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2020-12-11 東北網

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廣東省衛健委高度關注此事件,已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將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據了解,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據了解,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在得知有媒體報導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後,南方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對此回應稱,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導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

回應還指出,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該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6日電光明日報記者金振婭嚴聖禾)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背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針對廣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工程院28日晚發表聲明指出,該事件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能支持。
  • 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基因編輯嬰兒違背科學倫理
    網易科技訊11月26日消息,針對首例基因編輯免疫愛滋病嬰兒的事件,南方科技大學發聲明表示,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 賀建奎一倫理建議論文被撤稿,期刊:與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相關
    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一篇研究論文日前被撤稿。該論文意在提出包括人類基因編輯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準則。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報導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南方科技大學回應: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董純蕾)今天,中國科學家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引起軒然大波。南方科技大學稱:在關注到相關報導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該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然而,「歷史性突破」也許只是幻覺;這一消息發布不久,就在輿論場引發了關於科學研究倫理的滔天巨浪。什麼是基因編輯嬰兒?簡單來說,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胚胎在受精卵階段經過基因編輯手術之後繼續發育並出生的嬰兒,因而其核心是基因編輯手術。
  • 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項目違背學術倫理規範
    新京報訊(記者劉怡)由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帶領團隊完成的「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項目引爭議。今日(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情況聲明,稱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對於其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學校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 從基因編輯嬰兒到瘧原蟲治癌,浙大教授發聲:警惕「倫理陷阱」
    《從陳小平到賀建奎,中國醫學必須警惕『倫理陷阱』》這是王立銘發表在自己微博上的文章。 文章分析,無論是瘧原蟲抗癌還是基因編輯嬰兒,都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其中的研究思路都有國外學者的身影。
  • 倫理| 美國「放開」基因編輯技術!「設計嬰兒」將產生?
    基因編輯技術「放開」「設計嬰兒」將產生?目前美國對於放開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還很謹慎,但是,也有科學家猜測此舉會否產生「設計嬰兒」。近兩三年來,基因編輯幾乎「承包」了醫學熱點,而這一報告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 中國工程院發布關於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的聲明
    中青在線北京11月2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茜)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相關報導近期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據報導,今天該項目的領導者、深圳科研人員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進行了相關發言。
  • 「基因編輯嬰兒」最新進展:賀建奎停薪留職 深圳市衛計委回應!
    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談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據稱在中國誕生了。2015年,世界上第一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彼時,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就發表論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但這項研究止步於胚胎。這在當時引發了全球熱議。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違反多項法律規定?聽法制日報記者專訪業內專家...
    新聞稿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眾所周知,任何嚴肅的科學研究行為都彰顯了人類對於文明和進步的追求,都是以關懷人類持續發展為終極使命的,但在生育中編輯人類基因的行為並非如此,它不僅不是嚴肅的科研行為,就其造成的危害後果而言,還可能嚴重違法,甚至是犯罪行為。」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據調查組介紹,2016年6月開始,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的技術,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賀建奎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招募8對夫婦志願者(愛滋病病毒抗體男方陽性、女方陰性)參與實驗。
  • 「零容忍」處置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 新華社記者 陳芳 胡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一經公布,引起學界和社會廣泛關注,特別引發了法律和倫理方面的爭議。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三部門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此次事件性質極其惡劣,已要求有關單位暫停相關人員的科研活動,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倫理紛爭和利益鏈條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一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同時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是該質疑倫理問題,還是支持這一研究的情有可原?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個人所為
    (原標題: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炸鍋了」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風暴已經開始在會場外蔓延。11月26日,人民網深圳頻道發布消息稱,世界首例能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領導該實驗。消息發布後不久,國內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稱實驗存在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
  • 基因編輯嬰兒與人類遠景:誰的世界?
    如果是假的,那是學術詐騙。如果是真的,那就更可怕,人類可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是否允許這兩個孩子,把他們被修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如果不允許,法律和倫理的依據又是什麼?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困境。根據現有的媒體報導,可以給賀建奎的「研究」做一個基本畫像。首先,這算不上什麼科研成果,因為這樣的事情早就有人可以做,只是他們選擇不做,至少不敢公開地做。
  • 這個80後湖南新化人,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基因編輯嬰兒背後
    然而,就在11月26日傍晚,賀建奎任職的南方科技大學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對賀建奎所做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深表震驚,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其所在生物系學術委員會於當天立即召開討論,認為賀建奎的研究行為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