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聲裡的大學問,新手媽媽聽懂這7種嬰語,高效帶娃少操心

2020-12-22 蜀人未晰

一個家庭裡新生命的誕生給了這個家庭更多的歡樂和幸福,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麻煩。很多的寶媽寶爸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很多事情都還不了解,經常是因為照顧孩子搞得手忙腳亂的。

小嬰兒除了哭鬧以外也沒有其他的可以表達自己的方式了,但是很多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為啥而哭,不知道孩子是餓了還是渴了又或者是尿了。經常是孩子一哭,爸爸媽媽就手忙腳亂的,不知從何下手。但是專家提出小嬰兒的不同的哭聲是有不同的意思的,這是嬰兒表達自己的方式,只要爸媽能夠聽懂孩子哭聲中的意思,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小嬰兒剛生出來沒多久的時候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地哭,哭其實也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相當於嬰兒的語言。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孩子的幾種不同的用來表達自己的哭聲,爸爸媽媽要是可以聽懂這些,很多棘手的情況下都可以迎刃而解。

嬰兒都有哪些不同類型的哭聲語言?

1.正常的啼哭。

小孩兒都會哭,有的時候並不是件壞事。有的時候小孩兒的哭聲比較有節奏,而且孩子還有一些肢體動作,哭的聲音也不嘶啞,聲音比較輕柔,臉色也沒有大變化,呼吸也不急促,那麼這就是孩子的正常哭泣。正常的哭聲不僅沒有壞處而且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肺部肌肉,有利於新生兒肺部的正常發育。

2.飢餓時的啼哭。

這種啼哭也是孩子經常會出現的,它的特點就是哭聲短且有力,仔細聽可以聽出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而且會有明顯的換氣聲音,如果家長這時候還不餵孩子,孩子的哭聲就會變得越來越急。

這時候,如果母親們用乳頭或者手來接近孩子的嘴巴,就會發現嬰兒有明顯的吮吸動作,這就是孩子餓了的表現。其實寶媽們應該早早的就算好孩子餓的時間,儘量能夠未雨綢繆。

3.不舒適時的啼哭。

此類啼哭並不是因為病理上的不舒適導致的,往往都是因為外界條件的不合心意造成的,比如孩子的衣服不合適,尿了拉了等,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小孩的身體皮膚都是很脆弱且柔軟的,稍有不適就會造成哭鬧。

此類哭聲的表現是孩子較為輕柔的哭泣,有明顯停頓的哭聲,但是若是長時間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變成一直大聲哭鬧,一般都是孩子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4.病理引起的啼哭。

很多時候小嬰兒哭是因為生病了,新生兒脆弱,很多時候會生病。比如孩子的扁桃體發炎時孩子的哭聲就比較嘶啞,且拒絕喝水喝奶,若是非要餵給孩子,孩子就會大聲哭鬧。又或者是中耳炎的孩子,哭的時候會伴隨著抓耳朵和臉的動作。

5.心情欠佳時的哭鬧。

小孩兒也會像大人一樣有心情不好的表現,這時候往往大人抱起來拍一拍,哄一哄就好了。所以這一種的哭聲一般剛開始都是不強烈的,時有時無,但是長時間得不到滿足,才會越哭越響。

6.溫度不合適時的啼哭。

太熱或者太涼的環境都會讓孩子感覺到難受,從而哭泣。熱的時候孩子的哭聲一般是有勁兒的且伴隨著孩子有豐富的肢體活動,冷的時候的哭聲一般是比較低且無力,且孩子的膚色可能會發白,孩子也比較少動。

7.鬧覺時的哭泣。

很多的寶貝困的時候也要哭一哭,這時候孩子的哭聲嘹亮還會有揉臉的動作。這時候只要家長們拍一拍孩子,給孩子放一些搖籃曲,相信孩子很快就會睡著了。

專家建議當小孩兒哭的時候,家長這樣做孩子往往就會得到滿足,停止哭泣。

1. 拍一拍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哭鬧是為了引起爸媽注意,希望得到關注和安慰,這時候父母能夠抱著拍一拍哄一哄,往往孩子就會停止哭泣了。

2.檢查一下外部環境。

看看孩子是不是因為尿布溼了,還是因為溫度不合適等原因哭泣。如果是趕快解決,讓孩子有一個愉悅的環境,相信孩子很快就會喜笑顏開了。

3.帶孩子出去轉轉。

大人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會覺得悶和無聊,小孩兒也一樣,經常帶孩子出去轉轉,呼吸新鮮空氣,對小孩的成長也很有利。

4.實在不行就要尋求醫生幫助。

很多時候寶寶哭是因為生病了,當父母使盡渾身解數也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就要快快去看醫生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孩子要是生病了可是拖不起的。

綜上所述,孩子的啼哭很多時候可以作為一種信號,讓爸媽們知道自己現在想要幹什麼,如果父母們可以讀懂這種信號,就能少了不少麻煩!其實如果父母們能夠耐心觀察就能發現很多孩子的小動作都是有一定意思的,也希望父母們都能通過這種方式和孩子好好相處!

相關焦點

  • 解密嬰語,帶你了解寶寶哭聲裡的秘密
    親貝網小編還記得小時候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天天哭,天天哭,尤其到了晚上就哭聲不停。那時候的家長們不懂什麼科學育兒。老一輩兒的人都說那是孩子看見了什麼不該看見的東西,於是晚上經常聽到媽媽罵罵咧咧地喊讓我死去的奶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因為手術疼痛得不能動的媽媽只能用雙手將弟弟舉起來,罵一會兒,弟弟就變得安靜了許多,甚至能在空中媽媽的手裡安靜地睡著。
  • 寶寶哭就是發脾氣?哭聲是寶寶在傳遞信息,媽媽要聽懂「嬰語」
    平時他們哭鬧的時候是最令人揪心的,新生兒還不會說話,新手父母根本不懂他們的哭聲要傳達怎樣的意思。要想弄懂寶寶的「嬰語」,那麼還要加強學習和觀察,這樣才能讓大家儘快了解孩子。表姐家的孩子叫洛洛,是個4個月大的寶寶。剛出生就被家裡的大人寵著,可謂是掉進了蜜罐裡。
  • 寶寶的「嬰語」你能聽懂幾句?這樣做,新手爸媽秒懂寶寶的心裡話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每天分享爸媽和寶寶的那些事兒~臺灣知名嬰幼兒早教專家王慎明女士發現:不具備說話能力和豐富詞彙的寶寶,會通過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各種反應這些非語言表達方式,來傳達自己的需求。
  • 寶寶哭聲都是什麼意思?這幾種「嬰語」,新手爸媽要讀懂
    寶寶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寶寶的哭聲越洪亮,代表他的身體越健康。在寶寶出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哭聲都是他的語言,是他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以媽媽要了解寶寶的哭聲所傳遞出來的意思,這樣在照顧他的時候會順利很多。那麼,寶寶的不同的哭聲都代表什麼意思呢?
  • 讀懂寶寶最常見的8種「嬰語」,寶寶少受罪,父母更省心
    、小表情、小動作,新手奶爸奶媽真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其實寶寶的啼哭、小表情都是在向你傳遞信息,表達他的需求,在沒有語言表現能力時期,他只能通過專屬的「嬰語」技能與您溝通~奶爸奶媽開始修煉「嬰語」聽力大法吧,讀懂「嬰語十級」,那麼在帶娃這件事上So Easy哦~
  • 孩子語言太難懂,「嬰語」也有四六級,家長考過才能輕鬆帶娃
    朋友剛剛晉升為新手媽媽一名,但是寶寶的"嬰語",快讓父母抓狂!"一個月的時候就哭,兩個月就鬧,三個月晚上不肯睡覺!有的時候,真的好想把那小東西塞回去!"新生兒到一歲多的寶寶就難帶,每個新手父母都會被折磨的抓狂!
  • 用好這幾招,新手媽媽輕鬆帶娃
    ,新手媽媽輕鬆帶娃04:19來自融睿育兒剛剛生完寶寶的新手媽媽,大多數都是笑與累並存。下面小編就為新手媽媽們推薦幾種簡單操作的方法,讓你們輕鬆帶娃。學會使用育兒書《育兒大百科》或者《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育兒百科》全名《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據說是美國寶媽人手一本的育兒指南。
  • 新手媽媽學嬰語:嬰語寶典在這裡,「單詞表」來幫忙!
    帶你走進嬰兒的語言世界。傾聽寶寶的聲音,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睡眠習慣,輕鬆愉快的育兒!啼哭(cry)是寶寶不學自通的一門語言【嬰語】除了寶寶誕生時的那聲啼哭讓人安心,往後照顧的日子裡每一聲啼哭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 比「嬰語」更難懂的,是寶寶的「哭語」,寶寶哭聲通常有8種含義
    但是在帶寶寶的漫長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時候寶寶哭,並不都是因為餓了。幾乎所有的爸媽都會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感到困擾、懊惱、蒙圈……不管你是商業大咖,還是語言方面的天才,聽到寶寶的哭聲你,十有八九都會束手無策。所以,經常有不少爸媽都吐槽表示,「嬰語」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語言。
  • 嬰兒的哭聲大有學問,能聽懂這幾種,才能對症下藥,帶娃才更省心
    給她投食,還好媽媽及時趕到,才停止了這場鬧劇。 俗話說,"兒哭為兒歌",寶寶哭並不是沒有任何緣由的,它其實是寶寶和咱們交流的語言,不同的哭聲表示著他們不同的需求和反應,最為常見的就是寶寶可能在發洩自己的不滿與難受。很多帶娃的媽媽都說帶娃太累了,一天24小時就那麼幾個小時孩子不哭鬧,可以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其實在筆者看來,只要對症下藥,嬰兒的哭聲並不難解決,帶娃的媽媽也會輕鬆很多。
  • 寶寶哭鬧搞不定?那是你沒聽懂寶寶的這些「嬰語」
    哭是孩子出生具備的第一種語言,鬧是孩子出生具備的第一項技能。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給爸爸媽媽帶來了初次為人父母的喜悅,但是在小傢伙不停哭鬧的時候,尤其是寶寶還不會說話的階段,家長通常會幹瞪眼,或者急的團團轉,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家裡的新丁,除了讓自己心情平復保持淡定,那就是趕快學習難度堪比六級「嬰語」的東西吧!
  • 寶寶常說的五種「嬰語」,讀懂後帶娃更輕鬆,寶媽能分出來幾個?
    因為沒有育兒經驗,再加上小寶寶很小,也不會告知爸爸媽媽自己的感受,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家長總是顯得手足無措。其實父母別看小嬰兒年紀小,又不會說話,但他們對於自己的一些小想法也是會用「嬰語」來表達的,作為寶媽的你到底能分出來幾個呢?
  • 寶寶的哭聲不一樣,你都聽懂了嗎?新手媽媽表示太實用了
    對於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哭是他們唯一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新手媽媽碰到寶寶哭了,就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辦?其實媽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寶寶的每次的哭聲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代表不一樣的意思。當寶寶餓了的時候,哭聲很洪亮,哭的時候頭來迴轉動,有尋找,並做著吮吸的動作。這時候只要媽媽開始哺乳了,哭聲馬上就停止了。而且吃飽了以後,露出滿足的表情。②寒冷。當寶寶感覺冷了,哭聲會減弱,並且手腳冰涼、動作幅度小或者蜷縮成一團。這時媽媽抱著寶寶,或者加蓋衣被,寶寶覺得暖和了,自然就不哭了。
  • 搞懂肢體和哭聲表達,帶娃手到擒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小寶寶不會說話,因此只能用各種小表情、小動作傳達著想讓家長知道的信息,但新手爸媽們畢竟缺乏經驗,對嬰言嬰語實在搞不懂,可謂是一頭霧水。哭是為什麼哭?笑又是為什麼笑?到底是飢還是飽?
  • 寶寶不舒服,新手媽媽晚知道後懊悔,努力爭做「嬰語8級」寶媽
    寶寶的一點點小問題就能讓媽媽擔心的不行,但是嬰兒不能明確的描述自己的問題,媽媽們讀懂「嬰語」就很重要了。在平時要注意寶寶的腹部,不要受涼。 2.做好預防很重要。新手媽媽餵奶時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過多或者餵得太急,導致吸入過多空氣,從而引起腹部不適。餵完奶後要注意輕輕拍打,幫助寶寶排氣。 3.要給寶寶一個穩定的情緒環境,當寶寶有情緒的時候,要注意安撫寶寶,也可以有效地減少寶寶腸絞痛發作的頻率。
  • 新手媽媽獨自帶娃的秘密
    隊友早上7點去上班,晚上11點多回家。白天十幾個小時,扔下剖腹產手術後未愈的我和奶娃自求生存。 好在女兒真的是小天使,很聽話好帶,一直到現在快四歲,都是我自己在帶。回想這一路,雖然辛苦過哭過抑鬱過,都堅持下來了。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公婆幫忙帶孩子。
  • 新手爸媽們,你們懂嬰語嗎?
    兩個人的甜蜜世界因為一個新生命的加入而變得不同,嬰兒剛出生,新手爸媽們充滿了喜悅和幸福,然而隨著帶娃生涯的開啟,手足無措隨之而來。「小傢伙怎麼總是皺著眉頭呢?」「她喝了奶怎麼還是哭個不停呀?」「小寶貝睡覺怎麼一直扭來扭去的?」「她怎麼又把手放到嘴巴裡啃啦?」
  • 嬰兒行為心理學:父母聽懂寶寶的哭聲,才能給孩子最貼心的呵護
    餓了哭,尿了拉粑粑了哭,冷了熱了不舒服了哭,害怕感覺不安全了哭,困了想睡覺了也哭……解讀寶寶哭聲背後的需求,聽懂寶寶的哭聲語言,就成了爸爸媽媽必須掌握的一門「嬰語」。如果爸爸媽媽因為不懂,不能及時對嬰兒的啼哭做出回應,寶寶的情感需求就得不到滿足。
  • 寶寶的「嬰語」你知道幾個 讀懂了讓你帶娃省心省力 收藏起來吧
    寶寶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因為寶寶只能用哭聲和肢體語言去表達他的不適,如果爸爸媽媽不會讀懂寶寶發出的信號,那寶寶就會很鬧騰了,爸爸媽媽也會很心累。我們來聊一下寶寶的「嬰語」,讀懂了讓你帶娃省心又省力。 1、玩口水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寶寶在月齡很小的時候就會有這樣子的習慣,自己玩口水。
  • 寶寶不會說,想要讀懂寶寶需求,你得學點「嬰語」(附嬰語大全)
    寶寶哭聲裡的秘密: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出生後,天天不是睡就是哭,只要醒著更多時候是嗷嗷,哭聲不斷。印象最深的是我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天天哭,天天哭,尤其到了晚上就哭聲不停。那時候的家長們不懂什麼科學育兒。當寶寶身體不舒服或是受到傷害時,會本能地發出尖叫聲,並哭泣。家長要及時檢查孩子是哪裡不舒服,是不是衣服勒著了,或者襪子裡的線頭纏住了等等。除了哭聲,寶寶的不同的表情,表達的意義也不同,你有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