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2020-12-13 閩南網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截至目前各關聯方回應匯總:

  原稿《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文章已檢索不到;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沒做過此項目;

  深圳醫學倫理委:試驗未經醫學倫理報備,已啟動事件調查;

  倫理審查文件「籤字」者:不知情、未參會、沒籤字;

  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已停薪留職,該研究未向學校報告。據中青報調查,賀建奎企業有南科大股份,臨床試驗獲註冊;

  超百位科學家聯合聲明:危害不可估量,強烈譴責;

  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

  賀建奎在一段團隊視頻中曾回應爭議:我知道會有爭議,但我願意為有需要的家庭接受指責。

  兩家專業學會(中國遺傳學會基因編輯研究分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聯合發聲:對這一嚴重違反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違背醫學倫理和有效知情同意的違規臨床應用表示強烈反對並予以嚴厲譴責。

  一圖解讀:基因編輯原來如此

  雖然事件本身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但很多網友對基因編輯的原理或許並不熟悉。基因編輯抵抗愛滋病究竟是如何實現的?為什麼倫理問題如此受到關注?在遙遠的未來,基因編輯能為人類的生活作出貢獻嗎?看完下面這張圖,你就了解了。

一圖解讀:基因編輯原來如此

一圖解讀:基因編輯原來如此

一圖解讀:基因編輯原來如此

一圖解讀:基因編輯原來如此

  實際上,目前人類對於基因的了解還很有限,沒有幾種人類疾病可以清晰明了地歸咎於某一種基因。多數情況下,疾病通常是由兩個或多個基因相互耦合的結果。未來,基因編輯需要探索與挑戰的東西,還有很多。

原標題:基因編輯原來是這麼回事,一張圖看懂了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她們「研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方法」,重寫了「生命密碼」。這種技術工具名為CRISPR/Cas9。但它到底是什麼?有何潛力?是誰為它奠定了基礎?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7日報導,它是一種生物學工具,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編輯基因組,而且比以前的其他任何方法都更簡便、成本更低。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雖然現有的數據仍然有限,但基因編輯的露露和娜娜似乎就是鑲嵌體。並且,經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很難檢測到嵌合現象,這就可能在臨床應用中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多代效應」是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和潛在技術風險,也是基因編輯技術倫理爭論的焦點之一。基因編輯技術是一項通過改變基因排列來改變基因遺傳性徵的技術。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審視「基因編輯」:社會文化的技術隱喻
    編者按:技術平民化趨勢降低了技術應用的門檻,但同樣帶來許多問題。2019年基因編輯技術引發廣泛爭論,讓我們認識到技術濫用的風險。對基因編輯的擔憂和恐懼,一方面是因為技術本身的不成熟與危險性,亦是因為整個社會對於基因問題的態度尚處於一個模糊地帶。如本文作者所說,當我們在討論技術倫理的時候,所涉及的並不僅僅是技術本身。
  • 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有多強大?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也或將引發道德方面的問題,因為基因編輯技術一旦得到普及,父母就會利用它「優化」自己的孩子,經過改造的基因必然會遺傳給後代,就會出現電影中的「轉基因人」,研究人員說,「一旦開始了這種做法,就無法回頭了,我們絕不能跨越這個界限。
  • 基因編輯技術:生物黑客的「魔盒」?
    CRISPR以其簡便和用途廣泛為人稱道,採用它科學家能更輕鬆地對基因序列進行特定的修改。然而,這把為基因編輯技術帶來革命的「剪刀」,被業餘生物愛好者拿在手裡會發生什麼事情?  蘇沙已經在體外實驗中應用過CRISPR技術,這項技術問世已有三年,它能對DNA進行靶向性修飾。接下來,他希望能在酵母中嘗試這一方法,隨後則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使用。  業餘生物愛好者準備就緒,嘗試用CRISPR技術改寫基因。「生物黑客」整裝待發?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Science重磅:一種基因編輯技術,能瞬間實現精準基因編輯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光敏核苷酸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加速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過程,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整個實驗過程及其這種新方法的精準性;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的一篇展望文章中
  •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限制編輯可遺傳生殖系統基因
    美國華盛頓時間2月14日11時(北京時間2月15日0時),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報告將人類基因編輯分為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大部分,分別就這三方面的科學問題、倫理問題以及監管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相關原則。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有人說,基因編輯就像一個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合上了。事實證明,所有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編輯也同樣如此。它既能帶給我們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本身。而且,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基因編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中國基因編輯技術或超越美國(海外聲音)
    圖為中國柯頓實驗室技術人員對癌症患者血液進行提取操作。來源: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中國無疑是第一個將新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用於人體試驗的國家。中國醫學實驗室利用基因編輯工具,通過刪除一段幹擾免疫系統抗癌能力的基因,從而改進抗病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注回到患者體內,希望重新編程的DNA能消滅癌症。相比之下,中國以外的首例基因編輯技術人體試驗還沒開始。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中記錄了中國基因編輯技術的9次試驗,至少有86名中國患者接受了基因編輯。
  • 基因編輯對於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確實可以給人類文明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或者沒有好的監察系統,只會給人類帶來無限的災難。基因編輯技術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打開了就再也收不住了。所以個人的看法是: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基因編輯技術絕對不可以在人類身上應用。
  • 科學史|基因編輯「三巨頭」
    雖然這只是一部迎合大眾口味的科幻電影,但是基因編輯技術確實存在,並且正在蓬勃興起。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可以在基因組水平對DNA進行遺傳改造的操作技術,通過該技術能夠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原則上,ZFNs介導的基因打靶可用於任何內源性基因的校正、突變、缺失或插入,前提是要設計出適當的鋅指結構域。但是,儘管基於ZFNs的技術在生物研究和基因治療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用途,但該方法的進一步應用、發展和完善將需要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來設計鋅指陣列,而設計困難、組裝昂貴、耗時長、失敗概率高等缺點限制了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的組裝起來更加簡便成本相對較低的基因編輯技術。
  • 白春禮代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不能因噎廢食
    (原標題:白春禮代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不能因噎廢食)
  • 孟山都與博德研究所籤署關鍵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全球許可協議
    北京2016年10月21日電 /美通社/--孟山都公司(NYSE: MON)宣布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the Broad Institute ofMITandHarvard)籤署了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全球許可協議。
  • Science大片:一種基因編輯技術
    國際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在國際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科學家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通過研究並使用光敏核苷酸,開發出新方法新方法來加速CRISPR-Cas9基因編輯基因編輯CRISPR-Cas9基因編輯文章文章中的Cas9基因編輯,研究人員描述了整個實驗過程及其新方法新方法介質斯隆癌症中心的科學家也概述了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該研究的觀察結果與最近的發現一致,表明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後目標位點具有複雜性。該研究工作強調了進一步基礎研究對評估人類胚胎中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安全性的重要性,這將為有關該技術潛在臨床應用的辯論提供信息。
  • 美國開發基因編輯技術遇上「勁敵」中國
    美國公司正在競相開發前景廣闊的基因編輯技術,然而它們遇到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政府。中國一直重視發展基因技術,政府向被譽為「基因剪刀手」的基因編輯新技術Crispr投入了大量資金,鼓勵研究人員推動這項科技發展。中國科學家稱,他們是全球首個運用Crispr技術使小麥對一種常見真菌病害產生抵抗力的科學家之一。此外,中國科學家還利用這項技術培育出肌肉更發達的狗以及瘦肉豬。背靠中國政府財力支持的科研項目最終可能被農業和醫藥公司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