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脫貧一線風採: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女書記們

2020-12-22 青海省人民政府

  3月的高原,春雪消融,和風暢暢,萬物復甦。在青海廣大農牧區脫貧攻堅一線,活躍著一批來自城裡的女幹部、女「第一書記」們的身影。在自己的家中,她們是乖巧的女兒是賢惠的妻子是慈祥的母親,承擔著一名普通女性的責任和義務;而在脫貧攻堅一線,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基層女幹部,是把群眾的大事小事時常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女「第一書記」。在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白石頭村、上峽門村,記者近日走近她們中的三位,近距離感受著她們的一顰一笑,聽鄉親們敘述著她們的故事。

  「她可厲害了,啥事都給我們辦,就跟我們自家人一樣。」

  3月的堯灣村,晴空萬裡卻異常寒冷,這個坐落在拉脊山腳下的村莊,隨處可見未化的白雪。

  當記者正在跟村民聊天時,一輛小車停在了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的小廣場上,車裡走下來一位梳著長發、面容清秀,穿著平底短靴卻滿身泥土的女人。村民王玉芳奶奶說:「這就是我們的趙書記,她肯定又去鎮上給我們跑項目了。她剛來的時候我們心裡還犯嘀咕,男的都不行,還派女的來,保準走過場!可你看她現在可厲害了,啥事都親自給我們辦,就跟我們自家人一樣。」

  2015年10月省婦聯女幹部趙雅萍以「第一書記」的身份剛來到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就遇到了一堆「撓頭事」。這個村貧困面大,村裡有一些沒有被評為貧困戶的人家其實比有的村的貧困戶還困難。趙雅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在走訪摸底時,5社、6社的村民集體反映,2009年從山上搬遷下來後,這幾年一到冬天就吃不上水,由於埋在地下的管子太淺,水管很容易被凍住,沒有水的時候要走400米的路程去打水。核實情況後,趙雅萍從2016年3月開始給上級打報告,經過7個月的努力,多方協調溝通,終於在2016年10月爭取到了17.77萬元的項目資金,實施了堯灣村人畜飲水修復項目,到11月份,那些一到冬天就吃不上水的人家,全都吃到了水,解決了81戶330人冬天吃水難的問題。

  5社的楊永發說:「我們的趙書記可厲害了,一個女同志帶著工作隊,給我們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吃水再也不用去擔水了,自來水直接就拉到了鍋頭邊,還把我們祖祖輩輩沒修好的路也給修好了。」

  說到自己家裡的情況時,趙雅萍說:「我一個人帶著孩子,我的母親和我一起住,當接到去下鄉的通知時有很多顧慮,但告訴母親下鄉的事後,母親對我說:『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去吧,孩子我來照顧你放心,你的胃不好,說不定去農村睡睡熱炕,吃吃洋芋,身體會慢慢好起來。』母親的支持打消了我所有的顧慮。」

  「給群眾解決了困難,群眾高興,我也跟著高興。在這兒待的有感情了,還真有些不舍,和村民們都處成親人了,村裡的班子越來越強了,村民的生活就更有奔頭了……」趙雅萍說著爽朗地笑出聲來,但眼裡卻閃著淚花。

  「阿姐,我掙到錢了,你來我家吃飯,我給你做好吃的。」

  湟中縣上新莊鎮白石頭村屬純腦山村,晝夜溫差大。初見白石頭村「第一書記」鄂香蘭時,她正在村黨員活動室拾著柴火生爐子。眼前這位溫柔慈祥,皮膚黝黑,卻幹勁十足的大姐以「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這裡,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她不僅學會了生爐子,「炕」洋芋,也學會了與群眾交流,學會了做群眾工作。

  鄂香蘭在幾個月的進村進戶摸底走訪中,認定如果想長期脫貧,發展就要有主業。她了解到白石頭村有個湟中雪山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由於經營不善,並沒有太好的效益。她從辦好這個合作社入手,帶領鄉親們走上了產業脫貧的道路。

  從2014年的6.66公頃起步,到2015年的25公頃,如今已經擴大到72.6公頃規模化種植,鄂香蘭不知道花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不停的跟大家一起為合作社定章程、定管理制度,研究種植黃芪、當歸等藥材。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學習技術、務工就業、提供種苗、負責銷售等方式從中受益。鄂香蘭為了讓合作社更具規模,專程去青海大學請了技術顧問,培訓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如今在這裡務工的村民有60餘人,還帶動了周邊六七個村的村民。

  53歲的應措爾是村裡的殘疾人低保兜底戶,家裡只有一個17歲的女兒。在沒來合作社上班前,僅以種點燕麥、油菜維持生計。鄂香蘭幾次去她家鼓勵應措爾來合作社務工。2016年4月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應措爾靠鬆土、挖藥材,澆水,四個月就賺了5000餘元,極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能既照顧家又能在家門口領工資,這要比到外面打工省心省力。阿姐,我掙到錢了,你來我家吃飯,我給你做好吃的。」應措爾激動地拉著鄂香蘭的手說道。

  低保兜底戶王佔山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合同期限為三年,三年下來也有5000餘元收入。

  「光把土地流轉還不行,還要掌握種植藥材這門技術,這樣才可真正賺上錢。」51歲的村委會主任郭發龍說。今年他在駐村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藉助湟中雪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率先進行規模化種植,藥材種植規模擴大了近3倍,而且藥材全都有訂單。這下大家的心再也不慌了,摘掉貧困的帽子信心十足。

  「鄂書記幫我們拓寬道路、治理河道、修建文化廣場、新建垃圾填埋場、規整衛生室,可以說我們的村子一天一個樣。我們跟她也一天天地親近起來,連稱呼也變成如今大夥口裡的『我們的書記』」。村民劉發貴感慨地說。

  鄂香蘭的想法很明確,就是通過修通道路、學校改造、河道治理、發展產業這些具體的工作,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地做,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貧困戶樹立起信心,大傢伙的日子也就會一天天地好起來。

  「為了這些樸實勤勞的村民,作為『第一書記』,我知道自己的擔當和責任」

  初見姚陽,她眼神清亮,言談舉止間盡顯知識女性的溫文爾雅。讓人難以將她跟鄉村「第一書記」聯繫在一起。

  湟中縣上新莊鎮上峽門村是一個純回族村,屬純腦山地區,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初來時的泥濘道路,破舊房屋,並沒有嚇到看起來柔弱的姚陽。姚陽來到這裡後挨家挨戶訪民情、摸底細。「村民們的經濟主要依賴於種植業、養殖業,並以祁連山水泥廠運輸礦石為主導產業,還有部分務工人員在武漢、浙江、西寧等地開拉麵館,不僅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也形成了本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渠道。」對於村裡的情況,姚陽爛熟於心。

  村裡基礎設施差、部分水渠年久失修,農田灌溉用水困難,有幾個組雖然已修通公路,但年久失修路況差,一遇雨天便無法行車,給村民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這些,姚陽已經一項一項地列入了她的扶貧計劃,通水的項目已經開始著手實施。

  脫貧要扶智。姚陽說:「家有讀書郎,小康有希望!」 2016年7月,姚陽跟她的駐村工作隊申請的「音樂之聲,我要上學」助學行動項目實施了,為村裡1—4年級29名貧困兒童爭取到連續三年,每人每年400元的助學金。10月19日,省婦聯為上峽門村申請的香港何崇本先生愛心助學基金發放,為4名小學生、4名初中生、5名高中生共發放12500元。姚陽還為村民爭取到澳大利亞魏基成天籟列車捐贈愛心助聽器100臺,上新莊鎮13個貧困村的耳聾智障者因此受益。「天哪,我聽見了,突然好清楚我都不習慣了,現在你們說啥我都知道了。」帶上助聽器的馬佔雲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姚書記還組織村裡的30餘名村民學習牛羊育肥知識,並進行現場指導。為村裡的貧困婦女開展絲帶技能培訓,參加培訓的30名學員共做出絲帶繡製品80件。幫助小夥子張進全的串珠工藝品在網上順利交易,做起了微商。「雖然剛起步,但我信心十足,在姚書記的帶領下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張進全對自己的創業前景很有信心。

  「扶貧要有好帶頭人!」姚陽走村入戶尋訪。村主任馬生雲就是一位致富帶頭人,以牛羊育肥為主,在鎮上賣肉,每年收購村裡牛700餘頭,羊5000餘只,帶動了一批村民以發展牛羊養殖脫貧。

  看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主動發展生產,用辛勤的勞動擺脫貧困,看到上峽門村一天天的變化,姚陽堅定地說:「為了這些樸實勤勞的村民,作為『第一書記』,我知道自己應有怎樣的擔當和責任」。(董慧)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脫貧攻堅在一線」扶貧路上「姐妹花」
    「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是金城辦城古社區第一書記胡文婷和工作隊員任偉妮寫在工作紀實本扉頁的一句話,扶貧路上,這對「姐妹花」用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內涵。以實幹託起信心近年來,城古社區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兩姐妹注重激發群眾的發展動力,記錄各項幫扶措施和落實情況,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 脫貧攻堅 我在一線|李徵宙:一切為了聯繫村的發展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系列報導編者按  麗水是浙江加快發展地區,近年來全市上下突出「黨和政府為核心,多元主體參與」的脫貧攻堅系列舉措,在基層一線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中間有鄉村幹部、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幹部等等。
  • @扶貧幹部,風雪無阻奮戰在脫貧攻堅路上,請一定注意安全!
    按照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安排部署 從11月25日開始,對全省各地脫貧攻堅成效進行考核 據了解,今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較以往有了重大變化。
  • 巾幗榜樣|東至縣脫貧攻堅一線巾幗典型事跡展播(三)
    巾幗榜樣|東至縣脫貧攻堅一線巾幗典型事跡展播(三) 2020-08-20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許昌市建安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王亞超帶隊一線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中新社河南分社許昌8月9日電 (張培 胡新鋒)按照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近日,許昌市建安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王亞超帶隊,一行人先後來到建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脫貧攻堅任務中幫扶的靈井鎮霍莊村、寨楊村、郭店村和蔣李集史樓村、雙塔寺等村,就局各幫扶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進行一線指導
  • 附城鎮臺北村的第一書記:女承父業 紮根脫貧一線
    女承父業 紮根脫貧一線 郭子涵是我縣附城鎮臺北村的第一書記,也是我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2019年8月2日,郭子涵的父親,原晉城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我縣附城鎮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同志犧牲在工作崗位。郭子涵化悲痛為動力,主動申請來到臺北村,毅然踏上父親生前走過的路,紮根脫貧攻堅第一線,決心完成父親未曾完成的「遺願」。
  • 四川青川:合力奮戰脫貧攻堅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七佛鄉燕子村黨支部書記何大釗說,近年來,得益於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建起了」燕子山居」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共安置3個村搬遷農戶31戶84人。為切實保障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當地立足生態優勢,著力破解「怎麼穩住」「怎麼發展」「怎麼致富」的熱點、重點及難點問題,探索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產業興旺」易地扶貧搬遷致富之路。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如今,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來自北京的幫扶助力這裡的人們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  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幹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準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
  •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領導赴石樓縣脫貧攻堅一線指導調研
    原標題: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領導赴石樓縣脫貧攻堅一線指導調研5月14日,校黨委書記薛東平、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小平、黨委副書記任雲青赴我校脫貧攻堅一線石樓縣和合鄉土社村、高山村指導調研。黨(院)辦、組織部和宣傳部相關同志,和合鄉黨委書記解利國、紀委書記鄭曉敢、包村幹部白元生和賀建青,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及其兩委成員,我校駐村工作隊全體成員陪同調研。
  •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2020-12-21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五級書記」抓扶貧,「六六大順」助脫貧
    在湖南省今年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56歲的臨澧縣四新崗鎮久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開華獲得好評。吳開華為了讓鄉親早日擺脫貧困,躬身入「刺叢」,興產業、拔窮根,蹚出了一條長治久安的幸福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打贏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摘帽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所在。根據「木桶效益」法則,必須補齊這個短板,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 激情,燃燒在脫貧攻堅主戰場
    對「雪窩」煙臺來說,這是最普通不過的一天,而對煙臺市選派扶貧的236名幹部來說,這是最特別的一天。這一天,他們離開家人,離開工作崗位,攜帶行李隻身奔赴脫貧攻堅一線,真真切切投身到總書記對世界承諾的「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歷史偉業中。
  •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顧懷勇:紮根脫貧一線的年輕書記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 今天我們欄目進行展播的候選人是 紮根脫貧一線的年輕書記 ——顧懷勇
  • 活學善用「四個辦法」繡好脫貧攻堅的「一針一線」
    9月14日,市委書記蔣斌到渝水區走訪慰問貧困戶,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在姚圩鎮河埠村貧困戶廖小保家中,蔣斌親切詢問其生活狀況,了解脫貧進展情況,鼓勵廖小保樹立信心,積極克服困難,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生活,並提前送上中秋佳節的美好祝福。  蔣斌十分重視產業脫貧。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
    原標題:【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紀實】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工作綜述    打造堅強戰鬥堡壘、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保障專責工作組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
  • 敬請收看 | 《謝謝你來了》脫貧攻堅系列節目
    敬請收看 | 《謝謝你來了》脫貧攻堅系列節目 2020-09-21 18: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專家研討《百裡洲紀事》:「解剖麻雀式」書寫一線脫貧攻堅現場
    近日,一部《百裡洲紀事:一線脫貧攻堅實錄》的線上研討吸引了超過100餘萬人次觀看,引發讀者和業界熱議。朱朝敏兩年來深入百裡洲參加一線扶貧工作,走遍41個村莊,多次走訪百裡洲駐村幹部、貧困農戶,真實記錄鰥寡孤獨、貧困獨居者、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的生活原態,記錄他們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悲辛歡愉。談及《百裡洲紀事》的創作初衷,朱朝敏說,在扶貧工作中她有感於脫貧攻堅戰的偉業——不僅是在經濟上脫貧,也是鄉村的社會變革和精神洗禮。
  • 王益區舉行脫貧攻堅最美人物頒獎典禮
    有請最美脫貧勵志模範顏小寧、郭小卒……」10月10日下午,王益區脫貧攻堅最美人物頒獎典禮現場掌聲陣陣,脫貧勵志模範顏小寧、郭小卒等36人獲評王益區脫貧攻堅「最美人物」榮譽,觀眾們頻頻為他們點讚,伴隨催人奮進的歌舞、勵志感人的小品、歡快活潑的音樂快板等節目,氣氛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