過更理性的(顯)意識的判斷。」  

比如,「一個嬰兒半夜醒來,感覺自己的尿布又溼又冷又髒,他就會想要放開嗓門大聲哭喊,以便擺脫這種難受的感受。但如果他每次醒來後他母親都會很粗暴很憤怒地對待他,甚至打他,那過了一陣之後,這個嬰兒就會想要避免這樣粗暴地對待。他不會知道媽媽有多辛苦,多精疲力盡,多鬱悶沮喪。因為他太小了,還不懂這些詞,也沒有這些概念。他只知道如果自己迴避了一種痛苦(髒掉的尿布),他就會經歷另一種痛苦(憤怒的母親)。

他也會感到自己有權利舒爽乾淨,有權利被媽媽好好對待,但他並不懂媽媽的這些情緒,因為他還沒有相關的語言和概念。所有這些困惑都會被儲存為一種先語言和先邏輯記憶,也許在每次他想要得到身體上的滿足時,每次他想要從女人那裡得到幸福和愛時(都會在痛苦中糾結),甚至每次他午夜夢醒時,這些記憶就會被引發尤其在他一遍一遍地重複經歷那種負面的事情之後。」

因母親流產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小爾5歲時感覺自己嚴重被忽視的潛意識記憶,如果不再加以呈現並分離,小爾也會像上述案例中的嬰兒一樣被影響終生——時刻都需要向人索取「關注」、「愛」、「陪伴」等,來再現和彌補5歲時潛意識儲存的「被忽視」經歷,以「爬地」等方式。

喜歡本文的各位,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了解 ♡

排列會說話‖專題實驗:我國4000萬以上具有暴力傾向的兒童都能這樣改變嗎?(「心能重構」實驗班主任觀察札記一)

排列會說話‖專題實驗:小益的暴力從哪裡來?(「心能重構」個案一)

排列會說話|專題實驗:兒童心能重構(一)

國家能量|排列會說話:美國會對伊朗動武嗎?

相關焦點

  • 排列會說話‖專題實驗:我國4000萬以上具有暴力傾向的兒童都能這樣改變嗎?(「心能重構」實驗班主任觀察札記一)
    編者按:彭及桐老師在南寧市m小學2013-2016年公開進行的「心能重構」能量診療實驗【南寧市青秀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4C004),課題名稱:《矯正情緒行為障礙,提升孩子正能量》】。個案臨床幹預過程由學校專人記錄,個案後續效果由實驗學生的班主任全程負責跟蹤觀察和反饋。
  • 諮詢師如何理解和評估個案 個案概念化
    小單在想,到底如何才是真正理解一個來訪者,又如何評估來訪者呢?怎麼樣能看到診斷和標籤背後來訪者複雜又微妙的內心世界呢?一起來學習學習吧!今天我們來談談個案概念化(case formulation)的前世今生,來看看如何用個案概念化來理解小宇的困擾。
  • 對於脾氣暴躁的母親,聽聽這位父親怎麼說
    有一天,蘇格拉底的大兒子生母親的氣,並向蘇格拉底抱怨道:「誰能忍受她暴躁的脾氣呢?全世界的人都不想聽她說話。」蘇格拉底於是問大兒子:「野獸的暴躁和母親的脾氣,哪一個更難忍受呢?」大兒子回答:「是母親的脾氣,至少是我的母親。」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有名的悍婦,像一匹極難馴服的烈馬。
  • 請做孩子的啦啦隊——母親教養態度對兒童性格特質形成影響的個案研究
    小馨,男,福建三明人,2001年出生,現就讀當地縣城一實驗小學四年級。他平時不愛說話,性格孤僻,體質弱小,有多動症傾向,常喜歡獨自一人玩水或者自言自語。平時老師布置的作業需要母親監督才能按時完成。去年剛學會自己吃飯自己洗漱,但還是要母親監管,吃飯時間多數要超過一個小時。在校期間經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負,上課時間注意力不集中,常受老師的批評。小馨媽媽,今年38歲,小學文化水平,但頭腦精明。
  • 幸福人生—家庭系統排列(福州)工作坊(1月8—9日)
    2022年元月8日—9日,幸福人生——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從心開啟幸福的源泉,把幸福帶回家,給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新年禮物!小C:第一次做個案,看見了自己內心深處承接的那份悲傷和憤怒,這是我從來都沒有覺察過的,可是個案的那個當下,真的是悲傷滿滿,憤怒多多。
  • 青少年個案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
    在赤腳社工所做的基礎上,可以讓孩子和奶奶做進一步的交流,討論對她母親的認知,母親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往來,是不願意她來、還是她不願意來?討論是母親真正的人不好,還是缺少溝通和交流的機會?會不會母親因不允許和孩子見面也同時受到傷害?如果不是母親不願意來,就可以和這位母親溝通說,你的孩子非常想念你,希望你去看她。
  • 專訪|紐西蘭科學家米雪爾·狄金森:和孩子一起在廚房做實驗
    米雪爾·狄金森(Michelle Dickinson)博士在臺上用如同燒菜的方式做著科學實驗。粉絲已經被紫甘藍湯汁染成了藍色,臺下的小朋友們發出了驚訝的「哇」聲,米雪爾是想要科普植物色素知識嗎?當然不是,好戲還在後頭。她讓孩子們對著粉絲擠檸檬汁,瞬間粉絲就變成了粉紅色,然後她又讓孩子們往粉絲上撒小蘇打粉,很快粉絲又變成了綠色。
  • 面對抱怨的母親和脾氣暴躁的父親,該怎麼辦?
    其實母親最近抱怨比以前好很多了,父親脾氣暴躁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的付出沒被看到,人內向偏激,自尊心比較高,前些年下崗,又因為正值我高考想顧家,母親薪水還能維持,自己老本也可以維持家用水電煤氣等,但是花了些錢買股票被股市套牢,人又沒收入,更加暴躁,發起火來說狠話,更可怕扯到生死那種。
  • 最美二幼人 夢想從心開始——第二實驗幼兒園教師節專題活動
    近日,第二實驗幼兒園開展「最美二幼人,夢想從心開始」專題活動。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必須燃燒起來」,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付出,也意味著責任。
  • 注意:習慣性流產不全怪女性 有時根源在男方
    傳統上認為習慣性流產是女方造成的。但現代醫學認為,胚胎是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子雙方結合形成的,因此,習慣性流產涉及男女雙方的因素!  A 男性染色體核型異常導致流產  個案1:有位37歲的先生,由於是單傳,家裡老人希望他趕快「傳宗接代」。
  • 流產過後的母親會夢到自己孩子的「嬰靈」麼?
    在各種原因的作用之下,國人流產變得非常普遍,甚至有些缺德的醫院將廣告做到了學校的門口。那麼,是不是每一個流產後的女人都能心安理得呢?其實不是,入夜之後,夢裡的「冤魂」總以各種形式向女人傾訴著,抱怨著。
  • 準實驗設計與比較個案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者也採用替代方法來進行因果研究,例如比較方法和個案研究方法也可用來進行因果分析,而以因果研究為目的的比較個案研究可以看作「準實驗研究」,中山大學王寧教授,探討了準實驗設計與比較個案研究,一起來看看吧!
  • 若是說話拐彎抹角,會讓這些星座脾氣暴躁
    生活之中,有些人說話就是留有懸念,會有些拐彎抹角。但他們的本意是有些開玩笑的意味,可若是碰到不合適的人,就容易招致對方的脾氣不好了。而在十二星座之中,有些星座便是如此。若是說話拐彎抹角,會讓這些星座脾氣暴躁,下面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
  • 易暴躁的父母對孩子影響有多大?Diane自傳:用了50年才原諒母親
    面對和女兒的意外走散,這位媽媽非常著急,於是慌張下趕緊向地鐵的工作人員求助。最終在下一站的時候工作人員找到了小女孩,最後小女孩和媽媽團聚了。而媽媽一看到小女孩就大聲的指責孩子「你沒看見媽媽沒上車嗎?你著什麼急?你是傻嗎?」孩子被媽媽的指責嚇到了,趕緊向媽媽道歉,驚慌和委屈都化作了眼裡的淚花。
  • 萊西市小初銜接「圖形與幾何」專題研討會在二實小和實驗中學召開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裡,萊西市小初銜接「圖形與幾何」專題研討會在第二實驗小學和實驗中學舉行。萊西市小學、初中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教壇新秀」研修班學員近4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課堂教學觀摩萊西市實驗小學的溫馨老師和萊西市實驗中學的李美豔老師分別出示了三年級下冊《平行與相交》和六年級下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兩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紮實,思維清晰、語言精練、環節完整、課堂氣氛活躍。
  • 東巾講康復 | 長照機構的個案管理(二)個案管理的溝通
    同感特別強調主體應動用自己心理情感區域去感受對方的情感和情緒,同感在解決護理員的抱怨方面比較有效。我們需要把話說得悅耳,把握好說話聲音的高低、輕重、剛柔和語速的快慢;需要把話說得清楚,語速適中,說話有條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說明白;把話說得準確,嚴格按照語法的規律和要求完整地表達話語,說話用詞科學準確。適當的運用一些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配合溝通。
  • 滕州 ▏2月24-25日心偶小物件排列專業課報名啦
    小物件排列原理由當事人自由的選擇不同的小物件擺放在桌面上,代表主題的各個要素,如同戰爭中軍隊司令部的沙盤模擬。課程內容 一、各種主題的處理和方法個人:情緒、症狀、事業和金錢家庭:親子、兩性和其他家族:跨代創傷和跨代重複模式 二、排列方式
  • 中考化學 | 實驗專題複習之空氣和氧氣專題
    空氣和氧氣 專題跟蹤檢測一、選擇題(共18個小題)1.(2019•瀋陽)下列情況會造成環境汙染的是(  )A.垃圾分類回收三、實驗探究題(共2個小題)22.(2019•營口)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社會各界都應該積極的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請你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 「重構『業餘』——何博個展」亮相西安美術館
    12月5日,「西安美術館青年藝術家項目」系列展覽之「重構『業餘』——何博個展」在西安美術館開幕。此次活動由西安美術館主辦,西安美術館楊超館長擔任總策劃和藝術總監、西安美術館執行館長白茜擔任策展人。與此同時,當日還舉辦了何博影像藝術分享會。
  • 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