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消息震驚了學術界。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
報導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悉,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CRISPR/Cas9」技術。
剛剛,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健康深圳 發布聲明稱,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質疑
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後續難道要對雙胞胎繼續實驗?
倫理問題怎麼辦?
人類的歷史就此被改寫了嗎?
媒體四問基因編輯嬰兒
消息一出,質疑聲不斷,科技日報對此提出了四點疑問——
1.CCR5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愛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愛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愛滋病?
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業界聲音: 此事後果不可預測
「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不可預測,一定是倫理爭論的焦點。即使技術是100%可靠,人類是否可以或應該編輯自己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看到這個消息)絕大多數人肯定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清華大學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林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會有什麼後果?果殼網用更通俗的話語做了表述:
CRISPR作為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強力,但是會有很多「脫靶"——錯誤地編輯了不該編輯的地方。它的脫靶率依然是一個爭議中的話題。
在有些領域,脫靶不是大問題,比如如果我要編輯一個農作物,那很簡單,編輯完了之後養養看,不斷檢測各種指標,如果出了問題,扔掉重來就是了。
但是在人類胚胎編輯裡,脫靶就是大問題了,因為你只有一個檢測窗口——那就是胚胎早期。等到胚胎發育起來再發現問題那就晚了,你總不能把一整個活人給扔掉。
而且,這個人長大成人之後還要結婚生子的,脫靶帶來的錯誤編輯還會傳給後代。
當然研究者肯定知道脫靶的風險,相信他們一定盡了一切努力來測序篩查防止脫靶的出現,但是目前的技術畢竟是有限度的,對人類胚胎進行操作,風險還是太大了。
追問
該項試驗未向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報備
新京報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獲悉,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開會研究此事。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與此事有關
據媒體公開的這項實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表書顯示,賀建奎這項研究提交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
媒體在網上披露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表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接受採訪時,否認該院和此事有關。稱「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正在調查。」
11月26日下午,上個月剛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對南都記者表示,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是他並沒有印象,醫院開過這個會議。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他的籤名沒有在申請書上。
秦蘇驥介紹,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籤名的前同事了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自己並沒有籤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籤名可能是偽造。
「我一點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秦蘇驥表示,以他當時在和美婦兒科醫院的職務,如果有這個事情,他應該要知曉的。同時,醫院倫理委員會除了醫院內部人員,還有法律界人士、社會界人士共同組成,但是這張申請書上,並沒有看到法律界人士、社會界人士成員的籤名。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介紹,這個實驗不是在和美婦兒科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婦兒科醫院出生的,至於網上流傳的那張申請書,醫院也不了解情況,目前正在調查核實。
不過,相對於深圳和美方面的回應,記者通過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卻發現相關試驗的備案文件,其項目名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即本次通過基因編輯誕生的免疫愛滋病嬰兒項目,而在倫理委員會一欄上,記者看到批准本研究的倫理委員會,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
既然項目是在深圳和美醫院倫理委員會進行批准,且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備案公示,但為何深圳和美醫院卻對此「不知情」?記者向該項目的覃姓註冊聯繫人進行致電及發送求證簡訊,但截至發稿前,對方仍未就相關問題進行回應。
當事科學家: 過幾天統一回應
「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這個實驗不是因為母親有愛滋病,也不能透露嬰兒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因為個人隱私不能說太多。」負責賀建奎媒體的負責人陳遠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據報導,這次編輯峰會於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香港科學院在香港聯合舉辦。賀建奎將在峰會現場展示他領導的項目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數據。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
網傳百餘科學家聯合聲明 :
瘋狂!譴責!
@知識分子 微博發布百餘科學家聯合聲明,表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最新回應
南方科技大學回應:
賀建奎已停薪留職,研究工作學校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學發布「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
今日,有媒體報導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導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一、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二、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三、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信息。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已啟動調查
剛剛,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健康深圳 發布聲明稱,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
11月26日,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導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2018年11月26日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導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