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搜題軟體,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但是現實中卻出現這樣的問題,做出完美練習卷的同學,考試時得分並不高。平時,遇到作業難題,打開網絡搜題軟體查一查,直接答案就出來了,練習卷完成得又好又快;但是到了考場,沒有搜題軟體的「加持」,同樣的解題思路卻錯誤百出。上海中學生建議這種現象該管管了。(5月22日 澎湃新聞網)
在上海市第八次少先隊代表大會召開前夕,上海市多名少先隊員建議限制使用搜題軟體查題次數、軟體不給出答案而是提供解題思路等,這說明中小學生過度依賴搜題軟體已是不爭的事實。
平心而論,搜題軟體是個好東西,學生有什麼不懂的題目,只要在打開搜題軟體就可以分分鐘搞定。報導中提到,有85%的同學在「遇到難題」時會使用搜題軟體,在回答「身邊有沒有靠軟體做出優秀作業的情況」時,有超過70%的同學選擇了「有」。有超過90%的隊員都知曉如作業幫、小猿搜題等作業搜索軟體或渠道,其中50%以上的隊員曾經使用過該類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或完成作業,其中也包括學習成績優異的隊員。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會藉助搜題軟體完成作業,可見,中小學生過度依賴搜題軟體完成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搜題軟體呈現給學生的是完整的答案,而不是解題的思路,省去了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解決難題的過程,不客氣地說,過度依賴搜題軟體,讓學生懶得思考也不會思考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學生平時做練習直接打開網絡搜題軟體,作業完成得又好又快,而到了考試的時候同樣的解題思路卻錯誤百出,板子不能打在搜題軟體上,而應打在學生自己身上。
要真正讓搜題軟體發揮幫助學生學習的作用,限制使用搜題軟體查題次數根本無濟於事,因為即便是實名註冊,限制其使用次數,學生之間還可以「互通有無」,只要一個學生搜到了答案,其他學生自然可以輕鬆實現共享。
與其把希望寄托在軟體開發者在使用上加以限制,不如老師下工夫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謹防對搜題軟體產生過度依賴心理。就像奉賢區塘外中學大隊輔導員顧蓓老師所說的那樣,要讓學生明白使用軟體的「初心」是什麼,「是幫助自己學習解題思路還是只為偷懶、玩樂。」
過度依賴搜題軟體,學生會慢慢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這對學習來說是幫倒忙。看上去完成作業時間是大大節省了,但是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考試的時候就會「原形畢露」。
當然,謹防中小學生過度依賴搜題軟體,做家長的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如果家長能放下手機,不把孩子直接扔給手機和電腦,而是和孩子一起看網上解題思路,一起研究如何解題,這不但可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構建更加和諧的親子關係,還可以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文/維揚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