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氣死我了!很久沒有受這麼大委屈了,快遞員竟然這麼跟我說話!」小雅跟剛理完頭髮的老公抱怨。
「怎麼了?」老公邊付錢邊問道。
「剛剛看到微信提醒,豐巢說我有快遞即將滯留,問題是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快遞被放在了豐巢啊!說是再有一個小時就超時了,需要付費了。我就給快遞員打電話,看看能不能明天再送。結果電話那頭快遞員態度極度惡劣,把我給兇了一頓,反問我說不知道快遞現在不能送到樓下嗎?這就是睜眼說瞎話了,現在快遞員是可以送到單元樓下,我們下去取的,他這麼說就太不負責任了!還說大不了我加他微信,超時多少錢給我退回來。言語間意思就是我在找麻煩……」小雅義憤填膺地把自己的委屈和憤怒一口氣吐了出來。
老公聽到後第一反應是投訴該快遞員,但被小雅攔下了,雖然生氣,但她也不想砸了快遞員的飯碗。
以上是我閨蜜跟我吐槽她今天的經歷。恰巧今天看到網絡上很多人在討論上海市某小區給豐巢的公開信,不由得想要說一下這個事情。
公開信中提到,根據該小區業主的反饋訴求並結合受眾人群的民意調研數據統計結果(要求撤快遞櫃和停用快遞櫃的總共佔到82%),業委會已於2020年5月8日決議即日起,暫停小區內的兩臺豐巢智能櫃的使用。
公開信中為豐巢算了一筆帳:首先豐巢在獲得市場70%份額的情況下,此前在使用上會對快遞員收取使用費用,豐巢櫃分大中小三種格子,分別收0.45元、0.4元和0.35元每單。還有大量的櫃身貼紙廣告、櫃機屏幕和手機端的廣告收入另計。而現在,又要對客戶進行收費,是極度缺乏社會責任心的。
此事一出,網絡上幾乎清一色的網友都是在吐槽豐巢自提櫃的這一舉措。
在我看來,說豐巢吃相難看也好,說企業沒有社會責任心也罷,這都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在於,快遞公司——快遞員,能不能做到對消費者起碼的尊重,能不能不要一意孤行,做到在放自提櫃之前給消費者打電話徵求意見。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快遞員電話都懶得再打,按門鈴家裡沒人,就放到自提櫃。現在倒好,門鈴都不按就直接放自提櫃了。且不說自提櫃收不收錢的問題,如果快件是沉重物品,家裡原本有人能收,現在卻要消費者自己再去自提櫃取出拿回家,無疑增添了許多麻煩,更何況超時還要再另外付費呢?
不是一味號召取消快遞櫃或者拒絕使用快遞櫃就萬事大吉了,這是懶得動腦子的毀滅性做法,沒有任何好處。
還記得以前自提櫃不普遍的時候,小區裡會有小賣部或者水果店一類的能夠代收快遞,一件一元錢,相信大家很多都在那裡放過快遞,而且價格也不便宜,甚至還有丟失的風險。但仍然是有很多人願意這麼去放的,前提是快遞員徵得了消費者的同意、消費者權衡了利弊之後,請快遞員幫忙放在那裡的,這跟快遞員為了自己方便連招呼都不打一意孤行放到自提櫃完全是兩碼事。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自私的,甚至所有人都是自私的。為了人類和平,有了「相互理解」的存在。消費者普遍能理解快遞員的難處,也不會輕易去投訴他們。
可是,疫情的出現,三個月時間,讓快遞員養成了把快遞放在小區門口的習慣,甚至到現在有些快遞員還欺騙消費者說快遞不能送到單元樓下。是他們不願意改變,還是在自欺欺人?
如果說快遞員可以連通知消費者一聲都做不到,那以後網購是不是地址就直接填xx小區xx門自提櫃就可以了?這究竟是電商行業的進步還是退步?
要解決好此事,還是要找準癥結,不能一味的一刀切,畢竟對那些切實忙碌又切實需要一個地方能夠存放快遞的人來說,自提櫃還是有意義的,而希望每一位快遞員都能夠切實為消費者著想,真正能夠做到相互理解,而不是要求消費者一味地去理解快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