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代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不能因噎廢食

2020-12-15 網易科技

(原標題:白春禮代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不能因噎廢食)


本報記者 張佳星

兩會話題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生後,國際學術界非常關注,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單位共同發起了關於該事件的大討論,並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參加,國際科學界對一些問題形成了共識。」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說,共識包括:就目前而言,在技術不成熟、相應的社會倫理問題未得到充分討論解決之前,我們應當禁止對於人生殖系基因編輯的臨床試驗和應用;而對於基礎性研究則可以允許科學家嘗試探索,否則會影響科技創新的步伐。

白春禮認為,生物技術立法應當順應新興生產力發展的需求,為生物技術發展保駕護航。「法律的制定要在科學規範、避免誤用濫用和鼓勵科研探索之間掌握好『度』,不能『因噎廢食』。」

嚴禁反人類的誤用、濫用

「除了基因編輯技術,還有輔助生殖技術、克隆技術、器官再造技術等,都對傳統的生命倫理觀提出了挑戰。」白春禮說,無節制地應用,可能會引發生命隨機選擇、代際混亂、器官商業化、基因歧視等問題。

白春禮將此類利用定義為:不法研究對生物技術的反人類利用,任其發展將有可能侵害至高無上的人性尊嚴和生命價值。

「不允許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胚胎或者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是業界共識,但僅僅靠倫理道德、自我約束會出現有意逃避監管的違規行為。因此,要從法律層面制定一個明確的規則。」白春禮說,如何讓倫理委員會的意見具有強制性?如何對違規事件的處理依法、有據?違規事件的後續影響又該如何應對?這些都需要有法律法規依據。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將有助於新技術、新產品的科學規範,合理利用,避免反人類的誤用濫用。

叫停一切,有違科學精神

「在新興生物技術如基因編輯的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監管,一方面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工作,應該允許探索。」白春禮說,例如,對於體細胞的基因編輯,在國際上是允許的。

白春禮建議,加強生物技術領域的立法工作,要密切關注、深入研究生物技術的內涵和特點,還要適應科技發展規律,在法學理論上進行深入探討。

「美國既是生物技術研究的領先國家,也是最早開展生物安全研究和立法工作的國家。」白春禮說,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的態勢對相關立法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姚立偉_NT6056

相關焦點

  • 代表:基因編輯研發勿因噎廢食 都叫停有違科學精神
    (原標題:人大代表白春禮: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不能因噎廢食)
  • 美國醫學界運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試紙測新型病毒
    美國至少有兩組團隊以知名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開發新型病毒檢測工具,加州大學醫師邱華彥研發特殊試紙,以快速讀出結果;跨哈佛與麻省理工的張鋒團隊以相關專利研發,希望在病毒的潛伏期先偵測,預防擴散。信使報今天報導,類似快速驗孕、含有CRISPR技術的特殊試紙,能在一到兩個小時得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主導這項發明的醫師邱華彥表示,如果樣本含有病毒的基因序列,CRISPR系統的特殊試紙就會變色。這套系統將與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連接,讓人們在家篩檢測試,一旦試紙的顏色改變,可通過手機拍下圖片,上傳到APP聯絡醫生。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任何技術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經得起倫理的拷問,要在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一步研發。
  • 孟山都和Pairwise宣布研發合作,用基因編輯技術加速農業領域創新
    北京2018年3月27日電 /美通社/ -- 孟山都公司 (NYSE: MON) 與農業初創公司 Pairwise 植物 (Pairwise) 宣布戰略合作,藉助於基因編輯技術推動農業研發。根據協議,Pairwise 將與孟山都公司在玉米、大豆、小麥、棉花和油菜作物方面進行專有性合作。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代表:持續投入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湧的生動局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科技創新的內容受到社會關注。關鍵核心技術怎樣攻關?科技如何支撐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可預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又有哪些?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20世紀以來,臨床試驗逐漸成熟規範、藥監系統對於藥品研發的監管也逐漸加強,新藥研發的成本持續上升並逐漸成為新藥研發的一個難題。2.2.基因療法是醫學和藥物研發的新一輪革命儘管小分子和生物藥的研發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目前藥物研發仍然有極大的不足,而許多不足可能通過基因編輯得到改進。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她們「研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方法」,重寫了「生命密碼」。這種技術工具名為CRISPR/Cas9。但它到底是什麼?有何潛力?是誰為它奠定了基礎?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7日報導,它是一種生物學工具,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編輯基因組,而且比以前的其他任何方法都更簡便、成本更低。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這項被命名為「先導編輯」的技術,支持精準插入、精準刪除以及單個DNA字母的修改。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比傳統Cas9編輯技術效率更高,副產物更少,脫靶率更低。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先導編輯」是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方法,因此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來理解其效果,增強其功能 。
  • 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有多強大?
    基因編輯技術到底有多強大?、研究員張學勇表示,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前景廣闊,與物理或化學誘變育種相比.中山大學黃軍就博士和廣州醫科大學範勇博士的兩個團隊首次將CRISPR技術應用於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探索疾病的基因治療途徑。
  • 一文讀懂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
    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靶序列特異性工程核酸酶來操縱真核基因組的新興治療手段,包括模型細胞系的開發、疾病機理的發現、疾病靶標的確定、轉基因動植物的開發和轉錄調節。由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促進基因組中序列的正確校正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基於基因編輯的療法正被積極地開發為治療多種疾病的下一代治療方法。
  • 讓世界側目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文中提到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有望「大約89%的已知人類遺傳變異」。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在通過編輯基因治療可遺傳疾病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健康界為此專訪了遺傳學領域專家,解讀這一重大成果。「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被首次報導,這是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它打破了傳統基因編輯的桎梏,將精確性和安全性升到了新高度,並且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遺傳變異。
  • 審視「基因編輯」:社會文化的技術隱喻
    編者按:技術平民化趨勢降低了技術應用的門檻,但同樣帶來許多問題。2019年基因編輯技術引發廣泛爭論,讓我們認識到技術濫用的風險。對基因編輯的擔憂和恐懼,一方面是因為技術本身的不成熟與危險性,亦是因為整個社會對於基因問題的態度尚處於一個模糊地帶。如本文作者所說,當我們在討論技術倫理的時候,所涉及的並不僅僅是技術本身。
  • 孟山都與博德研究所籤署關鍵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全球許可協議
    北京2016年10月21日電 /美通社/--孟山都公司(NYSE: MON)宣布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the Broad Institute ofMITandHarvard)籤署了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全球許可協議。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摘 要眼下,楊輝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在楊輝看來,相對於漫長、艱難的新藥研發進程,基因編輯技術能更快為罕見病患者找到治癒的希望。記者 | 陳 冰基因編輯是21世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技術之一。2012年,號稱「基因剪刀手」的CRISPR/Cas9技術問世,通過對相關DNA進行切割和編輯 ,從而起到抵禦病毒及質粒入侵的作用。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啟五大門派—新聞—科學網
    「合成生物學最重要的目標是能夠通過這些精確的迴路構建複雜的行為。」Weiss說。 表觀遺傳 當遺傳學家Marianne Rots開始其職業生涯時,她希望發現新的醫療方法,通過基因療法靶向那些疾病變異基因。幾年後,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工作的她決定改變行動方向。她認為,控制基因活動的最佳方法是調整表觀基因組,而不是基因組本身。
  • 科學家在《自然》雜誌刊聯名信呼籲暫停所有生殖系基因編輯
    在3月13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聯名信中,包括兩位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先驅——張峰和查彭蒂爾(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內的18名科學家及生物倫理學家聯名呼籲暫停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直到各國制定出國際規則來指導這項技術的使用。這些專家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等7個國家。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基因編輯技術:生物黑客的「魔盒」?
    CRISPR以其簡便和用途廣泛為人稱道,採用它科學家能更輕鬆地對基因序列進行特定的修改。然而,這把為基因編輯技術帶來革命的「剪刀」,被業餘生物愛好者拿在手裡會發生什麼事情?這項技術有望為遭受遺傳病折磨的家族譜系消除遺傳缺陷,以前所未見的方式治療癌症,或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有位研究人員甚至提議修改大象基因組,來復活滅絕已久的耐寒長毛猛獁象。  這些成就,是那些自己動手(DIY)的「生物黑客」所力不能及的,然而CRISPR技術本身卻不是這樣。
  • 科學家構建大豆單鹼基替換基因編輯技術體系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大豆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利用改造後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率先實現了大豆基因的單鹼基替換,並獲得了表型穩定的純合突變系。該研究是大豆單鹼基替換研究工作的首例報導,為精準修飾和利用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改良大豆農藝性狀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