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強力回應外媒8連問,牢牢掌握外交話語主動權|北京觀察

2020-12-11 騰訊網

文/辛澤銘

作為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身擔重任的華春瑩如今較少主持例行記者會,上次看到她的身影已是一個多月前。而當她今天再次站在藍廳主持記者會,迎接她的是中外媒體持續近50分鐘的20多個提問。

其中,澳大利亞總理就趙立堅發表有關澳軍暴行評論而要求中方道歉一事,以彭博社、BBC、路透社為首的多家西方媒體與華春瑩展開了8個回合的問答交鋒。

面對外媒的犀利「發難」,華司逐一回應,各個擊破,在有禮有節中充分闡釋了中方對澳軍暴行的立場態度,以及中國外交逐漸發展的多元內涵與宏大願景。

澳總理要求中方道歉,華春瑩有力反詰

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新聞事件原委。

日前,派駐在阿富汗的澳特種部隊製造了多起殺害囚犯和平民的事件,該事被澳國內人士的調查報告證實,一時間國際輿論譁然,紛紛譴責澳軍方的殘暴行徑。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刊發了一張譴責澳軍隊在阿富汗暴行的相關漫畫並呼籲對此徹底調查。此舉隨即引發了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震怒」,他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要求中國政府就趙立堅有關推特道歉,稱中國應該為此「感到羞愧(feel ashamed)」。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電視節目中表達不滿

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坐在第一排的彭博社資深記者就首當其衝地向華春瑩發問,詢問中方對「道歉」的態度。

「報告披露的細節令人震驚和毛骨悚然,其中包括將成年男子和男孩集中起來槍殺或者蒙眼割喉;將2名14歲男孩割喉後裝入口袋投入河流;而且還要求新兵槍殺戰俘以「練手」等。澳方這些殘暴罪行受到了國際社會一致的強烈譴責和聲討。」

華春瑩一上來就先擺事實講道理地論清是非曲直,隨後反問道,「澳方對我同事個人推文反應如此強烈,是想說明,澳大利亞有些軍人冷酷殺害阿富汗無辜平民有理,但有人譴責這種冷酷罪行反而無理嗎?阿富汗人民的命也是命!」

彭博社記者

我恰好就坐在這位彭博社記者的右側,能清楚地聽到他在提問時有意地強調了「feel ashamed(感到羞愧)」一詞,明顯,華春瑩也聽到了這一重點詞。於是她接著說,「你剛才提到澳方說中國政府應該feel ashamed。澳大利亞軍人赴阿富汗是政府行為,澳大利亞有軍人在阿犯下如此殘暴罪行,澳政府是否應該feel ashamed?!」

我們能明顯地從她的三連問中聽出漸次升高的力量和強度,而這似乎也激發了西方媒體發力詰問的欲望。

澳政府應該怎麼做,你來問中國?

BBC記者又說,「根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有些涉事軍人已經被解職,接下來還會有刑事調查,有些人會入獄接受懲罰。中方希望看到澳政府採取什麼措施呢?」

BBC記者

坦白地說,在記者會現場的我聽到這個問題後稍感詫異,一群澳大利亞軍人對阿富汗人犯下罪行,一個英國記者跑來問中方「你覺得澳政府應該怎麼辦?」我想,無論中方怎麼答,他們都會有「解讀」的空間,因此這一問可以說是一個故意讓中方當「教師爺」的設陷問題。

「澳大利亞政府應該是一個成熟的政府。他們應該知道該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可怕事件。」華春瑩四兩撥千斤地回應道。

其實在前面回答彭博社記者提問時,華春瑩已經表明了中方的態度:澳政府應該做的是深刻反思並將兇手繩之以法,向阿富汗人民作出正式道歉,並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永遠不再犯這種可怕罪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柳華文在與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談及此事時,首先強調了「正式道歉」的重要性:「澳當局的道歉很重要,這是表明態度,表明承認事實的存在,承認澳軍行為對受害人、對國際公眾造成了不好的後果。」柳華文接著指出,在任何軍事行動,尤其是國際軍事行動中,各國部隊都應受到國際法的約束,任何違反國際法、武裝衝突法、禁止酷刑公約等行為,都要根據該國國內法和國際法進行追究。「澳當局有義務對澳軍不法行為追究責任」。

借批評中國轉移矛盾,迎合西方輿論場

華春瑩在回答了其他幾位記者的問題後,BBC記者再次舉手,華春瑩也非常歡迎地笑著對他說「你接著問」。

「關於澳大利亞軍人推文配圖,這是專門為有關推文製作的圖片嗎?澳方要求撤下這個推文,請問推特公司是否會撤下這條推文?」

華春瑩告訴他說只注意到是網絡流傳的圖片,並不了解作者何人,隨後又回復他刪除與否「是澳大利亞政府和推特公司之間的事情」。

面對西方媒體拐彎抹角地追問,華春瑩接著說:

「我覺得澳大利亞政府必須直面一個現實:澳大利亞一些軍人到底有沒有在阿富汗犯下如此兇殘的罪行?他們以割喉這樣兇殘的手法去殘殺阿富汗兒童,這是不是事實?我認為澳大利亞政府目前要做的是直面這一事實,深刻反思,並採取切實行動杜絕此類不人道的犯罪行為再次發生。如果他們對澳一些軍人在阿富汗殘殺無辜可以不覺得ashamed,但如果有人譴責這種行為,他們就接受不了,還口不擇言,我認為這不是一種成熟和理智的做法。」

華春瑩的這番言論一針見血地道破了澳大利亞當局的心理活動。「澳總理就是在轉移矛盾,他本來就正愁沒話說,這下剛好把輿論熱點轉移到批評中國政府上,而批評中國又在西方很有輿論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院大國關係室主任鍾飛騰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說。

這是人權問題,與內政有關嗎?

隨後,BBC記者又舉手追問,暗指中方此次表態是「幹涉別國內政」,他委婉地說「我們可否認為中方今後也會在其他不直接涉及中國的問題上發表看法?」

在大篇幅的論述後,華司問他「這個問題跟人權有關,但它跟內政有任何關係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就「幹涉別國內政」這個點向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柳華文請教,柳華文表示,「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基本原則是『不幹涉純屬內政的事項』那什麼是『純屬內政』?很明顯澳軍在阿富汗的暴行不算是其內政,而大家對於這樣的事情給予關注和評論是很正常的。」

相較於趙立堅的發圖關注,澳大利亞此前在中國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的種種言行,則是實打實的「幹涉別國內政」,因為那是一個國家主權國家範圍內的事。

中國外交背後的宏大與多元

華春瑩就「幹預人權」問題與BBC進行了幾輪交鋒,她說「你這個提問可不像BBC的一貫風格。你如此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你是澳大利亞籍的嗎?」BBC記者當即發出否認的聲音,並立即澄清道:「我只是作為一個記者提問,並不暗含批評中方的意思。」

然而我們在現場能明顯感受到,西方幾家主流媒體的設問是明顯戴著「有色眼鏡」的,他們對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譴責反應很強烈。

談及這一現象,鍾飛騰說:「他們一直都是這樣,白人至上主義,感覺就他們做得好,別人都是汙點。他們認為就算是犯了錯也只能是他們內部人批評我,哪裡輪得到一個發展中國家來指手畫腳。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啊,中國就是站出來說了這種話,所以他們就非常不適應。」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趙立堅、華春瑩等多位發言人近年來的表現看出,中國外交官越來越主動地在掌握話語權,越來越積極地對外闡明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

「以前我們的外交偏重為經濟發展服務,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我們的外交目標變得越來越宏大與多元,更加地有內涵。我們不僅關心經濟,我們還關心全球正義、地區安全、環境保護等等,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鍾飛騰說。

相關焦點

  • 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一句話引來刷屏,網友:不愧是國民女神
    有人問她:「你為何那麼拼?」她說:「我的夢想就是進外交部。」外交部?怎麼可能,就連她最好的朋友都勸她:「別做夢了,我們又不是在北京,哪有那麼好的機會?」但她卻堅定的說:「我要試試。」華春瑩究竟有多不好惹?在南海問題上,《華爾街時報》的聲明頗有挑釁意味,它聲稱在這個問題上,僅僅只有8個國家,支持中方觀點。華春瑩絲毫不給圖謀不軌的人留面子,直接質疑消息來源的可靠性。
  • 中國搞「戰狼外交」?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2020-12-10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反問精彩!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
  • 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說出14億中國人的心聲
    「戰狼外交」本來就是一種對中國外交的片面印象,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隨後,華春瑩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麼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權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呢?」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為維護國家利益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來源:北京青年報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逮到」德媒那錯的漢字,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
    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了『杈』,遭到了中方媒體的一片嘲笑。但其實低級的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就有一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華春瑩表示。
  • 華春瑩回應「戰狼式」外交:真正厲害的女人,是威而不怒的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中方不能擁有說明事實真相的權利嗎?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了『杈』,遭到了中方媒體的一片嘲笑。但其實低級的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就有一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華春瑩表示。
  • 石平: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
    原標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義。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華春瑩昨天霸氣回應的問題,今天王毅...
    華春瑩的這番話,是針對近日德國《每日鏡報》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的回應,該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就在今天,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再次重申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王毅表示,我們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定捍衛中國人民選擇的道路和制度,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說了什麼?戰狼外交是什麼意思
    1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近半年未露面的外交部「鐵娘子」華春瑩今有新動態
    「我們前所未有地走近了世界舞臺中央,但手中尚不完全掌握麥克風,時常處於有理說不出、有聲傳不開的尷尬境地。」華春瑩認為,雖然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但要真正強起來,徹底解決「挨罵」的問題依然任重道遠。爭取話語權必須主動而為,積極塑造。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文章揚言:「來自北京的『戰狼』——中國外交官越來越有侵略性了。中國的外交官正在逐步拋棄掉外交的克制。作為威懾,他們對批評進行猛烈的反擊。」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這一明確要求,對於我們紮實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 華春瑩三連反問回擊蓬佩奧,這張配圖亮了!
    對此,華春瑩2日連發三問反擊。值得注意的是,華春瑩的這條推文還配了一張井底之蛙的圖。日前,連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都刊文批評國務卿蓬佩奧為實現其政治野心不惜操縱美國外交政策,導致美國外交遭受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損害,是美國歷史上最差的國務卿。在9月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也表示,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美國外交已經淪落成了脅迫外交、制裁外交、謊言外交和甩鍋外交。
  • 加拿大說中方搞「脅迫外交」,華春瑩: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中加關係提問:加拿大政府一直批評中方在加拿大公民康明凱、麥可案上是「任意拘押」,搞「脅迫外交」。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回應說,加方的說法純屬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有關加拿大公民的案件與孟晚舟事件性質完全不同。
  • 華春瑩「呵呵」的英文標準翻譯來了
    來源:北京日報「我只想呵呵兩聲。」昨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態,刷遍輿論場。「呵呵」這個詞什麼意思,不必多說,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用英語,「呵呵」該怎麼翻譯呢?
  • 華春瑩引用一句毛澤東名言回應,燃爆全場
    據外交部網站12月10日消息,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了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華春瑩三問外媒,現場一片沉默
    1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一名記者的問題,是關於「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發布的一個報告。華春瑩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而讓現場的外國記者來回答。問:據報導,「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剛發布關於外國記者在華工作環境的年度報告,稱中國政府通過籤證續籤手續對發表令其不悅報導的外國記者施壓,禁止或限制這些記者到中國大部分地區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