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於《周易》有著「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但是殊不知,周易的博大精深,豈止是國學範疇,它的包羅萬象,放眼全世界,能與之相媲美的,也是寥寥無幾。孔子晚年獨鑽《周易》,甚至翻斷了編竹簡的繩子;「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周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有人說差點運氣,有人說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悟透這3句話,好運不請自來
規律一、斷時機,明厲害
《周易》中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形容天的運動的很強健,對於君子來說也應該如同天一樣,對於處世應該永不放棄,自我追求人生的進步,自我的發奮向上,即使艱難險阻,也要不屈不撓。要及時抓住時機,抓住機遇,你才會有更好的未來和更棒的明天。
世間萬物的運行皆有規律。因此,雖說君子自強不息,但進退沉浮、富貴榮華都要謙遜低調,方能成大事。
規律二、厚積薄發,完成蛻變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厚積薄發的蛻變。
持之以恆的人會在人生的後程發力,經過長時間的積蓄,厚積薄發,往往能笑到最後。時機未達時,靜若處子,沉心定氣,臥薪嘗膽;一旦時機成熟,動如脫兔,靈敏應對,抓住機遇,爭取自己的成功。
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較量,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不在於一時的快慢。「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五分鐘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後五分鐘的人」。如果你能夠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靜下心來,遇到困難不氣餒、不灰心,矢志不移地前進,那麼最終你必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雖說事物在發展之前已經看出有好的勢頭,但還需謹慎行事,因為此時的狀態可能會不堪一擊,甚至會功虧一簣。
反之如果能做到厚積薄發,隨著積累的時間越長,所釋放的能量就越大,便很容易一舉成功。
規律三、適可而止,順其自然
《周易》中說,聖人「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意思是說:聖人,懂得進退,知道適可而止,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
爭強好勝,不安於現狀,為改變命運和超越他人而奮鬥。頭腦聰穎,反應敏捷,有貴人相助。但缺乏持之以恆的毅力,容易露出鋒芒,得罪他人,帶來訴訟之災。宜承認現實,順其自然,知足,適可而止。接受教訓,引以為戒,可功成名就。凡是不能太用力,對待自己的身體,不能放縱慾望,也不能禁止欲望,要養護,但是不能太過。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適度養生,順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心態。
該進的時候要進,該退的時候要退。該顯的時候要顯,該藏的時候。
《周易》之所以比較難,其一它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這套文字體系穿越千年,有些許變化,但與當下教育中的西方的哲學邏輯體系存在很大區別,產生了巨大的疏離感。一般人不懂專業讀法,或許會覺得神乎其神。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圖解周易》,因為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而這個版本的,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