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絡社交過度依賴現象 學生:不是網絡的錯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網絡越來越發達,世界在網絡時代變得越來越小。開放、多元的網絡社交,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有人開始感嘆:「網友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對於網絡社交,大家都有怎樣的話要說?請看本期校園話題。(編輯:蘇婭)

  學生論壇

  不是網絡的錯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高二2班 邱慧伶

  網絡社交在當今這個科技高度發展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我對它是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吸引,再到現在的依賴。

  網絡社交和現實中的社交有很大不同,只要點點滑鼠鍵盤或觸摸一下手機屏幕,任何事情都可以足不出戶地解決。我的原則是,能在網絡上解決的問題,一般不會放到現實生活中來。拉開有數百人的QQ好友欄,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隨時隨地解決。

  交朋友在網絡上交,問作業在網絡上問,發祝福在網絡上發,我深深依賴於網絡。當然,依賴網絡社交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每次在網上可以侃侃而談的話,在生活中卻說不出來。面對身邊的熟人,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的自己的意思和感情。有時候甚至面對面吃飯,我都會拿出手機用聊天軟體一邊發表情一邊說話聊天,因為我覺得這樣才能完整地表達我要傳遞的信息。

  我認為網絡社交本身沒有問題,我們如果過度依賴它就可能漸漸脫離現實,活得不夠真實。記得原來看過一個叫做《珍惜身邊的人》的視頻,我也要努力戒掉「網絡社交」的依賴,用心與身邊人交流。

  我的「朋友圈」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高三13班 郭潤佳

  剛上高三,媽媽就試圖沒收我的手機,後來在我的強烈抵制下作罷。爸爸有些懊惱地說:「當初不給你買智慧型手機就好了,太牽扯精力了。」

  爸爸媽媽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手機上網的確佔用了我的一些時間。在手機上我安裝了QQ、微信、微博等軟體,當學習厭倦或心情煩躁的時候,我就打開朋友圈看看同學、朋友們發的牢騷或者「心靈雞湯」,間或在QQ上跟好朋友聊聊天,有時開解一下別人,有時則是讓朋友寬慰一下自己。事實上,到了高三,壓力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我偶爾會在朋友圈裡寫下一大段感慨,結果很快就會有同學私信:「怎麼?抑鬱了?」然後天南海北聊上幾句,心情會好很多。

  因為關心時事,我在微博上還關注了一些媒體。有時間的話,我會看一下各類新聞評論,並在微博上對有興趣的話題寫點感受。其中,部分微博評論還被幾家報紙選登了。看到自己的文字發表在大型報刊上,我真的很高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網絡社交已經成為人與人交往的一種重要手段,甚至有些不方便當面說的話,在QQ或微信上卻可以講得很順暢。當然,學習畢竟還是學生的主業,所以我一是培養自控能力,不讓網絡社交佔用太多時間,二是做好學習計劃,保證自己的學習成績位於年級前列,三是注意淨化自己的朋友圈,不讓不良人員或信息混雜其間。這樣,就不存在網絡過度依賴症了。

  我是「手機控」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中學 陳真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交軟體和網站層出不窮。作為一名高中生,我還是比較青睞手機QQ和新浪博客。

  手機QQ操作簡單,與家人和同學聯繫都比較方便。而且,我平時喜歡寫文章投稿,所以用手機QQ和編輯老師們交流也非常便捷。

  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吃飯的時候是我使用手機QQ最多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與朋友們聊天,或者與編輯老師進行交流。

  除去手機QQ,我用得最多的就是新浪博客。一開始註冊新浪博客的時候,只想著關注一些本地知名的作家,欣賞他們的文字,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讀者。後來,隨著交際範圍的擴大,又逐漸關注了一些國內著名的作家。經常閱讀他們的文字,使我愛上了文學,於是,我也開始寫作投稿。我學著他們,將自己發表的文章發到自己的博客裡,一來是留個紀念,二來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慢慢地,我的博客也有了不少粉絲,他們偶爾給我的文章提建議,多數情況下為我加油打氣。

  通過這兩個社交平臺,讓我結識到很多文友、老師,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每當有空的時候,我都會到博客裡讀讀文章,徜徉在文字的海洋裡,我愛這種感覺。

  不依賴網絡社交的尷尬

  河南師範大學 李佳楠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很多人熱衷於網絡社交並產生依賴,而不依賴網絡社交的人在群體中成了異類,經常面臨各種尷尬,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個人習慣於發簡訊或面對面的交往方式,網絡社交只是我社交的輔助手段,也是面對社會現狀不得不做出的妥協。我不會經常把手機拿在手裡等別人跟我說話,或有事沒事地主動找別人聊天。我受不了人一邊和我聊天一邊和別人聊天,或者是一邊幹別的事情,而對習慣於網絡社交的人來說那再正常不過了。

  由於不習慣網絡社交,我不經常主動找別人說話,別人找我說話時我又經常不在,除了特別熟的人還會保持聯繫外,好多人就漸漸生疏了。各種群組中,不時會有人出來冒泡,說一些無聊的閒話,有時就兩個人在群裡聊天,群組經常被刷屏。我沒有精力把那些聊天記錄都翻看一遍,有時甚至會錯過一些重要信息而耽誤事。與那些依賴網絡與網絡社交的人相比,我顯得越來越遲鈍和笨拙。

  過來人語

  我的網絡社交經歷

  山西省孝義市 李一鳴

  我最初的網絡社交應該是從申請的第一個QQ號碼開始的。我那時剛上初一,還沒有自己的電腦和手機,所以每周一次的計算機課對我來說格外珍貴。

  上大學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而且能登陸手機QQ,儘管網慢得很,企鵝還是伴隨我走過很長一段大學生活,直到發現好多人玩人人網。於是我註冊了自己的人人網帳號,把從小到大認識的凡是能想到名字的全在網上搜了個遍,一有空便關注別人的學習、生活動態,當然還有暗戀的她。

  一晃步入社會已經3年多了,微信霸佔了我的網絡社交圈。起床後先看看朋友們分享了什麼心靈雞湯,工作累了拿出手機看看動態,伴著和老婆的視頻聊天進入夢鄉,偶爾心血來潮在群裡搶一通紅包……

  一路走來,QQ、人人(校內)、微信各自伴隨我走過幾年,靠著這些網絡社交軟體,我沒有和好朋友、老同學斷了聯繫,隨時分享別人的快樂,豐富自己的生活。最不可思議的是,老爸老媽最近也迷上了微信,電話打得少了,微信問候多了,我「潛水」多了,他們反而成了活躍分子。

  分享了我的網絡社交經歷,現在要問我有沒有網絡社交依賴症,我還是很難回答。說有,它們只是我偶爾聯繫親朋好友的一個工具;說沒有,假如不是它們的陪伴,真不敢想我現在會有多麼孤獨、落伍。QQ、人人、微信,雖然使用頻率有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被社會大潮裹挾著往前走,誰都難以做到「全身而退」。在我看來,其實無所謂網絡社交依賴,只不過是多與少、深或淺的區別。把握好度就好。

  老師觀點

  別讓網絡社交成為生活的全部

  北京市順義區教委 李建生

  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成為現在青少年、學生、白領等人群相互聯絡的工具,有些人發展到沉迷於虛擬社交,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狀態。運用好網絡,又不依賴網絡,應該讓網絡社交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增添色彩。

  第一,上網要適度,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面對電腦,容易出現視力下降、思維遲緩、情緒低落、頸椎不適等問題。一旦形成網絡依賴,人容易出現焦慮、缺乏耐性等問題。要合理分配時間,利用網絡輔助工作,享受網絡帶來的快捷便利,同時又不忽略正常的社會交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線下正常的社交活動。

  第二,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更多參與現實生活中的社交,積極樂觀地融入社會。現實社交活動有利於調整我們的日常情緒,良好的興趣愛好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美好與驚喜。外出旅遊開闊眼界,能增加社會知識,保持好的心態;戶外運動放鬆身心,與家人一起談天說地融洽彼此關係;拜訪親朋好友,使我們有更多的情感寄託,能夠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家長談心

  別把這弄成病

  河北省淶源縣進修學校 李國婧

  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時間。而通過網絡開展社交活動,無疑會節省平時社交必須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還會省略見面後寒暄等繁文縟節浪費掉的時間,更會減少在現實社交時營造社交形式所付出的時間。網絡社交不那麼強調一對一,也用不著考慮必須照顧到哪一個,提高了社交效率,這自然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追捧。於是,把網絡社交當成自己的第一選擇,在孩子們中間就有了最為現實的基礎。

  但是,網絡社交可以作為大多數孩子的第一選擇,並不是說它就是一種最好選擇,更不是說它能成為唯一選擇。在我看來,可以依賴網絡社交,但絕不能病態地依賴這種社交方式,因為網絡社交並不能完全取代現實中的社交。網絡社交在為人們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風險。有時候與社交對象在網絡上打得火熱,相談甚歡,現實中卻未必能夠有與網絡完全對應的共同語言,有些人的文字表達是一回事,他們的現實表達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有些人在網絡上說的是一套,在現實中做的又是另外一套。當然僅僅是文字與現實做法的偏差還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有人專門利用網絡對孩子們進行欺詐,利用網絡社交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這就相當危險了。

  我覺得,缺少社會經驗的學生們依賴網絡開展社交活動必須悠著點兒,千萬不能把這弄成一種病。

相關焦點

  • 近一成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 家長學校如何助其掙脫?
    日前,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透露,網絡成癮是我國青少年較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接近10%。統計:我國近一成青少年 過度依賴網絡根據《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網絡成癮,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網際網路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的損傷。
  • 網絡社交的焦慮與困惑 六成受訪者依賴程度較強
    原標題:62.8%受訪者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 對中國人民大學的大三學生秦雯來說,頻繁刷新社交軟體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調查顯示,6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其中15.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非常強。
  • 小膠質Gi依賴動力學調節腦網絡過度興奮
    小膠質Gi依賴動力學調節腦網絡過度興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3:11 美國格拉德斯通研究所Katerina Akassoglou研究組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謹防中小學生過度依賴搜題軟體
    平時,遇到作業難題,打開網絡搜題軟體查一查,直接答案就出來了,練習卷完成得又好又快;但是到了考場,沒有搜題軟體的「加持」,同樣的解題思路卻錯誤百出。上海中學生建議這種現象該管管了。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會藉助搜題軟體完成作業,可見,中小學生過度依賴搜題軟體完成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但是,搜題軟體呈現給學生的是完整的答案,而不是解題的思路,省去了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解決難題的過程,不客氣地說,過度依賴搜題軟體,讓學生懶得思考也不會思考了。
  • 「低頭族」是一種社會現象,淺析過度依賴手機的得與失
    的確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資訊的獲得變得簡單了,通過社交軟體可隨時與不同的人群進行聯繫溝通,幾乎所有關乎知識、社交、資訊、數據等方面的需求,統統可以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完成。而不能幫助我們完成的,幾乎只剩下了吃、喝、拉、撒、睡。
  • 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過度依賴網絡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範文:過度依賴網絡 2016-05-31 13:42 來源
  • 「媒介依賴」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社交」成癮
    摘 要:社交媒體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當下的媒介環境,大學生作為社交媒體的主要使用者,對社交媒介產生了極大的依賴。由於社交網絡場域下的人際交往具有匿名性等特徵,過度依賴線上人際互動會造成現實人際互動能力的降低,出現與社會隔離的情況。
  • 學生過度娛樂,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如何才能改變他們現在的狀態?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學生怎麼了?但近年來,由於網絡和手機技術的發展,手機已成為很多中小學同學的標配,然而這些手機並沒有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幫助,反而很多同學拿來玩遊戲,刷視頻。就拿我真實遇到的事情來說,曾經我帶過中小學生的研學活動,我看到他們這些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智能機,坐在車上不是和同學打王者榮耀,就是在刷抖音。
  • 英語新詞:過度依賴網絡手機導致「數字失憶」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新詞:過度依賴網絡手機導致「數字失憶」 2015-12-30 11:31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研究:社交網絡有害身心健康
    在他與抑鬱症鬥爭未果之後,這名學生開始在網上搜索自殺方法的建議,之後便選擇在臥室上吊自殺。使用社交網絡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其最主要的功能似乎是通過更多地參與社交活動來加強與朋友和親人的聯繫。然而,相關研究顯示,經常光顧臉譜網的年輕人更容易有自戀的反社會行為;研究還發現,學生對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與學習成績不良有很大的關係。
  •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研究顯示日本年輕人對網絡「人際紐帶依賴」嚴重
    社交網站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將美味的料理以及旅行中的美景上傳到社交網站上,獲得朋友點讚和回復,真是滿心喜悅。亦或是參與Line的群聊,大家熱火朝天地暢談也很有趣!據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情報學的橋元良明教授研究室與日本總務省情報通信政策研究室共同研究稱,現代社會年輕人的網絡依賴很可怕。網絡依賴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主要是沉溺於網路遊戲的「網遊依賴」、長時間使用mixi、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人際紐帶依賴」、長時間接觸視頻等信息的「媒體內容接觸依賴」、醉心於拍賣和一些社交遊戲的「賭博類參與型應用軟體依賴」等。
  • 世衛組織:將過度使用社交網絡認作疾病為時尚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精神活性物質和成癮行為領域專家弗拉基米爾∙波茲尼亞克對衛星通訊社稱,將過度使用社交網絡認作疾病為時尚早。他指出,從2014年以來,進行了6次世衛組織年度專家會議,討論成癮行為對公共衛生的後果。
  • 被困在算法裡的,不止外賣騎手,還有社交網絡中的孩子
    人物雜誌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引起網絡對「資本、算法與人性」的熱議。但被算法所影響的,除了討生活的外賣小哥,更多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們,面對社交網絡的「癮」,他們無力抵擋。家長們若想拯救孩子,破除虛擬社交依賴,唯有「攻心」一計。
  • 三寬家長學校第六課:如何避免孩子的網絡心理依賴
    擅長從學生成長角度研究新時期家庭教育的問題,具有前瞻的教育理念和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做過500多場講座,深受學校和家長的歡迎。網絡已經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網絡,衣、食、住、行這些日常所需只要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動動手指就能解決,尤其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裡,更凸顯了網絡的便利。
  • 電影推薦 |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網絡》 The Social NetworkFacebook,直譯為中文有「點名冊」、花名冊的意思,最初註冊僅限於哈佛學院的學生,在開放後的兩個月內,註冊擴展到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特福茨大學Tufts,以及羅切斯特大學Rochester、斯坦福Stanford、紐約大學
  • 網絡成癮有了診斷標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明確界定了網絡成癮的定義及診斷標準,同時網絡成癮治療規範正在制定,很快將正式發布。  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青少年如何避免過度依賴網絡?10月8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採訪。
  •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
    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網絡成癮與一般網絡使用的區別在哪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 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危害有哪些?
    「網絡成癮」是伴隨網際網路的迅勐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由網絡引發的一種心理疾病。它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甚至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誘因。那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一.青少年更容易產生網癮青春期是個體從幼稚向成熟過度的階段,呈現出矛盾發展的狀態,既趨向成熟發展,又未擺脫幼稚。喜歡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但自控能力差,容易追求新奇、刺激,這就很容易造成網絡依賴現象。
  • 過度依賴手機忽略家人 78.9%受訪者感到愧疚
    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覺得對不起家人。」河北唐山某國企職員孫冰然(化名)說。   調查顯示,78.9%的受訪者因過度依賴手機而忽略家人感到愧疚。   「手機讓我們能夠在遠方為親人送去思念,為交流帶來很大便利,但同時也給人們之間的溝通帶來了阻隔。」
  • 英語翻譯:過度依賴手機(四六級翻譯))
    英語翻譯:過度依賴手機(四六級翻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現在的確離不開手機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包括老年人,都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保持聯繫並拓寬朋友圈。他們也用手機購物,查找信息,因為手機便於攜帶。此外,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通信比傳統電話便宜。然而,這種新趨勢導致人們在社交時過度依賴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