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給學生上課時,在一個題目上卡殼了,想了幾分鐘還是找不到思路和方法,就有學生說:「老師,我們可以藉助於科技的力量」。我聽完這句話一臉的尷尬,這不是顯得老師無能嗎?學生們所說的「科技的力量」就是一款搜索軟體。
我不禁思考,針對網上不計其數的搜題軟體我們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呢?那些軟體是否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呢?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手機上有很多搜題軟體,當完成作業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搜索來完成作業。
這些搜題軟體到底好不好?這對學生有幫助嗎?搜題軟體是工具,到底有沒有幫助,要看學生是怎麼使用這些軟體的,用的合理的話,對學生當然是可以起到一種幫助和促進的作用,但如果用得不好,也會起到阻礙作用。
對高年級學生的作業,絕大多數家長無能為力,只能靠學生自己去完成,在家庭作業中遇到不能完成的題目時,通過搜題軟體找出分析思路和解答過程,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作業,也確實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方便。
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方便,也給學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性,一旦產生了依賴性就不願獨立思考,這對學習是沒有多大幫助和促進的。許多同學使用搜題軟體只是為了完成作業,在看答案的時候只把解題過程抄下來,甚至有些人只是抄答案,對思路和過程絲毫不加理睬,這樣做,學生就不會有任何收穫。
完成作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完成,完成作業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如果看到一個題目就去抄答案,壓根就沒有思考,那麼完成作業又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還要引起思維的懶惰,造成學習的假象,平時做功課做得還可以,但一到考試就萎靡不振,原形畢露了,這給老師調整教法帶來了困難。
當然了,作業輔導軟體也並非沒有優點,在平時的備課中我還會到這些軟體上搜題,看題的解析過程,找出解題思路和突破口。學生在學習時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難,遇到這些困難就去找老師或同學幫忙解決,也不現實,畢竟有問題了老師和同學不可能就在你身邊,那麼此時搜索軟體就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所以,使用搜題軟體的前提是,這個題目自己已經想過了,很多同學在做題的時候都是連題目都沒看完甚至根本沒看就抄上了答案,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可取。搜題前一定要先自己思考,遇上難題或沒思路的時候,可以通過搜題看分析的過程來尋找思路,看答案時一定要有針對性,這是幫助自己找到突破口,解決疑點,而不是抄答案,這點一定要注意。
若不經過獨立思考就去看答案,或許作業很快就完成了,但是題意還沒弄清楚,疑惑還沒解決,方法還沒掌握,這樣做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要是不經過獨立思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不明白答案的含義,甚至不會閱讀,即使完成作業,也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
.
本人建議能不用學習軟體搜索就儘量不要用,頻繁使用會導致依賴性,讓自己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即使一些很簡單的題目也不願意去思考,這樣下去是非常可怕的。平常還是可以搜題的,但是考試時怎麼辦?如果沒有獨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學習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考試成績就一定不理想。
在平時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課堂上大多數的練習都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的,而課後的實踐則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使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如果這些練習都藉助答案來完成,那麼就失去了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的過程,也就無法達到實踐的目的。
當然,現在搜題軟體完全棄之不用也顯然不太現實,畢竟「科技的力量」還很大,使用得當話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學習上的問題。在使用搜題軟體的過程中,個人建議應注意以下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只看分析解答過程,不去抄寫過程和答案,在了解和掌握了思路和過程後,自己再去解決問題,整理出思路和過程。許多看似已解決的問題不能把握是否正確時,再去思考和對照答案,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問題,直到自己能夠完全掌握題目的思路和方法,這樣才真正起到了學習軟體幫助學習的作用。只要條件允許,還可以把題目的思路和過程講出來,如果能夠自己組織思路和語言把題目的解答過程講出來,就算是真正掌握了。
許多人會說,這道題用得著這麼費事嗎?當然用得著,我們每天都在課堂上,都在聽老師講課,都在對照答案解析來解答問題,但是回頭想一想,我們到底真正理解並掌握了多少呢?為什麼在當時似乎已掌握的題目過後再遇見還是不會呢?正是因為不能完全掌握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不能抓住細節,始終領會不了。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覺得有些難度的題目一定要認真思考,把它做得透徹,只有這樣學習成績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突破。
(文章中的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智鵬論禮立志傳播教育正能量,探討教育新方法,推介農村基礎教育新資訊。欲了解農村基層教育真實現狀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